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亮上的足迹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故障( ) 轨道( ) 大厦( ) 里程碑( ) 摄像机( ) 2.解释下列词语。(1)昂首挺立: (2)畅谈: (3)可望而不可即: (4)神往: 3.下列各句中没有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是( )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B.“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C.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行驶。D.这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1969年7月的拜访月球,是人类向探索太空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宇航事业一块新的里程碑。( )“土星五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 )“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课堂探究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理解文章标题有含义和作用例题1:课文以“月亮上的足迹”为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解析: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具体、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此题目是比喻的说法,从比喻的作用上来分析。答案:题目是比喻的说法,以“足迹”来比喻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形象生动,并能激发读者的想象。点拨:从题目的深层含义的比喻的表达效果上来分析。探究点二: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例题2: “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这句话连用三个“预定”有什么作用?解析:此题分析说明文中关键词语的限制作用,应从词义及句子所要表达的作用上分析。答案:表明飞船一切尽在人类预料之中,说明登上月球这一高科技的严密性,也体现了说明文严谨的语言。点拨: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上分析理解。(二)探究问题问题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快速阅读,概括要点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4.归结课文思路。问题二:精读课文,研讨细节。5.读课文的第5、11语段,找出含有数字的语句,谈谈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6.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结合课文第4语段中的议论性语句分析)7.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当堂达标训练(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观测(c) 厄运() 潜行(qin)B.啜泣(chu) 小憩(x) 飞跃(yu)C.铁锹(qio) 海域(y) 卓越(zhu ) D.梦寐(mi) 畅谈(chn) 轨道(u)2.下列词语全部属于褒义词(不含中性词)的一组( ) A.爱护 成果 跃跃欲试 联想 B.牺牲 理想 呕心沥血 鼓励C.珍惜 袒护 别出心裁 首脑D.愉快 善意 寥寥无几 继续3.请把重新调整后句子的顺序填在下面方格里。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飞船进入大气层,回到地球。 登月舱打开舱门。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间点,向月球进发。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正确的顺序是: 4.根据课文介绍的登月知识,选出错误的一项()A.宇航员的氧气袋中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氧气,不能长时间呆在月球上。B.人类登上月球的准确时间是1968年7月21日。C.月球在离地球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D.首次登上月球的三位美国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二)精段阅读 阅读课文5、8段,回答下面问题。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电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5.第5段文字记叙了( ),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 )点火发射火箭加速( )(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 )。6.选文中第5段出现表现时间的数词,有的甚至精确到秒,作用何在?7.试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是什么?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8.飞船的速度是很快的,为什么“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中用“缓缓”一词,是否矛盾?9.找出第8段中描写的句子,如果把它们改为平实的描写,效果有什么不同?课后能力通(一)能力拓展提升开发月壤前景可观窦光宇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现在,人类正在对月球进行探测,为开发利用月球的能源和资源做出不懈的努力。其中,对月壤资源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月壤像地球表面的土壤一样,是一层由岩屑、粉尘、角砾岩和冲击玻璃组成的细小颗粒状物质。月壤在月球表面的覆盖厚度有所不同,在月海里的厚度为45米,在月陆区的厚度平均为10米左右。 “月球混凝土”坚硬如钢建造房屋需要多种建筑材料,尤其是大量的混凝土,在月球上建造建筑物更是如此。由于运载火箭的负荷有限,水泥和水不可能从地球带去。因此,利用月球上的资源制造建筑材料将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用月壤合成出混凝土。实验数据表明,地球上普通混凝土可抵抗每平方厘米280千克的压力;而月壤做成的混凝土,每平方厘米可抵抗压力407千克,强度增加了45。 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市政和环境工程系的科研人员与美国宇航局马歇尔飞行中心合作,他们使用阿波罗计划带回的真正月球土壤,做成了月球混凝土小长条,并进行了加热、压缩和拉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测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改造月壤种庄稼研究人员发现,在月球土壤中加入不同细菌,可以让月球土壤得以改良,使得地球上的植物也能在那里茂盛生长。月球土壤中存在多种矿物成分,包括铁、钙、镁、磷等元素,在那里生长的植物完全可以为月球移民提供食物保障。全封闭的月球基地如果能够种植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也就随之出现;至于人类和植物需要的水分,也可以从月球土壤中提取。 欧洲空间局的科学家表示,第一批进行月球种植的“农民”将是不需要呼吸氧气的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把月球基地建设得差不多的时候,一些技术工人便会移居月球基地,进行进一步的基地建设。 10.试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1)月壤在月球表面的覆盖厚度有所不同,在月海里的厚度为45米,在月陆区的厚度平均为10米左右 (2)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用月壤合成出混凝土。11.试分析文章第一段的说明思路。12.选出下面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说明月壤在月球表面的覆盖厚度时,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准确的说明了月球上有大量的月壤。B.文章说明月球土壤耐热、耐压、耐拉伸时用了举例子的方法。C.文中“月壤像地球表面的土壤一样,是一层由岩屑、粉尘、角砾岩和冲击玻璃组成的细小颗粒状物质。”是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D.“地球上普通混凝土可抵抗每平方厘米280千克的压力;而月壤做成的混凝土,每平方厘米可抵抗压力407千克,强度增加了45。” 通过比较,突出了月壤做成的混凝土可抵抗压力比地球上的大得多。13.阅读本文,你觉得对自己的写作有什么帮助?请写出一点与大家分享。 (二)挑战自我潜能14.请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_15.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_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zhng gu sh bi sh2.(1)昂首挺立:昂着头直立。(2)畅谈:尽情地谈。(3)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却不能够接近。(4)神往:心里向往。3.D4. 议论 描写 说明 记叙课堂探究1.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2.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采集月壤和月岩。树立登月纪念碑。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插上美国的星条旗。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3.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4.文章采用“概括评说”的结构方式: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第一阶段:起飞第二阶段:进军第三阶段:登月第四阶段:返航。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5.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如“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等。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6.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7.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如流露在登月纪念碑文中的胜利、豪迈之情。当堂达标训练1.B (憩读“q”) 2.B 3.4.B5.飞船发射进入地球轨道的经过,时间,检查,第一级火箭脱落,第二级火箭脱落,进入轨道 6.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二是因为这些时间都有纪念意义。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飞船在浩大的太空宇宙中飞行的状态。 8.在辽阔之极的背景下,飞船看起来好像很慢,这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实际速度很快,并不矛盾。9.描写的语句有“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如果换成平实的语句就不够生动,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了。10“左右”表示不确切的数字,因为人类不可能知道月壤准确的厚度,这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秀山非遗课件
- 新解读《GB-T 30748-2014旋转式压片机》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同步知识点与语法训练 unit3 section A (学生版)
- 新解读《GB-T 12022-2014工业六氟化硫》
- 重庆宠物蚂蚁吃西瓜课件
- 建筑施工-安全培训课件-建筑施工消防安全
- 世界地理选择题专项训练(一)-2023年中考地理高频考点复习(原卷版)
- 老年人自救互救知识培训课件
- 重力除尘工作原理
- 《英语小说选读》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 2025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 2025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秋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生字组词
- 《智能建造概论》高职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生情绪调适心理课件
- 节能环保供货保证措施
- GB/T 23806-2025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历史
- 2025电化学储能生产指标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