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第四章-脂--质.ppt_第1页
食品化学-第四章-脂--质.ppt_第2页
食品化学-第四章-脂--质.ppt_第3页
食品化学-第四章-脂--质.ppt_第4页
食品化学-第四章-脂--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化学 主讲 张洪微 第四章脂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油脂的物理性质第二节油脂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氧化反应第三节油脂在加工贮藏中的其它化学变化第四节油脂的质量评价第五节油脂加工中的化学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油脂的物理性质油脂在贮藏加工中的氧化反应及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难点 油脂氧化的化学机制 脂质概述 脂质是生物体内一大类不溶于水 而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的物质的总称 通常所说的油脂 脂肪 是脂质中的一类 脂质通常的共同特征 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 石油醚 氯仿 丙酮等有机溶剂 大多具有酯的结构 并以脂肪酸形成的酯最多 都是由生物体产生 并能被生物体所利用 例外 卵磷脂 鞘磷脂和脑苷脂类 简单脂质按结构和组成分复合脂质衍生脂质真脂 油脂 固态的脂 液态的油99 类脂 磷脂 糖脂 蛋白脂 硫脂等复合脂类以及固醇 蜡等脂肪伴随物 脂质分类 习惯 油脂分类 按来源分 乳脂类 植物脂 动物脂 海产品动物油 微生物油脂 按不饱和程度分 干性油 碘值大于130 如桐油 亚麻油 红花油等 半干性油 碘值介于100 130 如棉籽油 大豆油等 不干性油 碘值小于100 如花生油 菜子油 蓖麻油 按构成的脂肪酸分 单纯酰基油 混合酰基油 油脂的结构 单纯甘油酯VS混合甘油酯 天然油脂多为L型 命名 6 9 12 油脂在食品中的功能 提供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提供滑润的口感 光润的外观 塑性脂肪还具有造型功能赋予油炸食品香酥的风味 是传热介质 热量最高的营养素 第一节油脂的物理性质 一 气味和色泽纯脂肪无色 无味 无挥发性二 熔点和沸点温度范围 熔点 游离脂肪酸 甘油一酯 二酯 三酯反式 顺式共轭双键 非共轭双键熔点VS消化率 沸点180 200 之间 沸点随碳链增长而增高 不同油脂的熔点和消化率 三 油脂的三点 烟点 指在不通风的情况下观察到试样发烟时的温度 240 闪点 试样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但不能维持燃烧的温度 340 着火点 试样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并能维持燃烧不少于5S的温度 370 四 结晶特性 同质多晶 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 结晶晶型不同 但融化后生成相同的液相 亚晶胞 亚乙基 CH2CH2 晶体结构的堆积或排列方式 脂肪的亚晶胞的堆积方式 稳定性 7种 最常见 型 大豆油 花生油 椰子油 橄榄油 玉米油 可可脂和猪油 型 棉子油 棕榈油 菜子油 乳脂 牛脂及改性猪油 甘油三酯在晶格中分子排列成椅式 DCL TCL 同酸 2不同酸 3 调温利用结晶方式改变油脂的性质 使得到理想的同质多晶型和物理状态 以增加油脂的利用性和应用范围 迅速加热至熔点 可可脂 POSt 40 StOSt 30 以及POP 15 具有6种同质多晶型物 升温到55 后缓慢冷却至29 再加热到33 五 熔融特性 熔化 五 熔融特性 固体分数ab ac液体分数bc ac固体脂肪指数 SFI 在一定温度下固液比ab bc 六 油脂的塑性 指在一定外力下 表观固体脂肪具有的抗变形的能力 油脂塑性的决定因素 固体脂肪指数 SFI 固液比适当脂肪的晶型 晶型可塑性最强熔化温度范围 温差越大 塑性越大 塑性油脂的作用 涂抹性 涂抹黄油等 可塑性 用于蛋糕的裱花 起酥作用使面团体积增加 起酥油 是指用在饼干 糕点 面包生产中专用的塑性油脂 特性 在40oC不变软 在低温下不太硬 不易氧化 酪化性 结合气体的能力 酪化值 一定条件下 1g油脂所含空气毫升数的100倍 七 油质的液晶态 固态液晶态 介相态 液态油脂液晶态结构 非极性的烃链 烃区 色散力极性基团 酯基 羧基 色散力 诱导力 取向力 氢键 熔化 不熔化 脂类 水体系 八 油脂的乳化和乳化剂 乳浊液内向 分散相 直径0 1 50 m 外向 连续相 水包油型 O W 水为连续相 如 牛乳 油包水型 W O 油为连续相 如 奶油 乳浊液的失稳机制 分层 重力 絮凝 分散相液滴表面静电荷不足 聚结 两相界面膜破裂 乳化剂的乳化作用 增大分散相之间的静电斥力增大连续相的粘度或生成有弹性的厚膜减小两相间的界面张力微小的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形成液晶相 乳化剂的选择 亲水 亲脂平衡 HLB HLB值具有代数加和性通常混合乳化剂比具有相同HLB值的单一乳化剂的乳化效果好 食品中常见的乳化剂 甘油酯及其衍生物蔗糖脂肪酸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及其衍生物丙二醇脂肪酸酯大豆磷脂其他合成食品乳化剂 第二节油脂在加工和贮藏中的氧化反应 酸败 油脂在食品加工和贮藏期间 因空气中的氧气 光照 微生物 酶等的作用 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苦涩味和一些有毒性的化合物的现象 第二节油脂在加工和贮藏中的氧化反应 自动氧化光敏氧化酶促氧化 一 氧化反应机理 一 ROOH的形成途径 1 自动氧化活化的含烯底物与基态氧发生的游离基反应 三个阶段 链引发 链传递 链终止 1 自动氧化 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 诱导期 光 热 金属 慢 快 基态氧 自动氧化 油酸酯 自动氧化 亚油酸 自动氧化 亚麻酸酯 2 光敏氧化 是不饱和双键与单线态氧直接发生的氧化反应 一 ROOH的形成途径 O2的存在状态 光敏氧化过程 反式构型的ROOH 过渡态六元环 3O21O2 双键上的任一C原子 2 双键数 Sens 2 光敏氧化 亚油酸酯 例子 V光敏氧化 1500V自动氧化 3 酶促氧化 脂肪氧合酶 Lox 专一性地作用于具有1 4 顺 顺 戊二烯结构的脂肪酸的中心亚甲基处 酮型酸败 氧化作用 由脱氢酶 脱羧酶 水合酶等引起的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反应 脂肪氧合酶 Lox多不饱和脂肪酸 1 4 顺 顺 戊二烯 脱氢游离基反式ROOH 异构化 中心亚甲基 酮型酸败 饱和脂肪酸 脱氢酶 脱羧酶 水合酶 酮酸 甲基酮 和 碳位之间 二 ROOH的分解 烷氧游离基 羟基游离基 三 ROOH聚合 氢过氧化物分解产生的小分子醛 酮 醇 酸等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即哈喇味 导致油脂酸败 聚合反应二聚体或多聚体 例子 粘度加大颜色加深产生异味 二 影响油脂氧化速率的因素 1 脂肪酸及甘油酯的组成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顺式构型 反式构型共轭双键 非共轭双键游离脂肪酸 甘油酯甘油酯中FA的无规分布使V氧化 双键数 V氧化 2 氧1O2的V氧化 15003O2的V氧化 V氧化 氧压 二 影响油脂氧化速率的因素 3 温度VTO溶解度 猪油Vs植物油 二 影响油脂氧化速率的因素 4 水分 二 影响油脂氧化速率的因素 5 表面积 表面积 V氧化 二 影响油脂氧化速率的因素 6 助氧化剂 二价或多价过渡金属 催化机制 1 2 3 金属催化能力强弱排序如下 铅 铜 黄铜 锡 锌 铁 铝 不锈钢 银 血红素 二 影响油脂氧化速率的因素 7 光和射线促使氢过氧化物分解引发游离基8 抗氧化剂延缓和减慢油脂氧化速率 二 影响油脂氧化速率的因素 三 过氧化脂质的危害 过氧化脂质几乎能和食品中的任何成分反应 使食品品质降低 ROOH几乎可与人体内所有分子或细胞反应 破坏DNA和细胞结构 脂质在常温及高温下氧化均有有害物产生 RO Pr Pr ROH2Pr Pr Pr 第三节油脂在加工和贮藏中的其他化学变化 一 油脂水解油脂 水游离脂肪酸油脂 水皂化反应脂肪游离脂肪酸 热 酸碱 碱 脂酶 油脂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 导致油的发烟点降低 品质降低 风味变差 二 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 热分解 热聚合 缩合 水解 氧化反应等 油脂经长时间加热 粘度 碘值 酸价 发烟点 泡沫量 热分解非氧化热解氧化热解 饱和脂肪酸 烯醛 酮 不饱和脂肪低分子量物质 二聚体 饱和脂肪ROOH 不饱和脂肪ROOH 自动氧化 热聚合 非氧化热聚合是Diels Alder反应氧化热聚合聚合成二聚体 导致油脂粘度增大 泡沫增多 缩合 油炸食品中香气的形成与油脂在高温下的某些反应有关 油脂在高温下过度反应 则是十分不利的 加工中宜控制t 150 三 辐照 辐射剂量越大 影响越严重辐照和加热生成的降解产物有些相似 但后者分解产物更多 按巴氏灭菌剂量辐照含脂肪食品 不会有毒性危险 第四节油脂的质量评价 过氧化值 POV 是指1kg油脂中所含氢过氧化物的毫克当量数 POV值宜用于衡量油脂氧化初期的氧化程度 ROOH 2KI ROH I2 K2OI2 2Na2S2O3 2NaI Na2S4O6 第四节油脂的质量评价 硫代巴比妥酸 TBA 法醛类 TBA 有色化合物丙二醛的有色物在530nm处有最大吸收其它醛的有色物最大吸收在450nm处此法不宜评价不同体系的氧化情况 第四节油脂的质量评价 碘值 IV 指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 是衡量油脂中双键数的指标 IBr KI I2 KBrI2 2Na2S2O3 2NaI Na2S4O6 碘值 说明双键减少 油脂发生了氧化 第四节油脂的质量评价 活性氧法 AOM 史卡尔法仪器分析法酸价 AV 是指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国标规定 食用植物油的酸价不得超过5 皂化价二烯值 油炸油品质检查 当石油醚不溶物 0 7 发烟点低于170 石油醚不溶物 1 0 无论其发烟点是否改变 均可认为油已经变质 第五节油脂加工中的化学 一 油脂的精炼 沉降 脱胶 脱酸 脱色 脱臭 对粗油进行精制 可提高油的品质 改善风味 延长油的货架期 损失了一些脂溶性维生素 如维生素A 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等 二 油脂的改性 1 油脂的氢化 Ni Pt Cu 氢化的选择性 K值的大小 实际上与催化剂及反应条件有关 油脂氢化后 优点稳定性 颜色变浅风味改变便于运输和贮存制造起酥油 人造奶油等 缺点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脂溶性维生素被破坏双键的位移和反式异构体的产生 2 酯交换 分子内酯交换分子间酯交换 二 油脂的改性 酯交换反应机理 S3 三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