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1《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1诗两首第一课时我爱这土地6【学习目标】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难点)3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5年9月3日是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大地上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正是由于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与不屈的抗争,才换来了抗战的胜利和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爱国诗歌我爱这土地。二、预习展示1阅读资料,了解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创作背景: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2初读课文,把握节奏与情感基调。(1)初读课文,用“/”划分诗歌的停顿,用“”标出重读的字词。明确: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前两句诗句,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明确: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三、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把握象征意象1诗中的“鸟”歌唱的对象有哪些?这些对象又象征着什么?明确: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意义:“土地”象征着繁衍养育了中华民族,现在却遭受侵略者欺凌的国土;“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2诗人笔下的“土地、河流、风、黎明”又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中呢?明确: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河流悲愤,风激怒:“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黎明无比温柔:充满了对解放区的向往。(二)小组讨论,把握主旨情感1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这是一只怎样的鸟?这只鸟为什么要用“嘶哑的喉咙”而不是“清脆的喉咙”歌唱?明确: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因为这只鸟所热爱的土地正在遭受欺凌与摧残,所以鸟儿只能用“嘶哑的喉咙”来歌唱,这也表现了鸟儿对土地的爱,献身于土地的精神。2这只鸟活着的时候用生命来歌唱,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只鸟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3诗歌的最后两句中,诗人眼中的“泪水”都包含了哪些东西?如何理解这两句诗?明确:“泪水”中包含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沉的爱,对敌人、对侵略者无比的恨,对遭受到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深切同情。这两句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是那个苦难的年代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的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四、板书设计我爱这土地鸟歌唱土地河流风黎明我眼含泪水爱土地爱祖国五、教学反思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充分注重了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通过理解意象,体会诗人感情。注重学生体验感受。不足之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诗歌的朗读这个环节,仅仅放在这节课的开头,没有贯穿于整个课堂,朗读效果不是很理想,感染力不强。“合作探究”引导不够得力,学生理解可能不够透彻。第二课时乡愁【学习目标】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重点)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分析诗歌意象,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重点)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5年1月1日起在中文国际频道开播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梳理传统村落的发展脉络,聚焦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乡愁。“乡愁”是一个容易引人伤感、叫人唏嘘的字眼,一首诗、一条家训或者一道美食,都能唤起中国人普遍的乡愁情绪。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著名诗歌乡愁。二、预习展示1走近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本文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2朗读诗歌,以第一节为例,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和重读字词。明确: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三、合作探究(一)把握诗歌结构思路,分析诗歌精巧构思1朗读诗歌,理清诗歌顺序。明确:时间数量词修饰语比喻思念对象小时候一枚小小的邮票母亲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新娘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母亲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大陆2.“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四个词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明确:不能颠倒。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明确:如果去掉第四节,本诗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画龙点睛,将“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正如诗人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这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的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二)分析诗歌意象,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明确: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都承载着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感情是层层深入的,先是母子别、夫妻别,再是生死别、故国别,诗人由个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2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数量词和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3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明确: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除此以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三)体会诗歌情感,培养爱国思乡之情1通过对诗歌的诵读与分析,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明确: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乡愁一诗言简意丰,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简明而生动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理解,选择诗中最后一节,描摹出生动感人的画面。示例: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那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过往,而由此带来的五十多年的骨肉分离理应结束。到那时啊,我的大陆!我愿挽起裤腿,在您的牵引下,赤着脚,蹚过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到那时啊,我的大陆!我愿匍匐在您宽厚博大的胸脯上,脸贴着您,对您大喊一声:“母亲!”四、板书设计乡愁小时候邮票(小)骨肉之情长大后船票(窄)夫妻之情后来啊坟墓(矮)生死之情而现在海峡(浅)故国之思个人的思乡之情普遍的家国之思五、教学反思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主义,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学的成功之处应在于用心去教,用感情教,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入作者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