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设计小学语文莫泊桑拜师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二、 教材分析莫泊桑拜师主要讲了莫泊桑三次登师门求教的经过,通过语言描写凸现了莫泊桑诚心求师的迫切心情以及福楼拜热情关心文学青年,毫不保留的大师风范。针对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经验,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借助可感句式段落,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同时组织学生练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 教学方法1、以读悟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语文学习的体验和感悟都应在“读”中来完成,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本。在处理重点段“福楼拜第二次指导莫泊桑”时,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2、依文定教,确定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依据是文本,但文本内容并非都是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应该将语文学习文本课文所隐含的语文核心价值凸现出来,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达成的教学目标,把语文教学从关注文本内容转到重视文本形式上来,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文本表达的统一。在教学中教者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要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行文特点、内容特点来确定教学的核心内容。本文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对话描写,在对话中凸显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课堂教学核心内容定位在人物的语言上。先整体感知福楼拜对莫泊桑的三次指导,了解它们的共通之处,接着抓关键词深入理解三次指导的含义,读懂句子,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感受人物形象,最后通过练笔拓展,深化对人物语言的理解。3、读写结合。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篇课文既是写人记事很好的范本,同时文中也告诉我们关于学习、写作的方法,因此我在文中安排了写的训练,训练一,莫泊桑一举成名,成为大师的那年,他的恩师福楼拜离开了他,当时你就是当时的莫,你将怎样追忆的,请联系文章内容,用一两句话写下来。这个训练既使学生加深理解福楼拜和莫泊桑之间的师生真挚感情,也是学生感情的喷发,与文本的深入对话。训练二,进行一次主题为“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实践活动,然后进行一次小练笔。这是将书本与生活结合起来,将课文也实践结合起来。这个环节将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将写作作为外化的表达;阅读和写作既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板书:莫泊桑。你知道莫泊桑吗?出示作家卡片(作家卡片莫泊桑: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写的短篇小说将近300篇,其中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物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自由读一读,再用一两句话说说读后感受。2、知道吗,就是这样一位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写作水平高超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曾因为写作问题而拜师。板书:拜师。3、齐读课题,根据课题提出疑问,如:莫泊桑为什么拜师?拜谁为师?他向师父请教了哪些问题?4、同学们真是善于动脑,不过想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预习,(出示生词:孜孜不倦、焦急万分、坦白、直截了当、一无所获、万般无奈、滔滔不绝、打下烙印、全神贯注、露出微笑、牢记在心、仔细观察、用心揣摩、世界影响)指名读词。2、会读书的同学能将一篇长长的课文读成短短的一段话,再次轻声读课文,看你能不能用上上述的词语,将课文读薄。3、对话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同桌合作读对话,将相关内容读流利。 指名同桌汇报读。4、读到这,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1)莫泊桑拜谁为师?简介福楼拜(福楼拜也是一位法国作家,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同行们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善于在篇幅不很大的长篇小说中塑造一系列个性突出的典型人物,他用词精粹、明晰而准确。他曾是莫泊桑文学上和精神上的导师。)(2)莫泊桑向老师请教了几次,请教了哪些问题?(第一次是为了“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作不生动”的问题;第二次是为了“没什么好写的”问题;第三次是为了已取得的成绩)(3)你觉得莫泊桑是个怎样的人?(勤学好问)(4)这三个问题,他的老师福楼拜是如何解答的?(读相关段落)5、你觉得福楼拜是个怎样的人?(认真、有耐心)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针对课题设疑,整体感知课文,知道了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并三次请教,第一次因为福楼拜认为第二次因为福楼拜认为第三次因为福楼拜认为,福楼拜对莫泊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指导。从中可以感受到莫泊桑的勤奋,福楼拜的循循善诱。你看,有些时候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浓缩在这篇课文的题目中。(再次齐读课题)四、练习生字。指名读生字,指导生字,强调“陋”的最后一笔是竖折,半包。五、课后作业。1、继续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写批注。2、完成习字册。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填空(莫泊桑酷爱写作,虽然 ,但是 ,他焦急万分,于是,拜 为师。他向老师请教了三次,第一次是因为“ ”,老师直截了当地说“ ”,第二次是因为“ ”,老师说 “ ”,第三次他写出了一些作品,请老师指教,老师说“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记在心,他 ,终于 。 )根据课文内容,指名口头完成填空。 2、快速浏览第29自然段,想想:福楼拜三次指导莫泊桑,都是告诉他要干什么?(学会观察)3为什么福楼拜要将这一要点分三次指导莫泊桑呢?一次性告诉他不是更省事吗?这到底是位怎样的老师呢?二、精读节29,体会三次对话,感受人物形象。1、默读节29,认真揣摩福楼拜的话,看看他是怎样的老师?可以边读边拿出笔来,写出你的体会。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书写。2、指名读第25自然段,看看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1)理解重点词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A联系上下文,思考:福楼拜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B从“焦急万分”中你体会到什么?(莫泊桑酷爱写作)C坦白地说就是怎样地说?指导读好莫泊桑“坦白”地说的话,读出他的真诚。D你觉得莫泊桑是个怎样的人?(虚心求教)E联系上下文理解“功夫”F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G是啊,想写出好文章首先要肯吃苦,勤练习。那么,福楼拜是怎样说这段话的?文中没有语气提示词,请你联系上下文,填上恰当的词语,并读出语气。(2)分角色读第25自然段。此时,莫泊桑和福楼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小结,这师徒俩,一个真诚求教,一个坦诚相待,直言不讳。2、精读第67自然段。(1)默读节7,这是很特别的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看它特别在什么地方?(2)福楼拜一连用了9个问号,这9个句子有何共同之处,都是针对什么提出的问题?(观察马车行进的过程)福楼拜认为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马车呢?(1、外形不同的马车走法不同;天气不同马车走法不同;上坡、下坡时马车走法不同) 福楼拜用了一组一组的对比,来体现不同马车行进过程的不同,他这样说,是想让莫泊桑明白什么?(要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3)指名读第6自然段,其余学生看看莫泊桑是如何观察马车的,圈画出关键词。A理解重点词语:“万般无奈”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莫泊桑已经照着老师的话去做了,已经努力了,但仍没有收获)B引读莫泊桑说的话:万般无奈之下,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请你来说(指名读莫泊桑说的话)。从他的说中,你听出了什么?(莫泊桑的勤奋及对老师说的话的一丝怀疑)(4)变换形式齐读9个问句,如:生:“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发麻?”师:“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生:“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师:“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生:“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师:“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5)联系生活拓展:就马车而言,能写出那么多的东西,看来莫泊桑的万般无奈是因为他没有仔细观察。如果我们观察行人走路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请你做一回老师,给大家指导一下。(男人走路什么样?女人走路什么样?老人走路什么样?小孩走路什么样?着急时走路什么样?悠闲时走路什么样?生病的人走路什么样?)(6)你看,同样的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也是不一样的。可见,要想功夫到家,不只是简单地看,而是要学会观察。(7)过渡,再看看第7自然段还有何特别之处?(开头连用三个“不”字)指名读这三个“不”,从中你感受到什么?(通过读,感受福楼拜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包含着对莫泊桑的轻微责备)(8)引导质疑,感受人物形象:作为老师,在答疑时对学生应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福楼拜为什么不在第一次指导时就把这些话告诉莫泊桑呢?(9)你觉得福楼拜是个怎样的老师?(循循善诱)(10)指名读福楼拜所说的话,其余学生认真听,再次感受福楼拜的指导艺术。3精读第89自然段。(1) 黙读节9,这是福楼拜指导得最多的一次,想一想,这次他又指导莫泊桑注意哪些方面呢?揣摩文字背后的含义。(2) 福楼拜告诉莫泊桑想要功夫到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善于把发现的特点写下来。)这3个层次具体指导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也做一回莫泊桑,仔细聆听大师的教诲,一句句地去体会。(3) 理解重点句。出示句子:“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A这句话,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可以用什么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B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请班级写字之星、读书之星、学习之星这些有才华的孩子联系这句话谈谈成功经验。C小结:看来,想要功夫到家一定要能吃苦。(4)理解重点句。出示句子:“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A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B对这句话,福楼拜进行了举例说明。指名读例子(“比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他的数目不同的地方。”)C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东西,你才能脱颖而出,这是写作生命的体现。请写作好的学生谈谈类似的成功体验。(5)理解重点句。出示句子:“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A什么叫“善于写下来”?(能表现出事物的独特之处,能让读者产生共鸣)B怎样才能做到善于写下来呢?指名读下文。(“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C什么是画家的手法?我们来读一读莫泊桑写的关于普雷多莱。看看什么是画家的手法。“他终于出现了。大家为之意外。这是一个年龄难于估定的胖人,两肩像乡下人,轮廓分明的大脑袋,满头头发和灰色胡子,一个线条强烈的鼻子,肥厚的嘴唇,一副胆怯害羞的神气。他的两只胳膊向两边张开,很可能由于从袖子里伸出来了一双大手,他有点儿显得笨拙。这双手又大又厚,手指肌肉发达多毛,是双大力士或者屠夫的手;它们看起来笨拙、迟钝,在袖口那儿不大自在,却又躲不起来。可是那张脸却因为一双清澄庆色锐利的灰眼睛而容光焕发、炯炯有神。在这个笨重的人身上仿佛只有这两只眼睛是活的。它们观察、探测、琢磨,到处投出它迅速活动的炯炯光芒,让人感到是活跃、高尚的智力使他的好奇目光锐利有神。” 谈谈读了这段文字后,你觉得文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5)课堂小结,透过福楼拜这段有关写作的指导,你明白了什么?(写作首先要坚持不懈地观察,要发现事物的特点,还要善于表达,这才是功夫到家。)(6)联系前两次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指导,想一想,为什么这次福楼拜指导得如此细致?(他希望莫泊桑能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对于写作的难点,如果不详加指点莫泊桑难以领会,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福楼拜善于教的特点。(7)在这段话中,作者唯一一次对福楼拜的神情进行描写(“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请大家自由读读,看看对福楼拜这个人物有何补充体会?(“认真地看了几遍”反映了莫泊桑确实有了进步,也能看出福楼拜教学严谨;“脸上露出了微笑”表现了福楼拜的欣慰、高兴)(8)小结:一个“看”字,一个“露”字,于细微之处见之情,可见这位文学大师对后辈的关爱。) 三、总结,拓展1、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莫泊桑把老师的话(引读最后一节)2、再读作家卡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3、1880年对莫泊桑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的羊脂球,一举成名,然而,就在这一年,他的恩师福楼拜离开了他,当时你就是当时的莫泊桑,你将怎样追忆恩师,请联系课文内容,用一两句话写下来。4、小结:这篇课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刻画了福楼拜和莫泊桑一个善于教,一个勤于学的师生形象,俗话说,言为心声,生动的语言描写对于表达人物形象最为直接灵活。5、拓展:课文学完了,对两位大师认识才开始,希望你在课后能读这两位大师的作品,认真领悟他们的话并牢牢的记在心里,把写作的功夫练到家。四、作业观察练笔:三十岁的职业妇女和二十岁的小姑娘的穿着,五十岁的老奶奶和十来岁的小学生的走路姿势,不同人的骑车姿势,不急不慢的公交车,有空就钻的出租车,小心翼翼的私家车,校园的建筑、花木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镜头,先仔细观察,进行一次主题为“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实践活动,然后进行一次小练笔。附板书: 莫泊桑拜师(福楼拜) 焦急万分肯吃苦勤练习 万般无奈 多角度观察 全神贯注 抓住特点、善于表达 勤学善教五、 教学反思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了悉心指导的事。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该篇文章题目的特点凝练地概括文章的内容,在导入新课审题时,引导学生进行了阅读预测与质疑,从课题开始尝试着引导学生作阅读探究。一、 抓住课题进行阅读质疑,可以指引学生的阅读探究方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之始,也是学生阅读探究之始。在教学之中,学生对课题进行了一番阅读预测之后,即产生了阅读探究的浓厚兴趣。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扣题质疑,学生从刚才感性的阅读预测之中一下子就进入了理性的思维之中,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指明了方向。二、 抓住关键词语质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