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六 第十七单元 60分钟100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60分 1 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 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 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 依照这种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 a 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b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c 出现了 诸子百家 d 出现了政治 经济大变动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 探究能力 百家争鸣中 各派别彼此吸收 融合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 有人说 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 不能不研究孔子 其主要依据是 a 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 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d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这句话点出了孔子及其儒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的地位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 经过后人的发展 创新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 2010年9月10日是中国第26个教师节 近年来有很多网友建议 把每年的9月10日教师节改在孔子的诞生之日 其主要理由可能是 a 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 b 提出 仁 的学说 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c 主张 有教无类 的教育实践d 主张 民贵君轻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 网友主张把教师节改在孔子的诞生之日 主要理由是孔子对教育的特殊贡献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 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4 2011 山西四校模拟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 提出 国以人为本 人以衣食为本 的理念 同时又认为 夫安人宁国 惟在于君 君无为则人乐 君多欲则人苦 朕所以抑情损欲 克己自励耳 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 儒家 法家b 儒家 道家c 墨家 儒家d 法家 道家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唐太宗的治国经验包含了儒家 以人为本 思想 君无为则人乐 君多欲则人苦 体现了道家的 无为而治 思想 故选b 5 2011 海口模拟 孔子在修订 春秋 时 记战争 有伐 征 侵等区别 记杀人 有杀 弑 歼等不同表达方式 这被称为 春秋笔法 这表明 a 文字史实总带有主观因素b 写史者总对战争杀人津津乐道c 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d 非实迹史料不能反映历史真实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研读史料认识问题的能力 文字史料是第二手材料 已经融合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总带有主观因素 春秋笔法 就是一个体现 故a正确 6 2011 南通模拟 秦汉时期 统治者致力于实现 大一统 秦始皇的 坑儒 运用赤裸裸的暴力 而汉武帝的 尊儒 运用隐蔽的柔性手腕 统治者在对待儒学方面殊途同归的原因是 a 统治者在重武还是重文之间摇摆b 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 清除异己c 皇帝个人的好恶d 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的需要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秦始皇 坑儒 与汉武帝 尊儒 两者手段虽然不同 但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 加强君主专制 维护专制统治 加强思想控制 故选d 7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 中国哲学史 把中国哲学史分为 子学时代 和 经学时代 经学时代 盛行的是 a 道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子学时代 和 经学时代 应是前后相连 相续的 前者指的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兴盛时期 西汉以后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选b 8 从秦帝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 发自商鞅 极盛于始皇 而完成于汉武 唐德刚 晚清七十年 汉武帝完成这一转型的举动之一就是 a 完善宗法制b 首创郡县制c 建立统一国家d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 理解能力 题干要求是汉武帝对社会大转型的举措 b c是秦始皇的举措 a项与题意无关 通过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维护了政治上的统一 9 当读到 条件一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 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 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 学堂上老师带读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b 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 百家争鸣 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d 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 可知材料应出现于隋朝之后 排除b c两项 依据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可知材料反映了宋明理学对封建制度的维护 选a项 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排除 10 饮食者 天理也 要求美味 人欲也 虽是人欲 人欲中自有天理 对上述朱熹关于 天理 与 人欲 论述的解读 正确的有 把 天理 和 人欲 对立起来 天理 和 人欲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 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a b c d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主要是对 天理 和 人欲 关系的理解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 天理和人欲是一种相互包容的关系 排除 朱熹提出的存天理 灭人欲 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作辩护 这正是理学的消极影响 在题干中并没有体现 故选b 11 明朝天顺年间 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某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 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 因此被人检举了 一直告到了京城 就这么一件小事 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 下令将刘某逮捕到京城 下狱审讯 最后将刘某削职为民 这里的 道德规范 应是 a 民族气节b 宋明理学c 克己复礼d 依法治国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 理解能力 宋明理学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娶再婚老婆的做法是违背这一规范的 理学明确反对寡妇再嫁 认为这不符合 天理 类题拓展 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宋明时期 儒家从佛 道中吸取有益的内容 形成更为理论化 思辨化的新的思想体系 其 新 主要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 使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 价值转向 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 新的儒家体系以 理 或 天理 为核心 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 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 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 同时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 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 体现出丰富的价值 12 严复明确指出 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 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 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 为善为恶 姑不具论 而为宋人之所造就 什八九可断言也 他在这里论述的是宋代 a 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b 分化事权政策的影响c 理学的影响d 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 体现的是这一时期的思想对人的影响 北宋以后 儒家逐渐形成以 义理 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 对中国社会文化教育 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选c 13 2011 东北师大附中模拟 焚书 答耿中丞 说 夫天性 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故为 愿学孔子 之说者 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 仆方痛撼其夫 而公谓我愿之欤 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 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b 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c 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d 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 分析能力 材料体现了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强调个人思想独立 14 战国时孟子说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清初黄宗羲说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也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上述思想都 a 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b 主张 贤明 君主政治c 带有民主启蒙的色彩d 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黄宗羲思想产生的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带有民主启蒙色彩 两人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a c d三项不符合题意 选b 15 有些人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 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时期 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实质上起了建设性作用 这里的 变异 包括 指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崇尚经世致用 形成朴实学风 完全背离了儒家思想a b c d 解题关键 关键是理解 变异 的含义 同时要认清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与传统儒学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并不是完全背离传统儒学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变异 实质上就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创新 都符合题意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并不是完全背离 错误 选c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 第16题18分 第17题22分 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董仲舒看来 天是百神大君 天具有仁义礼智信 皇帝是天的儿子 人间的一切都是天造就的 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 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 这就是人符天数 天有三百六十六日 人骨有三百六十六节 天有十二个月 人骨有十二大节 天有五行 人有五脏 天有四季 人有四肢 天有昼夜 人有视瞑 天地有上下之别 人间有尊卑之别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 中国哲学与文化 材料二朱子曰 天下一物 内外一理 流通贯彻 初无间隔 若不得见 则虽生于天地间 而不知以为天地之理 虽有人之形貌 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 天命之性 处处皆是 但只寻时 先从自己身上寻起 续近思录 材料三 日变修德 月变省刑 星变结和 凡天变 过度乃占 国君强大 有德者昌 弱小 饰诈者亡 大上 太上 修德 其次修政 其次修救 其次修禳 正下无之 史记 天官书 材料四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 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子 天论 请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论述什么思想 3分 2 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谈谈在材料一中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思想 6分 3 材料二又是怎样论述这种思想的 3分 4 结合材料三 四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学说的积极性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 理解能力 第 1 题 注意两人各自的思想观点 进而归纳比较 第 2 题 注意汉武帝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第 3 题 应联系教材中有关朱熹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回答 第 4 题 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找到其积极性 答案 1 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 2 西汉社会经济恢复元气后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需要 董仲舒整合新儒学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理论依据 3 朱熹认为天人本来就是合一的 世界的本原就是 理 4 勇于探索天人关系 它追求天人和谐 它在历史上曾经对统治者的残暴和奢侈起过限制作用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 劳而少功 是以其事难尽从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 列夫妇长幼之别 不可易也 史记 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 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 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 川流山峙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之类 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 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 原君 请回答 1 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6分 2 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 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6分 3 理学又被称为 新儒学 据材料三说明其 新 在何处 4分 4 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 分析归纳能力 第 1 题 根据 序君臣父子之礼 列夫妇长幼之别 即可总结得出 第 2 题 紧扣材料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