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友书讲记》第七节课之辛二之壬一之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doc_第1页
1《亲友书讲记》第七节课之辛二之壬一之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doc_第2页
1《亲友书讲记》第七节课之辛二之壬一之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亲友书讲记第七节课之辛二之壬一之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顶礼上师三宝我是2014年预科班学员张云峰丙二:道之本体丁一:略说丁二:广说丁三:教诫实行彼等议戊一:布施戊二:持戒戊三:安忍戊四:精进戊五:禅定戊六:智慧已一:加行已二:正行已三:后行庚一:断除伪品散乱庚二:修行同品四无量辛一:断除对镜之散乱辛二:断除世间八法之散乱辛三:断除财物之散乱辛四:断除受用之散乱壬一:对治壬二:所断癸一:真实对治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我讲考的内容是亲友书讲记第七节课之辛二之壬一之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族貌闻虽具全士,然离慧戒非受敬,何者具此二功德,彼无他德亦应供。一、词释: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就算门第高贵、富可敌国、相貌端严、广闻博学等功德样样俱全,但若不具足通达万法真理的无垢智慧与断恶行善的清净戒律,则不能堪为应敬处,不应受到人天的恭敬礼拜。一个人若具足这两种功德,即使其他功德不具足,人天众生也会供养你。 1、对治:佛教中,对治是指以道断除烦恼等。其中,道为能对治,烦恼等为所对治。据俱舍论卷二十一载,欲断除修所断之烦恼,有四种对治之道,可顺次配于加行道、无间道、解脱道与胜进道等四道。即:(1) 厌患对治。又作厌坏对治,首先深厌欲界生死之苦与烦恼惑业之集。(2) 断对治。观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以断除烦恼。(3) 持对治。保持择灭(以真智之拣择力来断灭烦恼)之得,令其不失。(4) 远分对治。观四谛之理,以更远离前所断之烦恼。大智度论卷一所载四悉檀之第三对治悉檀,详述以不净观对治贪欲,以思惟慈心对治嗔恚,以因缘观对治愚痴之法。诸经论所说略有出入,大小乘亦各有异说,然大抵不外以以无漏智对治烦恼为其要义。本颂词重点阐述以“智慧”和“清净戒”为对治之法2、族:门第 3、貌:相貌4、闻:广闻博学5、全士:德才齐备的人6、慧戒:通达万法真理的无垢智慧与断恶行善的清净戒律。7、何者:某个人8、彼:与“何者”意义相同9、应供:这个是从字面上来讲,是应受人天的供养。但具体的则根据不同的经典,有不同的解释。比如说,佛十号具足,其中就有应供。这里的应供是指佛究竟圆满,能指引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轮回苦海,解脱一切烦恼痛苦生死纠缠,故应受人天供养。在其他一些经典中,阿罗汉示现离世修道,寂灭无为,永脱烦恼,故应受人天供养。所以许多经典中,所说的应供也意指阿罗汉!这个要根据经典的整体意思来理解,不然容易断间取义!二、论述1、族貌闻俱全:已过往的功德积累,今世可以生在名门望族,有端正庄严的容貌和广闻博学的知识。2、慧戒具足:以前世闻修佛法的特殊姻缘拥有通达万法真理的无垢智慧与断恶行善的清净戒律。【教证】: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般若经云:“布施之前行乃为智慧。”麦彭仁波切:“若无如眼此智慧,则彼无有其余德。”说明:“族貌闻”不及“慧戒”具足三、上师开示1、重视戒律和智慧:不仅是佛法,世间法也很重视戒律和智慧。一个人如果没读过书,在社会上就寸步难行;一个人如果学历很高,但不守规矩,即使是硕士生或博士生,到任何团体中也不受欢迎;一个人既有智慧、也守规矩,就算相貌丑陋、种姓低劣,身上没有一分钱,很多人也会对他恭敬有加。尤其是我们出家人,戒律和智慧非常重要。当然,不仅仅是出家人,作为在家人,如果三皈五戒也不受,对佛教基本道理都不懂,那不算是什么佛教徒,大乘修行人更算不上了。2、通达教言,守持法规:龙猛菩萨赐予的教言非常非常珍贵。我讲课时经常想:对佛理不太懂的很多居士,这次应该会有一些收获,毕竟龙猛菩萨教诫的乐行王是在家居士,故此教言对在家人尤为适合,只要通达这样的教言,守持这样的法规,基本上可以变成一个佛教徒3、选择上师: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这个教证说:一个人的种姓、相貌、学问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他是否具备戒律和智慧,倘若具备了这二者,即使他表面上卑微无能,实际上也值得恭敬。现在很多居士选择上师成了一个大问题,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上师才能依止。其实龙猛菩萨在这里说了,一个上师只要具足清净戒律,言行举止按别解脱戒经的教言如法行持,同时对佛教的道理通达无碍,不是只懂世间知识,这样的上师即堪为依止处。4、具足佛教智慧、守持清净戒律:世间学问跟出世间学问有很大差别,纵然你懂得各种世间学问,也不一定了解佛教的基本道理。我们若能具足佛教智慧,再加上守持清净戒律,不具其他功德都可以。大家务必要记住,一生中值得重视的就是这两者!四、分别念烦恼是从过去现在生中广杀众生、血肉尝口、广行邪淫、不敬父母、不爱妻儿、不敬丈夫、邻居亲朋好友不和造成各种疾病和身体残缺而产生的。所以我们若是从今以往,戒杀放生,持斋持素,修清净戒就会减少和远离疾病烦恼。得到健康和身体圆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