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年泉港一中准高三期末考历史试卷命题人: 审题人: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3、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4、据大唐语林记载,某人请求玄宗开恩帮女婿王某科举及第,玄宗答应。负责科举的礼部侍郎将皇帝钦点王某情况报告宰相。宰相说:“科举是为国家取才大典,怎么能凭皇帝一句话,就把功名与人?”玄宗只好取消成命。这则记载表明a.科举制削弱君主统治 b.相权对皇权有制约性c.科举制度具有公平性 d.科考不受皇权的干预5、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6、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村生产关系的颠覆8、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9、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10、欧阳修指出: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这表明北宋时期( )a封建租佃关系比较发达 b佃户源于破产的自耕农c佃户之间产生协作关系 d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提高11、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c.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d. 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12、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晋商获利的主要途径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c说明商帮兴起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3、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说:“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 620吨流入了中国”。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中国控制海外贸易 b明朝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中国手工业发达 d中国参与西方的殖民掠夺14、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15、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说:“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这一主张 a.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 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16、“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倡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17、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十六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18、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19、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 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 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 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 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20、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21、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22、“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该事件( )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 b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c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 d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23、有学者指出,在雅典只要经多数认可,无论什么都是最终的和公正的,而且没有人能够确定今天有效的法律明天是否有效。如此,雅典人可轻而易举就让法律停止保护自由,使平民统治凌驾于法律之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古雅典根本不存在着民主政治 b古雅典政治具有强烈人治色彩c古雅典法律基本无法贯彻实施 d古雅典民主缺乏基本法制精神24、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段材料说明()a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b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d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25、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书卷八十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汉书武帝纪材料二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3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8分)(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6分)22、阅读下列材料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斯多亚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古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6分)(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6分)(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4分)23、阅读下列材料吴歌是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又称江南小调、俚曲、折枝儿。它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全盛时代是在明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好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交往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材料二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所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启奸雄之心,开叛逆之路。此非一人口舌便能耸动,盖缘众怀怨愤喜于听耳。”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想当初,这往来,也是两厢情愿,又不是红拂私奔到你跟前,有不曾央媒人将你来说骗。 你要走,由你走,你若不要走,就今日起你便莫来缠,似雨落在江心上,哪希图你这一点。 摘自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不稀罕 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冯梦龙黄山迷 材料三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这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从思想史的角度考查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之后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4分)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9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的依据是什么?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对史学研究有何意义?(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bdbc 6-10 babba 11-15 acccc 16-20 cacdd 21-25 abbdd材料解析题21、(1)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