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灵公不君习题分层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B而观其辟丸也C三进及溜 D衮职有阙解析B项“辟”同“避”;C项“溜”通“罶”;D项“阙”通“缺”。答案A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入”应为“被采纳”;B项,“骤”应为“多次”,“假”应为“非正式的”;D项,“遗”应为“送给”。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厚敛以雕墙使妇人载以过朝遂扶以下今近焉,请以遗之寘诸槖以与之倒戟以御公徒以示于朝A/ B/C/ D/解析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把;连词,表修饰;连词,顺承。答案A4下列语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我之谓矣 B宜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C有一于此 D赵穿攻灵公于桃园答案A解析A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是状语后置句。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盛服将朝A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B舍于翳桑C提弥明死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B项与例句中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盛服”,穿戴好朝衣朝冠;“舍”,住宿。A项,使动用法,使幸免;C项,为动用法,为而死;D项,名词作状语,每天。答案B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坐而假寐B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C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D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解析C项,这里是“记事的原则”;今义是文字书写艺术。答案C7填空。晋灵公不君节选自左传,相传为_所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与第一部国别体史书_同为史家的开山鼻祖。答案左丘明国语阅读文本选段,完成812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钅且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敛以雕墙雕:刻画,绘制。B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这里指被采纳。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靡:没有。D晨往,寝门辟矣 辟:打开。解析C项,“靡”是否定代词,不是否定副词,应为“没有谁”。答案C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也”都是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B项,“而”都是连词,表假设关系。C项,“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D项,“之”,代词,指这件事;助词,的。答案D10下列语句分别能表现晋灵公“不君”和赵盾之“恭敬”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不能体现赵盾“恭敬”;B项,是士季的话;C项,不能表现灵公“不君”。排除这三项即可。答案D1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B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可见其“不君”。C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再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D为了上朝,赵盾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何等“恭敬”。这种精神连杀手麑都被感化。解析C项,“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的不是赵盾,是士季。答案C12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译文:_(2)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译文:_(3)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译文:_解析注意第(1)句中“终”“赖”的含义。第(2)句中“患”“贼”的含义。第(3)句注意翻译出判断句的语气来。答案(1)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只是臣子们有了依靠。(2)赵盾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讨厌,晋灵公便派钅且麑去刺杀赵盾。(3)杀害百姓的当家人,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不守信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子产为政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注】 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乡校:乡间公共场所。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封洫:田界。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舆人:众人。褚:储藏。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克救也克:能够。B郑伯如晋 如:到去。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答案C解析意思是“钱财”。14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人之爱人,求利之也德,国家之基也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夫令名,德之舆也A B C D答案C解析写子产劝宣子治国以德,表现了子产治国以德的思想。写子产不赞成毁乡校,善于听取人民的各种意见,表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C;写子产能区别对待卿大夫,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A;写乡校的作用,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D;写人要爱人,就要让他做有利于他的事,这是怎样“爱人”的问题,与以民为本关系不大,故排除B;这是直接表现治国以德的思想;写子产从谏如流;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用比喻说明好名声的重要。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给予了子产高度的赞扬。答案A解析“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错。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译文:_(2)喜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译文:_(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译文:_答案(1)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倚仗权势来防止怨恨。(2)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3)子产死了,谁来继位?【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倚仗权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一定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前往晋国,子产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