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3040摇臂钻床主轴Z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doc

Z3040摇臂钻床主轴Z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优秀课程毕业设计含5张CAD图纸】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Z3040摇臂钻床主轴Z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优秀程毕业设计含5张CAD图纸】.rar
Z3040摇臂钻床主轴Z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doc---(点击预览)
Z3040摇臂钻床电气原理图.dwg
主轴Z向进给传动链图.dwg
主轴Z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_电气控制原理图.dwg
主轴Z方向进给机械部分改造装配图.dwg
进给系统框图.dwg
钻床传动链图.jp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8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7893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70.91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9-25 上传人:QQ14****9609 IP属地:陕西
40
积分
关 键 词:
z3040摇臂钻床 主轴 进给系统 改造设计 毕业设计 Z3040摇臂钻床主轴Z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
资源描述:

Z3040摇臂钻床主轴Z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

Z3040摇臂钻床主轴Z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优秀程毕业设计含5张CAD图纸】

【38页@正文113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Z3040摇臂钻床主轴Z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doc

Z3040摇臂钻床电气原理图.dwg

主轴Z向进给传动链图.dwg

主轴Z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_电气控制原理图.dwg

主轴Z方向进给机械部分改造装配图.dwg

进给系统框图.dwg

钻床传动链图.jpg

Z3040摇臂钻床主轴Z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

中文摘要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加工技术在世界的工业范围内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我国由于存在大量的金属切削机床,把它们全部淘汰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对金属切削机床进行适当的数控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是最明智的选择。本次设计是对台式钻床的工作台进行数控化改造。首先,了解台式钻床的结构,确定改造方案。其次,选择滚珠丝杠、步进电机和消隙齿轮等零件,来达到提高传动精度,减小加工误差的目的。第三,采用芯片控制代替原有的电气控制形式,达到提高控制精度、减小响应时间和减小占地空间等目的,并且可视化的数控代码编程和模拟加工过程,可以提前发现程序的纰漏。最后,利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对液压回路等进行控制,方便工程技术人员编写和使用。本次设计的结果可以顺利达到设计任务的要求,完成X、Y两方向单独运行和同时运行,提高了加工效率。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的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也应掌握并创新该项技术为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而努力。

关键词:创新;改造;数控技术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mputer numeral control to technically is gradually maturing.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shows a remarkable progress in the industrial in the world. because of existence a great deal of metal machines in our country , eliminating all of them to not match our country, to carry on an appropriate number control to turn a reformation , and raise working is the most wise choice. This design is numeral control transformation for in table model drills .Firstly,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that the set table model drills, and make sure a reformation project. Secondly, the choice in Ball bearing guide screw and step-by-step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gear of control gap to attain an accuracy rising, and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process error. The third, it adopts a chip control to replace original electricity control form,  raising control accuracy and reduce the reaction to time and reduce covering space etc. And visual number control procedure code and emulation to process which can discover the error of procedure in advance. In the end, making use of the PLC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to hydro form etc. and it makes convenient for the engineering technical personnel to write with usage. The result of this design can smoothly attain a request of design and complete X, Y two directions circulate alone and circulate in the meantime and raise working efficiency. The common tool machine number controls technique can extensively be the applied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ngineering technical personnel should also master and enterprise techniques and make great effort for developing for our country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Key word: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NC Technology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与发展1

1.2 我国数控机床发展现状1

1.3 数控机床的优缺点1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2

第二章 机械部分设计与计算3

2.1 确定尺寸及估计重量3

2.2 纵向(Z向)设计计算18

2.2.1 滚珠丝杠设计计算18

2.2.2 传动齿轮的相关计算21

2.2.3 转动惯量计算及其步进电机的选择22

2.2.4 齿轮的验算25

第三章 轴的设计与校核34

3.1 轴的材料选择34

3.2 初选滚动轴承34

3.3 初步确定传动轴的轴向、径向尺寸34

3.4 按弯扭合成强度校核轴的强度34

第四章 零件校核计算39

4.1 滚动轴承的支反力计算39

4.2 滚动轴承的寿命校核39

4.3 键的强度校核39

第五章 数控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41

5.1 单片机简介41

5.2 单片机在设计中的应用43

结论47

致谢语48

参考文献49

Z3040摇臂钻床主轴Z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加工技术在世界的工业范围内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我国由于存在大量的金属切削机床,把它们全部淘汰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对金属切削机床进行适当的数控化改造是最明智的选择。本次设计是对台式钻床的工作台进行数控化改造。首先,了解台式钻床的结构,确定改造方案。其次,选择滚珠丝杠、步进电机和消隙齿轮等零件,达到提高传动精度,减小加工误差的目的。第三,采用芯片控制代替原有的电气控制形式,从而达到提高控制精度、减少响应时间和减小占地空间等目的,并且可视化的数控代码编程和模拟加工过程可以提前发现程序的纰漏。最后,利用单片机对液压回路等进行控制,方便工程技术人员编写和使用。本次设计的结果可以顺利达到设计任务的要求,提高加工效率。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的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也应掌握并创新该项技术为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而努力。

关键字:经济性数控钻床  滚珠丝杠  滚动轴承

第一章 绪论

1.1 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与发展

 194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伺服机构研究室的协助下开始数控机床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

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铣床,不久即开始正式生产。从1952年至今,

数控机床按数控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五代:

第一代 1955年,数控系统以电子管组成,体积大,功耗大;

第二代 1959年,数控系统以晶体管组成,广泛采用印刷电路板;

第三代 1965年,数控系统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其特点是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有了提高;  

第四代 1970年,数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取代专用计算机,其部分功能由软件实现,首次出现在

      1970年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具有价格低,可靠性高和功能多等特点;  

第五代 1974年,数控系统以微处理器为核心,不仅价格进一步降低,体积进一步缩小,使实现真

      正意义上机电一体化成为可能。现在市场上数控系统都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系统,但数控系统的性能随着CPU的不断升级而不断提高,这一代又可细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1974年 系统以位片微处理器为核心,有字符显示、自诊断功能,

1979年 系统采用CRT显示、VLIC、大容量磁泡存储器、可编程接口和遥控接口等,

1981年 具有人机对话功能、动态图形显示、实时精度补偿,

1986年 数字伺服控制诞生,大惯量的交直流电机进入实用阶段,

1988年 采用高性能的32位机作为主机的主从结构系统,

1994年 基于PC的NC系统诞生,使NC系统的研究开发进入了开放型、柔性化的新时代,    

              新型NC系统的开发周期日益缩短。可以说它是数控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1.2 我国数控机床发展现状

       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起步较早,从1958年开始研制,已经历了40年的发展历程。但到1978年底,数控机床的发展几经周折,走了不少弯路,当年数控机床的产量仅223台。1979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开辟了新时期,数控机床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近几年数控机床发展迅速,一大批性能较好,价格适宜的产品受到了用户的欢迎,但与工业发达国家仍存在阶段性的差距。就总体来说,我国数控机床的构成比较落后,以普通精度加工为主的车床、钻床所占比重大,以高精度加工为主的磨床、自动化和高效率的加工中心所占比重小。国产的经济型、低价位的数控机床比重大,其性能和加工效率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中档以上的产品竞争力较低。装备各行业所需的数控机床,主要依靠进口,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不高。

1.3 数控机床的优缺点

   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多变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灵活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尤其对于约占机械加工总量80%的单件、小批量零件的加工,更显示出其特有的灵活性。概括起来,采用数控机床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第一 提高加工精度,结构上引入滚珠丝杆、采用软件精度补偿技术、加工全程由程序控制加                                                           工,减少人为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尤其提高了同批零件加工的一致性,使产品质量稳定;

   第二 提高生产效率,一般约提高效率3-5倍,使用数控加工中心机床则可提高生产率5-10倍,

        节约时间与资金;

   第三 可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如螺旋浆;

   第四 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

   第五 有利于生产管理和机械加工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但是数控机床也存在着以下缺点:

   第一 由于费用高昂,加工大批量零件不利;

   第二 操作人员要求素质高,工资成本高;

   第三 系统复杂,修理复杂,维护费用高,需要好的工作环境。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本次设计是对台式钻床的工作台进行数控化改造。首先,了解台式钻床的结构,确定改造方案;其次,选择滚珠丝杠、步进电机和消隙齿轮等零件,来达到提高传动精度,减小加工误差的目的;第三,采用芯片控制代替原有的电气控制形式,达到提高控制精度、减小响应时间和减小占地空间等目的,并且可视化的数控代码编程和模拟加工过程,可以提前发现程序的纰漏;最后,利用单片机对液压回路等进行控制,方便工程技术人员编写和使用。本次设计的结果可以顺利达到设计任务的要求,完成Z、Y两方向单独运行和同时运行,提高了加工效率。

参考文献

[1]  机床设计手册编委会. 机床设计手册3.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2]  张新义. 经济型数控机床系统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3]  李福生. 数控机床技术手册.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4]  纪名刚. 机械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  郑志祥,徐锦康等.机械零件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巩云鹏,田万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7]  孙桓. 机械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刘庆潭.材料力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9]  李善术. 数控机床及其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0] 莫雨松,李劲根.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

[11] 刘怀兴,夏田. 数控机床系统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2]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 机械设计手册6.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3] 卜炎. 机械设计传动装置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余梦生,吴宗泽.机械零部件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5] 机床设计手册编委会. 机床设计手下1.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内容简介:
大 学 课 程 设 计(论 文) 题 目: Z3040 摇臂钻床主轴 Z 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 院 (系) :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职称: 起止时间: nts Z3040 摇臂钻床主轴 Z 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 中文摘要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加工技术在世界的工业范围内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我国由于存在大量的金属切削机床,把它们全部淘汰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对金属切削机床进行适当的数控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是最明智的选择。本次设计是对台式钻床的工作台进行数控化改造。首先,了解台式钻床的结构,确定改造方案。其次,选择滚珠丝杠、步进电机和消隙齿轮等零件,来达到提高传动精度,减小加工误差的目的。第三,采 用芯片控制代替原有的电气控制形式,达到提高控制精度、减小响应时间和减小占地空间等目的,并且可视化的数控代码编程和模拟加工过程,可以提前发现程序的纰漏。最后,利用 PLC 可编程控制器对液压回路等进行控制,方便工程技术人员编写和使用。本次设计的结果可以顺利达到设计任务的要求,完成 X、 Y 两方向单独运行和同时运行,提高了加工效率。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的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也应掌握并创新该项技术为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而努力。 关键词: 创新 ;改造 ;数控技术 nts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mputer numeral control to technically is gradually maturing.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shows a remarkable progress in the industrial in the world. because of existence a great deal of metal machines in our country , eliminating all of them to not match our country, to carry on an appropriate number control to turn a reformation , and raise working is the most wise choice. This design is numeral control transformation for in table model drills .Firstly,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that the set table model drills, and make sure a reformation project. Secondly, the choice in Ball bearing guide screw and step-by-step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gear of control gap to attain an accuracy rising, and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process error. The third, it adopts a chip control to replace original electricity control form, raising control accuracy and reduce the reaction to time and reduce covering space etc. And visual number control procedure code and emulation to process which can discover the error of procedure in advance. In the end, making use of the PLC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to hydro form etc. and it makes convenient for the engineering technical personnel to write with usage. The result of this design can smoothly attain a request of design and complete X, Y two directions circulate alone and circulate in the meantime and raise working efficiency. The common tool machine number controls technique can extensively be the applied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ngineering technical personnel should also master and enterprise techniques and make great effort for developing for our country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Key word: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NC Technology nts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 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与发展 . 1 1.2 我国数控机床发展现状 . 1 1.3 数控机床的优缺点 . 1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 2 第二章 机械部分设计与计算 . 3 2.1 确定尺寸及估计重量 . 3 2.2 纵向( Z 向)设计计算 . 3 2.2.1 滚珠丝杠设计计算 . 3 2.2.2 传动齿轮的相关计算 . 6 2.2.3 转动惯量计算及其步进电机的选择 . 7 2.2.4 齿轮的验算 . 10 第三章 轴的设计与校核 . 18 3.1 轴的材料选择 . 18 3.2 初选滚动轴承 . 18 3.3 初步确定传动轴的轴向、径向尺寸 . 18 3.4 按弯扭合成强度校核轴的强度 . 18 第四章 零件校核计算 . 23 4.1 滚动轴承的支反力计算 . 23 4.2 滚动轴 承的寿命校核 . 23 4.3 键的强度校核 . 23 第五章 数控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25 5.1 单片机简介 . 25 5.2 单片机在设计中的应用 . 27 结论 . 31 致谢语 . 32 参考文献 . 33 ntsZ3040 摇臂钻床主轴 Z 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 数字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加工技术在世界的工业范围内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我国由于存在大量的金属切削机床,把它们全部淘汰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对金属切削机床进行适当的数控化改造是最明智的选择。本次设计是对台式钻床的工作台进行数控化改造。首先,了解台式钻床的结构,确定改造方案。其次,选择滚珠丝杠、步进电机和消隙齿轮等零件,达到提高传动精度,减小 加工误差的目的。第三,采用芯片控制代替原有的电气控制形式,从而达到提高控制精度、减少响应时间和减小占地空间等目的,并且可视化的数控代码编程和模拟加工过程可以提前发现程序的纰漏。最后,利用单片机对液压回路等进行控制,方便工程技术人员编写和使用。本次设计的结果可以顺利达到设计任务的要求,提高加工效率。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的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也应掌握并创新该项技术为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而努力。 关键字: 经济性数控钻床 滚珠丝杠 滚动轴承nts 第 1 页 共 50 页 第一章 绪论 1.1 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与 发展 1949 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伺服机构研究室的协助下开始数控机床研究,并于 1952 年试制成 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铣床,不久即开始正式生产。 从 1952 年至今, 数控机床按数控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五代: 第一代 1955 年,数控系统以电子管组成,体积大,功耗大; 第二代 1959 年,数控系统以晶体管组成,广泛采用印刷电路板; 第三代 1965 年,数控系统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其特点是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有了提高; 第四代 1970 年,数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取代专用计算机,其部 分功能由软件实现,首次出现在 1970 年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具有价格低,可靠性高和功能多等特点; 第五代 1974 年,数控系统以微处理器为核心,不仅价格进一步降低,体积进一步缩小,使实现真 正意义上机电一体化成为可能。现在市场上数控系统都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系统,但数控系统的性能随着 CPU 的不断升级而不断提高,这一代又可细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1974 年 系统以位片微处理器为核心,有字符显示、自诊断功能, 1979 年 系统采用 CRT 显示、 VLIC、大容量磁泡存储器、可编程 接口和遥控接口等, 1981 年 具有 人机对话功能 、动态图形显示、实时精度补偿, 1986 年 数字伺服控制诞生,大惯量的交直流电机进入实用阶段, 1988 年 采用高性能的 32 位机作为主机的主从结构系统, 1994 年 基于 PC 的 NC 系统诞生,使 NC 系统的研究开发进入了开放型、柔性化的新时代, 新型 NC 系统的开发周期日益缩短。可以说它是 数控技术 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1.2 我国数控机床发展现状 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起步较早,从 1958年开始研制,已经历了 40年的发展历程。但到 1978年底,数控机床的发展几经周折,走了不少弯路,当年数控机床的产量仅 223台。 1979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开辟了新时期,数控机床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近几年数控机床发展迅速,一大批性能较好,价格适宜的产品受到 了用户的欢迎,但与工业发达国家仍存在阶段性的差距。就总体来说,我国数控机床的构成比较落后,以普通精度加工为主的车床、钻床所占比重大,以高精度加工为主的磨床、自动化和高效率的加工中心所占比重小。国产的经济型、低价位的数控机床比重大,其性能和加工效率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中档以上的产品竞争力较低。装备各行业所需的数控机床,主要依靠进口,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不高。 1.3 数控机床的优缺点 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多变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灵活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尤其对于约占机械加 工总量 80%的单件、小批量零件的加工,更显示出其特有的灵活性。概括起来,采用数控机床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第一 提高加工精度,结构上引入滚珠丝杆、采用软件精度补偿技术、加工全程由程序控制加 工,减少人为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尤其提高了同批零件加工的一致性,使产品质量稳定; 第二 提高生产效率,一般约提高效率 3-5倍,使用数控加工中心机床则可提高生产率 5-10倍, 节 约时间与资金; nts 第 2 页 共 50 页 第三 可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如螺旋浆; 第四 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 第五 有利于生产管理和机械加工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但是数控机床也存在着以下缺点: 第一 由于费用高昂,加工大批量零件不利; 第二 操作人员要求素质高,工资成本高; 第三 系统复杂,修理复杂,维护费用高,需要好的工作环境。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本次设计是对台式钻床的工作台进行数控化改造。首先,了解台式钻床的结构,确定改造方案;其次,选择滚珠丝杠、步进电机和 消隙齿轮等零件,来达到提高传动精度,减小加工误差的目的;第三,采用芯片控制代替原有的电气控制形式,达到提高控制精度、减小响应时间和减小占地空间等目的,并且可视化的数控代码编程和模拟加工过程,可以提前发现程序的纰漏;最后,利用单片机对液压回路等进行控制,方便工程技术人员编写和使用。本次设计的结果可以顺利达到设计任务的要求,完成 Z、 Y 两方向单独运行和同时运行,提高了加工效率。 nts 第 3 页 共 33 页 第二章 机械部分设计与计算 2.1 确定尺寸及估计重量 根据钻床工作台的尺寸初步确定: Y 轴方向移动的工作台尺寸重量约为 200N, Z 轴方向移动的工作台尺寸重量约为 150N, ZY 工作台总重量(包括夹具及工件)不超过 450N。 2.2 纵向( Z 向)设计计算 2.3.1 滚珠丝杠设计计算 1)强度计算 对于燕尾型导轨的牵引力计算 Fm=KFX +f,(FZ +2FY +G) 取 K=1.4, f,=0.2 考虑工作台 在移动过程中只受 G 影响 故 F1m=fG =0.2 200 =40(N) 考虑工作台在加工时静止只受 FZ影响 故 F 2m = KFX =1.4 500.4 =700.56 (N) 取 Fmax = F2m 2) 计算最大动载荷 C 初选螺母副导程 L0=6mm 丝杠的转速 n=100r/min L=61060nT 由机床设计手册取 T=15000 h L=61060nT =6101500010060 =90 考虑滚珠丝杠在运转过程中有冲击振动和考虑滚珠丝杠的硬度对寿命的影响。 由机床设计手册取 fW =1.2, fH =1.0 Q=3L fW fH F nts 第 4 页 共 50 页 =390 1.2 1 877.82 =4.72 (KN) 查看机床设计手册选取 W2506 型滚珠丝杠( Ca=13.1KN Q),刚度足够。 3)效率计算 根据机械原理的公式,丝杠螺母副的传动效率为 = )tan(tan v v摩擦角 =10 螺旋角 =4 22 =)tan(tan v v=)01224tan(224tan =0.963 滚珠丝杠的传动效率高,这可使丝杠副的温度变化较小,对减小热变形,提高刚度、强度都起了很大作用。 4)刚度验算 滚珠丝杠受工作载荷 Fm 引起的导程变化量 L1=ZFLFm 0L0 =6 mm=0.6 cm E=21 106 N/cm 2 F= 22)( d2 =292.6=3.46(cm2 ) L1=ZFLFm 0=46.31021 6.056.700 6 = 5.78 106 滚珠丝杠受扭矩引起的导程变化量 L2 很小,可忽略,即 L= L1 所以导程变形总误差为 nts 第 5 页 共 33 页 =01100L L=6.0 1078.51006 =9.64( m/m) 由机床设计手册知 E 级精度丝杠允许的螺距误差( 1m 长)为 15 m/m ,故刚度足够。 5)稳定验算 机床的进给丝杠通常是轴向力的压杆,若轴向力过大,将使丝杠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依据材料力学中的欧拉公式计算 FK =2)( LZJ 式中截面惯性 矩,对实心圆柱 J=6441d =64 984.2014.3 =0.95 (N cm) FK = 2)( LZJ =262)101(95.01021 =1972613.719 N nK =2.4 4 nK =mKFF =56.700 719.1972613=2815.77 nK 所以滚珠丝杠安全不至失稳。 6) 滚珠丝杠副主要尺寸列表,见表 3.2 主要尺寸 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 公称直径 d0 25 nts 第 6 页 共 50 页 基本导程 L0 6 滚珠直径 d3 3.969 滚珠圆弧半径 R 2.064 螺旋升角 4 22 滚道圆弧偏心距 e 0.056 丝杠大径 d 丝杠小径 d1 d1=d0+2e-2R 20.984 丝杠长度 S S 700 螺母大径 D 45 螺母小径 D0 螺母长度 58( 2 列) 表 3.2 滚珠丝杠副主要尺寸列表 2.3.2 传动齿轮的相关计算 1)传动比的计算 it=PL3600=005.0360 675.0 =2.5 2)初步分配传动比 按获得最小转动惯量的原则分配传动比 i2 =21i it =i1 i2 得 i1 =1.52, i2 =1.64 3)初步估计齿轮模数 m=1.25 小齿轮 Z1 =27 大齿轮 Z2 =i1 Z1 =1.52 27 =41 b1 =17mm, b2 =20mm d1 =mZ1 nts 第 7 页 共 33 页 =1.25 27 =33.75mm d2 = mZ2 =1.25 41 =51.25(mm) a1 =2 21 dd =2 25.5175.33 =42.5(mm) 小齿轮 Z3=30 大齿轮 Z4 = i2 Z3=1.64 30 =49 b3=26mm b4 =28mm d3= mZ3=1.25 30 =37.5(mm) d4 = mZ4 =1.25 49 =61.25(mm) a2 =2 43 dd =2 25.615.37 =49.375(mm)42.3.3 转动惯量计算及其步进电机的选择 工作台质量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转动惯量 J1 =(180)2 G =(5.1 01.0180 )2 200 =29.18 (N cm2) 丝杠的转动惯量 Js=7.84 104 P4 L =7.8 10-4 24 48 =5.9904(N cm2) 齿轮的转动惯量 J1Z =7.84 104 P4 L nts 第 8 页 共 50 页 =7.8 10-4 (3.775)4 1.7 =1.72(N cm2) J 2Z =7.84 104 P4 L =7.8 10-4 (5.125)4 2 =1.076(N cm2) J3Z=7.84 104 P4 L =7.8 10-4 (3.75)4 2.6 =4(N cm2) J 4Z =7.84 104 P4 L =7.8 10-4 (6.125)4 2.8 =30.738(N cm2) 总传动惯量 J=2221 4iiJJ ZS +21 23iJJ ZZ +J1Z +J1 =22 64.152.174.304.13 +252.176.1001.4 +1.72+29.18 所需转动力矩 : =44.396 (N cm2) 1)快速空载时所需的力矩 M=Mmaxa+Mf+M0当 n=nmax 时 M maxa =Ma nmax =0maxLiv =6 25100 =416.67(r/min) M maxa = 4106.9 TJn= 410025.06.9 67.416918.2 =0.5 (N cm2) Mf=iwLf2 0 =5.28.02 6.020016.0 =1.53(N cm) 当 =0.9 时 预加载荷 P0 =3XF,则 nts 第 9 页 共 33 页 M0=iLFX61 200 )( =5.28.06 9.016.056.7002 )(=2.118 (N cm) Mt=iLFX2 0=5.28.02 6.056.700 =33.45 (N cm2) 2) 快速启动时所需力矩 M=Mmaxa+Mf+M0=0.5+1.53+2.118 =4.148 (N cm) 3) 切削时所需力矩 M=Mat+Mf+M0+Mt=0+0+2.118+33.45 =35.568 (N cm) 由上分析计算可知 所需最大力矩 Mmax 发生切削启动时 M=Mmax =35.568 N cm Mq=4.0maxM=4.0568.35=88.92 (N cm) 为满足最小步进距要求,电动机选用三相三拍工作方式 查机械设计手册得 jMqMM =0.886 MjM=866.0 qM =102.68( N cm) 步进电动机的最高频率 fmax =pv60maxnts 第 10 页 共 50 页 =005.0601000=3333.33 (HZ) 选用 110BF003 型直流步进电机,能满足使用要求。 2.3.4 齿轮的验算 1)材料的选择 由机械设计表选择小齿轮材料为 40Cr(调质),硬度为 280HBS,大齿轮材料为 45 钢(调质),硬度为 240HBS。 2)第一对齿轮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设计计算公式为 dt1 21211)(1(32.2HdEt i ZiTK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值 试选 择载荷系数 Kt=1.3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T=8000N m 由机床设计手册选出齿宽系数d=0.5 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ZE =189MPa 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 1limH =600MPa 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2limH =550MPa 小齿轮的接触疲劳 强度极限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1 =60n1 j h =60 833 1 ( 2 8 300 15) =3.6 109 N2 =11iN =60 833 1 ( 2 8 300 15) =2.368 109 由机床设计手册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K 1HN =0.92, K 2HN =0.96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 1%,安全系数 S=1,得 H 1 =SK HHN 1lim1 =1 60092.0 =552(MPa) nts 第 11 页 共 33 页 H2=SK HHN 2lim2 =1 55096.0 =528( MPa) (2)计算 试算小齿轮分度园直径 dt带入 H 中较小的值 dt1 21211)()(1(32.2HdEt i ZiTK =2.3222)528(52.15.0)8.189()152.1(80003.1 =38.18(mm) 计算圆周速度 v v=100060 11 nd t=100060 83318.38 =1.665(m/s) 计算齿宽 b=tdd1=0.5 38.18 =19.09(mm) 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 b/h 模数 mt =11Zdt =1.414(mm) 齿高 h=2.25mt =2.5 1.414 =3.18(mm) hb=735.3 09.19 6 计算载荷系数 根据 v=1.665m/s, 7 级精度,查得动载系数 Kv =1.1,为直齿轮,假设 bFK tA 100N/mm,查机nts 第 12 页 共 50 页 械设计手册得 KH= KF=1.2,使用系数 KA=1。由机床设计手册得 7 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悬臂布置时 KH=1.12+0.18 ( 1+0.7 2d) 2d+0.23 103 b =1.24 由hb=5.1 , KH=1.24 查机械设计手册得, KF=1.28 故载荷系数 K=KA KHKH=1 1.1 1.2 1.24 =1.6368 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园直径,由下式得 d1 =dt1 3tKK =38.183 3.16368.1=41.23(mm) 计算模数 m m=11Zd =2723.41=1.527(mm) 3)第一对齿轮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得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 m 311 2FdSaFaZ YYKT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值 由机床设计手册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1FZ=500MPa,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2FZ=380MPa 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K1FN=0.8, K2FN=0.87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完全系数 S=1.4 1F=SK FZFN 11 nts 第 13 页 共 33 页 =4.1 50086.0 =307.14(MPa) 2F=SK FZFN 22 =4.1 38087.0 =236.14(MPa) 计算载荷系数 K=KA KVKFKFR =1 1.1 1.2 1.28 =1.6896 查取齿形系数 由机床设计手册查得 Y1Fa=2.57, Y2Fa=2.39 查取应力校正系数 由机床设计手册查得 Y1Sa=1.6, Y2Sa=1.672 计算大,小齿轮的 FSaFaYY并加以比较 111FFaFaYY = 14.307 6.157.2 =0.0134 222FSaFa YY=14.236 62.139.2 =0.0169 故大齿轮数值大。 (2)设计计算 m 311 2FdSaFaZ YYKT = 32)27(5.00169.080006896.12 =1.078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 m 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 m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的模数 1.078 m ,m=1.25,齿轮强度适合。 4)第二对齿轮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nts 第 14 页 共 50 页 由设计计算公式 dt1 21211)()(1(32.2HdEt i ZiTK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值 试选择载荷系数 Kt=1.3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T1 =i2 1T =13120(N m) 由机床设计手册选出齿宽系数d=0.7 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ZE =189MPa 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 1limH =600MPa 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2limH =550MPa 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3=60n1 jh =60 457.69 1 ( 2 8 300 15) =1.977 109 N4 =23iN =64.1 10977.19 =1.2 109 由机床设计手册查得接触疲劳 寿命系数 K 3HN =0.95, K 4KN =0.99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 1%,安全系数 S=1,得 H 3 =SK HHN 3lim3=1 60095.0 =570(MPa) H 4 =SK HHN 4lim4=1 55099.0 =544.5( MPa) (2)计算 nts 第 15 页 共 33 页 试算小齿轮分度园直径 dt,带入 H 中较小的值 dt3 23231)(1(32.2HdEt i ZiTK =2.3222)5.544(64.17.0)8.189()164.1(131203.1 =39.04(mm) 计算圆周速度 v v=100060 21 nd t=100060 69.45704.39 =0.94(m/s) 计算齿宽 b=tdd1=0.7 39.04 =27.328(mm) 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 b/h 模数 mt =33Zdt =3004.39=1.3(mm) 齿高 h=2.25mt=2.5 1.414 =3.18(mm) hb=925.2 328.27 9.34 计算载荷系数 根据 v=0.94m/s, 7级精度,得动载系数 Kv =1.06,为直齿轮,假设 bFK tA 100N/mm,得 K H = KF =1.2 ,使用系数 KA =1, 7 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悬臂布置时 KH=1.12+0.18 ( 1+0.7 2d ) 2d +0.23 103 b =1.12+0.18 ( 1+0.7 0.72 ) 0.72 +0.23 103 27.328 nts 第 16 页 共 50 页 =1.24 由hb=9.34 , KH=1.24 由机床设计手册得 KF=1.23 故载荷系数 K=KA KvKHKH=1 1.06 1.2 1.24 =1.57728 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园直径,由下式得 d3=dt3 3tKK =39.043 06.157728.1=41.64(mm) 计算模数 m m=33Zd =3064.41=1.388(mm) 5)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 m 332 2FdSaFaZ YYKT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值 由机床设计手册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3FZ=500MPa,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4FZ=380MPa 由机床设计手册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K3FH=0.8, K4FN=0.87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完全系数 S=1.4 F 3 =SK FZFN 33 =4.1 50084.0 =300(MPa) F 4 =SK FZFN 44 nts 第 17 页 共 33 页 =4.1 38086.0 =233.43(MPa) 计算载荷 系数 K=KA KVKFKF=1 1.06 1.2 1.23 =1.56456 查取齿形系数 由机床设计手册查得 Y1Fa=2.57, Y2Fa=2.39 查取应力校正系数 由机床设计手册查得 Y3Sa=1.625, Y4Sa=1.696 计算大,小齿轮的 FSaFaYY并加以比较 333FFaFaYY = 300 625.152.2 =0.0136 444FSaFa YY=43.233 696.1326.2 =0.0169 故大齿轮数值大。 (2)设计计算 m 311 2FdSaFaZ YYKT = 32)30(5.00169.056456.1131202 =0.92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 m 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 m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的模数 0.92 m , m=1.25,故齿轮强度适合。 nts 第 18 页 共 50 页 第三章 轴的设计与校核 3.1 轴的材料选择 选用 45 号钢调质处理 初 步估计轴端直径 d A0 3 np=32.0 TT=3352.013120=12.33 (mm) 3.2 初选滚动轴承 传动采用的是直齿轮,因其基本不受轴向力影响故采用深沟球轴承 6203。 3.3 初步确定传动轴的轴向、径向尺寸 (1)考虑到初步估计的直径与轴承内圈的通用性的要求由轴承产品目录中初步选取,基本游隙组 、标准精度级的深沟球轴承 6203,故此段轴径 d=17mm。 (2)由于齿轮段与轴承段为非配合表面和考虑到同轴安装的小齿轮 Z3 不宜制作成齿轮轴,要保证 da 2d,故取此段轴径 d=19mm,另一端同。 (3)齿轮段右端设计为轴环与齿轮段为配合表面 d1 =d+(3 4) C1 圆整为 d=24mm。 (4)轴环的宽度为 b 1.4h,取轴环宽 b=6.3mm。 (5)齿轮段考虑到套筒要能准确实现轴向定位,故轴宽要比齿轮的宽度小一些故设计为 Z2 段,取 b=19mm,Z3 段取 b=24mm。 (6)考虑到齿轮距箱体内壁之间有一定距离,考虑到轴承的润滑方式的影响,取 Z3 的轴承段的距离 l=30.5mm。 (7)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取轴端倒角为 0.8 45,各轴肩处的圆角半径见后图 。 3.4 按弯扭合成强度校核轴的强度 确定轴支撑跨距 L=99mm。 (1)绘制轴受力简图,见图 3.1 nts 第 19 页 共 33 页 图 a 轴简图 F rF tF tF r nA B图 b 受力简图 FRAV F r2F RBVF r3A B图 c 水平受力 M BVM BVA B图 d 水平弯矩图 F r3F RAV F RAVF r3 A B图 e 垂直受力图 M AHM BHM BHA B图 f 垂直弯矩图 nts 第 20 页 共 50 页 ATB图 g 扭矩图 图 3.1 轴受力弯矩图 由力矩平衡条件确定齿轮受力 F2t=222dT =25.51131202=512( N) F3t=332dT =5.37131202=699.73( N) F2r = F2ttan =512 tan20 =186.35( N) F3r =F3t tan =699.78 tan20 =254.68 ( N) (2)绘制垂直弯矩图,见图 4.1 FRAV l1 -F3r l2 +F2r l3 =0 FRAV =13223 l lFlF rr =99 5.3335.1 868.6068.2 54 =93.35 (N) FRBV = FRAV + F2r - F3r =25.02 (N) 截面 A 左侧弯矩 MAV =FRBV23l=93.3522.38=1782.985 ( N) nts 第 21 页 共 33 页 截面 B 右侧弯矩 MBV=FRBV 23l=25.0225.33=419.085 ( N) 截面 B 左侧弯矩 MBV=FRAV 22l- F3r 21l=93.3528.60-254.68299=-1807.1755 (N mm) (3)绘制水平面弯矩图,见图 3.1 FRAH l1 - F3t l2 - F2t l3=0 FRAH =13223 l lFlF tt =99 5.335128.6073.699 =602.99 (N) FRBH = F3t+ F2t- FRAH =699.73+512-602.99 =608.74 (N) 截面 A 左侧弯矩 MAH =FRAH2L=602.9922.38=11517.109( N mm) 截面 B 右侧弯矩 MBH =-FRBH23l=-608.7425.33=-10196.345( N mm) 截面 B 左侧弯矩 M 1BH = FRAH22l-F3t21l=602.9925.65-699.7323.27=10196.68( N mm) (4)绘制合成弯矩图,见图 3.1 MA = 22AHAV MM nts 第 22 页 共 50 页 = 22 10 9.11 51 798 5.17 82 =11654.305 ( N mm) MB = 22BHBV MM = 22 345.10196085.419 =10205( N mm) M1B = 22BHBV MM = 22 68.101961755.1807 =10205( N mm) (5)绘制转矩图,见图 3.1 T2 =13120( N mm) nts 第 23 页 共 33 页 第四章 零件校核计算 4.1 滚动轴承的支反力计算 FRA = 22RAVRAH FF = 22 35.9399.602 =609.25( N mm) FRB = 22RBHRBV FF = 22 74.60802.25 =609.25( N mm) 4.2 滚动轴承的寿命校核 根据轴承寿命计算公式为 Lh =n16670(rrPC ) (1)查机械零件手册 6203 轴承所具有的径向基本额定动载荷 Cr =7500N (2)由结构设计上保证 P1r = FRA , P2r = FRB ,取 Pr = P2r =609.25 N (3)对于球轴承 =3 (4)转速 n=457.69r/min Lh =69.45716670 (25.6097500) 3 =67945.6(h) Lh 30000h 故轴承合适。 4.3 键的强度校核 由机械设计可知键的强度校核公式为 p=kldT3102 式中的参数为 1) T=13120 (N mm)=13.12 (N m) 2) k=0.5h nts 第 24 页 共 50 页 =0.5 8 =4 3) l1 =L-b =20-10 =10 l2 =L-b =16-10 =6 4) d=38mm 故取 l= l2 因为齿轮 3 的键能满足条件齿轮 2 道的键亦满足 =3864 131202 =28.77 (MPa) p=110(MPa) 故键的强度合适。 nts 第 25 页 共 33 页 第五章 数控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5.1 单片机简介 1)8155,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数据存储器:该部分是容量为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Z3040摇臂钻床主轴Z向进给系统改造设计【优秀课程毕业设计含5张CAD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7893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