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_第1页
2-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_第2页
2-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_第3页
2-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_第4页
2-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课时4专题结构分析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通过学习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作用、以及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历史演变;通过对西欧和日本各国战后经济的学习,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除吸收和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外,更主要取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巨大调节和改良功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习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特点认识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些重要特点。重点: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2、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3、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运行模式的特点,难点: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考点教法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特点:至今最大的资本主义世界危机影响:生产下降、失业、社会动荡、打击资本主义制度2.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整顿金融、调整农业、恢复工业、以工代赈、保护劳工、建立保障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影响:局部调整、缓解矛盾、恢复和发展经济、摆脱危机、提供模式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措施:走第三条道路,采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有反对过度的干预。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需求,再用新的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效果(表现):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特点: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走低。(2)战后联邦德国的新变化及其原因:主要内容:A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B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C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特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成就: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60年代中期,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经济大国。(3)日本经济发展的的新变化:主要内容:A确立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B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政策的决策权,行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成就: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情境讨论、回答(师生互动)小结借题巩固提升(典型高考题)2、课堂教学思路:危机及影响危机原因新政及目的新政措施新政影响3、表格总结(附件)4、专题复习训练(练讲)板书设计1、新政原因:1929-1933年大危机危机影响:经济危机(下降、失业)、政治危机(矛盾、动荡)危机原因:根本矛盾、贫富悬殊、金融投机2、新政目的:国家干预结束危机3、新政内容:整顿金融、调整农业、恢复工业、以工代赈、保护劳工、建立保障4、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5、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6、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反思二战后美国、德国、日本的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成就特点措施(原因)美国1.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2.增长率长期稳定在4%左右3.通胀、赤字、失业下降,利润、消费、出口增加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走低。采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走第三条道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有反对过度的干预。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需求,再用新的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德国经济迅速奇迹般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60年代中期,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建立介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A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B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C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日本战后仅有25年时间就赶超英法,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90年的经济强国地位没有动摇。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实行“统制经济体制”A确立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B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政策的决策权,行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巩固练习第1课“自由放任”的美国一、选择题1.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于 A.美国 B.英国C.法国 D.联邦德国2. 在1929年经济危机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 A.金融业 B.工业 C.商业 D.农业3.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达到了 A.1700万 B.3000 万 C.2500 万 D.1500万4.在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纷纷销毁产品的主要目的是A.发泄对社会的不满B.人为造成商品减少C.维持商品价格D.响应政府号召5.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B.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6.这次经济危机之所以会从美国波及到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A.美元是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 B.美国的工业产量位居世界第一C.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是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场 D.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7.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有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突出贫富差距扩大 信贷消费过度膨胀股票投机活动过度A.B.C.D.8.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有生产跌回到1913年水平失业人口达到1700万人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制度遭到普遍怀疑A. B. C. D.答案:1.A2.A3.B4.C5.D6.D7.D8.D第2课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罗斯福在新政中首先整顿银行,其直接目的是 A.促使美元升值 B.抑制股价狂跌 C.恢复银行信用 D.兴办公共工程2.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政策主要表现为 A.压缩农业 B.降低价格 C.鼓励出口 D.兴办水利工程3.关于全国工业复兴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该法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国家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自己的监督之下调节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了条件A.B.C.D.4.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大力举办各项公共工程建设的目的主要在于A.进行社会救济B.解决就业问题C.加强基础建设D.刺激经济恢复5.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征是A.注意协调资本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 B.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C.全方位的对经济进行调整 D.对工人和小生产者做出让步6.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这主要是指新政 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没有避免国有化的形式 D.不能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7.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深远影响是A.找到了一条克服经济危机的有效手段 B.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D.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的新阶段8.罗斯福新政较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A.改革社会福利制度 B.实行生产资料的国有化C.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实行以工代赈,扩大社会需求9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从本质上说都是A.实行计划经济 B.变革社会制度C.改变上层建筑 D.调整生产关系10.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本质上一致的地方是 A.都是依据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B都是国家政权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都奉行自由的经济政策 D都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答案:1.C2.A3.D4.B5.B6.B7.C8.C9.D10.A第3课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1.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刺激生产与社会固定资本投资采取的主要措施不包括A.增加政府开支B.大量军事订货C.实行优惠税率D.工业国有化2.美国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新兴工业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关键生产部门第三产业部门A.B.C.D.3.二战后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是指20世纪的A.4050年代B.5060年代C.6070年代D.7080年代4.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增加产品出口竞争力B.积极开拓海外市场C.改造落后的大型国有企业D.实现人民充分就业5.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是A.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B.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C.尼克松和福特政府D.里根和克林顿政府6.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是 A继续高速发展 B出现严重危机 C开始稳定发展 D进入“滞胀”阶段7.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对“滞胀”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失业人数大增 B.生产停止发展,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C.生产的停滞导致通货膨胀不断发展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生产停滞8.为解决“滞胀”提供了新思路的经济学派是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A.B.C.D.9.美国新一轮的经济奇迹(“新经济”)出现于哪一位总统在位时期A.卡特B.里根C.克林顿D.小布什10.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包括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进入“新经济”时代社会贫困现象已经消除A.B.C.D.答案:1.D2.A3.B4.D5.B6.D7.A8.D9.C10.A第4课战后的西欧和日本一、选择题1.二战后在英国上台执政的工党建立“从摇蓝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 B.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 C.加强社会保险制度,维护社会安定 D.减少经济危机,防止战争发生2.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特征不包括A.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B.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D.自由竞争与垄断相结合3.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属于A.工党B.自由党C.保守党D.民主党4.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期间英国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是A.自由主义经济学B.凯恩斯主义经济学C.货币主义经济学D.供给主义经济学5. 撒切尔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国有企业私有化B.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C.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D.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6. 二战后法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A.混合市场经济B.计划指导型经济C.社会市场经济D.政府主导型经济7.英国工党执政时期和法国三党联合执政时期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措施中相同的是A.扩大国有经济成分B.致力于货币的稳定C.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D.发挥市场自由调节作用8.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欧洲经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