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2章 古诗文阅读(新课标)课件.ppt_第1页
全国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2章 古诗文阅读(新课标)课件.ppt_第2页
全国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2章 古诗文阅读(新课标)课件.ppt_第3页
全国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2章 古诗文阅读(新课标)课件.ppt_第4页
全国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2章 古诗文阅读(新课标)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第13课时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第15课时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二篇古诗文阅读 第二篇古诗文阅读 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一 2012 南充阅读下面古诗 完成题目 赠从弟 其二 刘桢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1 三 四两句诗中的两个 一何 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 一何 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 第二个 一何 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意近即可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2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 分析诗歌的情感 一可结合写作背景 二可借助诗眼分析 三可解读意象 挖掘诗歌情感 四可根据用典 探寻作者情感 本题题干暗示我们从意象入手 寻觅作者情感 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是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 借人或物言志 另外还有融情于景 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二 2011 泰州阅读下面古诗 完成题目 不见 杜甫不见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世人 皆欲杀 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 飘零酒一杯 匡山 读书处 头白好归来 注 这首诗写于诗人客居成都的初期 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 遂有感而作 世人 指统治集团中的人 匡山 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 在今四川北部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答案 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 历经严寒而不凋 自喻高洁 坚贞的情怀 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意近即可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3 结合具体词句 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佯狂 飘零 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 疏狂自放 独怜才 诗千首 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4 阅读全诗 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1 忧国伤时 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 建功报国 如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 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 思乡怀人 如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 生活杂感 如寄情山水 田园的悠闲 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答案 对好友的挂念 对李白怀才不遇 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 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三 2011 连云港阅读下面古诗 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5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可从诗题 使至塞上 诗句中 边 居延 汉塞 胡天 大漠 萧关 燕然 属国 都护 等词语 地名 官名 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6 颈联中的 直 圆 两字用得十分传神 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 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 坚毅之美 圆 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 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中考动向分析 命题规律 1 赏析材料以写景抒情诗为主 即事感怀 托物言志为辅 2 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 客观题为辅 3 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 即形象类赏析 情感类赏析 技巧类赏析 语言类赏析 其中形象类 情感类赏析题是命题的重点 也是命题的热点 4 常考题型有 情感把握题 形象分析题 诗句赏析题 画面描绘题 阅读评价题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命题趋势 1 唐诗宋词唱主角 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 兼顾少量课外的 侧重于送别诗 咏物咏史诗 2 名家名篇是主打 从作者方面看 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 有代表性的诗人和词家的作品 3 点 的考查是主流 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 内容感知 就情感把握 技巧分析 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4 题型由客观题转向主观题 多了一些鼓励创新 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四 2012 衢州阅读下面古诗 完成题目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 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上林 即上林苑 汉代宫苑 这里代指长安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7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早春的城东 景色清新 柳枝还未泛青 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8 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 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五 2012 河南阅读下面古诗 完成题目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9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 意思对即可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10 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示例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 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 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示例二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山河破碎 对 身世浮沉 风飘絮 对 雨打萍 句式整齐 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意思对即可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六 2011 广安阅读下面古诗 完成题目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11 对王安石的 登飞来峰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畏 显示出作者的自信 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浮云 指眼前的困难 障碍 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 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杜甫的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 语意双关 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 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d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必备知识 一 古代诗歌分类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1 古体诗 包括古诗 唐以前的诗歌 楚辞 乐府诗 如陶渊明的 饮酒 2 近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律诗规定为八句 如杜甫的 春望 就是五言律诗 绝句规定为四句 如韩愈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 词 又称为诗余 长短句 曲子 曲子词 乐府等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第一段叫前阕 上阕 上片 第二段叫后阕 下阕 下片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解析 这类题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主要有内容的归纳概括 哲理的分析 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 考查题型或填空或选择或简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表现手法和主题内容的理解 对诗文的内容理解要做到知人论世 即理解诗词时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生境遇 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社会风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生境遇常常在作品中透露出来 并且往往渗透到同期的许多作品中 带有延续性 时代风云也总会折射到文学作品中来 许多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作品往往具有共同的思想感情 此诗写于作者初涉官场 任满返乡 年少气盛 抱负不凡之时 不难看出诗人借 登峰 寄托壮怀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 表达了他高瞻远瞩 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 因此 d项理解不准确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4 曲 又称为词余 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 兴盛于元 体式与词相近 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 秋思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 写景抒情诗 歌咏山水名胜 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 其风格清新自然 如陶渊明的 饮酒 王湾的 次北固山下 等 2 咏物言志诗 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 特点 神韵 品格等进行描摹 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表达诗人的精神 品质或理想 如曹操的 龟虽寿 等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3 边塞征战诗 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边疆风光为题材的诗 如岑参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辛弃疾的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等 4 即事感怀诗 因某一事由引发诗人的感慨 如怀亲 思乡 念友等 如杜甫的 春望 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怀古咏史诗 以历史典故为题材 或表明自己的看法 或借古讽今 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如杜牧的 赤壁 二 不可不记的几个概念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1 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 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具体地说 就是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由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 修辞手法 常见的有 比喻 拟人 借代 夸张 互文 通感 双关 衬托 对比 反语 反复等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3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用典 铺垫 象征 对比 映衬烘托 欲扬先抑 先声夺人 以小见大 动静结合 以动写静 虚实相生 塑造人物形象时 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比兴 间接抒情的诗歌 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的诗歌 等 4 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有 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过渡 铺垫 伏笔等 这通常是分析整首诗 中考题中除比较阅读外较少出现 三 古诗词中常考的景物意象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常考清单 考点一诗歌的体裁分类与风格流派考向1了解诗词体裁分类与风格流派例1参见中考真题体验第三题第5题 变式考例 2012 德州晏殊 采桑子 这首词从字数上看 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 属于 派 答案 小令婉约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思维轨迹 这个考向的题型有三种 一是填空题 二是选择题 三是简答题 关于诗歌的分类 上文 必备知识 里已经讲过 诗词曲的创作流派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婉约派 另一种是豪放派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在于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 含蓄 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 情调或轻松活泼 或离愁别绪 或深沉幽怨 题材较狭窄 多是写个人遭遇 男女恋情 也间有写山水 融情于景的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 意境雄浑 充满豪情壮志 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答题模式 简答题的答题模式是 体裁 理由 原因或为什么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点二感受诗词形象 融入诗词意境考向1正确理解诗词的人物形象例1参见中考真题体验第二题第3题 变式考例 2012 连云港结合诗句 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答案 从 采莲 看出勤劳 从 芙蓉向脸两边开 看出美丽 从 乱入池中 闻歌 看出活泼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思维轨迹 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有 1 英雄 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 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 美人 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 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 或是比喻君王 或是自喻 3 羁人 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 4 宫女 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5 思妇 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 男子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 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 6 隐士 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 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7 征人 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 或慷慨激昂 或怨恨不平 反战思归 8 悲士 多是写功业难成 报国无门的感慨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分析人物的方法有 1 关注背景 知人论世 2 分析描写手法 抓住人物特征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 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肖像 语言 动作 神态等作直接描写 也可以间接描写 从侧面去烘托 3 体察写作意图 注意联想和想象 古人写诗时 常通用含蓄 双关 象征等手法 明言此而实言彼 答题模式 表现人物形象的词语 人物形象特征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向2正确理解诗词的景物形象例2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一联中的 割 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答案 高大巍峨 变式考例 2012 昭通画线句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 写出泰山雄伟高峻 高大巍峨 的特点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思维轨迹 描摹图景形象 一般要考虑四个方面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 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 二是景色画面的色彩 三是动景 四是静景 答题模式 描绘图景形象 概括图景特点 剖析作者感情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向3正确理解诗词的事物形象例3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 答案 凄清 回答 清冷 寂静 凄凉 等也可 变式考例 请简要分析 羌管悠悠霜满地 这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答案 时间上是上阕 长烟落日 的延续 借景抒情 写出戍边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 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 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思维轨迹 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 形态 色泽 特征 和环境特点 2 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 抓物与志的 契合点 3 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 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 象征或托物言志 概括景物作用类需考虑五个方面 一是交代时令季节特征 二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三是对全诗气氛的渲染 四是景和情的关系 正衬或反衬 五是景和人物的关系 答题模式 指出形象 物象 物象的基本特征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向4描写诗词句子蕴含的画面例4参见中考真题体验第四题第7题 变式考例 2012 丽水诗中有画 发挥想象 完成 过湖 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 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 水面荡起波纹 和风携来花香 梅花悄然飘落 抬头望去 答案 示例 远处群山若隐若现 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 忽有白鸥翩翩飞来 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思维轨迹 首先要正确理解诗词大意 找全景物 添加修饰语 写明句意 其次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 联系上下文以及关键词 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描写描绘不是解释说明 需要添加适当的细节描写 再次可以恰当地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 使语言更形象 生动 增强语言的描写性 此外 有时还得考虑字数限制 不得超过字限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向5分析诗词的意境例52012 长沙第三联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中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写了 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 等景物 营造了苍茫 或 空旷 旷远 辽阔 广袤 等 意思相近即可 的意境 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变式考例 这首诗 王维 使至塞上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同上题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思维轨迹 了解 意 情 与 境 景 的主要特点和关系 所有的诗词都涉及 情 和 景 的内容 景 是基础 情 意 才是主导 意境 中的 景 是 情中景 诗歌意境构成的基本模式有 1 触景生情 情随境生 2 移情入景 景中生情 答题模式 描述诗歌的意境 概括意境的特点 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点三把握诗词内容主旨考向1把握诗词主题内容例12011 佛山请概括本首诗 古离别 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答案 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 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变式考例 2012 泰州全诗 塞下曲 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答案 主题 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边塞生活的艰苦 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 手法 化用典故 虚实结合 衬托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思维轨迹 主题 即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需要注意的是 这属于 整体把握 类题 答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全诗 看清楚全诗的内容 进而体会诗人的感情 切忌断章取义 解题方法 1 借助诗题 理解主旨 2 关注序 注 体会主旨 一般序在诗前 注在诗后 有时会巧妙地安排在题干中 它们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 借助 题眼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4 瞄准 诗眼 揭示主旨 5 知人论世 把握作品主旨 答题模式 作者通过对 的描写 表达了 心情 或 作者通过对 的描写 流露了 对 情趣 不满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向2融入诗词意境 体会诗词中的情感情趣例2参见中考真题体验第四题第8题 变式考例 2012 遵义本诗 行路难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或 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坎坷 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思维轨迹 1 结合背景 窥测诗歌的情感 这里的 背景 一方面指诗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 这是诗歌产生的土壤 另一方面 背景 也指诗人多变的人生经历 诗人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 个人荣辱融入自己的诗作之中 如李煜 李清照的词作 写尽了词人人生的悲欢离合 2 分析诗眼 透视诗歌的情感 阅读古代诗歌 如果能抓住 诗眼 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出作者的情感 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 秋思 诗中的 断肠 二字领起全篇 根据这个 诗眼 作者思念家乡的悲苦情感便不言自明了 3 解读意象 挖掘诗歌的情感 解读诗歌意象 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比如 王安石在 登飞来峰 中写道 不畏浮云遮望眼 诗人为什么不用 白云 孤云 而用 浮云 呢 因为 浮云 可暗指困难 挫折 障碍等 明白这个意象 你便能体会出诗人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答题模式 诗歌内容 意境 作者情感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点四赏析诗词语言考向1品评诗词中炼字的妙处例3参见中考真题体验第三题第6题 变式考例 2012 随州能否把 悠然见南山 中的 见 字改为 望 字 为什么 答案 不能 见 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 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思维轨迹 1 抓住诗句中的动词 形容词 活用词等分析 理解该词在句中的含义 词不离句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描述景象 3 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 含义 句子描述 表达作用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向2从语言运用角度欣赏诗词名句例4参见中考真题体验第三题第6题 变式考例 2012 荆州请赏析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这一名句的妙处 答案 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 消息隔绝 作者用 抵万金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 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思维轨迹 赏析诗歌名句 注意从手法技巧 语言运用 内容三个角度进行思考 从手法技巧上赏析诗歌名句 可以参照前面所介绍的方法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诗歌名句 除掌握 评析炼字 中所介绍的方法外 还应注意如何抓准名句中精妙传神的字词 方法有两个 一是看词性 这些字词往往是名句中的动词 形容词 数量词或副词 二是看位置 这些字词在诗句中的位置往往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而言 五言诗为第三个字 七言诗为第五个字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从内容上赏析诗歌名句 注意从 情 景 理 三个方面去评说 情 即思想感情 抒情是诗歌的第一要素 体察诗人的思想感情 是赏析名句的第一要义 景 即景物或景象 诗人的感情问题要寄寓在一定的景物中 或寓情于景 或情景交融 无景之情 情就缺失了依凭 无情之景 景就失去了活力 赏析名句要注意领会其中的景物及景中之情 理 即道理或哲理 通过诗歌来述说一个哲理 好懂 易记 脍炙人口 引人深思 诗歌中的名言名句很多都是智慧的浓缩 思想的结晶 因此赏析名句不能忽视对哲理的品味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点五评析诗词的艺术特色考向1指出表现手法 把握作者情感例12012 岳阳这首诗 咸阳值雨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案 示例一 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诗中一 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 三 四句虚写心中境 全诗用 还似 一词将一北一南 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描绘出了空濛缥缈的雨景 示例二 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 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 描绘出了空濛缥缈的雨景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变式考例 参见中考真题体验第一题第2题 思维轨迹 艺术特色 也称 表现手法 它包括 1 表达方式 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四种 其中描写 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的不同 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主要有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 结构形式 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过渡 作铺垫 埋伏笔等 3 修辞手法 4 写作技巧 赋比兴 衬托 对比 渲染 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以小见大 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 语序倒置等 5 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 旷达 豪放 沉郁 悲慨 婉约等 答题模式 表现手法 描写内容概括 作者感情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向2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例22012 安顺重章叠唱是 诗经 典型的艺术特色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 蒹葭 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 全诗三章 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 一唱三叹 节奏鲜明 旋律优美 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变式考例 2012 昭通 破阵子 一词中 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 英雄失路 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 请结合这首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 这首词中 开头一句为实境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醉酒之时 词人还在灯下抽出剑来仔细端详 表明词人虽隐居乡间 但心中仍在忧虑国事 不忘杀敌立功的感情 中间四句为虚境 写梦境中 军队召唤战士出征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战士们壮行 点兵 出征 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 表现了词人意气风发 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可怜白发生 一句为实境 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之中 呼应首句 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 以沉痛的感慨有力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思维轨迹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 要准确答题 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如托物言志 用典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借景抒情 正侧面描写等 再把一些表现手法落实到具体句子上 然后结合诗文内容分析其作用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答题模式 表现手法 内容分析 表达效果 作者感情 升华主题 感染力 第13课时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一 2012 福州阅读 曹刿论战 完成下列题目 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停顿的能力 准确朗读 就要把握两个原则 结构原则 如 予 尝求 古仁人之心 意义原则 如 其一 犬坐于前 答案 1 肉食者 谋之 2 弗敢 加也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 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 文言实词的考查一般包括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通假字 词类活用等几个方面 答案 1 通 遍 遍及 普遍 2 为人所信服 3 击鼓进军 4 第二次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要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一要把握准文言语句的结构 尤其是特殊的文言句式 二是要全面 准确地理解文言语句中的关键词语 多义词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等 翻译到位 不遗漏 并且能够连词成句 保证翻译后语言表达的通顺 该题中的实词 靡 逐 虚词 其 故 之 要理解到位 它们是采分点 三是要考虑古今句式变化的特点 四是翻译的具体方法 对 留 删 补 换 调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答案 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 军旗也倒下了 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4 选文详略得当 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 突出了曹刿的 远谋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课文谋篇布局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详略上入手 比较浅显 但是命题者给的是填空题形式 考生要注意对内容进行准确而简洁的概括 答案 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或 曹刿在战前 战中 战后的表现 双方交战的过程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5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 但从选文可以看出 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解析 这个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语言 动作 神态等方面入手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答案 示例一 公将战 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示例二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 或 勤政爱民 示例三 公与之乘 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示例四 公问其故 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示例五 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 加以重用 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示例六 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 两次遭到曹刿否定 鲁庄公毫不介意 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 从善如流 任选一处分析 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即可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二 2012 宁波文言文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 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 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 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解析 本题由两个元素组成 一是古今异义 一是通假字 内容比较简单 形式比较简洁 解释时稍加留神 就不会出错 答案 1 热水 2 通 披 穿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思路分析 这是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 首先要明确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然后在四个选项中逐一检验同否 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是名词用作动词 不符合该项条件的便是答案 c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解析 a b d三项加点词与例句用法相同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c项加点词是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动词 以 为美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从宋濂的求学经历中谈自己的启示 审题要到位 不能游离所给的文本内容和题干要求 答案 示例 学习要勤奋刻苦 学习要以读书为乐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4 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解析 在把句子翻译通顺的基础上 重点把 以 奉 若 理解到位 即可 答案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 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中考动向分析 命题规律 1 顺畅地朗读课文 掌握课文的句读 主要考查学生读的能力 2 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重点考查通假字 多义词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等 3 翻译句子 重点考查对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 4 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5 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第13讲 中考真题体验 命题趋势 中考文言文命题新的趋势有 1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逐步和高考接轨 2 课内外比较阅读近年来考查的越来越多 3 客观性试题越来越少 主观性试题越来越多 难度加大了 4 此外 久违的文学文化常识也悄悄地进入试题中 不少地方还将词类活用等难点内容列为考点进行考查 我们在今后的复习中应该引起重视 第13讲 考点聚焦整合 常考清单 一 通假字初中课本中文言通假字有40多个 它们可以分为 1 音同形似通假 如 辨 通 辩 材 通 才 火 同 伙 等 2 音同形异通假 如 熙 通 嬉 衡 通 横 以 通 已 等 3 音近形似通假 如 见 通 现 属 通 嘱 等 4 音近形异通假 如 亡 通 无 阙 通 缺 要 通 邀 等 5 音异形似通假 如 说 通 悦 被 通 披 等 通假字是中考解词题永久性考点 因此常用通假字要尽量多记 2012年浙江 第13讲 考点聚焦整合 省宁波市就考 同舍生皆被绮绣 的 被 通 披 穿 四川省眉山市考了 为天下唱 通 倡 倡导 便要 通 邀 邀请 还家 等 二 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 一个词往往有很多种含义 这就要求我们重点掌握一些典型的 常见的多义词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推求某个词语的具体含义 2009年以来 中考常考文言多义词有 安 病 策 从 负 服 顾 怪 过 横 恒 患 会 居 距 劳 令 谴 前 请 善 适 师 食 使 市 是 实 素 岁 涕 图 往 延 宜 彰等 2012年四川省成都市在 包拯传 中考了 寻 遗 造 陈 等 第13讲 考点聚焦整合 三 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一大批基本词汇古今意义相同 但也有些词语随着时代的变迁 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复习时 我们要特别注意 不能以今释古 古今词义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词义扩大 有些词的意义 以前包含的范围较小 后来扩大了 如 江 河 在古代是专指长江 黄河 今指所有的江流河水 2 词义缩小 有些词的意义 起初包含的范围较大 后来范围缩小了 如 国 在古代指 国家或京城 今义只指 国家 第13讲 考点聚焦整合 3 词义转移 古代一些词的词义 在现代汉语中已经由原来的意思转变为新的意思了 这就是词义的转移 如 牺牲 原是指祭祀用的牛 羊 猪等牲畜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中的 牺牲 即是此意 现在的 牺牲 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 词义发生了转移 4 感情色彩的变化 指汉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 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 如 能谤讥于市朝 中的 谤 在古代汉语中是指 不当面批评 属中性词 今义是指 诽谤 有 中伤 的意思 是贬义词 第13讲 考点聚焦整合 5 区别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 双音词极少 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 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中 卑鄙 是两个单音词 卑 是出身低微 鄙 是见识浅陋 而现代汉语中 卑鄙 是一个词 意为 语言 行为 恶劣 不道德 像 地方 气象 明年 于是 东西 等死 中间 痛恨 颜色 无论 等貌似现代双音词的古今异义是中考试卷里常考的内容 2012年江西省在文言文课外阅读 戴胄犯颜执法 中考了 狱 江苏省连云港市考了 私 浙江省台州市考了 亡 等 就不一一而举了 第13讲 考点聚焦整合 四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 随着词性的改变 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 初中生应该了解并学会推断词类活用词的含义 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样的试题 具体而言 它包括 1 名词用作动词 如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 福 赐福 保佑 2 形容词用作动词 如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尽 吃尽 吃完 第13讲 考点聚焦整合 3 形容词用作名词 如 侍中 侍郎郭攸之 费祎 董允等 此皆良实 出师表 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4 动词用作名词 如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 伏 伏兵 5 名词作状语 如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斗 像北斗星那样 蛇 像蛇爬行那样 6 使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 使 怎么样 的意思 如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 悦 空 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 悦 使 空 第13讲 考点聚焦整合 7 意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 认为 怎么样 或 把 当做什么 的意思 如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第一个 乐 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 为乐 8 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则是 为 怎么样 如 等死 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第二个 死 为 而死 在通常的中考试卷里 词类活用的概念是不会出现的 但是解释这一语法现象是常考不衰的 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试题便是 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加积累 第13讲 考点聚焦整合 五 常用文言虚词各地考纲中 把 之 其 而 以 为 于 也 乎 矣 焉 哉 等虚词列为考点 要求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这些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012年四川省南充市 浙江省台州市考了 之 山东省烟台市考了 而 山东省临沂市考了 以 四川省成都市 贵州省铜仁市等把 以 之 而 于 其 等综合起来出了一道四选一型的选择题 更具代表性 第13讲 方法技巧精粹 能力提升 推断文言词语含义六法1 以今推古法 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来推断古汉语中词语的含义 其形式同现在组词法一样 即ax或xa 如 今为 w i 为了 宫室之美 项为 因为 之强 2 字形推断法 如 广 表示房屋 吾庐 小而陋的屋 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 大屋 千万间 2012年岳阳考题就是一例 汉字演变五百例 中 隹 的解释为 短尾鸟的总称 请你根据这一解释 探究 集 的本义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 以上 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 因此 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形旁从 刂 刀 弓 矛 戈 斤 斧 殳 sh 者与兵器有关 从 马 牛 羊 豕 犭 鸟 虫 者与动物有关 从 讠 言 辶 走 忄 心 彳 行 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他还有 禾 五谷 贝 金钱 皿 器具 纟 丝麻 宀 房舍 求 毛皮 隹 zhu 鸟雀 冖 笼罩 歹 死亡 月 肉 页 首 自 鼻 目 眼 尸 身体 第13讲 方法技巧精粹 3 温故知新法 对于某些词义不明白 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 是什么意思 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 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 如 及之而后知 履之而后艰 中的 及 字 已知学过的有 赶上 到达 等意思 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 陶渊明 桃花源记 即是依据 这里用法与 到达 相接近 但不确切 到达 可引申为 接触 由此再引申为 实践 该句中 及 即为 实践 的意思 如 人履其板 六幕相持 自不能动 梵天寺木塔 中的 履 字 已知学过的有 鞋子 的意思 如 郑人买履 接触过的成语有 如履平地 如履薄冰 其中 履 均作 以足踏地 讲 这是 履 的本义 上句中的 履 应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为 走过 经过 的意思 第13讲 方法技巧精粹 4 互文见义法 古人常在并列短语 对偶句 排比句的对应位置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 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 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 如 彼竭我盈 故克之 曹刿论战 彼竭我盈 是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 处于相同位置的 竭 和 盈 是两个意义相对的词 由彼 此相对可以推知 已知 竭 是 枯竭 可推知 盈 是 充盈 再如 求全责备 化险为夷 两个成语中 责 与 求 相对 全 与 备 相对 而且可以判断它们是同义关系 夷 与 险 相对 而且是反义关系 夷 就是 不险 就是 平坦 平安 之意 又如 斟酌损益 由 益 增加 反向推导而得出 损 的意义 第13讲 方法技巧精粹 5 逻辑分析法 如 陈胜 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 等死 死国可乎 这句话中的 亡 与 举大计 并举 而其结果都是 死 可见它绝不会是 死亡 的意思 而只能是 逃亡 的意思 句中的 等 字 也不是 等待 的意思 它是承上句的两个 亦死 而来 意思是 同样 第13讲 方法技巧精粹 6 成语助解法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 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是中华文化高度浓缩的产物 成语从古汉语而来 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 其中必然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语的用法 我们可以利用成语中某些语素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同学们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注意积累 整理 既可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也可以积累古汉语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 不毛 生长草木 之地 深入不毛 第13讲 方法技巧精粹 掌握虚词分类归纳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 大致有四类 一类起指代作用 如 之 其 何 一类起组合作用 如 以 于 为 一类起连接作用 如 而 则 乃 一类起语气助词作用 如 也 乎 哉 焉 等 第13讲 方法技巧精粹 做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 分析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 要根据它在句中所起的作用来确定它的意义 2 分析虚词的作用 可与现代汉语作比较 看哪些作用沿用了下来 哪些意义和用法产生了变化 在解释时 应会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来替代 3 虚词与句子语气有着密切联系 有时可以通过朗读来辨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13讲 方法技巧精粹 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 第14讲 中考真题体验 一 2012 安徽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甲 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 望其旗靡 故逐之 乙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第14讲 中考真题体验 驱车追赶 第二次 倒下 指责 即使 第14讲 中考真题体验 2 翻译下列句子 1 彼竭我盈 故克之 2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 所以打败了他们 能在公共场合议论 我的 过错 让我听到的 可得到下等赏赐 第14讲 中考真题体验 3 根据选文内容 完成下面的填空 甲文第一段 叙述了 的经过 乙文第一段 邹忌分析了 的原因 齐鲁长勺之战 齐王受蒙蔽 第14讲 中考真题体验 4 曹刿指挥作战 邹忌委婉劝谏 结果怎样 1 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2 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鲁军打败齐军 克敌制胜 齐威王纳谏 燕 赵 韩 魏来朝 第14讲 中考真题体验 二 2012 连云港阅读甲 乙两个文段 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甲 余忆童稚时 果如鹤唳云端 为之怡然称快 沈复 童趣 乙 及长 爱花成癖 喜剪盆树 识张兰坡 始精剪枝养节之法 继悟接花叠石之法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兰坡临终时 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 皆肩平心阔 茎细瓣净 可以入谱者 余珍如拱壁 值余幕游于外 芸能亲为灌溉 花叶颇茂 不二年 一旦忽萎死 起根视之 皆白如玉 且兰芽勃然 初不可解 以为无福消受 浩叹而已 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 故用滚汤灌杀也 从此誓不植兰 沈复 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第14讲 中考真题体验 b 解析 a项 扩张 b项 私下 偏爱 c项 白色 本色 d项 生命终结 死 第14讲 中考真题体验 2 用斜线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只限两处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花以兰为最 取其幽香韵致也 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第14讲 中考真题体验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 果如鹤唳云端 为之怡然称快 2 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 故用滚汤灌杀也 果真就像鹤在云端高亢地鸣叫 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事后才知道 因为 有人想要兰花而没被允许 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第14讲 中考真题体验 4 从甲 乙文段中 你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请结合乙文兰花的遭遇 谈谈怎样对待美的事物 沈复满怀童真童趣 善于观察生活 有浓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爱花成癖 对美好事物珍爱有加 对于美好的事物 拥有时应珍惜爱护 不能拥有时则应心怀美好之念 共同呵护 万不可辣手毁之 第14讲 中考真题体验 参考译文 等到长大后 爱花成癖 喜爱剪盆景 认识张兰坡后 才开始精通剪枝 养花的方法 接着领悟了嫁接花木堆石的方法 花中属兰花最特别 因为它的幽香韵致 但带花瓣的花之中稍微可以记入书的不多了 兰坡临死的时候 赠给我荷瓣素心春兰一盆 都是肩平心阔 根茎花瓣洁净 是可以记入书的 我珍惜异常 在我外出的时候 芸能够亲自为它浇水 叶比较茂盛 不到两年 一天突然枯萎死去 拔起根查看 白得像玉 且兰芽生机勃勃 开始不能理解 以为是自己无福享受 深深叹息 事后才知道 因为 有人想要兰花而没被允许 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从此以后 我 发誓不再种兰花 第14讲 中考真题体验 中考动向分析 命题规律 文言文比较阅读从选文内容看 以写人叙事类为主 侧重于忧国忧民 选贤举能 展示个性 为人处世 伤时感怀 抒写志趣 哲学思辨等 显而易见 在考查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关注着人文精神的濡染渗透 山水游记不多 且以课内为主 从选文篇幅看 以短小精悍的经典故事 名家名篇选段为主 从选文数量看 以两个居多 偶有三个 从选文与教材的关系看 有三种组合情形 一是课内与课内型 二是课内与课外型 三是课外与课外型 一般情况下 选取的文段之间 一是必定存在着 联系点 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 在作者 文体 主题 题材 人物形象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 相近 之处 二是存在着 可比点 或同中存异 或异中有同 第14讲 中考真题体验 命题趋势 从2012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来看 文言文比较阅读在中考阅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目前 比较阅读出现了两种新的走势 1 文言文与诗词曲比较阅读 2 文白比较阅读 如山东枣庄 湖北宜昌等地中考题就是这样 第14讲 考点聚焦整合 常考清单 六 句式1 判断句 是对事物的性质 情况 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 用 者 也 表判断 如 陈胜者 阳城人也 司马迁 陈涉世家 2 句末用 者也 表判断 如 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 爱莲说 第14讲 考点聚焦整合 3 用判断词 是 表判断 如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陶渊明 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北朝民歌 木兰诗 4 本 诚 则 乃 亦 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如 臣本布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 出师表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 陈涉世家 2 省略句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 但在古汉语中 省略现象更为普遍 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 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1 省略主语 曹刿 问 君 何以战 曹刿论战 渔人 便舍船 从口入 桃花源记 第14讲 考点聚焦整合 2 省略谓语 如 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 鼓 而衰 三 鼓 而竭 曹刿论战 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3 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如 此人一一为 之 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必以 之 分人 曹刿论战 4 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如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吾 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 吾 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 3 倒装句 我们把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等 第14讲 考点聚焦整合 1 宾语前置 以 是 之 为标志 如 何陋之有 陋室铭 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主谓倒装 甚矣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4 被动句 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 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也叫意念被动句 1 用 为 为 所 表示被动关系 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14讲 考点聚焦整合 2 用 为 动词 表示被动 如 吴广素爱人 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3 用 于 表被动 如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4 意念被动句 如 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 固定格式 1 表示疑问的习惯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