0-6岁儿童大能力培养.doc_第1页
0-6岁儿童大能力培养.doc_第2页
0-6岁儿童大能力培养.doc_第3页
0-6岁儿童大能力培养.doc_第4页
0-6岁儿童大能力培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研讨会”专家演讲资料(福州2009)主持人语: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永恒的议题。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我们全体幼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十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指标稳步上升。幼儿课程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03岁的幼儿教育在上海起步比较早。福建省教育厅于去年启动了03岁实验方案。目前我们的实验工作正在有序的进行。以前幼儿园改革的成功经验亟待我们去总结和梳理。幼儿园早期教育活动需要理论的引领和专家的领导。下面有请来自上海的周念丽副教授为我们作报告!06岁儿童大能力培养活动方案构成及实践研究演讲人:周念丽 副教授单 位: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从现在开始,03岁的幼儿教育是一个挑战。虽然我做的是06岁的幼儿教育,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实例都是03岁的儿童。我的研究是从微观的角度进行的,因而涉及的问题比较具体。从研究步骤来说,我们主要是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时代背景解读03岁幼儿的早期教育,把握时代的脉搏。第二,幼儿早期教育理念的确立。第三,对儿童心理的把握。从时代背景解读海外教育的真谛学前教育既要根植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也要结合国外学前教育的模式。瑞典的学前教育比较先进,不同于中国对幼儿的呵护。他们更注重于幼儿的自主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日本,对孩子强壮体魄的培养是很重视。例如,为了培养孩子的强壮体魄,许多幼儿园孩子经常不穿袜子,光着脚在雪地上行走。教育理念的确立。日本幼儿园的玩具在我们这里很难看到,我们国家的幼儿园里的玩具一般都很安全。我女儿在日本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不慎骨折。小朋友的妈妈来到学校,对老师说对不起。我好奇地问这位妈妈:“你为什么要跟老师说对不起。”她说:“我在家里没有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孩子骨折给别人造成了麻烦。所以,我要说对不起。”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的家长,在这方面要差很多。据说,上海的某个小朋友在幼儿园被蚊子咬了一口,家长向学校索赔3000元。这是家长的早期教育理念不同造成的差异。如果现在我们家长的这种教育理念不改变,任何好的方案都是不能实施的。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许多中国家长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不肯吃饭。不肯吃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你喂给他吃而不是他自己吃,这让他自己没有了乐趣。学前教育是一个全教育,所有和学前儿童有关的人、物和事都是教育因素。要综合各个方面的教育因素对孩子进行培养。家长的榜样力量很大,学前教育与其说是教育孩子,不如说是教育家长。我们目前的学前教育更注重的是儿童智力的发展。非智力元素虽然讲了很多年。实际上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有一个很远的距离。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曾经对我说我们做学前教育的人很残忍,3岁的孩子还在做游戏,你们却这么早就给他进行教育。早期教育是祸,还是福?这个很难确定。如果它违背了儿童的发展规律,还不如不做。今天我主要聚焦于两个理论:一个是大能力理论,并将多元智能归纳起来。大能力概念是1987年由美国的心理专家,在IQ万岁、智能发展至上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他所指的大能力主要是指妥善和迅速处理来自物理和人际关系中的各种信息的能力。一些家长在民营机构的鼓动下,容易走入误区。 一个保姆问我有没有办法让宝宝坐在那里看卡片。说宝宝的妈妈回来后问宝宝会不会识字,有没有安静的坐在那里看卡片?出生11个月的宝宝怎么可能安静的坐在那里!我说我没有这种办法。为什么我们的家长会走进这种怪圈呢?主要是现在我们将早期教育与早期潜能开发互相等同。早期潜能开发早期的潜能开发意味着早期识字、早期背诵,这样一个很小范围内的学习。其实03岁或者06岁是儿童一生发展的关键,早期教育就是一个基础打造的过程。 比如,东方商厦或东方明珠的上层,设计造型也许不一样,在底部却是一样的层就削掉一个角。如果削掉一个角是不可能让这些建筑支撑起来。其实学前教育就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也就是拍完照片然后显影的过程。做学前教育要非常有责任感,这就等于把孩子的人生拍一张照片,在早期先给他奠定一个基础。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一个显影的过程。所以,你给他拍什么样的照片,就会显现出什么样的照片。9月1号上海四个小学生自杀,有人认为这与学前教育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认为这与我们学前的教育的关联还是很大。大能力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我们的教育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从以前的以批评、居高临下为主,到现在蹲下来与孩子保持同一个视线,不能对他们比较重的批评。但是如此一来,我们的孩子几乎不太能承受挫折。例如,他们从很低的地方往下跳,我们的家长会说宝宝最勇敢。这种属于过度夸大表扬,会将人的自信心膨胀到很大的地步。从而也就形成了一个瓷娃娃现象,一碰就碎。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草莓型人格现象,一捏就会破。 我们今天讲大能力是有一定的意义。孩子的大能力是指:信心,毅力,动机和努力。信心、毅力 我们做过一个课题:关于儿童的坚持性。我们总结出一个理论:同伴激励法。儿童依靠自己的努力是很容易放弃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小朋友的毅力是可以培养的,即在老师和同伴的激励下进行培养。但是,如果我们不关注孩子的这方面的培养,他可能就慢慢的没有解决困难的意识和能力。动机 小朋友到了小学以后需要妈妈盯着才能写作业。所以,外在动机如何转换成内在动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譬如说孩子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读英语、学会了读汉字,但是他也学会了讨厌学习。也就是说,他丧失了内在动机,他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很严重的影响。老师拿了一个新奇的玩具,其他的小朋友都跟着老师去玩,一个小朋友却翘着二郎腿坐在那里看着。我问“你为什么不去玩?”“我不会。”“老师才刚拿出来你怎么知道不会。”“我很笨”。“你怎么知道自己很笨?”“我妈妈说的。”他的自我认知是“我很笨,我不会”。很多小朋友都有同样的现象,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就画地为牢,把自己圈在里面。没有“我要去努力一下”“我要去争一下”的想法。不会就走。所以我们在幼儿期就让他学会去忍耐。主动性和责任感 责任推诿跟我们早期教育也有关。大家可能认为这句话言过其实。我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宝宝走路摔了一跤。摔倒了之后,爷爷奶奶把小宝宝抱起来。小宝宝不停地哭,这时我们的爷爷奶奶就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打地板。这个风景线在我们中国大地上是随处可见的。但是我们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孩子是不哭了,但是孩子却学会了把责任推给了地板。当推卸责任形成一种习惯,我们就会把习惯当成自然。慢慢地把一切的事情都推到别人的身上。所以,如何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也是很重要的。关怀和团队合作 在幼儿园很多活动中已经渗透了关怀和团队合作。但是在我们早期教育的亲子园活动中,几乎都是妈妈带着孩子跟老师活动。同伴之间的合作关怀很少。有一次在某附幼,两个孩子走平衡木,在中间对峙。我在想到底谁会让对方呢?还是两个人互相谦让。正在这时,左边的小孩把右边的小孩一拳打下去了。然后我就对那个妈妈讲,你儿子把人家的小孩给打了下去。那个妈妈很惊讶地说我儿子打人了吗?我说是的。她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我更惊讶。她说:“这样我孩子就不会吃亏了。”我问她怎么会这样理解。她说:“这样就不会给人家欺负。”常识 常识要分两个部分:一个是社会生活的常识,一个是日常生活的常识。我们教会了孩子知识,却没有教会他们智慧;教会了他们死记硬背的东西,却没有教会他们基本的生活常识。我们应该反思:在我们的早期教育中,如果我们还是只教给孩子知识,死记硬背的东西,这是一种罪过。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坐不住,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就是孩子的专注力。对专注力进行一定的培养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大的作用最后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实际困难面前,如何来解决。曾经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关于日本和中国的孩子的比较。其结果是:在实际解决问题方面中国的孩子能力比较弱。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结合我们今天中国教育的一个倾向性问题,特别是家长的理念上的问题。在今天提倡大能力,以及我下面要讲的多元智能。其实,有他的意义所在。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一个小女孩想把大象涂成咖啡色,但她的同学说不能涂成咖啡色,要涂成灰色。于是,她就征求了一个小时别人的意见,直到最后还是没有决定要用那种颜色。但是她拥有一种自己的内驱的动力。敢于去攀登、去努力的精神。这对自身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培养孩子主动探索的习惯。从托班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探索能力。培养孩子专注态度。当孩子从事自己喜欢的,学会自己去探索的时候,他自然就会专注。大能力里面包括信心、毅力、动机、努力。我们把大能力和智能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我们的一个课程。在讲这个课程之前,对八大多元智能的进行一个诠释。首先我们看一下多元智能理论概念提出的一个意义: 将单一的智力特征发展到多维的智力特征。我们知道,尽管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年的素质教育。传统的智力在我们整个学前教育影响还是很大的。全脑革命语言文字、字母、说话、读写、算术等能力大多集中在左半脑。情感表达、非语言的声音、音乐、情绪声调、图像、视觉空间都在右半脑。我们的多元智能是符合全脑革命的。 小时候若没有充分的人际关系交互,长大了即使接受语言学习,大脑神经也很难被激活。这就奠定了他以后发展的不良基础。多元智能的具体阐述语言智能 包括听、讲、写、读四个方面。“听”是接受性语言的能力,“讲”是表现性语言的能力,“读”包含发音准确性和对字形部首理解。学会倾听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心理学家做了一个研究。我们说话的平均语速是每分钟250个字左右,接受信息的人大概是每分钟350个字左右。其中这点空隙时间可以处理发出语言信息的内在含义。孩子在六七个月以后就有接受语言信息的能力了。但是现在不少孩子不愿倾听别人的讲话。还有一个就是表现性语言。一般北方孩子的语言能力比南方孩子要强。这里面除了地域差异,与我们的幼儿园的教育也有关。一个老师上课的时候总共提问27次,一个小朋友每次都举手,老师却一次都没有叫他。我们问他老师不叫他回答问题他高不高兴,他说不高兴。而且再也不举手了。其实我们的老师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积极性。从我们多元智能的角度要培养孩子讲的能力。还有一个是读。发音不准确对孩子的害处极大。新加坡人讲的英语很难让人听懂,一些新加坡人宁愿把孩子送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去学习纯正的英语。所以在开展双语教育时我们一定要谨慎,注意孩子的发音。音乐智能 主要包括了对音准、旋律、节奏音质等敏感性。日本有个小提琴学校,培养了很多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这些小提琴家成功的原因是该学校先不让学生学习五线谱,认识乐器。而是让学生每天听音乐,直到对音乐熟的不能再熟了。然后才让学生去接触那些东西。所以对音乐的一个敏感性是他们成功地关键。逻辑数学智能 这主要是表现在对数的敏感性上,即有清晰的数和量的概念。对数的组合和分解有比较强的能力。如何让小朋友热爱数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视觉空间智能 人的视觉是很神奇的。视觉空间智能就是指有清晰的方位概念。能灵活自如的操作物件的位置。解读图示的信息能力。肢体动觉智能 我们以前有一个误区:认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其实不是这样。肢体动觉好,能促进整个大脑细胞的发展。运动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类型智能 我们刚才把11大职能的六个纬度都归纳到类型智能。孔子曾说:“吾一日三省吾身。”这个“省”有一个自我洞察、自我认知的意思在里面。类型智能主要表现为有良好的自我知觉能力,善于打理自己的生活,有很强的独立性,知道基本的礼仪和与人交往的准则,并清晰的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现在的孩子有两个倾向:一个是过度自卑,一个是过度自信。自信我已经讲过了。现在讲一下自卑。有一次某所附幼开运动会。六个小朋友在跑步,一个小男孩跑了第三。跑过来喊爸爸,他爸爸站起来就说:“你这小子就是笨,就是不行,我叫你跑第一就是跑不了。”孩子本来是来邀功请赏的,被爸爸的劈头盖脑的一段话给愣住了。这个爸爸的一段话把小孩子的一件小事的行为扩大到一辈子。从而就造成了孩子的极度自卑。善于了解他人的心理期待,洞察内心的能力,善于与人交往,能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爱,同情帮助别人,与别人分享。这种能力是我们现在要关注的一大能力。 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为期40年的追踪研究。他挑选了100名13岁的中学生,这些中学生的智商都是130。然而40年以后只有一半左右的人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另一半则在社会上平平庸庸。这就打破了IQ万岁的一个理念。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够洞察别人的内心,帮助别人。自然观察智能 是指善于观察自然事物,辨别自然环境中各种现象的能力。对这些事物和现象的内在关联做出判断,知道如何去爱护、保护自然。好多幼儿园别的时间都不能挤,把户外时间给挤掉。人是有情感的,所谓日久生情,当孩子与自然疏离的时候,又怎么会去热爱自然。我们的理念是:怎么根据多元智能来形成培养方案,以及怎么去实践。我觉得理念先行,在一个全语言的教育环境当中来培养06岁的儿童的多元智能。全语言教育全语言的概念我们摄入儿童眼帘的都是语言教育,全语言概念:第一,电视下面的字幕,外面的广告牌,以及睡前的阅读,包括无字书。第二,在快乐的音符中培养06岁孩子的音乐智能。第三,在生活中渗透地培养06儿童。比如说3个桔子你今天只能吃1个。这就有数的概念。桔子吃大的或者吃小的,还可以将孔融让梨的谦让渗透在里面。第四,在空间和线条中培养06岁儿童的视觉空间智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信笔涂鸦。这可以让孩子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去描绘心中的图画。第五,在生命的律动中提高06岁孩子的肢体动觉智能。肢体动觉跟儿童整个生命的律动是一致的。第六,在自行的心理状态下培养06岁儿童的内心智能。第七,在温馨的氛围中培养06岁儿童的人际社会智能。第八,在阳光和空气中培养06岁儿童的自然观察智能。这是引自杜威哲学。因此我们就建构了这个方案。有一些这样的理念:1如何从学习取向为主导转变为成长取向。我们是把学前教育还原到学前学习,整个的教育非常令我们担忧。2成长取向,所谓成长取向是让儿童自然的生活,从容的学习。现在孩子很匆忙,难以做到从容,不从容的人不会优雅。所以我们的学习取向应该转换为成长取向。3.如何从以关注群体为主转变为以关注个体为主。中国的学前教育比较受集体主义的影响。我们的方案建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注重06岁儿童的心理和谐发展,八大智能11项大能力如何做成一个比较统一和谐的课程。这是我们研究小组一直在考量的问题。为了把“和谐”这两个字做好,要注意以下几个性质:生活性,游戏性,综合性。生活即游戏,游戏即教学。这三个性质在学前应该是融为一体的。还有一个是关注06岁的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儿童在有兴趣的时候关注力很强。他们本身的兴趣也是作为方案的一个出发点。方案建构就是把智能和方案总领起来。下面是1836个月儿童的活动方案。分两个年龄段:1824个月,2536个月。每一个年龄段每个大主题下面有五个子主题,每个子主题下面有八大活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1930个月的年龄段,主题是我爱汪汪。我们的每个活动都是由这几个部分构成:适宜场地;适宜时间。我们的目标是这样,对老师来说,是萌发小朋友对动物的爱,促进他的视觉、触觉等等。我们的智能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目标智能,即我们的活动主要是要促进他的哪个智能,这里是自然观察智能和肢体动觉智能;还有一个是辅助智能,语言和人际社会。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