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6-2010年)_第1页
“十一五”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6-2010年)_第2页
“十一五”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6-2010年)_第3页
“十一五”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6-2010年)_第4页
“十一五”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6-2010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附件: “ 十一五 ”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 2006-2010年) 农 业 部 二 六年 八 月 目 录 一、 “十一五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形势 1 (一) “十五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就 1 (二) “十一五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4 二、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和目标 任务 5 (一)指导思想 5 (二) 基本原则 6 (三)目标 7 (四)任务 7 三、 “十一五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的工作 重点 8 (一) 提高农业行政管理人才 的 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 8 (二)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的 自主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 9 (三) 提高农业经营管理人才 的 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11 (四)增强农村实用人才 的 致富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 11 (五)提高农业高技能人才 的 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12 四、 “十一五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1 2 (一) 加大农业人才教育培训力度 12 ( 二 )增加农业人才开发的投入 13 ( 三 ) 健全农业人才服务体系 13 ( 四 ) 营造有利于农业人才成长的环境 1 4 ( 五 )加强对农业人才工作的领导 1 4 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 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加快推进 人才强农战略,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人才队伍, 促进 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 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特 制定本规划。 一、 “十一五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形势 (一) “十五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就 “十五 ”期间,特别是 2003 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 体制和 机制创新,农业人才队伍迅速壮大,素质稳步提高,结构明显改善,人才的培训、选拔、使用、 激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人才 在农业农村经济 社会 发展中 的 作用日益突显 。 1 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整体实力较高 的农业人才队伍。 截至 2005 年底,全国农业系统共有农业行政管理人才 54.4 万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106.1 万人,农业经营管理人才 80.4万人,农村实用人才 579.0 万人,具有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资格的技术工人 27.5 万人。农业人才在全社会人才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以全国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为例, 2005年,农业 专业 技术人才占同期“ 十一五 ”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 - 2 - 全国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总量的 1.44%,较 1999年上升了 0.42个百分点。农业人才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稳步提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明显优化,初步形成了一支学科门类比 较齐全、素质较高、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农业人才队伍。 2 基本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不断深化农业人事制度改革,农业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初步建立。在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上,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考察预告、任职试用期 等 制度,初步形成了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选拔机制。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上,逐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责任制,初步建立了一套灵活自主、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上,试行聘用制、选举制、公开招聘、差额选举等 办法 ,逐步适应 了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不断加大培养 和 激励力度,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和开发,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3 形成较为完善的 农业人才 教育培训体系。 以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农业干部教育培训分中心和地方农业干部培训学校为主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行政管理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以农业大学、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广“ 十一五 ”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 - 3 - 播电视学校、农业科研院所为依托,构建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 管理人才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实施 “绿色证书工程 ”、 “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 “农业科技电波入户计划 ”、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及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初步建立起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技能人才开发体系。 4 初步建立面向社会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 随着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流动方式逐渐由单一的行政调配转向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和人才择业的自主权逐步落实,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初步形成了以区域性人才市场为龙头,大中城市人才市场为主体,区县人才市场 为基础,专业性人才市场为配套的人才市场网络体系。通过人才市场机制 的 引入和市场体系的初步建立,农业人才的配置和使用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5 农业人才在引领 农业 科技进步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 发展中发 挥 了重 要 作用。 理论和实践表明, 农业发展每上一个 新 台阶 ,与 农业科技进步 、 农业人才作用 的发挥密不可分 。 “十五”期间, 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等一大批突破 性 科 研 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超级稻育种技术的新突破,畜禽品种改良和规模化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机械设备 的突破性进展和应用,工厂化农业和设施“ 十一五 ”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 - 4 - 农业的兴起, 等等,无不得益于农业科研、推广、管理和经营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到 “十五 ”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 48%左右。 与此同时,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在示范农业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带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活跃农村市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小康建设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二) “十一五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 ”时期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 也是农业人才 队伍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内 外 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既给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怀农民的氛围日渐浓厚,农业人才成长环境不断优化。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农业人才队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吸引、选拔和使用人才的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农业人才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以产业培养集聚人才,以人才带动产 业发展的机制逐步形成。农业经济技术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农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对外经“ 十一五 ”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 - 5 - 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为农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化平台。 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还比较低,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安全面临着新的冲击和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全球化视野的新型农业人才。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目标,也对建设一支规模宏大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人才队伍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我国的农业人才队伍仍存在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和能够带动农民致富的实用型人才严重短缺;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用人机制还不够灵活;人才开发缺乏规划,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农业人才队伍不稳定,流失较为严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政策还需要研究和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 十一五 ”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 - 6 - 全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不断创新人才 管理体 制和 工作 机制,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 使 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以行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 (二) 基本原则 人才队伍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 人才队伍建 设必须始终坚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 社会 发展服务的宗旨。人才总量要与农业和农村经济 社会 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人才结构要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相协调,人才素质要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相同步,实现人才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 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相结合。 要面向未来,培养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要建立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使各类人才不仅能脱颖而出,而且能才尽其用。 人才队伍建设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相结合。 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要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趋势,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加快农业实用技 术的推广应用;要适应“ 十一五 ”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 - 7 - 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加强对劳动者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授,拓展农民的经营领域;要适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促进人力资源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间实现合理配置。 (三)目标 根据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 社会 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 以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为重点, 扩大 人才数量,调整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体制。力争用 5年的时间,造就一批优秀的农业人才,充分发挥农业人才的作用,提 高农业人才队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 社会 发展的贡献。 (四)任务 到 2010 年,农业人才总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素质明显提高,有利于人才成长并发挥作用的良好社会环境初步形成。 扩大人才总量。到 2010 年,全国各类农业人才总量 从目前的 847.4 万扩大 到 1730 万人。其中农业行政管理人才保持在 60 万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达到 120 万人,农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 100 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 1400 万人,农业高技能人才达到 50万人以上。 优化人才结构。到 2010 年,农业高层次人才比重稳步“ 十一五 ”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 - 8 - 扩大,副高职称以上 专业技术人才由目前的 6.3 万人增加到8 万人。农技推广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 50%,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提高到 50%。各级各类农业人才在不同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配置更加合理,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更加优化。 提高人才素质。到 2010 年,农业行政管理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改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 70%以上,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农村实用人才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增加 200 万人,其应用新 技术的能力增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农业高技能人才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三、 “十一五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的工作 重点 (一)提高农业行政管理人才 的 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 适应增强执政能力的需要,不断强化理论培养和实践锻炼,大力提高农业行政管理人才 的 科学决策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努力提高 他们 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按照 “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 ”的要求,有计划选派干部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和国外学习研修。坚持把实践锻炼作 为“ 十一五 ”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 - 9 - 培养农业行政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对口帮扶、基层锻炼、上派挂职、轮岗交流等多种形式锻炼提高农业行政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 “双培双带工程 ”,加快基层组织负责人和致富带头人的培养。 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并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和要求,选拔任用农业单位领导干部。进一步扩大民主,落实群 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把政治坚定、熟悉农业、作风扎实、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农业单位领导岗位上来。逐步推行农业单位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实行领导干部自愿辞职、责令辞职、引咎辞职等制度,加快建立干部正常退出机制。 (二)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的 自主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 适应国际农业新趋势、新特点和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自主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在高级专家的培养选拔上,大力推行以学术技术带头人 、有突“ 十一五 ”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 - 10 - 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为主的选拔制度,并实施 “新世纪神农计划 ”,培养一批农业科技前沿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以专家理论研修、青年科技人才培训为主,实施 “现代农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 ”,开展大规模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活动。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与机制,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建设一支稳定高效、技术转化能力强的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完善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职务聘任机制 ,建立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调控的职称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完善科研资源配置方式,搞活科研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要求,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和西部倾斜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 加大政策倾斜和优惠力度,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引导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到西部地区创业。对县以下农业科技人员继续实行工资 浮动政策,并在业绩评价、职称评聘、学习培训等方面继续给予适当照顾。对到县以下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提前定级和提高工资档次。“ 十一五 ”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 - 11 - 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开发、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等有偿技术服务,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经营所得。 (三)提高农业经营管理人才 的 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开展现代企业管理、法律、资本运作等工商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继续推进乡镇企业蓝色证书培训工程,重点培养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员。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农垦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制 定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和经理人才选拔办法。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要求,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四)增强农村实用人才 的 致富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 实施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百万中专生计划 ”,培养 一大批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具有较高学历,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发展后劲的 农村实用人才。继续开展 “绿色证书培训 ”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积极实施 “科技入户工程 ”,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每个村组培养 一批 生产能手。大力实施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培养和造就一 批能工巧匠。鼓励农村初、高级中学对未能升学的毕业生进行以就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鼓励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适应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需“ 十一五 ”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 - 12 - 要,加大对农村卫生、教育、文化等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办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对具有特殊专长、贡献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把自愿到农村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和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吸收进基层干部队伍。 (五)提高农业高技能人才 的 职业素质和技能水 平 启动农业技能人才培养 “金蓝领计划 ”,在农垦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积极推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农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建立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有效衔接的机制,鼓励、引导和促进技能型人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建立技能人才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的分配机制。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农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四、 “十一五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 一 )加大农业人才教育 培训力度 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衔接的农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发展农业远程教育,努力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网络化和终身化。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 十一五 ”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 - 13 - 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把人才教育培训纳入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和规范带薪学习制度。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鼓励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开展农业人才教育培训。加强农业人才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农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改革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法,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教育培训质量。 ( 二 )增加农业人才开发的投入 确 立人才投入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