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初二学生。这个学段的学生,对散文有了初步的认知,如前面已经学习了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鲁迅的叙事散文阿长与山海经等文章,对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和回忆性散文的特点等有了一定的感知和理解,但还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还不能自主的实现阅读到写作、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和内化。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就阅读了名著朝花夕拾,对本课主要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细腻的人物描写、细节刻画和作者情感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学生也读过不少鲁迅的作品,对鲁迅的人生经历、思想境界、作品风格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但都是知识碎片式的知识点,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本年龄段的学生,思想稚嫩,认识感性浅显,生活体验单纯,思考问题缺乏深度缺乏理性。加上与鲁迅生活的年代距离远差别大,对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人物的精神境界,体会作者的价值趋向等,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好胜心强。倘若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还政于民”,引导得当,学生定会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知识转为能力,从感性走向理性,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二、教材分析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一腔的爱国之情。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2.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的典型事例。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独特感情。3.了解回忆性散文中两个“我”在叙述中的作用。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935年,日本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征求鲁迅意见,问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鲁迅为何如此看重这篇文章?“藤野先生”是谁?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往事和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名篇。二、梳理课文,理清思路本文篇幅较长,共有38段,这么长的课文怎样阅读才能快速理清作者的思路?我们可以试着从查找故事发生的地点入手。请大家跳读课文,看看都写到了哪些地方。明确:1.地点的转移:东京仙台北京2.本文是按“东京仙台北京”的时空线索结构文章的,着重记载了“我”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的见闻感受。三、走进藤野,体会作者情感1.我们先到仙台,去认识一下藤野先生。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位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师,一位是章太炎先生,再就是本文所写的藤野先生。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作者直接对藤野先生抒情的句子。明确:“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2.为什么作者对藤野先生评价如此之高,竟用上了“最”“伟大”这样的字眼。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段落。明确:第6-23段;第32-35段。(1)初识藤野:作者对于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明确:严于治学,生活俭朴,工作中规中矩,生活不拘小节,刻板,有点马虎等。(2)交往日深: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明确:添改讲义,纠正血管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中国女人裹脚,师生惜别等。3.认识一个人,就要“听其言,观其行”。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从上述事件中任选一件,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说说作者眼中这是一位怎样的藤野先生。用“由_,看出这是一位_的藤野先生”的句式。明确:认真负责、严谨、尊重人、富有人情味、有探究求实精神等(1)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学生、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3)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4)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4.再次细读文本,从字里行间感受“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活动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话在表达作者情感方面有何差异。改文: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还我,并且说,此后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用红笔添改过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文法的错误,也一一订正。这样继续到教完了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原文: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明确:改文缺少了一系列的虚词:“便”“每”“很”“原来”“都”“不但连”“都”“一直”。虽然也文意通顺,藤野的人物形象也能够刻画,但是“我”的情感缺失了。虚词乃点睛之笔,激活了原来的情感,使“我”那时那地的惊疑、惊喜、惊叹、感激和敬佩之情酣畅地表达出来。真可谓借虚词张力,抒心中情怀。活动二:本文写于1926年,距离作者离开藤野先生已有二十年,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文中有两个“我”在交替抒情,一个是过去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我”。请阅读第16-19段,找出针对“纠正血管图”事件,文中两个“我”对待藤野先生的不同感情。明确:过去的“我”任性、不服气;现在的“我”认为过去的“我”那时不太用功,有时也很任性,对藤野先生的愧疚、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活动三:比较两词,探究作者创作时的心理。鲁迅修改前的文稿:总要看一看才好。定稿:总要看一看才知道。明确:“知道”是针对客观事实而言,它强调了藤野先生对学问的探究欲望;“好”字容易被人误解,认为这是藤野先生的一种猎奇心理。鲁迅怕破坏了藤野先生的美好形象,故而将之改动。这看似没有必要的改笔,实则深藏着鲁迅对藤野先生由衷的敬意。活动四:全班齐读第37段,感受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敬仰之情。结束语:通过本课的文本细读,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藤野先生由衷的感激与敬仰之情。但似乎还不能很好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作者对藤野先生评价之高,竟用上了“最”“伟大”这样的字眼。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这个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在日本求学的经历;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我”思想感情地变化。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2.再次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独特感情。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明确两种叙述语调交替使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教学过程:过渡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敬仰之情。这节课,我们着重来梳理作者青年时代留学日本的经历,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地变化,看看作者和藤野先生是在怎样的背景和情形下相识交往的。一、梳理作者留学经历,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变化1.细读1-4段,抓住流露“我”情感的语句,讨论“我”到仙台之前的情绪状态是怎样的。(1)明确流露作者情感的语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2)细读1-3段,回答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句话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鞭辟入里地揭露出来。“实在标致极了”是反语,正话反说,意味深长,作者将内心的厌恶倾泻而出,极富幽默感,极尽嘲讽之能事。请一位同学朗读第1段,读出清国留学生的滑稽之感,“我”的厌恶之情。结合以下补充的三则材料,再品味“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句话中作者的感情。补充材料一: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其中的第九篇。在第八篇琐记中曾用“乌烟瘴气”形容南京水师学堂的生活,文中还写到:“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所余的还只是一条路:到外国去。”补充材料二: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补充材料三: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运动,1903年毅然减掉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自题小像这首诗,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明确:读出作者的失望、痛苦、愤怒、厌恶等复杂而沉重的心情。“清国留学生”如此丑态百出,如此不学无术,与他在国内所见到的情景如此相像,“我”的心理落差不言而喻。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刺伤了内心怀抱救国理想的青年作者。他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这又让他有着一股发自内心的悲伤感与孤独感,于是有了到别处去看看的念头。(3)“日暮里”青岛深处的情感密码。“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补充古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解读作者内心的情感。明确:对故国、对家园的思念;“日暮”又给人以日薄西山、日暮途穷之感,作者遥想积贫积弱的祖国,怎能不颓丧伤感呢?2.作者到仙台后,除了遇到藤野先生,还遇到了哪些人和事?对此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初到仙台受优待、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1)细读第5段,作者对所受到的优待持怎样的态度?关键句:“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优待”之因: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大概”表明这是“我”的猜测,“我”在潜意识里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比作了物,这是一个降格的类比;“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的“也”“颇”二字传递出别样的意味。作者在幽默自嘲的语言中将受“优待”时本应有的感激、高兴和愉悦的情感转向了辛酸与无奈。品味关键句: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从以上关键句中,读不出“我”的感激,反而充斥着一个弱国子民的一腔无奈、辛酸和苦涩。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的“我”,真是到了绝望的境地。(2)在这样的境况中,“我”遇到了令“我”感激与敬仰的藤野先生,后来又因为什么“我”不在仙台学医了呢?明确: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阅读第24-31段,请找出两次事件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试着分析一下。明确:匿名信事件: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因为是“弱国”,所以“低能”的荒谬因果,极大地反讽了日本干事的无理,从“所以”“当然”“便”“也”几个词中,我们读出作者积蓄了极大地不满、愤怒与辛酸。补充材料: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一白眼,另眼看待。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看电影事件: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呜呼,无法可想!”写出了“我”当时内心震撼之大。所以“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使“我”内心陷入极度的绝望和痛苦之中,也激发起“我”作为弱国子民的自省和图强之心,“我”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小结:作者留学日本的心灵轨迹,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二、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再次体会对藤野先生的感情1.小组合作,讨论回答第一课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作者对藤野先生评价如此之高,竟用上了“最”“伟大”这样的字眼。明确: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是发生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我”仿佛被困在一个黑屋子丽,绝望、压抑、无法喘息。藤野先生对“我”的关怀,无疑像一线曙光,照进“我”的心里,让“我”看到希望,获得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请同学们进一步讨论,藤野先生身上体现出的什么品质在鲁迅看来是“伟大”的?明确:(1)毫无民族偏见(2)学术精神(科学精神):参考前文所选藤野先生的四件事,其共同特点是藤野先生的科学精神。参考“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补充材料:“藤野的教导使鲁迅懂得了还有比祖国大的东西,所以说藤野是伟大的。超越民族厉害关系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是鲁迅在医专学到的。在仙台一年半的留学生活,其意义真是太深远了。”“藤野传授给他的科学精神,这是藤野指导精华”,“抛弃旧习俗,放下艺术家的架子,以科学精神面对各种事物的重要性,是鲁迅从藤野那里学来的。近代科学精神是超越民族厉害关系的存在,以此为基础才有可能重建中国。这些都是鲁迅从藤野那里学来的。”【日】大村泉著:鲁迅的一文是“回忆性散文”还是小说?2.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第37段。我们发现凡是写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以及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时,作者用的是一种庄重的、严正的语调;这很不同于写“我”在日本的见闻感受时所用的语调一种嘲讽的、调侃的语调。文章中这两种叙述语调交替使用,就产生了一种精妙的艺术效果,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体会。3.“我”弃医从文后,作为曾经的医学老师的藤野先生还对“我”产生影响吗?(1)请读出相应的句子。生读: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生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内网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
- 10古诗二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内河船员快速培训课件
- 化妆品安全培训会议通知课件
- 兄道友弟道恭课件
- 内控监督平台培训课件
- 创业培训产品课件
- 口腔医学护理体系与实务
-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 2025年气象系统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模拟试卷(结构化小组)
- 风力发电项目审批流程及要点梳理
- 跨境电商第三方物流合作中的三方保密协议及责任划分
- 2019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025重点更新解读
- 《现代传感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 快递安全收寄培训课件
- 安全及节能驾驶培训内容课件
- 转基因玉米培训课件
- 3.2《学习成就梦想》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