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2关键词21 前沿31.1 研究的背景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31.3 研究目的和意义41.3.1 研究目的41.3.2 研究的意义42心理压力的含义与危害52.1 心理压力的含义52.2 心理压力的应对52.3 心理压力的危害63 心理压力的形成原因63.1 社会因素73.2 家庭因素73.3 学习、就业、工作中的竞争因素73.4 个体因素74 应对方法84.1 树立积极的生活观84.2 选择合适的方法缓解压力84.2.1 注重运动健身84.2.2 讲究生活方式84.2.3 学会倾诉与理性宣泄。84.2.4 自我心理调整。94.3 正确应用心理咨询95 结论9参考文献10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日益繁荣,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人们的心理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不同的心理压力。由于许多人在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交往与闭锁、个人意愿与家庭期望等诸多压力和冲突面前,心理压力承受力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因为环境和社会的大变化让人们从心底感觉不到轻松,中小学学生学习、大学生就业、老百姓买房贷款、职员们的工作压力、社会中人际关系处理、生活中情感问题等等,都时时压在大家心头。压力和心理问题是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心理压力的含义及危害、形成原因和应对方法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论述,以缓解由于心理压力对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在以往的学术研究中,关于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关系的研究非常少,在中国背景下进行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分析了中国背景下的心理压力的形成与应对的方法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能够运用有效的应对方法,提升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更好地预防、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培养自身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关键词心理压力 影响因素 应对方法1 前沿1.1 研究的背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对人们的心理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不同的心理压力。由于许多人在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交往与闭锁、个人意愿与家庭期望等诸多压力和冲突面前,心理压力承受力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1997年,原清华大学高才生葛海雷赴美仅两个月,因与导师关系不协调、语言障碍、缺少交流而跳楼自杀;1997年4月,高能物理学专业毕业生李原,因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不满意,杀死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一位领导;2003年,大学毕业生周一超因体检不合格被取消公务员录取资格后,竟用尖刀行刺政府工作人员;2004年,马加爵因与同学打牌发生口角,而用一把石匠锤将四名同学砸死;2005年10月,29岁的北京某学校博士生跳楼自杀;2006年3月,华南地区一名三年级女研究生从9楼坠楼身亡;2006年5月一名即将毕业的40岁女博士生坠楼身亡。上述事件,就是由于心理压力造成的精神方面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因为环境和社会的大变化让人们从心底感觉不到轻松,中小学学生学习、大学生就业、老百姓买房贷款、职员们的工作压力、社会中人际关系处理、生活中情感问题等等,都时时压在大家心头。总的来说心理压力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现代生活的压力,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得挤压着我们,所以压力问题不容忽视。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心理压力1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境反应而形成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变换的一种身心持续紧张的状态。也就是为了顺应社会环境的要求或者感受威胁性的生活事件时,个体的整体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并且伴随有自主的或无意识的生理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相应变化。赛利医生将压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警戒反应阶段、抗拒阶段和衰竭阶段。初始警戒反应阶段,是由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共同运用而产生作用的。这种反应,由交感神经刺激肾上腺素,同时由丘脑下部启动脑上垂体,产生了一种激素;肾上腺便会利用这种激素,调整身体作出适应性的防御措施。若压力源(如皮肤的一处破损处)只是威胁到局部范围,那么破损的这一部分便会发炎,以起到封闭性的保护作用,便于免疫系统驱逐“侵犯者”,起到治愈受损的组织的目的。如果威胁不限于局部,如心理方面的疾病或潜在的环境公害,一般适应综合症便会动员身体作最大的生理反应,这就是抗拒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些人对压力源的心理反应犹如“斗士”,立刻将这种不良情绪压力排去;而另一些人是“躯体化者”,他们拒绝体验压力带来的影响,将压力局限于体内某一处,那么就会产生头痛、背痛、消化不良、或更严重的身心疾病;另外还有些被称为“心理演化者”的人,他们以忧愁、焦虑、消沉或慢性紧张来表现他们对于压力的抗拒。显然,前两阶段会使身体的重要资源蒙受损伤,往往还会导致第三阶段,即衰竭阶段。因此,如果疲劳的人得不到充分休息以恢复体内平衡,压力便会使人产生一系列人格障碍,逐渐损毁身体,情绪的健康,造成身心崩溃。因此及时正确地应对心理压力,才能避免产生心理和生理疾病2。国内外对心里压力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于压力源的确定,或是以建立心里压力模型为研究目的,或是根据心里压力产生的结果进行事后控制。尽管学术界对心里压力研究付出不断的努力,但是目前许多人的心里压力问题却愈加严重。近年来,积极心理学运动拓宽了人们的研究视野,不再仅仅关注人的负面因素,而是开始考虑哪些因素可以让人们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如何避免一些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寻找和发现那些可以充分调动、发挥人们潜在能量的有效途径。积极心理学在组织行为领域的应用导致了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出现,关注的是那些可以被开发和管理、能够被有效测量且积极向上与高绩效相联系的心理要素或者资源。积极心理学与积极行为学的研究,为心理资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LuthanS3等人以积极行为学和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有形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区别与特点,在这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更加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力量对组织和个人的影响。从组织层面上说,心理资本和社会资本、人力资木的类似,能够为企业带来独有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挥其人力资源的全部潜能,有效管理工作压力;从个人层面上说,心理资本是促进个人健康成长、提升个人压力管理能力及绩效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的从心理资木的角度对企业员工工作压力进行研究,做好组织工作压力的事前控制,成为理论界以及实践管理工作中一个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热点问题。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 研究目的(1)心里压力、应对方式这二者属于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二者彼此之间的关系尚存在异议,本文站在了一个新的角度去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2)心里压力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影响了社会健康的发展,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将现实客观存在的心里压力转变为积极的动力。1.3.2 研究的意义心理健康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压力性事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造成我们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如何应对心理压力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客观地认识我们人群的心理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寻求更好的途径和方法来改善我们的心理健康。2心理压力的含义与危害2.1 心理压力的含义在现在英语中“压力”被译为“stress”。 “压力”这个词最初源于工程学、建筑学,上8世纪中叶压力的反应学说的著名代表,加拿大生理学家 Hans4开始把压力的概念引进医学和心理学。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心理学大词典中只有“应激状态” (stress state)这一条目。90年代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心理学词典对stress是这样界说的:“stress压力、应激”5。在我国心理学教材中,叶奕乾6把压力界定为:“任何令个体紧张的刺激都称为压力。黄希庭7有的这样界定,心理学上所说的“压力”(stress)通常有三种含义。一是指现实存在的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即压力源;二是指人对压力事件的反应,即压力反应;三是指由威胁性刺激带来的一种被压迫的主观感受,即压力感。压力有持久性和暂时性之分,当压力变成一种持续性存在的感受时,就叫做生活压力。还有学者认为,心理压力包括了紧张和应激,同时也包括了引起紧张和应激的事件。也就是说,心理压力不单只是一个“stress”。,而且包括了引起“stress”。的“stressor”。事实上,对压力问题的研究已在逐步深入,但迄今为止压力问题的研究框架仍未取得一致,因此压力概念尚无定论。在心理学里,我们有时将心理压力简称为压力,因此心理压力的概念也尚未界定。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意识到了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或事件的反映而形成的一种持续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即它是由压力源、压力感和压力反应三者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状态。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压力时要区分“心理压力”和“压力事件”两个概念。美国的心理学家Lazarus8认为所谓心理压力(psychological stress)是指被个体评价为可能威胁身心健康,需要动员自身资源承载或逾越的,个体与环境间的特殊关系。“心理压力”(mental stress)是指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作出的反应,而形成的一种持续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即个体心理真正意识到了压力存在而无法摆脱时所形成的、带有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压力事件” (stressor)是指一定令个体紧张,感受到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或事件引起,即产生压力的“压力源” 9。“压力源”最早由Holmes10在对压力进行定量研究时引入的。2.2 心理压力的应对应对(coping)的概念是相对于应激的概念而产生的,因而也造就了应对概念的复杂性。Friedman11(1964)认为:“在对压力的适应过程中,与这一适应直接有关的心理活动可定义为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ies)。Joff12(1978)的定义是,应对是反映人对现实环境有意识的、灵活的和有目的的调整行为。Gibson13(1982)则指出,应对是一种解决或消除问题的行为,其目的在于通过个体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或由环境所引起的负性情感体验。但目前普遍使用的定义是Matheny14(1986)等对应对文献做深入分析后提出的应对定义,即“应对为任何预防、消除或减弱应激源的努力,无论健康还是不健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这种努力也可能是以最小的痛苦方式对应激的影响给以忍受。由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应对”概念的发展和演化轨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应对”被视为一种适应过程;七十年代,“应对”又被视为一种行为;八十年代,“应对”则被视为认知活动和行为的综合体;进入九十年代,“应对”概念本身已不是争论的焦点,研究者更多地强调“应对”的动态过程,如何研究应对过程成为研究者关心的主要问题。应对概念的这些发展、演化反映了人们对应对认识的不断深入。虽然现在人们对这些认识还存在分歧,但就应对的本质而言,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个体面对压力情境或事件时,调动自身内部或社会资源对该情境或事件做出认知调节和行为努力的动态过程15。2.3 心理压力的危害在来自多方面压力的笼罩下,有相当一部分人深深感到这些压力已经让他们的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力之间失去了平衡,由此生理因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而有可能偏离正常发展的方面,出现心理异常,影响工作,家庭和谐,甚至出现自虐、自杀等异常的行为。长期的心理压力堆积会导致人们出现许多问题。(1)注意力缺失障碍问题,类似于多动症。注意力的集中问题对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注意力缺失障碍经常会引起一系列的状况:注意力分散、坐立不安、思维混乱、空想、缺乏远见、粗心大意、健忘、缺乏积极性、以及缺乏执着精神。(2)睡眠障碍。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周期延迟症候群、甚至睡过头。在极端的情况下,心理压力还会引起失眠症。(3)消极性思维。不断重复的心理压力可以摧毁一个人的情绪和心灵,很容易让人感觉生活没有意义与无趣。人在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常常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处于失控、强迫和恐怖的状态。这种消极的情绪很容易导致人们陷入酗酒、吸烟过量、甚至滥用药物等情况中。这些消极的感知和状况,基本都是由人的内在力量和自信的丢失所造成的。很多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医学心理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压升高,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可通过肝脏转化为甘油三酯,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另外,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血压也升高,会加速动脉硬化和诱发心血管疾病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多种疾病,诸如紧张性头痛、多汗症、脱发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过敏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女性月经失调、男性阳痿早泄等等同时,对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3 心理压力的形成原因从众多心理案件中发现,真正需要人们应引起高度重视的引起异常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3.1 社会因素社会变动因素,如严重自然灾害、居住条件差、噪音、交通事故等。面对这些变化,有的人便会出现失调和不适应,造成紧张情绪,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外部环境对人的诱惑,如出国潮、金融潮、装修潮等林林总总的时尚潮流诱惑着人们,然而条件所限,并非所有人皆能如愿,这也给人们造成了压力。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亲戚关系、朋友关系、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等,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的人来说,要处理好人情关系更加困难。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导致他们对人情世故的处理产生恐惧、抵触心理,心理压力比较严重16。3.2 家庭因素感情生活、婚姻生活不顺带来的压力,包括离异、丧偶、夫妻感情不合等。尤其是女性,因为现代社会女性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在家庭中担任比男人更多的责任,在社会竞争中与男性相比多背负了一份沉重的包袱,因此心理压力较大。望子成龙的心理带来的压力,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但实际上大多数孩子都不免平常,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感情往往造成了压力。与此同时,孩子们在学习上产生了背负期望的压力17。 3.3 学习、就业、工作中的竞争因素中小学学生面临着学习、升学的压力。父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对于子女来说虽然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但是更是一种心理压力。大学生除了学习压力外,还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从中学到大学,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的课堂上教师往往只做粗线条讲解,更多的要靠学生自己去学习。不少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造成精神紧张,出现强迫、焦虑等症状18。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许多心理问题随之产生。对于已参加工作的成年人,在事业上追求尽善尽美与现实差距形成了压力。一般来说,中年人都会认为自己从事的事业已应开花结果了,然而现实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在事业上春风得意,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便形成了压力。3.4 个体因素个人的性格、经历、体验、人格等都属于个体因素。性情抑郁、性格内向的个体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会因为考虑负面因素过多而影响到正常的运行机制,因此这些人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虽说不同的人面对压力的反应不尽相同,有些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表现松弛、懒散,压力反而能使他精神百倍;然而有些人却因压力脾气暴躁、精神紧张,从而出现生活异常,工作效率低下等等。有资料显示,心理压力的消极作用甚于积极作用,是造成身心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4 应对方法在这些问题面前,有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积极面对,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4.1 树立积极的生活观俗话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看你有没有发现它”。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职员、领导,不论处于哪种角色,都要善于发现美,多想一想事物好的方面,将生活是美好的理念刻在心上。当环境出现变化、生活中出现问题时,积极面对,多考虑事情的正面因素,减少负面因素的影响。学会自我调整,增强适应能力。作为“旁人”,发现他人产生压力或受到伤害时,多给予一些宽容和谅解、理解和尊重。伸出温暖之手帮助在困境中的家人、朋友、同事,帮助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生活观。4.2 选择合适的方法缓解压力4.2.1 注重运动健身运动是减少压力的简单而有效地方法之一。规律适度的运动可以调节身心,特别是做“有氧运动”。例如:游泳、跳绳、踩单车、慢跑、急步行走与爬山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够让血液循环系统运作更有效率,还能够强化我们的心脏与肺功能,直接地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让整个身体的免疫系统强大起来,从而有更强的“体质” 19。4.2.2 讲究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节奏,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学会在繁忙中求得休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工作之余养花种草、欣赏音乐、练习书画,可以怡人情志,调和气血,缓解压力,增进身心健康。4.2.3 学会倾诉与理性宣泄。在心情抑郁惆怅时,如果将心事闷在心里,就像是“走进死胡同”,会加重压力,久之会造成心理疾病。如果有合适的倾诉对象,将心中的不快对自己的亲朋好友诉说出来,心中的压力也会随之减轻。所谓理性宣泄,是既宣泄了坏情绪,又不造成坏影响。比如,可以模拟宣泄,找个没人的房间,把坏情绪尽情宣泄,也可以大哭一场。宣泄会驱散心中的乌云,换来一片晴朗的心空。4.2.4 自我心理调整。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认为自己的想法或感觉一定是正确的,不要埋怨老天爷对自己不公平。因为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善用天赋的权力与能力,尽量保持客观、心胸开放。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别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处事方法,有自己的为难之处,我们对别人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谅解,也是为自己减一分心理压力。一旦自己情绪不佳、精神紧张时,可以做几次深呼吸:闭上眼睛数到四,每个数字一秒钟,数到四时用鼻子吸气,让肺部充满空气,然后屏气凝神,再从四数到一,数到一时,从嘴巴吐气20。重复这个动作几次,可以消除压力。4.3 正确应用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咨询并不是有心理疾病的人的专利,也不代表自己患有抑郁症等严重心理疾病。首先,心理医生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不用担心说出心事后会产生不良后果;此外,心理学家会视个人的情况而给予的个别指导和心理治疗,避免因压力过大产生心理及生理疾病,这也是个人应付压力的方法之一。5 结论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在来自多方面压力的笼罩下,我们大部分人的压力感日趋频繁,有相当一部分人深深感到这些压力已经让他们的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力之间失去了平衡,产生心理异常,甚至出现自虐、自杀等异常的行为。因此,认真分析我国人群中所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及危害、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及分析应对方式,有效地帮助我们预防,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培养我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参考文献1 朱龙凤. 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 2010, 11(37):153-154.2 许靖.偏见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3 F.Luthans,B.James,J.Bruce,M.Steven.Psychologicalcapitaldevelopment:toward a micro-intervention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6(27):387393.4 S.Hans.The stress of lifeD. PsycINFO,19565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3-556 叶奕乾,祝蓓礼.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73-3757 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4228 Lazarus.RS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processMNewYork,cGraw-Hill,19669 刘克善.心理压力的涵义与特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02-410610 Holmes.TH, Rah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济南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测试试卷
- 电解池课件教学课件
- 高速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考试
- 高速上应急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高血压科普教学课件
- 高血压分级课件
- 施工电源建设EPC总承包合同
- 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监理合同
- 电脑小知识培训心得体会课件
- 建筑安全员c2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核心考点特训题库(含答案)之教育文化素养论述题库
- 2025海南省老干部服务管理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6人(第1号)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2026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1.1.2 生物的特征 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 2025云南省腾冲市边防办招聘边境专职联防员(1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时教学设计
- 涂装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GB/T 20833.2-2025旋转电机绕组绝缘第2部分:定子绕组绝缘在线局部放电测量
- 2025人教版(PEP)2024一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 2025年高考甘肃卷地理试题解读及答案详解讲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