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doc_第1页
2015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doc_第2页
2015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doc_第3页
2015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doc_第4页
2015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陈琳 B曹植 C曹丕 D王粲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对二重复句层次划分及分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倘若李健能够成功地横渡这个海峡,就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也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A BC D4、下面四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C我最爱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D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5、根据意思写出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A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奋不顾身B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废寝忘食C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势如破竹D连声称赞个没完赞不绝口6、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晕眩玲珑隐天蔽日众说纷云B潦草委缩见异思迁轻飞漫舞C倾刻装潢指手划脚锋芒必露D褪色迅疾含辛茹苦千锤百炼二、现代文阅读(14分)爱。是等不得的丁立梅(1)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2)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矮小。(3)他六岁那年,他的父亲一个贫苦、老实的泥瓦工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他没了父亲。(4)矮小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吃的苦,应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吧?夜幕四垂,母亲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一大清早,母亲又背了一篓子的绣花鞋垫去集上卖。那些鞋垫,是母亲夜里坐在灯下,一针一线绣好的。母亲靠这些贴补家用,换了吃的喝的养活他。一次,他对卖鞋垫回来的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报答你。”(5)母亲便笑着问他:“怎么报答呢?”(6)他答:“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一屋子的好衣裳穿。”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7)他八九岁时,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母亲在野地里割草,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和他都抬了头看。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A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他问:“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母亲描绘:“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得不得了。”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8)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到大学,然后一路打拼,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他还记得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可是他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去兑现他的承诺。(9)母亲对常常去赶飞机的他崇拜不已,母亲问:“你真的坐飞机了?”他淡淡地说:“啊。”“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母亲充满好奇。(10)他觉得母亲好笑。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她的头顶,一撮一撮的。永远儿童般矮小的母亲,原来也是会老的。他心一软,说:“妈,等我有空了,我带你去坐飞机。”B母亲低了头笑,说:“不坐不坐,我这么老了,坐飞机做什么啊?”他说:“一定的,我一定带你去坐。”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11)那天,终于抽出空来,订好机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她去坐飞机。母亲激动得逢人便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了。”还特地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12)他回去接母亲,半路上,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上司说公司来了一个重要客人,问他有没有空陪着一起吃饭。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车子掉转头,朝着母亲的反方向而去。他想着,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13)这天晚上,母亲却摔倒了。摔倒之后,迷糊中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可渐渐就不行了,在凌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14)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1请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主要情节。(2分)含辛茹苦的母亲希望儿子长大后带她坐一回飞机 八九岁时,_常坐飞机的儿子终于决定抽空带母亲去坐飞机_母亲摔倒离世,儿子悔恨不已。2文章第(6)节中,母亲听了儿子的回答后“笑出泪来”,请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写几句心理活动描写。(3分)_3从文中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作赏析。(3分)我选_句,赏析:_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多次写母亲异于常人的矮小身材,既为了强调母亲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又与母亲表现出的伟大的母爱形成对比B母亲在生命垂危之际,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这简短的话语中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未能兑现承诺的哀怨C文章第(12)节中“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与第(14)节中“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前后照应,发人深省D本文详写儿子幼时对母亲的承诺和成年后决定兑现诺言但最终失败的情节,略写儿子成长的历程,突出了文章中心5阅读下面资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几句阅读感言。(3分)资料链接:网上流行一道计算题:“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就算父母活到85岁,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不少成年网友看到自己的计算结果后十分心痛,因为在认真计算后发现,其实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很短很短。我的感言:_三、文言文阅读(14分)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璃,仕汉符离令。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尝谓其母日:“大吾门者,此儿也。”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任右赞善大夫,后命为枢密直学士。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太宗大惊异。时西北用兵枢机之任专主谋议敏中明辨有才略,遇事敏速。真宗即位,命敏中为廓延路缘边安抚使,俄还京兆。是冬,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张乐宴饮,坐客皆股栗,边藩遂安。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日:“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日:“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日:“今日闻降麻,士大夫莫不欢慰相庆。”敏中但唯唯。又日:“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复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日:“向敏中大耐官职。”(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注榷务:宋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机构。降麻:唐宋任免将相。端揆,指相位。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及冠,继丁内外忧忧:忧愁B请别置局,命官专莅别:另外C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屏:隐藏D向敏中大耐官职耐:胜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以贿败 君子不以言举人B先驰骋于中门外 徘徊于斗牛之间C卿往观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D宗谔与其亲径入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向敏中“有才略”的一组是( )。(2分)能刻厉自立,有大志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敏中谢客,门阑寂然ABC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向敏中是符离县令向踽之子,从小被父亲严格教诲,成年后,胸有大志,甘于清贫,刻苦学习,后应试中举B向敏中为官廉洁,不入浊流,太宗欲委以大任,有人控告他与贪官皇甫侃有牵连,经查证,纯属无中生有C向敏中富于谋略,得知有禁军士兵想趁傩会作乱,他将计就计,部署士兵埋伏在廊下的幕布中,伺机将傩人一网打尽D向敏中被任命为仆射,接待翰林学士李宗谔时,心知他是皇帝派来特意道贺的,连声诺诺,更显对皇恩的感激之情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3分)_(2)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3分)_四、古诗词鉴赏(1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体会本诗中“阔”字运用的妙处。(2分)2本诗颈联似矛盾实有趣,请评析其中的诗趣。(以下答案有一点切合即可)(2分)3诗歌情感的表达也讲求曲折委婉,找出诗中与“客路”相呼应的词,试分析本诗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3分)4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相近的诗词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请评析这些名句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共同特点。(2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5“僵卧孤村”,处境本来寂寞凄凉,但诗人并“不自哀”这是为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6简述“风吹雨”的含义。(2分)五、简答题(共6分,每小题3分)1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2有人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前的语文活动课,你怎么看?六、技能应用题(15分)1下面这篇文章是一个六年级学生所写的日记,请仔细阅读这篇习作,然后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愉快的星期天我把作业“消灭”后,“终于属于我的小天地喽!”我不由自主地扑向快乐天地的怀抱,我高声欢呼起来。我拿起了一本favourite book皮皮鲁和罐头小人。超级搞笑派皮皮鲁直把我逗得哈哈大笑,我尽情地在快乐王国里嗷游,哼着悦耳的小曲,唉,好景不长啊!从耳边传来一阵熟悉得再也熟悉不过的声音,“宝贝儿,吃饭了!”妈妈喊道。妈妈打扰了在快乐王国中游玩的我。我轻声答道:“哦,来了。”嘴上这么说,可我还是津津有味地享受读书的乐趣。“快点,快点!”妈妈又催促道。“来了,来了。”我心不在焉地说。“唉!真烦,好不容易有充分时间看书,又要吃饭。”我皱皱眉头,嘴里嘀咕着“等会儿,等会儿”。我不吃饭妈妈就是不肯罢休,又开始了她的唠叨工作“饭都凉了,快,动作利索点儿。”我真受不了,妈妈的喊声又来了,我只好很不情愿地放下课外书,嘴里小声埋怨着:“真扫兴,大人真是烦,变成了扫兴星期天。”(1)对这篇习作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6分)(2)为这篇习作写一则简短的评语。(4分)2请简要概述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5分)七、写作(2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把手收回来后,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急得大哭。旁边一个人劝他:“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从瓶子里出来了。”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你也许有类似的经历,或对此有自己的认识。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安徽教师考试网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D 参考解析: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为建安七子之一,在七子中成就最高,文心雕龙才称他为“七子之冠冕”。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2C3A 参考解析:很显然第一层应放在句之间,“也”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而非递进,故选A项。4A 参考解析:B项应改为: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C项应改为:我最爱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D项应改为: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5C 参考解析:C项应为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形容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6D参考解析:A项“众说纷云”应为“众说纷纭”;B项“委缩”应为“萎缩”,“轻飞漫舞”应为“轻飞曼舞”;C项“倾刻”应为“顷刻”,“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因此本题选D。二、现代文阅读(14分)1儿子承诺以后带母亲坐飞机去远方 儿子为陪公司来客未能带母亲坐飞机出行2(能表现出:母亲既觉得儿子的话很天真1分,又为儿子的懂事而欣慰、感动2分。如未以母亲的口吻来写扣1分) 3A句,赏析: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将来成为“有本事的人”的殷切期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B句,赏析: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不想给儿子添麻烦的心理,体现了母亲对工作繁忙的儿子的理解。 4B解析母亲在生命垂危之际,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这简短的话语中包含了母亲对儿子要带她坐飞机的自豪而不是哀怨。 5忙碌让很多人把对父母的爱积聚在心里不去兑现,等到永远失去机会才悔恨莫及,所以应该好好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分每秒,让爱不留缺憾。 三、文言文阅读(14分)1A解析沮丧。 2C解析C项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是助词,凑音节。A项“以”均表因为;B项“于”均译为“在”;D项“以”均表介词,和。 3C解析有志向,指御史查实,待客之道。 4D解析“心知”和“更显”“感激之情”错误,表现的是向敏中“宠辱不惊”的品格 5(1)不久抓住了皇甫侃的家臣(或家仆)查问他,说这封信接着就放在竹筒里,埋在江边的客舍旁。 (2)宋真宗亲临澶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许他相机处理。四、古诗词鉴赏(14分)1描绘了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气概豪迈。2(1)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2)岁暮腊残,连夜行舟,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3)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3与“客路”相呼应的词有“行舟、乡书、归雁”。首联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4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就是不仅写景相当传神,而且能“以小景传大景之神”。5“不自哀”的原因是“尚思为国戍轮台。”因为诗人日夜思念的是抗击敌人,收复失地,一个以国家安危为重的人,是不会为自己的年老体衰而悲哀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渴望收复失地、渴望为国战斗的豪情。6“风吹雨”在这里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写自然界的风雨,二是象征意义,它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命运,有倾覆的危险,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为国戍轮台”的壮志有机地融为一体。五、简答题(共6分,每小题3分)1(1)不认同这种观点。(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意味着课程应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执行者走向开发者。(3)语文课程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学生的需求,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4)“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应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1)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2)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语文活动课。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综合性课程,而语文活动课属于语文课程的一种课型。(3)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4)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注重学科整合。六、技能应用题(15分)1 (1)文章题为“愉快的星期天”大部分内容都在叙述和快乐有关的事情,只是结尾部分稍稍提及自己的一点不愉快的感受,且和文章整个气氛不太搭调,造成中心不太突出。卷面较为整洁,格式正确。题材来自生活,具备一定的典型性。结构层次较为分明,语言较为通顺,表达方式较好,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是本文的一大亮点。缺点是个别地方存在错别字,文章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不值得提倡。(结合文章结构、语言、中心等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2)看了你的日记,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你的写作水平越来越高了,尤其是你对成语的使用,进步很快,值得表扬,继续努力吧!老师真羡慕你,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星期天。不过在这里老师可要说你了,埋怨妈妈就是你的不对了,妈妈虽然影响你看书,但是妈妈也是一片好意,妈妈多关心你啊。老师建议你啊,回去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说一声:对不起,妈妈,我爱你!你妈妈准会很高兴的。希望你能按我说的那么做,加油!2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的新课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良好的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还能为学生学习课文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为学生架起一座进入学习角色的桥梁。(1)故事导入法。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与课文有密切联系,饶有趣味的故事导入新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可以用这样的故事导入:从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一只狐狸出来找食吃,来到了一棵大树下,一抬头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馋得直流口水,可它们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但到了最后,乌鸦嘴里的肉却到了狐狸的嘴里。同学们,想知道怎么回事吗?那就读课文吧!(2)表演导入法。小学生喜欢表演,在导入新课时,采用表演容易把他们带入文本。如上触摸春天一课,让学生上台表演盲人,通过表演使学生感到盲人的生活真不方便。“有一位盲人小女孩虽然看不见事物,而她却热爱生活,感触到了春天的美。她是怎样触摸春天的呢?让我们去读课文吧!”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3)悬念导入法。根据课文内容,巧设悬念,造成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窗前的气球一课时,教师板书“气球”后问:“同学们,气球除给我们欣赏、玩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让我们马上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这样设置悬念,将学生带入文本。(4)联系导入法。同一类文章、同一个知识点、同一种方法都可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