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春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doc_第1页
18春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doc_第2页
18春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doc_第3页
18春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doc_第4页
18春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 1: (判断句的句末不用语气词,是字取代了也字表判断的作用是什么时候:A: 先秦以后B: 西汉以后C: 东汉以后D: 魏晋以后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民不为已用,不为已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荀子?君道)中不为已用、不为已死的真正含义是:A: 不替自己出力,不替自己卖命B: 不被自己使用,不被自己死C: 不被自己使用,不替自己卖命D: 不替自己出力,不被自己死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下列句子中连词”若”表示并列关系的是:A: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论衡?论死)B: 必有忍也,若能济也。(国语?周语)C: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告父之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D: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汉书?食货志上)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下列句子中是祈使句的是:A: 冬,晋文公卒。(左传?僖公二十三年)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C: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D: 臣请入。(史记?项羽本纪)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为了使之字语法的作用充分体现,我们把定中词组中的之字统称为()。A: 介词B: 助词C: 连词D: 代词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当的近和远指。下列表示远指的是:A: 是B: 斯C: 兹D: 夫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下列句子中,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A: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B: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C: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D: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下列句子中连词”若”表示并列关系的是:A: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论衡?论死)B: 必有忍也,若能济也。(国语?周语)C: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告父之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D: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汉书?食货志上)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奉璋峨峨中“峨峨”的意思是:A: 盛壮B: 很盛壮C: 不太盛壮D: 盛壮貌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A: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B: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C: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D: 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古今汉语的询问句,还可根据询问的方式分为:A: 反问句B: 是非问句C: 特指问句D: 选择问句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下列属于虚词是()A: 介词B: 连词C: 形容词D: 数量词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在古代汉语中,指示代词是()A: 者B: 莫C: 或D: 所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在古代汉语中,指示代词是()A: 者B: 莫C: 或D: 所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管仲俭乎”,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 从语气上说,是疑问句;B: 从结构的繁简上说是单句;C: 从谓语的性质上说是形容词谓语句;D: 也是描写句;正确答案: (多选题) 6: 下列句子中仅用作副词表示范围小,数量少的是:A: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B: 齐备奔走,仅以身免。(三国志?吴书?吴主传)C: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韩愈张中丞传后叙D: 自是下谪江陵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白居易与元九书)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下列句子中介词与用作引进动作的涉及对象的是:A: 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B: 昼累累与人兼行。(柳宗元三威)C: 昔者楚人与越人战与江。(墨子?鲁问)D: 吴王夫差与句践禽,死于干隧。(战国策?秦策)正确答案: (多选题) 8: 古代汉之、其不是第三人称代词是因为:A: 之和其不具备人称代词的主要句法功能。B: 之和其表人称并非第三人称,它们可表第三人称,也可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C: 人称代词是专表人称的代词,但古代汉语里的之和其既可表人称,又可指代人或事。D: 单复数的形式没有作出区别。正确答案: (多选题) 9: (在古汉语里有诸多不同写法的第一、二人称代词,下列表示第一人称的是:A: 吾B: 余C: 朕D: 女正确答案: (多选题) 10: 被字式产生后能在口语里取代先秦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的原因是:A: 政府规范统一。B: 被字式产生后在口语里取代先秦几种常用的被动式,是口语表达的需要。C: 先秦常见的几种被动句式,在书面语的表达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口语表达的需要。D: 文人的标新立异。正确答案: (多选题) 11: 古 今汉语的动词词组在语法上具有下列共同的特点:A: 动宾词组,宾语置于动词前是正常的词序B: 结构形式都是以动词为主体C: 都可根据结构关系细分为:动宾词组(或叫述宾词组)、动补词组(述补词组)、状中词组,动词联合词组、连动词组等。D: 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正确答案: (多选题) 12: 古 今汉语的动词句法功能同中有异是指:A: 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同中有异B: 动词充当定语的同中有异C: 动词充当状语的同中有异D: 动词充当谓语的同中有异正确答案: (多选题) 13: 下列句子中介词与用作引进动作的涉及对象的是:A: 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B: 昼累累与人兼行。(柳宗元三威)C: 昔者楚人与越人战与江。(墨子?鲁问)D: 吴王夫差与句践禽,死于干隧。(战国策?秦策)正确答案: (多选题) 14: (下列句子中且连接分句表示选择的是:A: 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B: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C: 河水清且直猗。(诗?魏风?伐檀)D: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正确答案: (多选题) 15: 古今汉语里代词体系的差异包括:A: 总体体系的差异;B: 人称代词体系的差异;C: 指示代词体系的差异;D: 疑问代词体系的差异正确答案: (多选题) 16: (下列属于实词的是()A: 形容词B: 语气词C: 副词D: 叹词正确答案: (多选题) 17: (“若”在古代汉语中可表示()A: 假设关系B: 并列关系C: 顺承关系D: 选择关系正确答案: (多选题) 18: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A: 娘子被王郎道着丑貌。(丑女缘起变文)B: 官兵加讨,屡为所败。(旧唐书?黄巢传)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D: 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报任安书)正确答案: (判断题) 1: (现代汉语中“很”可以修饰部分名词。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2: 拱而立、烹而食是状中词组。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3: (古今汉语否定式中必须有否定词。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4: ( 被字带施事者的被动式产生于东汉末。)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5: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不能同助动词组合。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6: (“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7: 在古代汉语里,倍数的表示都是在基数的后边加上倍字,例如“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墨子?非攻下)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8: 在古今汉语里,语气词表示各种语气,所处的位置固定,都处于句尾。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9: (在古代汉语里, 名词直接与数词组合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应用范围很窄,而且结合的形式固定,名词总是置于数词之后。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0: “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1: (为字式的介词为和于字式中的于一样,本身并不表示被动,只是引进行为主动者。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2: “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后汉书?吕布传)中,自陈卓几见杀,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吕布)亲自陈述董卓几乎被杀,另一种理解是(吕布)亲自陈述董卓几乎杀了自己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3: “项伯杀人”属于主谓句。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4: (古今汉语都有一部分名词能和代词组合,构成偏正词组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5: 状语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有状态的词。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6: 古今汉语的名词一般都能同介词组合成介词结构。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7: (在古代汉语里,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它的位置总是置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前边,不能远离动词或形容词。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8: 在现代汉语里,连词与不能单独同宁、不如等词语搭配呼应。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9: (在古汉语里,量词的体系还不完备,只有计算人或事物单位的物量词,没有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是用数词直接置于动词前。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20: (在古代汉语里,倍数的表示都是在基数的后边加上倍字,例如“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墨子;非攻下)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21: 在古代汉语里,判断句的句尾经常使用语气词也帮助表示判断语气。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22: 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得、地大约产生在唐代,宋以后逐渐增多。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单选题) 1: (判断句的句末不用语气词,是字取代了也字表判断的作用是什么时候:A: 先秦以后B: 西汉以后C: 东汉以后D: 魏晋以后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民不为已用,不为已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荀子?君道)中不为已用、不为已死的真正含义是:A: 不替自己出力,不替自己卖命B: 不被自己使用,不被自己死C: 不被自己使用,不替自己卖命D: 不替自己出力,不被自己死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下列句子中连词”若”表示并列关系的是:A: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论衡?论死)B: 必有忍也,若能济也。(国语?周语)C: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告父之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D: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汉书?食货志上)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下列句子中是祈使句的是:A: 冬,晋文公卒。(左传?僖公二十三年)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C: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D: 臣请入。(史记?项羽本纪)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为了使之字语法的作用充分体现,我们把定中词组中的之字统称为()。A: 介词B: 助词C: 连词D: 代词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当的近和远指。下列表示远指的是:A: 是B: 斯C: 兹D: 夫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下列句子中,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A: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B: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C: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D: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下列句子中连词”若”表示并列关系的是:A: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论衡?论死)B: 必有忍也,若能济也。(国语?周语)C: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告父之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D: 时有军役若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