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上语文 17 长城 资料汇总.doc_第1页
人教版四上语文 17 长城 资料汇总.doc_第2页
人教版四上语文 17 长城 资料汇总.doc_第3页
人教版四上语文 17 长城 资料汇总.doc_第4页
人教版四上语文 17 长城 资料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长城资料汇总课文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资料汇总一、整组课文学习内容及方法二、总课时:3课时三、课文简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教学目标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2、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3、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难点)六、作者作品介绍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认识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后“思考练习”题也是围绕这一要求安排的。教学这篇课文时,要适当介绍一些长城的悠久历史和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七、课文主要内容作者从远、近看长城,介绍长城的“长”和“高大坚固”,由此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八、课文中心(作者写作目的)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九、分段,段意(小标题形式)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十、识字教学(字音、字形、词语) 1、要掌握的词语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崇山峻岭 蜿蜒 瞭望 奇迹2、形近字屹( ) 费( ) 惯( ) 灰( ) 蒙( ) 笼( )乞( ) 沸( ) 贯( ) 恢( ) 朦( )茏( )3、多音字拓展bo w 薄 雾b l b he 薄 礼 薄 荷chn zn 称 赞 chn xin 称 象 y n chn 一 杆 称 ho zho ku ho 号 召 口 号 j ho ho jio 记 号 号 叫 十、近义词汇总修筑- 修建 陡峭-俊俏 平整-平坦 智慧-才智蜿蜒-曲折 瞭望-眺望 凝结-凝聚 崇山峻岭-重峦叠嶂十一、反义词汇总蜿蜒-笔直 凝结-分散 伟大-渺小 坚固-柔软 陡峭-平缓 凝固-溶解 崇山峻岭-一马平川十二、词语解释汇总(另见学生词语手册)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十三、课文填空汇总1、长城东起(),西到(),像()在大地上,( ),( )。 2、万里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她高大(),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长城是由()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和()。十四、重点句解析汇总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十六、作业本题目以及答案。(见教师作业本) 课后问题:1、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回答这一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和自己的感受来回答。要答出:长城的长和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建造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用双手建造了这样伟大的建筑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2、体会句中加点字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十七、补充的阅读题汇总一、读课文,看图,完成填空练习。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第( )幅图上的景象,写了( )看长城什么样。“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一句把长城比作( ),突出了长城( )的特点,为了突出长城“长”的特点,作者还用数字( )进一步说明。2.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第( )幅图上的景象,写了( )看长城什么样。这里写到了长城的建筑材料是( ),写了城墙顶( ),写了城墙外沿的( ),还写了屯兵的( ),突出了长城( )的特点。3.第三自然段开头“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承接( )文,“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引出( )文对修长城情景的联想。“多少”是( )的意思,“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是写长城的( ),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 )之情。二. 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思考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想一想,假如你当导游,你怎样向游人介绍八达岭长城?介绍时要突出长城是“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3. 读句子,注意划线的词语,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1)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把你知道的关于长城的故事或传说,讲给别人听。十八、写作方法学习(结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等).按一定顺序观察图,抓住事物特点并展开联想,最后把观察和联想写下来。五、资料积累、相关链接1、长城: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长城的历史价值,不仅表现了22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而且显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高超的军事科学水平、高度的科学文化。2、运河:这里所指的是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801公里。(原公布数字为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3、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以城为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4、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5、现代的人间奇迹有: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神舟宇宙飞船青藏铁路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6、关于长城的诗词名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出塞. 塞下曲 度岭见长城(唐)王昌龄. (唐)王昌龄 (清)丁澎秦时明月汉时关,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 万里长征人未还。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随阳雁断天疑尽,背日风高夏若寒。 但使龙城飞将在,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沧海不沉秦女石,浮云欲动楚臣冠。 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伊州一曲先挥泪,况是亲经行路难。7、关于长城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8、联合国与长城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2年,联合国为教科文组织所推动的“世界遗产”运动发行了一套邮票,共6枚,图案是6个国家的名胜古迹,中国长城是其中之一。这套邮票在纽约、日内瓦、维也纳各发行两枚。长城票在纽约发行,1992年1月24日首发。很多国家都向联合国赠送过代表本国的礼物。我国政府于1974年赠送给联合国的巨幅长城挂毯,现挂在联合国大厦安理会代表休息厅。9、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毛泽东1935年10月作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首词是毛主席率领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生动地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红军胜利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的情景,抒发了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以及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现在,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和858米好汉坡上立有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这句话已经成为表达决心、抒发英雄气概与壮志豪情的名言,流传甚广。二十、拓展汇总作业设计:1、根据课文内容介绍长城:透过飞机的玻璃窗往下看,我看到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崇山峻玲之间,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它那么雄伟壮观。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是他们创造了这人间奇迹。长城,是他们用智慧和血汗凝结而成,是我国悠久历史的见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2、围绕“奇异”用简练的语言介绍其它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走进我国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时,一个奇异的景象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这就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佣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