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米哈尔科夫的电影创作.doc_第1页
论米哈尔科夫的电影创作.doc_第2页
论米哈尔科夫的电影创作.doc_第3页
论米哈尔科夫的电影创作.doc_第4页
论米哈尔科夫的电影创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米哈尔科夫的电影具有恢弘的历史背景,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俄罗斯普通人命运的影响,具有震撼人心的史诗性格局和历史悲怆感。作品的人物具有多重人格,不能简单的用“好”或“坏”来定义,从精神分析的层面上讲都是有因可查,背景复杂。他的每部电影都在变化形式,现代主义的叙事结构与循规蹈矩的经典叙事法则拉开距离,极具新意不落窠臼。在细节、物象和环境的选择上突出其象征意味,影射现实,富有深意。喜中蕴悲的俄罗斯式幽默也耐人寻味。关键词:史诗性格局;多重性人格;现代主义的叙事结构;象征和隐喻;俄罗斯式幽默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45)是当代俄罗斯电影的一面旗帜,他集演编导于一身,被誉为俄罗斯的斯皮尔伯格,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道路上,他导演了21部电影,成功塑造了40多个银幕形象,担任过30多部电影的编剧,获得国内外大奖30余项,获得过“俄罗斯人民演员”荣誉称号。1980年导演的两集故事片奥勃莫洛夫一生中的几天获得了英国牛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1991年导演的蒙古精神荣获威尼斯金狮奖、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1994年他的烈日灼人与张艺谋的活着一同获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1996年该片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1999年导演的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获得了俄罗斯1999年国家奖金,它引发的长时间的争论成为俄罗斯社会及文化界最重要的事件。12007年导演的根据西德尼吕美特导演的同名电影改编十二怒汉,与李安的色戒一起获得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特别奖。2010年,65岁的米哈尔科夫又历时4年完成了俄罗斯电影史上投资最大的电影烈日灼人2,影片入选第63届戛纳电影节,再一次引起了国内外的瞩目。2史诗格局震撼人心 米哈尔科夫出身名门,外曾祖父瓦西里苏里科夫和祖父皮奥特里冈察洛夫斯基都是沙俄时期的名画家,父亲米哈尔科夫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是苏联著名的诗人、作家、社会活动者,苏联国歌的词作者,三次斯大林奖金获得者,母亲冈察洛夫斯卡亚娜塔丽亚彼得罗芙娜也是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和诗人。哥哥安德烈米哈尔科夫-冈察洛夫斯基是知名的电影导演和艺术家。这样声名显赫的家世,使米哈尔科夫具有极为强烈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通常选取的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题材来表现俄罗斯民族的特质和精神。电影社会背景宏阔,人物命运总是和影响巨大的政治事件相结合,具有悲壮的史诗性格局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俄罗斯曾有悔悟(1984),53年寒冷的夏天(1988)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反思片,但随着苏联的解体,多年来信仰的价值观在瞬间变得一文不值。“对于大众来说,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取代了本民族的价值观成为人生的圭臬,对西方的向往已经取代了俄罗斯民族的自我信仰。俄罗斯民族与俄罗斯国家都有沦为西方附庸的危险。”3现实生活的沉重使观众转到通俗轻松的娱乐片中去寻找暂时的慰籍,“充斥俄罗斯银幕的却是一些在美国国内没有人看的不入流的低劣影片,这些影片一般都是向贫穷的非洲国家输出的。”“一些只图赢利的本国制片商也投资拍摄三四流的美国片的仿制品,于是,大量俄罗斯影片中也都是枪杀格斗、色情裸露等镜头。”4烈日灼人以上世纪30年代斯大林专制时代为背景,讲述了红军英雄柯托夫在战争结束后遭受陷害的故事,影片构架恢宏,矛盾冲突尖锐,传达出了历史的悲壮与苍凉。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借助一个美国女人的视角,展示出19世纪末俄罗斯中上层社会的生活,表现了工业文明给俄罗斯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强烈冲击,展示了俄罗斯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洋溢着爱国热情。俄罗斯电影艺术杂志评价道:“在俄罗斯经济全面崩溃的情况下,米哈尔科夫能够拍出好莱坞式的大片,显示出了他的勇气和魄力。”5十二怒汉展示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现实之创痛。妒忌、代沟、车臣问题、民族歧视、贫富差距、苏联大清洗遗留问题、生命与自由的抉择等,展现了有责任心的俄罗斯人的忧虑和迷惘。影片中当11: 1的有罪判决最终变成当全体通过无罪时,一个完整伟大的民族回归了。最终,身为画家的陪审员收留了出狱后无家可归的小孩,决定找到罪犯,找到他的叔叔。这是一个和罗生门一样的结局,讲了人性的冷漠、复杂、不可捉摸及苏醒。结尾“体育馆里那帧小小的圣母像和映在少年脑海中的高加索母亲形象合二为一了,这象征着胸怀博大善良的母亲将永远是俄罗斯人精神的救主。”6大量的前苏联片表现伟大的卫国战争,中间虽有挫折,但整个的前景一片光明。如40年代的青年近卫军望穿秋水两名战士侦察员的功勋和莫斯科的天空,50年代的雁南飞一个人的遭遇和60年代的途中考验伊万的童年生者与死者复仇远离祖国围困升华,70年代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解放没有战争的20天和余生之恋,80年代的合法婚姻特务分队后来发生了战争43年德黑兰悔悟,90年代我是俄国士兵,新世纪的自己人红的天,黑的雪惩戒营军训生联合的时代等,这些影片“所蕴含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以及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豪情却是为当今俄罗斯的多元社会接受的永恒主题。”7但烈日灼人2根据真实的史料,企图重构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影片很有纪实性的,对于战争中苏联红军的形象,也做了重新的审视。遭遇斯大林肃清运动的将领科托夫被当做敌人关入营房,强迫劳动。苏联想用这样的现代奴隶制来推动发展,比如造公路,挖运河,伐木等,而不是用心加速工业化,使得苏联的战争工业在需要的时候跟不上。德国那时的坦克,飞机,远远超过了苏联能生产的数量,这导致了苏军士兵伤亡惨重,几乎处处被动挨打苏联轮船被炸沉,桥被炸毁,前沿阵地上全军覆没,德军屠村等,影片多处表现了这种惨景。烈日灼人2最后一个镜头,是激战之后的废墟上,苏联红军尸体横陈。娜迪亚作为护士,应负重伤将死的士兵之请脱下衣服,让他看看她美丽的身体,镜头定格于此,影片以此展现战争中的人性,展现着人性的光辉。人物具有多重人格米哈尔科夫电影中的主角大都具有多重人格,他们背负沉重的历史枷锁,却又不得不面对当下严峻现实。这些复杂人物既有人性光辉的一面,又有心债,做过一些对不起亲人朋友和情敌、甚至国家的事情,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成为道德包袱,成为他们最为脆弱的,最不堪一击的致命伤。“坏人”也是如斯复杂,因为有一段受侮辱,被迫害的历史,因此他的恶和人性的异化令人同情。而“好人”,也不是好的那么纯净,也有一些见不得阳光的事情。从精神分析的层面上讲都是有因可查,是复杂的社会原因造成的。因此,这些角色是有前史的圆形人物,性格丰富,不能简单的用“好”或“坏”来分类。 1980年,米哈尔科夫曾将冈察洛夫的名著奥勃莫洛夫搬上银幕。奥勃莫洛夫是俄罗斯文学中一个典型的不思进取、好吃懒做的“多余人”形象,但米哈尔科夫的两集故事片奥勃莫洛夫一生中的几天却对这一形象作了新的诠释,突破小说中“扁平人物”的界定,着力表现奥勃莫洛夫的敦厚善良、恬淡平和,渲染他童年时代的天真无邪,将他懒散、不思进取的性格归于对现实的失望,是家庭环境造成的,从而使这个人物具有了复杂的个性。1994年米哈尔科夫回到阔别已久的俄罗斯,社会动荡、思想混乱。他看到了有关30年代的影片,“以前影片中红军是好人,白军是坏人;而今天白军成了好人,红军是坏人,和15年前创作的影片其态度截然相反,他要为那个时代辩护,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辩护。”8影片“没有简单以正反两面讲述政治斗争的恐怖,或者树立一个完美的高大人物来对抗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而是通过人物在特定时代下的无法摆脱的命运突出了时代的残酷性。”9红军英雄柯托夫深受老百姓的爱戴,是个好丈夫和好父亲,是布尔什维克斗士,是一个无所畏惧的英雄,并以他那不同凡响的英勇、浪漫、热爱生命,忠于理想的个性感染了观众。但是他也有很不光明的一面,就是因为他当年用手中的权利拆散了德米特里这一对情侣,使其不得不放弃钟爱的艺术和恋人远走他乡充当间谍,可以说,他今天遭到的迫害是冥冥中的因果报应,是早年政治斗争种下的恶果。这使本片不但是一出政治悲剧,而且成为了一出内涵丰厚的命运悲剧。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德米特里是个内心苍白、自私虚伪的机会主义者,他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闯入了柯托夫家,作为秘密使命的执行者,他公报私仇,破坏了这个家庭的安宁。他滥杀无辜,不但枪杀了柯托夫,而且滥杀了问路的司机,最后精神崩溃自杀,沦为政治牺牲品。但导演没有把他塑造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而是探讨了他之所以心如蛇蝎的原因。他有超凡的音乐才能,原来和女主人公是一对情侣,但是因为政治的原因,被迫离开爱人去做间谍。为了回国,他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出卖了八名白军将军的下落。他本身也是受害者,因此观众在感情上就对德米特里有了一些同情和怜悯,而不仅仅是憎恨。西伯利亚理发师中的拉德洛夫将军是一个凡俗的喜剧人物,还有点孩子气和滑稽,但是影片没有给将军“漂白”,也没有让他“可爱到底”。他专横跋扈,公报私仇,心胸也不是那么开阔。当安德烈借他的求婚信表白爱情后,他气急败坏地回到军校集合了士官生,对安德烈进行了无礼辱骂。在安德烈因为嫉妒用琴弓砸了他时,他的鸡肠鼠肚就表现了出来,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学生对自己如此无礼,他冷漠的面对珍妮的指责,听任舆论把安德烈说成是蓄意刺杀大公,结果安德烈被流放西伯利亚,一生尽毁。 对于珍妮,导演一方面表现她的纯真美丽和成熟可爱,另一方面却让她自暴了不光彩的过去。她被养父强奸,充当养父的交际花,色诱将军以获得完成制造伐木机器“西伯利亚理发师”的费用。她的过去虽然令人唏嘘不已,但对痴情的中士官生安德烈和拉德洛夫将军,她的确有风尘女子逢场作戏的成分在内,尽管这两个人都对他动了真情,而且将军还非常正式的向他求婚,而她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可以说安德烈因妒生恨,用琴击打将军,被流放西伯利亚二十年的悲剧性命运都是她一手造成的。对这么一个“有前科”的女子,她的身世令人同情,但是却无法让人认同和喜欢。正如她所言:“这一切都是交易,这里面没有爱,是肮脏的,令人厌恶的。”珍妮的养父麦克莱克斯是一个白发的科学狂人,充满着孩童一样的热情,乍一看和蔼可亲、对科学具有献身精神。但他诱奸了14岁的珍妮,后来一直和珍妮保持着一种不清不白的关系。当制造伐木机器缺乏资金时,麦克莱克斯就说服珍妮去向将军献殷勤,用珍妮的色相获得参加大公举行的舞会,以期能接近俄罗斯大公。可以说,他在道德上乏善可陈,为了科学研究不择手段,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 在十二怒汉中,导演通过车臣少年谋杀俄罗斯养父的典型案件展现了当今俄罗斯的各类社会问题。十二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评审团给车臣少年最后定罪,这十二个人,有十二个故事,十二个人格,每个人心灵中都有光辉的一面和自私的一面,车臣少年成了他们展示各自经历和良心的一个触媒。十二个陪审员面对的是民族的创伤,面对的是人类对真相、真理和人道的责任。最终,陪审员们推测出了案情,那就是俄罗斯军官因为所住的市中心要建商业房,而他拒不离开,于是开发商就雇人杀了这个在战时保卫过俄罗斯的“钉子户”,嫁祸给他的继子。他们终于集体投票车臣少年无罪,尽自己所能帮助了出狱的少年。叙事结构不落窠臼 米哈尔科夫每部电影都在变化形式,现代主义的叙事结构与循规蹈矩的经典叙事法则拉开距离,他的电影善于把当下与过去交错,使当下发生的故事和过去形成一个对比,而当下发生的事和过去故事相互之间又成为一个互文的关系,相互映衬,呼应,补充,形成“复调和鸣”,极具新意不落窠臼。烈日灼人把一个阴谋与爱情的故事浓缩在1936年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夏日里。在叙事方面较以往反思题材有较大的突破,故事的叙述实际是由现在和过去两条线构成的,只是过去的线没有“演”出来,而是通过当事人的口“说”出来而已。这样就形成了其乐融融当下聚会和过去的决定个人命运的惊心动魄的斗争相互对比和映衬,形成了一种外松内紧的叙事张力。把担忧和害怕留给观众,使观众对当下主人公的命运提心吊胆,融入了情景。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贯穿始终的是1885年和1905年两个时空的交错叙述,把当下珍妮给儿子小托尔斯泰写信、儿子和美国中士就“莫扎特是伟大的天才音乐家”较劲,以及珍妮和托尔斯泰的爱情故事交织在一起,现在的故事既是过去的结果,又和过去构成一种对应。珍妮的讲述表现了她对已逝岁月的眷恋和怀念,而服役的小托尔斯泰绝不屈服的执拗和当年自己的生父安德烈对爱情的执着形成了承继关系。三条线索相互交织,即达到了一种间离效果,叙事间隙的停顿令人深思,又成为了下面叙事的悬念和引子。安德烈因为执着于爱情,结果遭受如此悲剧的转折,但获得了珍妮永驻的真爱。小托尔斯泰青年咬定自己的信念,一刻未尝放弃,身上流淌着其父安德烈一样执着的血液。 十二怒汉和巴赫金所言的“复调型小说”叙事有相似之处,可谓“复调型电影”。在巴赫金看来,复调型小说的主旨不在于展开故事情节、性格命运,而在于展现那些拥有各自世界、有着同等价值、具有平等地位的不同的独立意识。把人和人(作者和人物)、意识和意识放在同一个平面上,展示世界是许多具有活生生的思想感情的人在观察或活动的舞台,是众多个性鲜明的独立自主的声音在交流和争鸣的舞台。在这种小说中,作者与人物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是“严格实行和贯彻始终的对话性”关系。十二怒汉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这种“复调思维”的矛盾性、对话性、开放性和未完成性,恰恰切合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个世界的多元、暧昧和边界模糊的状态。描写出了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和人性深处的矛盾,而不是灌输一种绝对的、千篇一律的思想,使得电影既具有辨证色彩,又包含开放的可能。 十二怒汉刚开始时以男孩的梦境开始,他骑着自行车在林间奔驰,恍惚间听到领袖人物的演讲,听到妈妈的呼唤,听到法官义正词严的宣判。这些反映了弱小者潜意识中对权力的恐惧、对母爱的渴望。每个陪审员都讲了自己的一个心结,这些事,体现了人类的良知、亲情、友爱、怜悯心、宽恕心等。它们累积在一起,形成交响曲,凝聚成一种社会良心和正义,也就是说,人性中善的一面被集体唤醒,显示出巨大的威力,改变了车臣男孩的命运。这个说服过程跌宕起伏、峰回转路,每个人各抒己见,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又和人类良知的苏醒息息相关,相互交织、映衬,构成了独具特色“复调型电影”。影片插入了小男孩在监狱中做梦,梦见和车臣军人跳舞、被父亲叫回家,梦见了发生战斗后的惨象,独舞、和家人欢舞的情节,在叙事上也到达了间歇和停顿,让人深思。缓解了陪审员的剑拔弩张的争论造成的紧张感和疲倦感,类似于幕间休息,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节奏。另外,陪审员在讨论时加入了观点不同所导致的争吵,排演案发时的情景、停电等,有效的缓解了长时间的讨论所可能导致的枯燥感。隐喻与象征寓意深刻米哈尔科夫的电影强调环境的衬托作用,善于用客观景物表达深刻的寓意,使俄罗斯诗一般的大自然景色与片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形成鲜明对比。片中一般物象也都有丰厚的象征意义,寄托着导演独特的思考。对大多数俄罗斯人而言,斯大林暴政不堪回首,是无法抹平的伤口。烈日灼人客观尖锐地审视历史,“很多场景和道具都被赋予深刻的寓意:河边危险的碎玻璃以及假日中的各类紧急演习都暗示着国家看似平静中的动荡;始终在原地打转的迷路司机明显是对当时苏联的恰当比喻;而对在片中反复出现的那个神秘火球,米哈尔科夫则坚持认为是一种能量的象征。”10升在天空中斯大林的巨幅画像是独裁政治的象征;开头影片从克里姆林宫圆顶的红星拉起,暗示着灼人的”烈日”之所在;伪装的特工德米特里及黑色轿车的出现,预示着悲剧的即将发生;卡车司机最后因见证了柯托夫的被害,他也被杀灭口,这也意味着俄罗斯正是毁灭在那些机会主义者的手中。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中广袤无边的森林,象征着俄罗斯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传统与文化。一列火车冒着浓烟怪叫着驶入打破了和谐与宁静,象征着外来力量对大自然惊扰和破坏。被命名为“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是一台巨大的伐木机器,它是日益发达的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科学狂人号称它一天能砍伐500个工人一个月所砍伐的木头,能砍下从西伯利亚到太平洋所有的树木。10年后“西伯利亚理发师”终于出现在草原上,它像一个张牙舞爪的怪物,在丛林中大显神威,村民都被它的怪模样惊呆了,纷纷混乱的逃难,这象征着恐怖的西方现代工业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在谢肉节上上演活捉拿破仑的闹剧,这都是在提醒人们俄罗斯曾经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国,曾从拿破仑军队的铁蹄下拯救了欧洲。十二怒汉充满了各种“俄罗斯特色”。威风凛凛的沙皇、傲慢的莫斯科大公、笨拙的将军、诱人的鱼子酱和面包圈、军事学院的上层舞会、雪地中打斗的手风琴手、“人喝起酒来像动物,动物喝起酒来像人”人与熊饮伏特加共醉、谢肉节的焰火、莫扎特的音乐剧等是俄罗斯最好的风俗,也是俄罗斯传统文化的象征。影片出现的白色是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颜色,与革命的红色不同,象征着纯洁、理智而从容的心灵。 “学校体育馆是一个复杂的隐喻,那场最能触动当代俄罗斯人神经的别斯兰人质事件,正是发生在一个学校的体育馆里,334条人命在车臣恐怖分子的手中消失,这让全体俄罗斯国民都刻骨铭心储物柜里一只特大号的胸罩让陪审员对当代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叹为观止;一只废弃的毒品注射器暗示了青少年的颓废;苏联时期遗留的旧管道成了某些悬而未决的老问题的象征;而钢琴、篮球、双杠等更多美好的东西则勾起了十二个来自俄罗斯社会各阶层的人复杂的青春记忆”11正在装修的破旧的室内篮球场,象征着国家的百废待兴。投篮球被卡在球环上,开电视机却是坏的,暗示着投票将不是一帆风顺。十二怒汉的事件发生在冬天,而冬天几乎是俄罗斯民族的代表性季节,也是这个国度处于“寒冬”时期的隐喻。片末一个陪审员拿走了圣母像,这个圣母像显然是慈祥、美丽的俄罗斯母亲的象征。和卒章显旨的篇末字幕构成了呼应:“法律是永恒的,至高无上的,可是仁慈高于法律呢?”陪审员打开窗户对小鸟说:“你想飞就飞,想留就留,但是得自己做决定。”小鸟在窗前踟蹰了下,看着窗外的黑夜和暴风雪,勇敢的飞了出去。这暗示着少年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一只像牛犊一样的狗,嘴里叼着一只残臂从雨中跑来,残臂的手指上钻戒发着亮光,这显然是对血腥残酷现实的隐喻,战争不光夺人生命,还有美与财富。俄罗斯式的幽默喜中蕴悲米哈尔科夫的电影往往在表层的轻喜剧式的幽默和深层的大悲剧之间构成了一个对比,可谓喜中蕴悲,愈增其悲。这种幽默通过外在形式与内容的不相适宜,寓严肃沉重于轻松调侃之中,让人在忍俊不禁之后又唏嘘不已,深深地感受到历史的悲剧底色。烈日灼人甫一开始,军队进行坦克配合空军演习,农田将毁,大批的农民围住坦克不让进地,这本是一个极富悲剧性的事件。这时一个老婆婆拿着竹竿一边捅年轻的坦克驾驶员一边说:“我就是叫你的坦克从我的身上碾过去也不能进地。”这种螳臂挡车式的情景极富喜剧性。而正在休假的师长柯托夫也举重若轻地训斥着坦克部队的指挥官,以戏谑的方式制止了一场冲突,这种幽默制造了一种欢快的气氛,也表现了这位红军英雄可亲可敬的一面,令人欢颜,但他最终却被悲惨的处死。同样的,在烈日灼人2中,大风雪中前沿阵地的一个士兵看到大队的坦克开来,以为是自己人,就上前欢迎,当发现是德军时,就惊慌的用刺刀顶住坦克,也螳臂挡车的想阻止它的前进,结果轮子碾过了他,喜剧转眼间成了残忍的悲剧,令人震骇。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描述安德烈一生坎坷的悲剧命运, 但是整部影片无处不在的喜剧气息和幽默的情节,如热爱音乐的小托尔斯泰和无知的中士之间因为莫扎特而起了小纠结,拒不除下防毒面罩,洗澡睡觉跑步都戴着它。不可一世的中士被迫去了解莫扎特是个什么样的人,最终无奈地屈服。军校的学生们见到队长,面对面站着,有人喊了声向后转,齐步走,懵懂的队长向相反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