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doc_第1页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doc_第2页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doc_第3页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doc_第4页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1.医院采购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药监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用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监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用品应具有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2.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统一由设备科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设备科每次购货必须按采购制度执行,严把质量关。3.无菌用品有专人负责建立登记造册,内容包括:供货单位、厂家、用品名称、数量、规格、批号、消毒灭菌有效期、相关证号、经办人、签名等。领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要有领用登记记录。4.无菌用品存放通风干燥阴凉室内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严防包装破损、失效、霉变,严禁不合格用品发放使用科室。5.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药监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6.使用前要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做到一针一管一人用。7.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要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8.一次性无菌用品用后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各科必须按照医院规定严格进行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的分类。2.所有有毒、有害废弃物品由科室分类后统一由专人(兼职)收集处理。3.生活垃圾放置于黑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医用垃圾及有毒、有害废弃物放置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医疗废物使用专用包装物、容器并有警示标识。4.锐器(针头、穿刺针等)用后放入锐器盒内,由专人(兼职)交接运送。5.所有医疗废弃物一律由医院专人(兼职)负责收集,统一集中交由本地医疗废物处置机构处理。任何人不得私自将医用废弃物带出医院。6.医院污水排放执行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并有专人负责。7.医疗废物处置的注意事项7.1放置锐器的锐器盒,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放入专用周转箱内包装袋中,必须存放在污染区,严防遗失。其余一切感染性废物均放入专用周转箱内包装袋中,存放在污物间。7.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7.3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7.4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及化学性医疗废物不能混合收放。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7.5生物实验室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7.6专职(兼职)人员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其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在对外交接特殊科室回收医疗废物时直接将装有医疗废物的周转箱包装袋交付给处置单位。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7.7暂时贮存处,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暂存处有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 “禁止吸烟、饮食 ”的警示标识。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易于清洁和消毒; 避免阳光直射;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7.8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7.9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7.10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必须使用专用带有警示标志双层黄色包装袋,并及时密封。7.11根据卫生部2005年颁布(292号)文件,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但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8.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8.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8.2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8.3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好工作衣、帽,注意服装整洁,进行检查,治疗前应戴好口罩,洗手。每检查一位病人或治疗操作如不能洗手时,都应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以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预防医院感染措施的有关规定。2.病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日以含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剂溶液或过氧乙酸擦拭病员床头柜。每位病人出院后均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溶液或过氧乙酸擦拭床头柜、凳、床。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拖地每日1-2次,当地面被病原菌污染时用含500mg/L氯消毒液进行消毒。每月大搞卫生一次,彻底打扫门窗、墙边,楼道及厕所卫生,并保持干净、干燥、无污渍。3.无菌器械、敷料与污染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并固定位置。换药车或输液车上的无菌器械、罐、槽、盘等,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传染病患者用过的器械,密闭运送交回供应室处理。注射器,针头,及时浸泡在500mg/L含氯消毒液中,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按规定处理。4.凡绿脓杆菌、破伤风菌、气性坏疽产气夹膜杆菌等污染的敷料无害化处理。5.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转院或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对传染病患者,应根据其传染途径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进行消毒隔离处理,要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严禁穿隔离衣到清洁区和半污染区活动。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肝炎、艾滋病患者之粪便及痰液倒入便池之前应先消毒处理,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1小时。6.对传染病患者之陪护人员应严加管理,训练其按消毒隔离常规执行,接触患者后应进行消毒处理。对传染病患者,要严格控制探视。凡传染病患者,应有隔离标记。7.病室常用物品的消毒:7.1体温表,使用后先浸泡于75%酒精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凉干备用。7.2便盆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便盆每周用含氯制剂(有效氯含量 1000mg/L)溶液浸泡消毒,隔离患者使用专用便器。7.3胃管,氧气导管,吸痰管、肛管等提倡使用一次无菌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分别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清洗,干燥后消毒高压灭菌备用。7.4引流瓶、橡皮管,用后洗净,送高压蒸气灭菌。8.每周检查无菌包,调换器械每周消毒一次,器械消毒液不得超过或低于2/3处(镊子),并要有加盖设置。9.晨间护理要求一床一巾,用毕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液或过氧乙酸中,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10.不得在病室内吸烟,定时通风换气。11.每周至少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对转科、出院、死亡病人做好终未处理,床、桌、椅等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必要时紫外线照射消毒。12.传染病病人按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处理,病人排泄和使用过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能出病房,用过的被服应先消毒处理后再交送洗衣房清洗。13.医疗废物与生活拉圾分类放置,并有标志,生活垃圾放入黑色袋中,医疗废物放入黄色袋中,医疗废物应及时送到医院暂存处。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手卫生制度。2.清洁、一般物品及室内消毒制度同治疗室。3.使用后放置污染区域与清洁物品分开。4.整理、刷洗各种器械、弯盘、保持室内清洁整齐。5.同病房消毒隔离制度。6.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严格隔离,处置后严格终末消毒。7.特殊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所用器械、敷料固定专用,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 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 000 mg/L浸泡至少60min密封后再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医疗废物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无害化处理。8.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密封后再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医疗废物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9.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十一)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十一)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1.医护人员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操作前洗手,喷溅操作时戴防护镜或面罩。2.诊疗及手术器械等用物必须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根管治疗器械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挺子、拔牙钳、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等)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口镜、吸唾器、印模一用一消毒。3.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纱布擦拭一次。诊室、台面每日用含有效氯浓度500mg/L溶液擦拭,痰盂、地面由工人负责用消毒液湿拖,每日1-2次。4.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清洗池、清洗用具、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定时通风;每日清洁、消毒措施,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清洁消毒。5.器械、布类、敷料等凡可选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均首选高压蒸汽灭菌,并严格监测灭菌效果,每日登记,由专人负责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期。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精密小器械,清洗、干燥、灭菌等符合要求,使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10小时(使用前必须用无菌蒸馏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6.减少手机的回吸污染,每次治疗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再加酶液清洗,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7.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制度”要求进行洗手,必要时使用快速手消剂,擦手巾每人一用一消毒。8.每月对监测物品如手机、车针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每月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进行生物学监测,每日对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工艺监测;每月对使用中的灭菌剂和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每日对使用中消毒剂用化学方法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对监测结果做好登记、记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保证消毒灭菌效果。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布局合理,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设置专门的清洗、消毒区,各区应有明显标志。2.做好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十三)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操作前医护人员的准备:操作前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要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双手,方能进行下一项操作。2.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每天检查无菌物品,发现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3.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4.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5.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通风,确保室内物品清洁干净。6.操作前后用清水擦拭桌面、台面、治疗车和治疗盘等。7.注射室的拖把专用并有明显标志,地面每日用清水擦拭2次,遇有患者血液、分泌液、呕吐液污染时及时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物表,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8.每日紫外线消毒二次,照射时间为1小时,并有记录,每月大扫除一次。9.止血带做到一人一带,用后500mg/L含氯或过氧乙酸消毒液浸泡消毒。10.严格执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11.医疗废弃物管理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十五)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水洗手措施。2.设有药品柜和无菌柜。药品分类放入药品柜;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每日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限,过期重新灭菌。3.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各种操作前后应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干性持物钳、无菌罐每4小时更换灭菌。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