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分类号 UDC 密 级 保密年限 年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学术学位 学术学位 罗婺姻亲史 注释与解读 The Notes And Researchs On Luowu History of In Laws 论文作者 朱继亭 指导教师 王水乔 研究员 学位类别 文学硕士 专业名称 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究方向 古籍整理与文化研究 培养单位 民族文化学院 二 一六二 一六 年年 五五 月月 分类号 UDC 密 级 保密年限 年 罗婺姻亲史 注释与解读 The Notes And Researchs On Luowu History of In Laws 论文作者 朱继亭 指导教师 王水乔 研究员 学位类别 文学硕士 专业名称 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究方向 古籍整理与文化研究 培养单位 民族文化学院 I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云南民族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云南民族大学 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允许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 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 II 罗婺姻亲史 是一部彝文手写本祖妣谱牒 是上世纪 40 年代由马学良先 生从云南武定万德那氏土舍处购得 原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部 现 今可见的原稿只此一份 翻译整理稿则有两份 一份是中央民族大学朱崇先教授 所做的汉文整理稿 一份是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朱琚元研究员所做的三行整理稿 彝语 国际音标 汉译文 罗婺姻亲史 用 之 女 之 母 的形式 记载了上 自阿古阿助 下至那维新共 80 代的血亲 姻亲成员名单 时间跨度上自彝族传 说中的哎哺时代 下至民国时期 现今可见的两份翻译整理稿 都将重点放在了文字注音与释意方面 未对此 份材料中世系的承继情况以及世系承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这 就为本文内容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正文载录方面 本文采用 三行对译法 三行 即彝文 国际音标 汉 译文 彝文用字以朱琚元教授手写稿为主 国际音标在朱琚元教授三行整理稿基 础上进行适当修订 汉译文用字在朱崇先教授双行对译稿与朱琚元教授三行对译 稿基础上 结合汉文献著录习惯进行适当订正 同时 在代系划分方面 本文根 据考释结果对世系的划分进行了部分订正 注释方面 注释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考证材料所载姻家活动地域 二 是考证血亲世系成员身份和历代迁徙情况 三是考证姻亲成员身份及所属支系 关键词关键词 彝文文献 祖妣谱 罗婺姻亲史 世系 Abstract III Abstract As a genealogical tree manuscript in Yi language with regard to male and female ancestors Luowu History of In Laws is purchased by Mr Ma Xueliang from Tushe Na Family Wande Township Wuding County of Yunan Province in the 1940s of which the original copy is stored in Ancient Rare Department of National Library Until now there are two available copies of translating and editing manuscripts one is a sorting edition in Yi language and Chinese which is compiled by Professor Zhu Chongxian who comes from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the other one is a compiled manuscript in Yi languag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sign and Chinese free translation by the researcher of Chuxiong Yi Nationality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Zhu Juyuan In Luowu History of In Laws consanguinity and in laws member list 80 generations in total from Aguazhu times until Naweixin era is recorded in the form of daughter of xxx mother of xxx of which the time span lasts from Aibu Generation in Yi legend until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However the writers of the foregoing two available translating and editing manuscripts put emphasis on character phonetic notation and paraphrase regardless of inherited lineages and cultural contents which are contained in the genealogy inheritance In such case the paper is provided with wide research space In the aspect of text records the paper applies three line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 method namely Yi languag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sign and Chinese free translation therein the using Yi words are come from the manuscript of Professor Zhu Juyuan the applied international phonetic sign will be applied from the three line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 manuscript Professor Zhu Juyuan after appropriate correction on the basis of two line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 manuscript of Professor Zhu Chongxian and three line translation manuscript of Professor Zhu Juyuan I make appropriate correction for the Chinese free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literature description habits Meanwhile in the aspect of generational division the paper will carry out partial amendment for the genealogy division on the basis of interpretation results As for annotations the annotation contents mainly include three aspects I Research on the movement area name of in laws recorded in materials II Research on migration conditions of consanguinity genealogy in previous generations III Research on the in laws member identification and subline ethnic groups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Key words Yi literature male and female ancestors pedigree Luowu History of In Laws genealog 目录 V 引言引言 1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1 一 选题缘由 1 二 选题意义 1 二 研究综述 2 一 彝族谱牒研究 2 二 彝族罗婺支系研究 3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5 一 研究内容 5 二 研究方法 5 第一章第一章 罗婺姻亲史 概况 罗婺姻亲史 概况 6 一 罗婺姻亲史 收集与保存 6 二 罗婺姻亲史 翻译与整理 6 三 罗婺姻亲史 文献学介绍 7 第二章第二章 罗婺姻亲史 注释 罗婺姻亲史 注释 8 第三章第三章 罗婺姻亲史 内容分析 罗婺姻亲史 内容分析 30 一 那氏土舍为凤氏土司后裔 30 二 古彝族上古姻亲为昆夷后裔 33 第四章第四章 彝族联姻形态的影响彝族联姻形态的影响 37 一 彝族传统婚姻观念及转变 37 一 彝族传统婚姻观念 37 二 彝族传统婚姻观念的转变 39 二 彝族联姻形态的影响 41 一 联姻形态对彝族内部的影响 41 二 彝族联姻形态对西南地区的影响 43 结语结语 4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8 附录附录 50 附录一 罗婺姻亲史 译文 50 附录二 罗婺姻亲史 血亲家支世系 52 附录三 罗婺姻亲史 姻亲家支世系 5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0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 致谢致谢 61 引言 1 引言引言 一一 选题缘由选题缘由与与意义意义 一 一 选题缘由选题缘由 彝族是西南地区人口众多 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 彝族民众主要居住在云 贵 川 桂四省区 其语言共分六大方言 东部方言 西部方言 南部方言 北 部方言 中部方言和东北部方言 各方言之下又分出众多的土语和次土语 不仅 各方言之间差异较大 而且同一方言之下的土语之间 次土语之间也存在着较大 差异 现今彝区存在着老彝文和新彝文 除北部方言区之外 其他方言区均仍在 使用老彝文 且互不通用 由于掌握语言 文字 所以历史上用彝文书写的文献 颇多 同时由于各地区文字之间存在差异性 即使是同一部古籍 用不同地区的 彝文撰写 内容相差较大 这更增长了彝文文献的数量 在进入硕士研究生之前 身为汉族学生的我对彝族是 只闻其名 不见其面 并没有深入地接触彝族文献 第一次接触彝族文献是研究生一年级上学期的 文 献学概论 主讲人是身为彝族撒尼人的王海滨老师 经王老师的介绍 我第一 次真正感受到了彝族文献的庞大 随之对研究老彝文文献产生了浓厚兴趣 凭着 一股热情 我开始主动地深入了解彝族 了解彝族文献 了解彝族文化 随着对 彝族了解的不断深入 我遇到了汉族学生研究少数民族文化期间都会遇到的问题 那就是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这一道难关 想要克服这道难关谈何容易 于是我放 弃了做彝族文字的想法 开始专注于彝族文化研究方面 邻近开题 但是毕业论文题目仍无着落 我内心十分着急 偶然一次机会 我在翻阅王海滨老师藏书时发现了普学旺老师主编的 中国彝族谱牒选编 云南 卷 怀着好奇之心翻开来看 猛然间看到了一份题为 罗婺姻亲书 的谱牒材 料 细观之下深感震惊 深受汉族文化影响的我 对于古代家谱中出现如此众多 的姻家成员姓名倍感意外 详细询问王海滨老师后才得知 在彝族文化中妇女地 位之高是汉族妇女所不及的 当时我即询问王海滨老师毕业论文注释此份谱牒是 否可行 得到王海滨老师肯定后又向导师王水乔老师征求意见 得到导师同意后 我便决定以文化解读为视角注释此份材料 二 二 选题意义选题意义 1 为研究彝族罗婺部及其后裔世系承袭情况提供材料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由于彝文文献的缺乏 对于活跃于滇东北地区的彝族罗婺支系的研究一直 以汉文献内容为主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 关乎罗婺部 凤氏 那氏的汉文献 资料均以历史介绍为主 甚少涉及世系研究 因此 罗婺部 凤氏 那氏的世 系承袭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通过整理 罗婺姻亲史 的内容 结合 其他已经得到整理的彝文文献资料 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出彝族罗婺部贵族 凤 氏土司 那氏土舍各个时代的世系承袭情况 2 为研究罗婺部及其后裔凤 那氏历时联姻问题提供材料 罗婺姻亲史 记录了大量罗婺部 凤氏 那氏历代世系的姻亲姓名 通 过与汉文献及相关彝文文献如 彝族源流 等材料的对比考释 可以基本勾勒 出罗婺部及其后裔历时联姻情况 为研究罗婺支系的历时联姻问题提供可靠的 资料 3 为研究罗婺部与其他家支 凤氏土司 那氏土舍与其他土司 土舍的关 系提供材料 二二 研究综述研究综述 一 一 彝族谱牒研究彝族谱牒研究 1 1 彝族谱牒彝族谱牒整体整体研究 研究 对彝族谱牒的整体研究方面 目前学术界主要集中在谱牒的类型 功能 文 化 特点 价值 意义 开发等方面 王光荣 从民族民间文化谈彝族谱牒家支 1991 以 西南彝志 谱牒志 中关于阿普笃慕及其六子的繁衍迁徙内容为 例 详细叙述了家支谱牒在研究民族史 民族民间文化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胡 金鳌 米正国 试论彝族谱牒的特点和功能 1995 通过分析彝族谱牒 总 结出了彝族各个支系家支谱牒所共有的特点 并通过分析谱牒的内容及其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出了彝族谱牒的内在价值 并对其在彝族社会中的作用进行 了理论性的阐释 赵红艳 巍山谱牒档案及其开发利用邹议 2010 笔者通 过综观大理巍山地区现今可见的彝族谱牒 从种类 内容 特点和价值四个方面 介绍了该地现存的谱牒档案的整体情况 并从材料收集 目录编纂 古籍数字化 等方面对巍山地区彝族谱牒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切实的想法 郑腾云 彝族谱 牒 珍贵的历史佐证 2011 叙述了大理 蒙化左族谱牒 在研究彝族世系划 分 彝族史断代层面的重要价值 郑伟强 彝族谱牒之研究 2004 叙述了聚 居区家支制度下 彝族谱牒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刘正发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试论彝族家支家谱教育习俗 2006 从教育学的角度论述了彝族家支和家谱 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并从时间 地点 内容 形式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彝族 传统的教育方式 2 2 彝族彝族具体家支具体家支谱牒谱牒研究 研究 叶康杰 凉山彝族谱牒编修调查研究 以昭觉县瓦其家支为例 2013 从 凉山彝族的谱牒文化 编修原因 编修组织方式以及编修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对 现今凉山地区的谱牒编修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并针对谱牒编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余宏模 播勒彝族谱牒与罗殿王族遗裔 1991 以罗殿国 普里部为切入点 详细叙述了贵州安顺地区 播勒大革 的历史迁徙及家支繁衍 情况 同时对疑为播勒大革后裔的贵州大方县普底黄氏家族的家支绵延情况进行 了详细地解读 高金和 云南高氏家族谱牒文化研究 2013 对云南高氏家族 在鹤庆 永胜 姚安三地保存的十二种谱牒分别进行了描述 并对云南高氏家族 谱牒的研究价值进行了探讨 王继超 宋代阿者 罗殿 毗那三个彝族藩国的谱 系与分布 2012 对 桂海虞衡志 范成大 岭外代答 周去非 竹洲集 邕州化外诸国土俗记 吴儆 等文献中提到的阿者 罗殿 毗那三 个彝族 化外 藩国的历史 地理 家支谱系的承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二二 彝族罗婺彝族罗婺支系支系研究研究 1 1 彝族彝族罗婺支系罗婺支系谱牒整理与研究谱牒整理与研究 尹明芳 陈世鹏 水西彝族安氏苴穆联名谱系在彝族历史断代中的重要作用 2013 提到水西安氏苴穆在四川和贵州地区都曾进行过统治 其世系也是迄今 所知最久远的彝族支系 因此利用水西苴穆谱系对同一支系的部族家支谱牒进行 断代史是可行的 同时 文中列举了利用水西安氏苴穆谱牒对同属慕克克支系的 播勒部 乌撒部 罗婺部等支系分别进行断代分析的情况 李有贤主编 中国彝 族谱牒选编 楚雄分卷 2007 收入了楚雄州迄今为止可见的大部分家支谱 牒 是现今有关楚雄州地区彝族谱牒最为权威的集目 其行文格式为彝文族谱全 文在前 汉文族谱全文在后 最终用汉文对部分内容进行注解 普学旺主编 中 国彝族谱牒选编 云南卷 上 下 2009 是迄今为止有关云南地区彝族 家支谱牒最有影响力的集目 其行文格式为一行彝文 一行汉文 最后用汉文进 行部分内容的注解 朱崇先教授 译释 通过释读初步整理出了 罗 婺姻亲史 的内容 为研究罗婺部及凤氏那氏世系提供了材料 朱琚元教授发表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在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 彝族历史文献译丛 第二十一辑的 罗婺谱系 整理稿 通过标注国际音标 整理出了一份 罗婺姻亲史 的三行翻译整理稿 2 2 罗婺支系罗婺支系家支承袭研究家支承袭研究 张传玺 武定彝族地区的封建领主所有制及其破坏 1961 介绍了武定彝 族地区封建领主所有制的内容和发展转变及其被破坏的过程 朱宪荣 罗婺历史 与文化 2009 从历史和文化两个宏观层面对罗婺部进行了细致地阐述 何耀 华 武定凤氏本末笺证 1987 在校点 笺证 武定凤氏本末 的基础上 对 彝族史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详细考据 清晰地阐释了云南武定 禄劝一带自南宋 淳熙年间至清乾隆年间武定土司的兴衰史 是现今研究凤氏一族历史文化的最权 威的论著 王梅堂 黄建明 陆裕民 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档案史料校编 1993 编录了原藏于云南武定那氏土司官署的清顺治十八年到同治八年的原始汉文文 档 此书填补了 武定凤氏本末笺证 所遗留的乾隆以后有关武定彝族土司的空 白 是现今研究清代武定那氏土司最系统的编著 黄修义 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 司概述 兼评 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档案史料校编 1994 对那氏的来源 世系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并将其与明代强盛时期的凤氏土司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对 比 对研究清代慕连那氏土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3 彝族 彝族罗婺支系罗婺支系婚姻习惯法婚姻习惯法研究研究 何叔涛 杨军 亓光勇 浅议武定彝族的习惯法 2011 从言行禁忌 婚 姻与财产继承 村规民约等三方面对武定地区彝族现存的习惯法进行了解释 同 时笔者也分析了武定地区的习惯法对当地彝族生活的影响 沈乾芳 明清时期彝 族土司联姻对西南地区的影响 2011 以元朝与明清两朝为两个时间节点 分 别叙述了当时土司的婚姻联姻情况及其原因 并对联姻对象的转变对西南地区的 影响进行了分析 沈乾芳的另一篇文章 明清时期彝族土司凤 那 氏联姻关系 研究 2009 对明清时期凤 那 氏族群的联姻对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并具 体阐述了在联姻对象 联姻条件等方面的转变 沈乾芳的博士论文 社会变革时 期的彝族婚姻形态研究 1368 1949 对明至建国前这一段时间西南地区各少 数民族的联姻情况进行了总体的概述 并从整个西南地区的高度对联姻所产生的 影响进行了细致描述 本文希冀在此基础之上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整理 考释 对凤氏土司与那 氏土舍的家支承继及历史联姻情况进行探讨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通过上述研究综述 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1 研究热点和成果的不均衡性 由于谱牒文献资料的缺乏 多数学者对于罗 婺部的研究只能依靠有限的汉文典籍 内容大多停留在历史 地理分布 民俗等 内容的介绍阶段 与此同时 借助有限的罗婺部 凤氏土司 那氏土舍的谱牒材 料 现今学界对于父子连名制的研究相对深入 而对于涉及家支世系的其他内容 如家支世系的延续性问题探讨不够 再者 对于谱牒形成的直接原因 联姻层面 的探讨 现今多注重运用汉文献进行整体介绍 没有充分运用相关的彝文谱牒文 献进行深入挖掘 2 研究方法以介绍为主 深入研究少 无论是对罗婺部还是整个彝族的研究 都是以介绍性论述为主 缺乏专题性的研究 3 研究缺乏系统性 现今阶段 对于彝族谱牒的研究只是 就事论事 没 有进行关联性分析 这样就很难使整体的研究趋向系统化 三三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方法与方法 一一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1 对 罗婺姻亲史 进行整理 重点在于梳理血亲家支的世系承袭情 况以及历代姻亲成员的情况 2 对 罗婺姻亲史 进行注释 血亲家支成员重点在于考证人物背景 及迁徙情况 姻亲成员重点在于考证身份背景 3 对 罗婺姻亲史 所包含的内容及价值进行剖析 4 分析彝族婚姻形态对其自身及周边民族的影响 二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法 文献研究法 历史比较法 民族学理论 民俗学理论 第一章 罗婺姻亲史 概况 6 第一第一章章 罗婺姻亲史 概况 罗婺姻亲史 概况 一一 罗婺姻亲史 收集 罗婺姻亲史 收集与保存与保存 罗婺姻亲史 的收集与保存归功于马学良先生 1938 年 马学良先生考入 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 师从李方桂先生研究少数民族语文 1942 年 马先生从北 大文科研究所毕业 后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并受李方桂先生指派 到云南武定 禄劝地区进行彝文古籍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1943 年 马先生到达 武定县慕连乡土署 接待马先生的是那安和清 亦即 罗婺姻亲史 记载之那氏 最后土舍那靖保之妻 在那安和清帮助下 马先生一边向当地著名毕摩张文元学 习彝文 一边同张文元毕摩以及来自北京图书馆 今国家图书馆 的万斯年先生 着手整理那靖保遗留下来的彝文古籍 后万斯年先生因故提前离开武定 马先生 直到 1945 年才离开 据马先生自己介绍 当时整理出来的书籍每部约 500 余册 每册有的包括几种类别 共合 1000 多种 2600 多册 其中 600 多册送往当时 的北京图书馆 今国家图书馆 600 多册送往当时的南京中央研究院 200 多 册送往北京大学 其余部分则送往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收藏 据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朱琚元研究员调查 国家图书馆的 600 多册彝文典籍 大部分仍保存完好 南京中央研究院的 600 多部典籍在解放初被傅斯年先生带到 台湾 现今保存于台湾中央研究院 剩约 200 部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保存的典 籍已完全损毁 南开大学保存的古籍现仅存一册 本文注释底本 罗婺姻亲史 起初被保存在万德那氏土舍府衙藏书楼中 后 经北京图书馆 今国家图书馆 向那安和清购得 并于 1942 年被马先生送往北 京图书馆 今国家图书馆 现今仍保存在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部 二 二 罗婺姻亲史 翻译与整理 罗婺姻亲史 翻译与整理 最早对此份材料进行整理的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朱崇先教授 80 年代末 朱 崇先教授应 镌字崖彝文摩崖释译 编写组的邀请对存于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部 的 罗婺姻亲史 进行初步整理 经朱先生初步释译 整理出一份汉文整理稿 发表于 镌字崖彝文摩崖释译 中 此份整理稿后收入朱先生的 彝族典籍文化 论文集中 云南省楚雄州彝族文化研究院的朱琚元研究员于 90 年代对 罗婺姻 亲史 原稿进行了释读 并整理出一份彝文 国际音标 汉译文三行对译整理稿 马学良 五十余年一辞书 序 彝文经籍文化辞典 马学良民族语言研究文集 中央民族大 学出版社 1999 马学良 追念万斯年先生彝区访书遗事 马学良民族语言研究文集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9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发表于楚雄州彝族文化研究院内部刊物 彝文文献译丛 后更名为 彝族历史 文献译丛 第二十一辑 1989 11 在此份三行对译整理稿中 彝文为朱先 生的手抄稿 其下附有朱先生释读的国际音标和汉译文 朱琚元先生后进入 中 国彝族谱牒选编 楚雄分卷 编写组 朱先生在此前整理稿基础上 与课题组其 他成员一起重新对 罗婺姻亲史 的内容进行了校正与释读 整理出一份四行整 理稿 彝文 国际音标 汉直译文 汉意译文 并于 2007 年出版 在适当修 订的基础上 此份材料后又载于云南省古籍出版规划办公室主编的 中国彝族谱 牒选编 云南卷 中 并被修改为双行整理稿 彝文 汉意译文 朱崇先先生的汉译稿将此份材料命名为 罗婺姻亲史 朱琚元先生的整理 稿将其命名为 罗婺谱系 中国彝族谱牒选编 楚雄分卷 仍命名为 罗婺 谱系 中国彝族谱牒选编 云南卷 更名为 罗婺姻亲书 三 三 罗婺姻亲史 文献学介绍 罗婺姻亲史 文献学介绍 罗婺姻亲史 原件用纸为棉纸 稍有破损但整体完好 棉线装订 纸张宽 22cm 高 27cm 共 8 页 书行格式为自右向左直书 书体均为五言句式 不断 句 无标点 为全彝文手写稿 内容保存较为完整 书末写有抄书时间为清光绪 十五年正月 即公元 1889 年 第二章 罗婺姻亲史 注释 8 第二第二章章 罗婺姻亲史 罗婺姻亲史 注释注释 本文整理稿 题目采取朱崇先教授主张译文题目 罗婺姻亲史 彝文采 用朱琚元教授发表于 彝文文献译丛 中之手抄整理稿 并对不合乎规范的彝文 用字进行了更正 国际音标在朱琚元教授整理稿的基础之上 结合 楚雄分卷 和 云南卷 整理稿和禄武土语进行适当修正 汉译文用字一方面参照朱崇先教 授和朱琚元教授的整理稿 另一方面结合国际音标发音和汉文典籍习惯用字进行 适当改正 lu o t hu e e 罗 婺 姻 亲 史 lu o t hu e e d bu p i t a o 罗 婺 姻 亲 史 德 布 溯 妣 源 t t hu t hu a m a u a u mo 冬 怯 怯 之 女 阿 古 阿 助 母 me me a m a u a si mo 勒 美 美 之 女 阿 助 阿 斯 母 ne i a m a si u a mo 豪 乃 亥 之 女 阿 斯 助 之 母 b ve d a m n p l a mo 冬怯怯之女 阿古阿助 又名 德阿柱 贵州地区译为 采阿租 彝族源流 卷十六 母祖溯 源 载 采阿租母为戴蒙蒙之女 彝族源流 第一卷 叙哎哺时代 所记之 戴蒙蒙 彝文用字与此 处之 冬怯怯 彝文用字几近相仿 疑 冬怯怯 即为 戴蒙蒙 同音异写 戴蒙蒙属乌古古后裔 投 扎兜支系 勒美美之女 阿助阿斯 又名 阿柱者 贵州地区译为 租阿色 彝族源流 卷十六 母祖溯 源 载 租阿色母为蒙蒙勒之女 疑 勒美美 即 蒙蒙勒 为戴蒙蒙后代 豪乃亥之女 阿斯助 又名 者苴色 贵州地区译为 色阿祖 彝族源流 卷十六 母祖溯源 载 色阿祖母为额妣史之女 疑 豪乃亥 即指 额妣史 额妣史为蒙蒙勒后代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播 维 道 之 女 慈 迫 勒 之 母 o a a m d mu ne a mo 卧 尼 昂 之 女 道 慕 嫩 之 母 mu ne za a no t a i fu t e t i 慕 嫩 这 一 代 转 姻 亲 根 基 i o a fu 同 益 卧 尼 婚 mi mi t t e mo 咪 咪 涛 柴 母 t u t u a m a so a mo 吐 吐 则 之 女 额 阿 索 之 母 t x a m so i d mo 则 涛 罕 之 女 索 系 德 额 母 播维道之女 慈迫勒 又名 吉迫勒 贵州地区译为 祖皤娄 彝族源流 卷十六 母祖溯源 载 祖皤娄母为 妣史朵 之女 疑 妣史朵 即指 播维道 妣史朵为额妣史后代 彝族源流 第四卷 叙恒世系的产生 载 恒世系上自 始窦影 下至 皤娄窦 共十六代 而 皤 娄窦 为本文 慈迫勒 之子 彝族源流 第五卷 天地人本源 载 一世色雅祖 二师祖皤娄 三 世皤娄窦 到皤娄窦时 米靡氏乏嗣 向窦度继子 由以上内容可知 可能正是由于道慕嫩为外姓继 子 因此才会出现彝族历史上第一次转姻亲根基的现象 卧尼昂之女 增订爨文丛刻 君代母系 载道慕嫩之母为密考姆之女考姆舍楚 彝文古籍释名集 列 通费为能氏摩史 载尼苦慕 即密考姆 为卧尼昂子 疑 罗婺姻亲史 记载有误 道慕嫩之母为密考 姆之女 卧尼昂之孙辈 另据王桂馥先生考证 考姆即昆明同音异写 易谋远先生补充此昆明即指昆夷 由此推断 卧尼昂支系应为早期活动于川南地区的昆夷后裔 道慕嫩 上缺 迫勒道 一代 据 彝族源流 9 12 第 387 389 页载 道慕嫩为迫勒道幼子 转姻亲根基 彝族实行等级内婚与氏族外婚制 当两方建立婚戚关系后 双方若能和睦相处 将长期保 持联姻关系 称之为 姻亲根基 若因某种变故需中断原有姻亲关系 另选联姻对象 称之为 转姻 亲根基 此处道慕嫩支系与卧尼支系联姻称为 转姻亲根基 其因应是昆夷自西北迁徙而来 道慕 嫩支系开亲对象由古濮人转为昆夷后裔 姻亲关系发生转变 益卧尼 初为人名 又名卧尼 哎卧尼 属尼能时代人物 后演变为地名 即今川南成都平原地区 彝 文古籍释名集 吐吐则之女 额阿索 又名 赤嘎索 彝族史要 载 赤嘎索之母为宗阿武之女阿武赫车 疑 吐 吐则 即指 宗阿武 昆夷后裔 则涛罕之女 疑即 宗野娄色岩 索系德额 又名 索嘎德 彝族史要 载索嘎德之母为谷武宗 之女 疑 谷武宗 即指 则涛罕 赫章彝族词典 蒙处述 载谷武宗之女为宗野娄色岩 又称谷额 娄舍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t x o a m d a no mo 涛 罕 卧 之 女 德 阿 弄 额 母 mi mi a m dz dzo a v mo 尼 咪 咪 之 女 紫 作 阿 魏 母 o o a m t u nd o a mo 夺 夺 勒 之 女 吐 淖 考 之 母 d t i a m b nd o a v mo 勒 德 基 之 女 伯 淖 阿 文 母 d v ne a m nd o mu mo 德 文 能 之 女 撮 珠 笃 慕 母 u mu zo a no t a i fu t e t i 笃 慕 这 一 代 转 姻 亲 根 基 ne se v e mu a l o 神 女 似 飞 禽 自 从 笃 慕 世 t i mu a 涛罕卧之女 涛罕卧 疑指 能德勺 涛罕卧之女 疑指 德索赫佩 德阿弄额 又名 德喜 索 彝族史要 载德喜索之母为德索赫佩 张纯德等 彝文古籍与西南边疆历史 载德勺赫迫 即 德索赫佩 父亲为能德勺 尼咪咪之女 疑 尼咪咪 即指哎卧尼七代孙 能朵朵 其女不详 昆夷后裔 紫作阿魏 上缺 喜索朵 一代 夺夺勒之女 夺夺勒 疑指卧尼八代孙 朵朵里 其女不详 勒德基之女 疑指 额以合各 勒德基 疑指卧尼九代孙 里米彼 彝文古籍释名集 载里米彼 之女名额以合各 德文能之女 疑指 卧启能冬 撮珠笃慕 又名 阿普笃慕 增订爨文丛刻 古史通鉴 载 阿 普渎慕母名卧启能冬 德文能疑指哎卧尼十一代孙吕武额 撮珠笃慕 又称 阿普笃慕 为彝族公认的洪水再生始祖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天 神 是 舅 家 o s a m mu i mu k mo 贡 斯 尼 之 女 慕 齐 慕 克 母 ndz a a m mu ndz v a m 尼 慈 的 女 儿 慕 慈 咪 豪 母 mu ndz v a m pu pu m mo 慕 慈 文 之 女 豪 普 布 猫 母 v p p a m p p lo m mo 文 迫 迫 之 女 迫 迫 罗 猫 母 p l bo a m mi to lo m mo 迫 勒 博 之 女 咪 冬 罗 猫11母 天神是舅家 西南彝志 乍慕苦传 10 代 武县传 10 代 糯慕热传 10 代 恒慕卧传 8 代 布慕 克克传 9 代 默慕齐齐传 11 代 与天上通婚 易谋远 彝族史要 考证 天 主要指以 天 为族 徽的昆夷后裔 此处 天神 应指活动于滇东北地区的 以 天 为族徽的昆夷后裔 贡斯尼之女 即指 尼以咪哺 增订爨文丛刻 古史通鉴 载慕齐慕克母为尼以咪哺 疑 尼以咪 哺 为贡斯尼之女 贡斯尼部落属于道慕嫩时期的昆夷与西南土著民族融合后的分支支系 主要活动于 成都平原地区 慕齐慕克 即慕阿克 慕阿齐 为彝族洪水五祖 六祖 德布氏与德施氏先祖 一母所生 六祖分支初 期 两支部落共同居于 实液 马长寿 彝族古代史 考证其为今贵州威宁 云南东川和沾益一带 后在 朵吐姆谷 朱琚元 彝文碑刻译选 考证其为今东川 巧家 会泽三地接壤之巧家县属蒙姑乡 一带 行分支仪式 分支后 慕阿克支系主要活动于今昭通一带 慕阿齐支系主要活动于今东川 会泽 一带 后慕阿克支系迁至今沾益地区 赫章彝族词典 笃弭采述 尼慈的女儿 疑指 阿尼嫩和 慕慈咪豪 又名 克普矛 彝族源流 卷十九 阿默尼 载克普 矛母亲名阿祖咪哺 又名阿尼嫩和 疑 阿尼嫩和 即是尼慈之女 尼慈 疑即贡斯尼后代 尼慕慈 慕慈咪豪 慕阿克之子 主要活动于今沾益及周边地区 慕慈文之女 慕慈文 疑指 弥祖宗 慕慈文之女疑指 阿宗和铺 赫章彝族词典 阿眉期处 述 载弥祖宗之女嫁给克普矛 疑弥祖宗之女即豪普铺猫母亲 弥祖宗即指慕慈文 张纯德等 彝文古 籍与西南边疆历史 载克普矛之妻名阿宗和铺 疑阿宗和铺即慕慈文之女 豪普布猫 慕慈咪豪子 主要活动于今沾益地区 文迫迫之女 疑指 迫娄能外 迫迫罗猫 又名 昭罗莫 彝族源流 卷十九 阿默尼 载皤 娄喽许为昭罗莫母亲 皤娄喽许又称迫娄能外 疑即 文迫迫之女 迫迫罗猫 豪普布猫子 主要活动于今云南宣威西北部地区 朱琚元 彝文碑刻译选 索其夫妇合葬墓 祖是姆谷慕雅克 慕克后裔昭罗莫住罗倍 中国彝族谱牒选编 楚雄分卷 阿勒辖域谱 载 罗 倍 又名 木柯勒贝 濮之西北 赫章彝族词典 拍默卓 条载 木柯勒贝 为今云南宣威西北 境 迫勒博之女 疑指 安安娄娣 咪冬罗猫 又名 罗莫娄 彝族源流 卷十九 阿默尼 载安安 娄娣为罗莫娄母亲 安安娄娣又名默默嫩底 疑即 迫勒博之女 11 咪冬罗猫 迫迫罗猫子 主要活动于今云南宣威地区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bo me me a m mi me a da mo 博 美 美 之 女 咪 美 阿 德 母 me me p i a m vi a bu a mo 美 美 萍 之 女 德 阿 布 之 母 p i t x a m bu i t u a mo 萍 涛 黑 之 女 布 尼 吐 之 母 t x o a m a lo dz mo 涛 黑 卧 之 女 俄 阿 弄 紫 母 a d bu o k i a 我 家 德 布 氏 九 代 尼 为 舅 t a ts i fu t e t lo l o fu 转 姻 亲 根 基 同 罗 勒 卧 格 婚 博美美之女 博美美 疑 哺木木 同音异写 博美美之女 疑指 阿俄赫纪 咪美阿德 又名 娄阿德 赫章彝族词典 阿眉期处述 载哺木木之女嫁给罗莫娄 即娄阿德母亲 疑哺木木即博 美美同音异写 彝族源流 卷十九 阿默尼 载阿俄赫纪为娄阿德母亲 疑 阿俄赫纪 即 博美美之 女 咪美阿德 咪冬罗猫子 活动于今云南宣威地区 美美萍之女 美美萍 疑 木木叠 同音异写 美美萍之女 疑指 姆颖旺额 赫章彝族词典 阿 眉期处述 载木木叠之女嫁给娄阿德 即德阿布母亲 疑木木叠即美美萍同音异写 彝族源流 卷十 九 阿默尼 载姆颖旺额为阿德布母亲 疑 姆颖旺额 即为 美美萍之女 德阿布 又名 阿德布 中国彝族谱牒选编 楚雄分卷 之 德布辖域谱 载 德布时期的慕阿克支 系从宣威地区迁至昭通鲁甸地区 势力遍布黔西北和滇东北地区 德布时期曾举行大规模分支仪式 彝 文碑刻译选 期努 能罕 能勒夫妇合葬墓 载 祖源朵吐姆谷慕雅克 德刀德布氏 康拉俄崮行分 支 康拉俄崮为今贵州赫章 可乐一带 此次分支主要是分出德布氏与德勒氏两支 萍涛黑之女 萍涛黑 疑 叠鲁岳 同音异写 萍涛黑之女 疑指 乌苻舍芝 赫章彝族词典 阿 眉期处述 载叠鲁岳之女嫁给阿德布 即布尼吐母亲 疑叠鲁岳即萍涛黑同音异写 彝族源流 卷十 九 阿默尼 载乌苻舍芝为布尼吐母亲 疑 乌苻舍芝 即 萍涛黑之女 布尼吐 德阿布子 疑布尼吐时期从昭通鲁甸迁至宣威地区 赫章彝族词典 阿德布透博武怎弟 条 载 布尼吐时期居于云南宣威 古苦俄格 地区 涛黑卧之女 涛黑卧 疑 鲁岳朵 同音异写 涛黑卧之女 疑指 侯雅舍克 俄阿弄紫 又名 朵吐糯 赫章彝族词典 阿眉期处述 载鲁岳朵之女嫁给布尼吐 即朵吐糯母亲 疑鲁岳朵即涛 黑卧同音异写 彝族源流 卷十九 阿默尼 载侯雅舍克为朵吐糯母亲 疑 侯雅舍克 即 涛黑卧之 女 俄阿弄紫 布尼吐子 居于宣威及周边地区 罗勒卧格 彝语音译词 又名 播勒大革 汉意为 播勒君长部区 今贵州普里 安顺地区 罗 婺姻亲史 为清人光绪年间所编 疑此处 播勒大革 仅指地名 并不指代 播勒部 播勒部是由努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m a na mi o 默 氏 纳 咪 俄 b mu o a m nu t o b a mo 伯 慕 卧 之 女 努 且 保 之 母 d mi lo no t e b d o mo 德 格 咪 罗 是 且 保 额 着 母 t e a i o no d o a m mo 金 阿 慈 窝 是 额 着 阿 猫 母 a m i a no t a i fu t e t i 阿 猫 这 一 代 转 姻 亲 根 基 d a fu 同 德 格 额 婚 ne m no fu e so a mo 且保孙辈维遮默遮分支后创立 此时普里 安顺地区并不存在播勒部 此时慕阿克支系联姻对象疑为曾 在此短暂停留的慕阿齐支系后裔 纳咪俄 地名 应位于贵州安顺 普里境内 伯慕卧之女 疑指 纳咪录 罗显仁 从彝族文献典籍看水西大方彝族历史 载努且保母亲为纳咪录 为慕阿齐后裔 疑 纳咪录 即 伯慕卧之女 属安顺地区慕阿齐支系后裔 努且保 上缺 糯古努 一代 努且保早期与兄共同居于 笃莫弥 在今宣威境内 赫章彝族词典 巴 的武阁 后迁至 柯乐克齐弥 今贵州赫章县可乐地区 后又迁至 妥濮额本 今黔西地区 到达 妥濮额本 后 努且保与其兄失和 遂在 偶菊 举行分支仪式 分支后 努且保首先迁至 朵吐 姆谷 今东川 巧家 会泽三地接壤之巧家县属蒙姑乡一带 后迁徙至 吐鲁达倮 今昆明市五华 山地区 在 吐鲁达倮 时 努且保曾攻占 罗婺博所 即今师宗 罗平 石林及陆良周边地区 彝 文古籍释名集 罗婺博所 后疑自昆明向北迁徙 先至 姆图科嘎 疑为今富民县大营地区 后 至 矣鲁木根 今昆明市禄劝云龙乡木古堂地区 且保额着 努且保子 此时德布支系从 矣鲁木根 迁至 古苦俄格 今宣威地区 额着阿猫 且保额着子 活动范围从今云南宣威扩展到今贵州威宁地区 赫章彝族词典 阿德布透博 武怎弟 德格额 彝语音译词 初为人名 后演变为地名 疑今贵州毕节市与赫章县交界地带 彝文古籍释名 集 德娄录勾 彝文古籍释名集 经德勒录果 赫章彝族词典 载有今贵州毕节地区有七星 关 彝语音为 德格彩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格 额 嫩 卯 是 扶 伸 松 之 母 lo nd o t no e so t a mo 罗 德 施 巧 是 升 松 道 之 母 v ne do no t o d a mo 文 泽 嫩 冬 是 道 熬 德 之 母 d i s i ndu d bu s i so 德 施 为 家 侄 德 布 为 外 甥 o d zo a no t a i fu t e t i 熬 德 这 一 代 转 姻 亲 根 基 vj i ku pa fu 同唯矣枯帕 婚 i d p u mo 矣 德 豪 铺 母 nd e a o t o no nd e i a vi mo 台 阿 奢 纠 是 台 矣 阿 维 母 mu ndz o t no a vi mo d mo 慕 慈 奢 恰 是 阿 维 莫 德 母 格额嫩卯 据 彝族源流 卷十九 德娄氏谱 疑格额嫩卯为德雅格之女 与格俄索为同辈关系 扶伸松 上缺 阿矛罗婺 罗婺阿扶 两代 罗德施巧 据 彝族源流 卷十九 德娄氏谱 疑罗德施巧为俄索陇邓之女 与陇邓阿仇为同辈关系 文泽嫩冬 据 彝族源流 卷十九 德娄氏谱 文泽嫩冬疑为阿仇阿格之女 与格孟维和格孟德同辈 唯矣枯帕 彝语音译词 朱崇先先生 彝族典籍文化 译释 疑唯矣枯帕为閟畔部同音异 写 意指今昆明市东川地区 阿维莫德 台矣阿维子 阿维莫德时期迁居 洒钟 和 分多 地区 即今武定县大黑山和发窝乡地区 彝文碑刻译选 分多彝族王氏祖茔墓碑 后又迁至 阿额都 疑指今昆明市东川区 中国彝 族谱牒选编 楚雄分卷 之 觉摆氏族辖域谱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d i s i ndu d du s i so 德 施 为 家 侄 德 布 为 外 甥 mo d zo a no ta i fu t e t i 莫 德 这 一 代 转 姻 亲 根 基 ma i v d fu 同麻矣文招 婚 na ku e no mo d a d mo 而 纳 枯 仙 是 莫 德 阿 得 母 i d p zo no a d a mu mo 矣 德 保 宗 是 阿 得 阿 木 母 d i s i ndu d bu s i so 德 施 为 家 侄 德 布 为 外 甥 a mu zo a no ta i fu t e t i 阿 木 这 一 代 转 姻 亲 根 基 o s ku a fu 同 俄 色 枯 婚 se ku mi no mu a zo se mo 色 枯 咪 而 是 木 阿 宗 色 母 麻矣文招 彝语音译词 地名 尚待考证 莫德阿得 阿维莫德之子 活动于今昆明市东川区境内 俄色枯 彝语音译词 又作俄索勾 汉意 乌撒部 指代今贵州威宁 赫章地区 赫章彝族词典 俄 索勾 色枯咪而 据 彝族源流 卷十九 乌撒谱 疑色枯咪而为默遮乌撒之女 与乌撒羿为同辈关系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i p a mo 尼 保 阿 额 母 nu a v no a pe a p mo 努 阿 豪 文 是 阿 贝 阿 朋 母 a mi ku o a p a mo 阿 咪 谷 额 是 阿 朋 额 之 母 de i o i ndu d bu o i so 德 施 为 家 侄 德 布 为 外 甥 a p o zo a no ta i fu t e t i 阿 朋 这 一 代 转 姻 亲 根 基 d u t v mu fu 同菊迟文姆 婚 so dzo o li no o a dz mo 索 作 奢 里 是 窝 额 格 租 母 d i ta i ndu d bu ta i so 德 施 为 家 侄 德 布 为 外 甥 dzu zo a no ta i fu t e t i 格 租 这 一 代 转 姻 亲 根 基 xo o d o o fu 努阿豪文 据 彝族源流 卷十九 乌撒谱 疑努阿豪文为 孟德格之女 与格阿太为同辈关系 阿咪谷额 据 彝族源流 卷十九 乌撒谱 疑阿咪谷额为格阿太之女 与阿太阿姆为同辈关系 菊迟文姆 彝语音译词 又作觉楚乌姆 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试即兴演讲试题及范例
- 2024血透治疗中的监护及护理要点试题及答案
- 新进员工岗前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公司法》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大学礼仪知识竞赛题库与答案
- 2024年公职人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题库(附答案)
- 北京户外徒步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安全生产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标本采集顺序课件
- 2024海南省消防宣传月知识竞赛练习题及答案
- 农机购买销售合同(2025版)
- 硬质合金成型工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视神经脊髓炎病例汇报
- 高质量数据集实践指南(1.0)
-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制度及流程(模板)
- 2025年机动车授权签字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玉米机收减损技术
- AI大模型数字港口业务架构总体设计方案
- 2025年高考全国一卷英语试题真题文档版(含答案)
- 白酒广告投放管理制度
- 实训室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