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oc_第1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oc_第2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oc_第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吕春宝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关键词: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家校沟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第一”都应该是从家庭、父母那里得到的。婴儿从呱呱坠地时起,面对的第一个“世界”就是家庭,在父母身边他们开始接受哺养和教育,学习各种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父母的言行举止,喜怒好恶,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的孩子长大后,甚至连说话的声音和行为习惯,都酷似其父母,孩子在未进学校以前,就先在家庭这所“学校”里接受教育;即使进了学校以后,一个青少年学生,每天仍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接受另一种有形或无形的教育。因此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对其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家庭是否和睦, 父母的知识水平,道德取向乃至父母的性格,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案例一:学生小艳,在她刚出生不久,父母忙于做生意,把她留在老家爷爷奶奶家,在爷爷奶奶家一呆就是九年。跟父母很少见面,从小就很少得到父母的爱。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母才把她接到身边,这时她的身边又多了一个弟弟。爸爸妈妈每次都是儿子长儿子短的叫着。她总觉得爸爸妈妈宠爱儿子,是为了要一个儿子才把她留在老家的。虽然她回到父母身边后,但从不跟父母不交流,加上父亲脾气暴躁,母亲没上过学,家庭教育方式比较简单。他们总认为是孩子的内向,不愿意与他们交流。没想到在小艳的心理,种下的是对父母的“怨恨”。初三毕业那年,小艳凭着自己的成绩,考到离家比较远的一所高中上学,她这样做只是为了逃避家庭、逃避父母。没想到她性格过于内向,与同学不交往,大家都觉得她脾气古怪,也不愿意与她交往。这样,她在外地勉强上完高一,无奈又回到父母身边上高二。回来后,她和以前一样,不和父母说话。在学校,不参加任何活动,同学之间很少来往。父亲看到她那样子就责备她,母亲见了只会暗暗落泪。小艳心理越来越压抑,曾经多次用削铅笔的小刀自残。面对孩子这些情况,父母心理非常着急,但家庭教育方式没有改变。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要求家长必须改变家庭教育方式,要学着与小艳沟通,学着去理解小艳。我多次找小艳谈心,了解她的思想,并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在班上,我又秘密地组织几个品行不错的女生,在小艳的周围形成一张“关心网”,并要求这些学生自发的去关心小艳,每次参加活动主动邀请上小艳。从此,她在班上不再孤独。我又让她在班上负责一些事情,让她从中找到自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小艳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案例二:学生小涛,父母是农民,因为他是儿子,所以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小学阶段他一直生活在幸福的港湾。他上初二的时候,父亲因为犯罪,被判了七年有期徒刑。他的“天”跨了,开始逃学、酗酒、吸烟、说慌、打架斗殴。母亲是斗大的字也不识的农村妇女。对于孩子变化,妈妈知道后很着急。一开始只要孩子犯错就暴打一顿。后来,小涛犯了错误就外跑,人都见不上了,妈妈也打不上他。妈妈改变了策略哀求儿子。要儿子一定要争气,考上大学,小涛自己也想努力,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没提起来,他又自暴自弃。这时,妈妈又从反面教育小涛:你看,爸爸出事后,大姨家不跟我们来往了,舅舅都瞧不起我们,某某邻居总是欺侮我们小涛长期受到妈妈的这种教育,时间长了,他十分自卑,总觉得周围的人都瞧不起自己,有时候晚上睡不着。在学校,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和老师、同学交往。有时走在路上,他也觉得别人在议论他,因此与人打架。案例三:学生小梅,父亲是小包工头,母亲开店做生意,父母都忙于自己的事业。小梅经常看到父亲请客送礼应酬,她也学会了这一套。在学校她经常请同学吃喝,同学就帮她做作业,每次考试总有同学帮她作弊。长此以往,小梅的成绩越来越差,为人也越来越假。案例四:学生小杰,父母是农民,因为自己上学少的缘故。他们对小杰的要求十分严格。特别是父亲,每次都给小杰定好考试目标。只许小杰的名次前进,不许后退。有一次,小杰在班上考到第五名,我们都祝贺他,没想到他愁眉苦脸,我问他不高兴的原因。他说:真后悔这次考好,这次考了第五名,下次,爸爸一定会给定第四名、第三名,自己怎么能考得上呀!其实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但大体可归结以下几种:一、家长忙于工作或生意,对孩子疏于教育和管理,或是托于老一辈代管或是放任自流。二、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家教的不全面,以及对孩子过分的娇惯、宠爱(溺爱)、或者怜悯,往往会使孩子形成各种不同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如性格内向、恐惧、悲伤、焦虑、冷漠、孤独、固执等。要么仇狠一切,要么一切都无所谓。对生活缺乏信心或对一切都不负责任。三、有些家长素质较低,心里想的是孩子的学习,眼里盯着的也是孩子的学习,可自己言谈举止带给孩子的却都是些不健康的东西。不懂得孩子的成长做人、心理健康比学习更重要,不懂得甚至不愿意配合学校(教师)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管理,或是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或是由于对老师的不信任。四、还有的家庭,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太苛刻,使孩子经常在沉重的思想包袱和巨大的压力下学习生活。久而久之,必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一个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做人起点的高低,也为孩子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了不同的基础。家庭教育配合得好,父母具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能使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和巩固。如果配合不好,或者说家长的行为习惯较差,就会大大削弱和抵消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的职能作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向学生传送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绝不能忽略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视。要适时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力争达到教育的真正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说过:染于益则益,染于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