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终于接受了她自己》 心理学案例分析.doc_第1页
《她终于接受了她自己》 心理学案例分析.doc_第2页
《她终于接受了她自己》 心理学案例分析.doc_第3页
《她终于接受了她自己》 心理学案例分析.doc_第4页
《她终于接受了她自己》 心理学案例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案例剖析她终于接受了她自己人际关系辅导郫县清河中学 林玉龙个案基本资料姓名:黄艳(化名) 性别:女 年龄:16岁,初三住校班学生。个案概述逃学;常常彻夜在学校后操场独自散步(自述,但任教老师和家长认为是撒谎)。与父母关系及班上老师关系紧张。咨询时间:2004年4月2004年5月上旬个案背景资料1 家庭情况黄艳是养女。父母均是本地农民,在县城经商,经济条件良好。据其父口述得知:黄艳在两岁多时,被生父遗弃在县城十字街口,先是被一好心农妇抱养回家,但因其已有一子,不符合国家领养政策,加之丈夫嫌弃黄艳面黄肌瘦,体弱多病,因而想转送他人。自己闻讯后,当即前往接洽,将黄艳抱回家中。由于自己也有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同样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后经多方努力、奔走,直至今年三月才以超生罚款的方式,为黄艳办好了户口及领养手续。黄艳在家里除与父亲关系较好外,与母亲、哥哥相处十分冷淡。究其原因,其父认为,这与黄艳性格有很大关系。黄艳从小性格十分倔强。当时,家里花几千块钱送她到成都三医院治病,但她总是悄悄将药背后扔掉,妻子常为此打她,加之在黄艳三岁多时,妻子又因黄艳遗尿而体罚过重,引起夫妻吵架和亲戚朋友对妻子的指责,从此,妻子认为养母难当,对黄艳饮食起居、教育不再过问。其父只得将黄艳送到乡下母亲处,直至去年母亲去世。从其父处还了解到他对女儿就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对她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不打折扣。这一点在后来的咨询中从黄艳那里也得到了证实。但其父认为这孩子太不听话,太倔强,太令自己伤心。2 学校生活:黄艳从小学以来,成绩一直不够好。特别是在初中,学习更为困难。对老师冷漠,几乎每一次老师批评她,她都是一付无所谓的模样,无论老师怎么说,她都以沉默应对,嘴角永远挂着不变的微笑。但在同学那里,她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活泼、开朗,无论与男生还是女生,优生还是后进生,都与之相处很好。初中三年,她年年被同学选为班上的文娱委员,二年级时,还当选为学生会干部。班上同学大都认为她很讲义气,肯帮助人。特别是男生,都公认她漂亮,活泼。3 兴趣爱好:上网,交“笔友”,唱歌。分析与诊断:归属感缺失,自卑,焦虑。1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使她内心中充满深刻的自卑,缺乏对家庭的归属感。尤其是与养母之间多年的隔膜使她难以真正融入这个家庭,继母和哥哥的冷漠让她内心里时刻身受着自己是弃儿的情感煎熬,这无疑是她摆脱不了自卑感的最重要的原因。而养父迁就式的带有补偿式的爱,也从另一个角度刺伤着她的自尊心。在后来与她的谈话中,我曾问她,在这个家庭中你就没有感受到过爱吗?她告诉我说,父亲很爱她,但这也很让她感到屈辱,使她总要联想到那个总也不想回去的家。她还说真想这辈子到一个没有任何人认识自己的地方。我说如果可能,就你和爸爸一起到一个你理想的地方,你愿意吗?她很坚决地说,不愿意!由此,不难看出,无法接受自己的出身和对家庭缺乏归属感是她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的根本原因。2在乡下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里,她可以暂时摆脱家庭的影响。但奶奶去世后,她不得不重回家中与养父母住在一起。随着初中毕业日子的日益逼近,她对家庭的焦虑感也与日俱增,逃学、离校不归等逃避性行为也就时有发生。3 为对家庭归属感缺失的代偿,她特别重视与同学处好关系,也非常珍视与朋友的友谊。为此,父亲给的零花钱她总是尽量与朋友分享,无论谁叫她帮忙,她几乎都有求必应。初二以后,天生丽质的她,更是受到了不少男生的青睐和追求。在朋友们的引领下,她迷上了网上聊天,广交笔友。在同学、朋友那里,她得到了在家里找不到的归属感。但她在同学、朋友中建立起来的归属感,实际上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主要原因还是源于她对自己身世的深刻自卑。她常常以无条件牺牲自我来赢得友谊,生怕得罪同学和朋友。常常处于这样一种焦虑状态:假如同学们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所以,她对交笔友和网上交友这些更为“轻松”自在的交友方式更为迷恋。辅导策略:渲泄疗法 认知疗法 家庭疗法1 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取得家庭支持。由于这次咨询是应当事人父亲和老师要求而进行的,所以在收集相关信息方面十分顺利。尤其是父亲的积极主动,十分配合也为咨询老师实施家庭疗法创设了良好条件。我在认真听取当事人父母的陈述后,从黄艳的角度给家长仔细分析了黄艳心理特征及其形成的家庭原因,使其父母、哥哥能更加理性地理解黄艳,并认识到各自在改变帮助黄艳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另外,在走访其家庭、老师、邻居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他们都大同小异地谈过类似的话,这一信息为我后来寻找与黄艳的共情点,建立良好咨访关系起了很大作用。 父亲说:我经常教育她,我一直都把你当作亲生女儿来看待,你怎么就那么不听话呢?母亲说:没有血缘关系,说深说浅都不好,周围咋个看嘛。自从那次打了她以后,我是重话都不再说她一句。 邻居们说:我们也常教她,说亲生父亲待你也不可能有你爸爸那么好。老师说:我们也常常苦口婆心地教育她,要她知恩图报,听话,好好读书,可是她偏偏听不进去。对这些苦口婆心的良言,我当即就想:假如我是黄艳,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呢?这也许就是我打开黄艳心灵大门的一把钥匙。2 积极寻找共情点,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由于这次咨询,当事人本身没有要求,再加之她对自己身世的讳莫如深,对老师的戒备心理,使得与她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努力,最初显得十分困难。果然不出所料,她从被请进咨询室开始,就报以招牌式的微笑和沉默。像黄艳这样心理防御机制十分发达的当事人要想轻易打开其心扉是很困难的。我决定单刀直入,直接告诉她,我受她父母亲和老师的请求,帮助她,并说她父亲已将她的身世和其它情况都告诉了我。我还说,听了家长、老师的介绍后,我对她有着与她的父母和老师迥然不同的看法和理解,问她有没有兴趣听我谈谈。这让她大感意外,她点头表示愿意。听了我对她所作的心理分析,她泣不成声,特别是谈到前面提到的她父母、邻居、老师的那些教育给她的刺激,她更是泪流满面,哽咽着说:“林老师,你是世界上最理解我的人。”趁热打铁,让她尽情疏泄,将心中多年来所积郁的苦闷或思想矛盾释放出来对减轻她的心理负担,降低焦虑程度,帮助咨询老师进一步了解分析她的心理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对她说,在咨询室里,你不用担心任何压力,尽情地说出你想要说的话,把你在生活中的委屈和感受到的痛苦都吐出来吧。老师愿意尽力帮助你。她的宣泄证实了我对她的分析。如何让她正确理解自己,坦然接纳自己,建立新的积极的自我意象呢?3 转变认知,接纳自我通过和黄艳一起认真剖析她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她认为都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弃儿,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才会被歧视和可怜。她对自己的身世,感到无法接受,并且特别怕同学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后会瞧不起自己。还说她非常向往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自己的生活。针对她的这种心理,我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她分析她这些心理的不合理之处,通过与她的辩论,切断她在家庭、学校生活中体验到的种种负面情绪与出身之间的“联系”,逐渐让她明白是自己的思想和看待问题的模式影响到了自己对周围人和事的正确看法。我还对她特别强调,我现在知道你的真实身世,可这并不影响我对你的看法啊。接下来,我和她进行换位辩论,利用“空椅技术”让她针对自己的一些疑问进行自我辩论,逐渐让她从内心中自我设置的阴影中走出来。然后我又用生活实例、影视作品启发她,使她能接受现实,接受自己。利用她喜欢唱歌的特点,我为她伴奏,让她唱台湾影片搭错车插曲酒干倘卖没。这首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她在热泪盈眶中唱完了这首歌。父爱,温暖了她冷漠已久的心灵。咨询效果分析从黄艳父亲那里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咨询取得了较好效果。她原来很少与父亲交流,对母亲已多年没有喊过。但现在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不仅能主动与父母进行交流,而且周末回家还破天荒把家人的衣服都收来洗了。当然母女间还有些不大自然。黄父当时还哽咽着说:十三年了,我终于看到了回报。据任教老师讲,逃学,不回宿舍等现象在目前还没有发生过。黄艳本人给我写过一封短信,其中有这么一句:“我与其说是一个被人抛弃的弃儿,不如说是父亲让我成了最幸运的幸运儿。”我给她回了这么一句:“你的出生,是偶然的,但把你抚养成人,却是你善良的父亲作出的爱的选择。”总结反思1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咨询个案,她能给我们很多启示。特别是现在我国重组家庭日渐增多,家庭成员关系远较一般家庭复杂。能否让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形成对家庭的归属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2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人的任何一种问题行为的背后,都包含着问题所在的心理原因。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