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的应用论文.doc_第1页
数控机床的应用论文.doc_第2页
数控机床的应用论文.doc_第3页
数控机床的应用论文.doc_第4页
数控机床的应用论文.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控机床摘 要:数控机床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量,机械制造,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的发展和应用开创了制造业的新时代,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管理方式,使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主要讲述了数控机床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现代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数控机床的特点,组成与分类,并介绍了可编程控制器(PLC)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磨床的概况,以及现代数控磨床的特点,并用PLC进行了对自动磨床电气系统的改造。 本文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同行的教材,资料和文献,得到了许多帮助,在此谨致谢意。关键词:发展 趋势 组成 分类 概述 结构 功能 应用Abstract: The numerical control engine bed collection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the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the sensing survey, the machine manufacture, is the typical integration of machinery product. Its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founde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ew times, change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oduction metho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manages the way, caused the worl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pattern to have changed. This article mainly narrated the numerical control engine bed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survey, the modern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trend of development. Introduced the numerical control engine bed characteristic,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ntroduced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PLC) in the numerical control engine bed application. Introduced with emphasis the grinder survey, as well as the modern numerical control grinder characteristic, and has carried on with PLC to the automatic grinder electrical system transformation. This article in the compilation process, has referred colleagues teaching material, the material and the literature, obtained many help, respectfully offers thanks in this.Key word: Trend of development Textural Classification Outline Structure Function PLC Transformation.制造业是生产物质财富的产业,机床是制造业的主要生产设备,制造 业中的绝大多数零件都直接或间接地经过机床加工,固此机床(也称工作母机)是制造业的基础。在传统制造业中,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往往采用组合机床等专用机床组成的自动或半自动生产线;对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产品,一般采用通用机床加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机械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而且要求加快产品更撕换代的速度这样就导致了现代制造业中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比重不断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再采用传统的加工机床就显得不合理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应用专用机床生产线生产准备周期长、费用高、产品不易更新(有时甚至不可能实现产品更新);应用通用机床则无法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或精确地控制产品质量,同时通用机床也无法加工一些复杂度和精度要求很高的小批量生产的产品。相比之下,数控机床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些要求。1948年美国帕森斯(Pns)公司在研制加工直升机叶片轮廓检验样板的机床时,首先提出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机床加工复杂曲线样板的新概念。1952年帕森斯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MIT)伺服机构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世界E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其数控系统采用脉冲乘法器原理,全部由电子管元件组成,虽然体积庞大,功能简单,但却意义重大,标志着机械制造业进入r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58年我国北京机床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开始研制数控机床,1965年北京第一机床厂开始生产三坐标数控铣床。数控机床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机床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由于数控机床的大量使用,使得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新产品开发周期明显缩短。目前数控机床已经遍布军工、航空航天、汽车、造船、机车车辆、机床建筑、通用机械、纺织、轻工、电子等几乎所有制造行业。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自g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6年后,即在1 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床上,从而一种新型的用数字程序控制的机床应运而生。这种机床是一种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精密测景和机械设计等新技术的机电体化典型产品。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数控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计算机数控阶段也经历了三个时代,即1970年的第四代小型计算机,1974年的第五代微处理器和1990年的第六代基于Pc(国外称为Pc_based)。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第一台试验性数控系统,到现在已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数控系统由当初的电子管式起步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分立式晶体管式汕规模集成电路式、大规模集成电路式、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巾型计算机式、微机式的数控系统。前三代数控装置属于采用专用控制计算机的硬件数控装置,一般称为Nc数控系统。到20世纪80年代,总体发展趋势是:数控装置由Nc向cNc发展;广泛采用32位CPU组成多微处理器系统;提高系统的集成度,缩小体积,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裁剪、扩展和功能升级,满足不同类型数控机床的需要;驱动装置向交流、数字化方向发展;cNc装置向人T智能化方向发展;采用新型的自动编程系统;增强通信功能;数控系统的可靠性不断提高。总之,数控机床技术不断发展,功能越来越完善,使用越来越方便,可靠性越来越高,性能价格比也越来越高,到1990年,全世界数控系统专业生产厂家年产数控系统约13万台(套)。我国于1958年研制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19581979年为第一阶段,19791989年为第二阶段从1989年至今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我国基础理论研究滞后,相关工业基础薄弱,特别是电子技术落后数控系统没有突破,虽然我国起步不晚,但发展不快,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文革等因索,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开始拉大。20世纪70年代国家组织数控机床攻关,取得一定成效,相继推出一些数控机床品种,但从整体来看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匈、奥、韩等国及台湾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第三阶段国家从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两方面对数控机床生产进行了重点扶持,并加快了国产数控系统的开发。普及型数控系统开发成功为数控机床商品化和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一些数控机床主机厂组建床身、箱体、主轴、轴套等成组单元,厂内组织专业化生产,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CAD1APPCAM开始应用,开发能力、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奠定了产业化基础。数控机床进了快速发展期。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数控系统,由显示器、控制器伺服、伺服电机和各种开关、传感器构成,中国90%需要国外进口。如在上海设厂的德国吉特迈集团和意大利利雅路机床集团,在烟台建厂的韩国大宇综合机械株式会社,所有的核心技术都被外方掌握。国内能做的中、高端数控机床,更多处于组装和制造环节,普遍未掌握核心技术。国产数控机床的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国内真正大而强的企业并不多。目前世界最大的3 家厂商是:日本发那客、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其余还有法国扭姆、西班牙凡高等。国内有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国内的数控系统刚刚开始产业化、水平质量一般。高档次的系统全都是进口。华中数控近几年发展迅速,软件水平相当不错,但在电器硬件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一些大厂还没有采用华中数控的。数控功能部件是另外一个薄弱环节。某种意义上说,功能部件将构筑21世纪现代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性能和价格决定了数控机床的性能和价格。功能部件不是机床附件,它是数控机床的核心代表。国产数控机床的主要故障大多出在功能部件上,它是影响国产数控机床使用的主要根源。从国产数控机床的开发和使用来看,功能部件急需技术攻关。特别在数控刀具滞后现象反映相当强烈。国产数控刀具在寿命、可靠性等方面差距明显,无论在品种、性能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由于国产刀具品种少、寿命低,严重影响数控机床效率的发挥。调研企业进口的数控机床,配用大量进口数控刀具,由于价格昂贵,用户不堪负担。数控立、卧回转工作台,数控分度盘和数控电动刀架等数控功能部件市场中海外商家也稍胜一筹。数控机床的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控制介质 数控机床工作时,不需要工人去摇手柄操作机床,但又要自动地执行人们的意图,这就必须在人和数控机床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这种联系的媒介物称之为控制介质(或称程序介质、输入介质、信息载体)。常用的控制介质是8单位的标准穿孔带,且常用的穿孔带是纸质的,所以又称纸带。其宽为 25.4mm,厚0.108mm,每行除了必须有一个1.17mm的同步孔外,最多可以有8个1.33mm 的信息孔。用每行8个孔有无的排列组合来表示不同的代码( 纸带上孔的排列规定,称为代码)。把穿孔带输入到数控装置的读带机,再由读带机把穿孔带上的代码转换为数控装置可以识别和处理的电信号,并传送到数控装置中去,便完成了指令信息的输入工作。2、数控装置 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中枢,在普通数控机床中一般由输入装置、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和输出装置组成。数控装置接收输入介质的信息,并将其代码加以识别、储存、运算,输出相应的指令脉冲以驱动伺服系统,进而控制机床动作。在计算机数控机床中,由于计算机本身即含有运算器、控制器等上述单元,因此其数控装置的作用由一台计算机来完成。3、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的作用是把来自数控装置的脉冲信号转换为机床移动部件的运动,使工作台(或溜板)精确定位或按规定的轨迹作严格的相对运动,最后加工出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在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中,常用的伺服驱动元件有功率步进电机、电液脉冲马达、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等。4、机床 数控机床中的机床,在开始阶段使用通用机床,只是在自动变速、刀架或工作台自动转位和手柄等方面作些改变。实践证明:数控机床除由于切削用量大、连续加工发热多等影响工件精度外,并且由于是自动控制,在加工中不能像在通用机床上那样可以随时由人工进行干预。所以其设计要求比通用机床更严格,制造要求更精密。因而后来在数控机床设计时,采用了许多新的加强刚性、减小热变形、提高精度等方面的措施,使得数控机床的外部造型、整体布局、传动系统以及刀具系统等方面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开环控制数控机床、闭环控制数控机床、半闭环控制数控机床三类数控机床的特点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混合控制数控机床。混合控制数控机床特别适用于大型或重型数控机床,因为大型或重型数控机床需要较高的进给速度与相当高的精度,其传动链惯量与力矩大,如果只采用全闭环控制,机床传动链和工作台全部置于控制。闭环中,闭环调试比较复杂。混合控制系统又分为两种形式: (1)开环补偿型。它的基本控制选用步进电动机的开环伺服机构,另外附加一个校正电路。用装在工作台的直线位移测量元件的反馈信号校正机械系统的误差。 (2)半闭环补偿型。它是用半闭环控制方式取得高精度控制,再用装在工作台上的直线位移测量元件实现全闭环修正,以获得高速度与高精度的统一。其中A是速度测量元件(如测速发电机),B是角度测量元件,C是直线位移测量元件。结论: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对工厂实际零件加工的总体工艺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对我今后参加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使我也清楚了自己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也使我对以前的知识有了更好、更全面的温习和巩固,对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总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于毕业设计的内容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 数控机床代表一个民族制造业现代化的水平,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水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