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说明书.docx

履带式爬壁机器人的设计【优秀机器人全套课程毕业设计含8张CAD图纸】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8179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8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10-30 上传人:QQ14****9609 IP属地:陕西
50
积分
关 键 词:
履带式 机器人 机械设计 课程毕业设计 履带式爬壁机器人的设计
资源描述: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与开发

履带式爬壁机器人的设计【优秀机器人全套课程毕业设计含8张CAD图纸】

【带参考开题报告+外文翻译】【53页@正文203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说明书.docx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与开发【参考说明书】.doc

履式爬壁机器人设计合计8张CAD图纸.dwg

开题报告参考.doc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第1章 绪论1

1.1 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与开发的价值1

1.2 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趋势2

1.2.1 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的现状2

1.2.2 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的发展趋势3

1.3 几种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分析与对比4

1.3.1 车轮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5

1.3.2 多吸盘单链爬壁机器人Cleanbot – IV5

1.3.3 履带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6

1.4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特色与价值7

1.4.1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特色7

1.4.2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价值8

1.5本章小结9

第2章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方案研究11

2.1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的功能要求11

2.1.1 爬壁机器人的工作过程11

2.1.2 爬壁机器人的基本功能11

2.1.3 爬壁机器人的主要设计参数12

2.2 爬壁机器人移动机构方案设计13

2.2.1 履带的结构形式13

2.2.2 履带与履带轮的联结14

2.2.3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壁面适应能力分析15

2.3 爬壁机器人吸附机构方案设计17

2.3.1 吸盘式吸附机构方案设计17

2.3.2 吸盘机构设计18

2.3.3 吸盘式爬壁机器人吸附安全性研究19

2.4 机器人气动回路方案设计22

2.4.1 配气盘结构设计22

2.4.2 吸盘气动回路设计24

2.5 本章小结25

第3章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的开发与论证27

3.1 爬壁机器人吸附结构的设计与论证27

3.1.1 爬壁机器人吸附结构的设计27

3.1.2 爬壁机器人吸附结构的论证29

3.2 爬壁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与论证30

3.2.1 爬壁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31

3.2.2 爬壁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论证31

3.3 爬壁机器人车体的设计与论证33

3.3.1 爬壁机器人车体的设计34

3.3.2 爬壁机器人车体的论证34

3.4 本章小结36

第4章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附属部件开发与设计37

4.1 背仓部件开发与设计37

4.2 清洁壁面部件开发与设计37

4.3 传递消防水管部件开发与设计38

4.4 控制系统部件开发与设计39

4.5 本章小结39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1

参考文献43

注释45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其中,爬壁机器人以其在核工业、建筑、消防等行业的突出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在详述国内外爬壁机器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各种现有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进行了分析、对比与评价,对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的结构原理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开发,并对一些关键部分进行了设计计算。

本课题研究的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采用履带式移动方式,双履带和车体构成机器人的基本框架;真空吸盘式吸附方式加以完善的配气系统,可为机器人提供足够的吸附力。在地面操作人员的遥控下,爬壁机器人能够在玻璃等特定壁面上完成清洁壁面、传递救援物资等任务。

履带吸盘式结构是现有爬壁机器人结构样式的优化组合,它克服了现有爬壁机器人结构上的缺点与不足,提高了爬壁机器人的实用性能;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 爬壁机器人;履带;吸盘;结构原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dustrial robots have been used in various fields. Among these, wall-climbing robot with its outstanding advantages in areas of nuclear industry, construction and firefighting has being gott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 the base of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on wall-climbing robots domestic and overseas, this paper evaluates structure theory of some existing wall-climbing robots, studies the structure theory of tracked sucker wall-climbing robot and checks some key components as well.

  The track moving mode is chosen in the tracked sucker wall-climbing robots, which are study in this subject, this component build up the basis frame of this kind of robots. Vacuum sucker, with perfect distribution system, can offer enough adsorption force to keep the robot working on vertical wall. Under the remote control of operator on the ground, wall-climbing robot can complete the tasks just like cleaning glass and transferring rescue goods on particular wall.

 Tracked sucker-type structure is the optimiz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existing wall- -climbing robot structure types, it also overcomes some shortages of them. This structure type improves the practical performance of wall-climbing robots, therefore, the research subject has high scientific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Keyword  wall-climbing robot ; track ; sucker ; structure theory

第1章 绪论

   本章中将分析与阐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与开发的价值、国内外爬壁机器人科研的现状、几种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分析与评价、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特色。

1.1 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与开发的价值

在引言中提到的爬壁机器人(又称“爬墙机”)在清洁高层建筑壁面上的应用,可以看出随着控制和机电技术的发展,这种可以替代手工劳作的壁面清洗机器人的出现将人从繁重、危险的高楼清洗工作中解放出来,降低高层建筑的清洗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推动清洗业的发展,带来相当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但这仅仅是爬壁机器人的一个应用领域,近几年来,随着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爬壁机器人作为能够在垂直陡壁上进行作业的机器人,以其能够成为高空极限作业的一种自动机械装置的优良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概括起来,爬壁机器人主要可以应用于以下:

(1) 在建筑行业可应用于喷涂巨型墙面、安装瓷砖、壁面探伤、壁面修复整容、壁面清洗、擦拭玻璃壁面等;

(2) 在消防部门可应用于携带消防器械、传递救援物资、进行高空救援工作;

(3) 在核工业可用于对核废液储罐进行视觉检查、测厚及焊缝探伤等危险的工作;

(4) 在石化企业可用于对立式金属罐或球形罐的内外壁面进行检查或喷砂除锈、喷漆防腐;

(5) 在造船业可用于喷涂船体的内外壁、对船体的内外壁进行检查、船体内外壁清洁等;

(6) 在抢险救灾上可应用于向高空被困人员运送逃生器械、传递食物水给养等;

(7) 在航空航天上,可用于太空探索、空间卫星维修等。

  由此可见,爬壁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民生、核工业、造船工业等,并在这些领域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工作,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改善人民的生活与工作条件。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与开发能够为壁面机器人的生产制造和升级进步起到指导与促进的作用;另外,爬壁机器人相关技术的研究科研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或带动相关链条产业的进步,从整体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积极研究与发展爬壁机器人技术,努力开发与设计制造可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爬壁机器人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生活质量和工作条件改善与提高的需要,也是我国科技兴国、技术进步的需要。该项技术的科研与创新必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肖 立,佟仕忠,丁启敏,吴俊生. 爬壁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 机器人,2004年11月:81~83

[2]孟宪超,王祖温,包钢,S K TSO,邵浩. 一种多吸盘爬壁机器人原型的研制. 机械设计,2003年8月,20(8):62~63

[3] 仝建刚,马培荪,陈俊梅. 履带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壁面适应能力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7月,33(7): 2~3

[4] 于今,闫军涛,饶冀. 一种新型多吸盘壁面清洗机器人模型研究. 液压与气动,2007年,2(3):26~29

[5] 钱志源,付庄,刘仁强,赵言正. 玻璃幕墙清洗机器人壁面适应能力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7月,40(7):13~17

[6] 何雪明,丁毅,朱明波. 真空吸附式爬壁机器人设计.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97年12月:18~23  

[7]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 机械设计手册.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 24-214~24-215~24-440  

[8]杨黎明,黄凯,李恩至,陈仕贤.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修订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 156~179  

[9]蔺海荣,冯维民,虞松. 材料力学.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10月.

61~69

[10]邱怀宣,郭可谦,吴宗泽,汤绍模. 机械设计.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100~122

[11] 张俊强,张华,万伟民. 履带式爬壁机器人磁吸附单元的磁场及运动分析. 机器人, 2006年3月,28(2):14~18

[12] 王孝华. 气动元件及系统的使用与维修.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

3 月. 260~276

[13] 李维荣. 标准紧固件实用手册.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年8月.

   423~527

[14]甘永立.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 第七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7月.127~208

[15]全国电气文件编制和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标准规定汇编.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7月.11~27,236~280

[16]王凤岐,张连洪,邵宏宇. 现代设计方法.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17~31,45~55

[17]冯维明,刘广荣,李文娟,虞松. 理论力学.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5月. 52~67

[18] 严烈. 中文AutoCAD2004机械工程绘图案例经典.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446~483

[19]黄珊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 110~111


内容简介: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设计 1、概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其中,爬壁机器人以其在核工业、建筑、消防等行业的突出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详述国内外爬壁机器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各种现有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进行了分析、对比与评价,对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的结构原理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开发,并对一些关键部分进行了设计计算。本课题研究的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采用履带式移动方式,双履带和车体构成机器人的基本框架;真空吸盘式吸附方式加以完善的配气系统,可为机器人提供足够的吸附力。在地面操作人员的遥控下,爬壁机器人能够在玻璃 等特定壁面上完成清洁壁面、传递救援物资等任务。 履带吸盘式结构是现有爬壁机器人结构样式的优化组合,它克服了现有爬壁机器人结构上的缺点与不足,提高了爬壁机器人的实用性能。 2、结构原理及组成 2、 1 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 较为高端的爬壁机器人是集机构学、传感技术、控制和信息技术等科学为一体的高技术产品,因此爬壁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是伴随着各项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自 80年代以来,爬壁机器人技术在国内外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有的已开始进入实用试验阶段。到 1992 年底,国外已有不同类型的爬壁机器人研制成功,其中以日本 发展最快。国内较早发展该项技术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他们已研制成功壁面爬行遥控检测机器人,采用真空吸附方式,通过运载小车使机器人在壁面上下左右自由行走。另外,上海大学研制了用于高层建筑窗户擦洗的真空吸附足式爬行机器人。上海交通大学亦于 1995 年研制了磁吸附爬壁机器人用于油罐 】【检测 1 。 爬壁机器人必须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吸附功能和移动功能,而为了实现爬壁机器人的特定功能只需在机器人本体上耦合或车载相应的功能执行部件即可,因此国内外爬壁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大致是围绕如何实现它的两个基本功能展开的。 根据较为公认的爬壁机器人技术划分方法壁面吸附功能的实现有三种方式nts即真空吸附、磁吸附和推力吸附。真空吸附较为常用的是吸盘吸附法,利用大气压力使机器人吸附在壁面上,这种方法多用于爬行于玻璃壁面的机器人,真空吸附法又分为单吸盘和多吸盘两种结构形式。当壁面比较粗糙时,真空吸附方式的机器人容易产生漏气的现象 ,因此多改为使用磁吸附的方式,磁吸附法可分为电磁体和永磁体两种,磁吸附方式对壁面的凸凹适应性强,但磁吸附式机器人仅适用于导磁材料壁面。推力吸附的方式即利用机器人自身产生的推力使其吸附于壁面上,这种方式结构较为复杂且工作可靠性较低。 爬壁机器人移动功能的实现方式主要是足式、车轮式和履带式。足式机器人能跨越较小的障碍,但移动速度慢;车轮式移动速度快、控制灵活,但维持一定的吸附力较困难,车轮的直径会使机器人相对于壁面的扭矩增大,使机器人运行的稳定型和安全性相应降低;履带式对壁面适应性强,着地面积大,机器人运行平稳 ,但其不易转弯。这三种移动方式的跨越障碍能力都很弱。 2 2 几种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分析与对比 现在爬壁机器人技术仍处于研究与试验阶段,国内外一些知名的研究所和高校的科研人员都提出了自己的爬壁机器人的结构方案,这些结构方案在原理和结构布局上有着较大的不同。下面列出三种较为典型同时也是与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的研究相关的结构原理科研实例,通过分析这些设计实例的优缺点可以引出在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设计时需要注意与注重的问题。 2.2.1车轮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 日本应用技术研究所研制出的车轮式磁吸附爬壁机器 人 ,结构原理如右图所示。机器人 靠磁性车轮对壁面产生吸附力吸附在各种大型构造物如油罐、球形煤气罐、船舶等的壁面,代替人进行检查或修理等作业。 主要特征是:行走稳定 、 速度快 nts 车轮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 最大速度可达 9m/min,适用各种形状的壁面,且不损坏壁面的油漆。 但是该机器人有自己的缺点:磁吸附使它仅适用于导磁材料壁面,即这种原理有其使用局限性;车轮式的行走方式使维持一定的吸附力较困难,车轮的直径会使机器人相对于壁面的扭矩增大,使机器人运行的稳定型和安全性相应降低;车轮的行走轨迹是连续的,这不利于机器人跨越壁面的凹凸不平处,使机器人对壁面的平整质量要求提高。 2.2.2多吸盘单链爬壁机器人 Cleanbot IV 香港城市大学智能设计、制造及控制中心 (CIDAM) 和内地大学合作设计的Cleanbot IV 能够在地 面和垂直的玻璃幕墙等工作面上爬行,主要由行走及转向机构、吸附机构、吸盘组导向和提升装置以及控制系统组成。行走机构模仿坦克履带结构,采用单履带模式。吸附机构 多吸盘单链爬壁机器人 Cleanbot IV 由安装在链条上的 13组吸盘及真空发生器等组成。该机器人的特点是采用单链和多吸盘相配合的结构可以可靠解决转向的问题;采用弹性机构,使该机器人具有跨越一定障碍的能力;旋转接头供气方式够给每一个吸盘供气而避免通气管缠绕。该爬壁机器人的缺点为结构复杂,其可靠性相应降低;单履带的模式使机器人工作时受到吸附力不均匀,吸盘受到较大扭曲力,从而降低了爬壁机器人的工作寿命。 2.2.3 履带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履带式磁吸附爬壁机器 人 是将永磁体片离散nts的装在爬壁 机器人的履带上,采用双履带方式,主动轮安装在一端,前后双轮。电动机带动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爬壁机在壁面上行进。 该机器人的特点是:在机器人设计中采取加长履带、浮动支撑、载荷分散机构、柔性履带等措施,以提高爬壁机器人的壁面适应能力, 实现其在壁面的安全爬行。 履带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 其缺点是,履带是用铰链联接的,不能将垂直于履带方向的载荷分布到各个永磁体上,也就是说履带在垂直于拉力方向上没有刚性,这对于爬壁机器人工作的安全性极其有害;主动轮偏置,使履带受力不均匀对履带损害较大。 2.3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 本文所研究与开发的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的结构原理是将吸盘的真空吸附方式和履带式移动方式相结合,真空吸盘固定在柔性的履带上,采用双履带对称结构。固定式配气盘结构作为 16组吸盘和真空泵抽进气系统相连接的媒介。主动轮置中,两侧各有一从动轮,主、从动轮和履带衔接均是模拟齿轮齿条啮合。壁面清洁组件、传递救援物资组件通过功能组件耦合处与机器人机体相连以完成相应能。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的外形简图如图所示,上面为俯视图,下面为左视图 nts3、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方案 3.1爬壁机器人的主要设计参数 本课题研究的爬壁机器 人主要应用于 高层建筑壁面清洁和救援物质传递,由其工作性质决定爬壁机工作必须稳定可靠,工作效率高。 本课题对机器人的设计要求如下: 根据玻璃壁面特点和清洗机器人爬行、清洗作业要求,机器人需要达到如下性能 指标 : 壁面移动速度: 1115 m/ min ; 越障高度: 50 mm; 本体重量: 30 Kg ; 负载能力: 15 Kg ; 作业高度: 0 100 m; 作业功能:可进行 8 mm 以上厚度的玻璃幕墙的清洗作业; 吸附方式:真空吸附方式; 控制方式:用 PLC可编程控制器,完成顺序控制,地面遥控操作。 研制满足以上技术要求的机器人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如下 : 吸附和密封技术:要求吸附机构能产生一定的吸附力,确保机器人工作过程中能安全可靠地吸附在工作壁面上。 爬行技术:爬行机构要简单、高效、小型。使机器人能够实现直线移动,能够实现自动转向。保证机器人能够按照地面操作人员的遥控进行工作。 配气技术:吸盘和履带轮均是旋转的,为防止配气管相互缠绕,应有效解决配气问题。 控制技术:使机器人可以在地面操作人员的控制下准确工作,机器人自身各部分密切配合 ;有简洁、方便的人机界面,便于操作人员控制 3.2爬壁机器人移动机构方案设计 爬壁机器人通常采用的移动方式有 足式 、履带式和车轮式。 足 式能较好的跨越障碍,但结构复杂且移动速度慢,控制 系统 也比较复杂;履带式着地面积大,可提供足够的吸附力,壁面适应性 好, 但 其结构 不容易转弯;车轮式移动速度快、nts转弯灵活,但是很难保证提供足够大的吸附力 ,车轮式重心距壁面较远,对吸盘的扭矩较大,影响吸盘的工作寿命。 本课题研究的爬壁机器人在 高层建筑的 垂直壁面上行走并完成 清洁及传递救援物质 工作,为了防止机器人从垂直壁面上滑落,机器人必须与 壁面 间 保持足够的吸附力,并具有一定的抗倾覆能力。 履带吸盘式的机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吸附力,吸盘距壁面近可防止倾覆;吸盘在履带上离散布置使机器人对壁面凹凸不平适应性强。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运动速度快等优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本课题中爬壁机器人的移动机构选用履带吸盘式结构。 3.2.1 履带的结构形式 如下图所示为三种 常见的履带 形状 。图 a)中驱动轮及导向轮兼作支撑轮,因此增大了支撑面积,改善了稳定性。图 b)所示为不作支撑轮的驱动轮与导向轮位置高于地面,链条引入时的角度达 50 度,其好处是适合于穿越障碍。 图 c)中驱动轮(主动轮)置中,导向轮(从动轮)对称分布,驱动轮及导向轮兼做支撑轮,可增大接触面积且使履带上受力集中处远离履带弯曲处,减少了对履带的损害。 由于 爬壁机器人的工作壁面一般比较平整 ,可能的障碍 仅有玻璃的连接处窄沟凸起等 ,壁面 凹凸 起伏不大, 履带吸盘式的结构具有逾越较小障碍的功能;同时 , 考虑到机器人运行的平稳性和履带的使用寿命, 因此采用图 c)所示的结构形式。 a) 双履带轮平行履带 nts b) 多履带轮梯形履带 c)三履带轮平行履带 三 种常见的履带形状 3.2.2 履带与履带轮的联结 履带与履带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联结模拟了齿轮与齿条的啮合,两者齿的模数等参数是相同的。为了保证在运动时履带与履带轮不会咬死,把履带上的齿的厚度做的相对薄一点,保证有足够的啮合空间。为了防止吸盘的尾部与履带轮发生碰撞干涉,履带轮中间部位有深 45mm的槽;履带上的孔用于装配吸盘组件和导气管通过,履带上的凸起部分与配气盘相联结用以为吸盘供气。 图 a)为履带与履带轮啮合的原理图,二者啮合可以看作齿轮与齿条联结的变形,这种联结运行可靠平稳,传递力矩均匀。图 b)为研究课题开发的机器人三维造型图的履带与履带轮啮合部分。 a)履带与履带轮啮合原理图 ntsb)履带与履带轮啮合三维造型图 履带与履带轮的啮合 3.2.3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壁面适应能力分析 机器人主要由真空吸附、履带行走、支撑车体、背仓及清洁机构组成。真空吸附机构包括气动回路、真空泵和吸盘系统。吸盘系统由 16组吸盘及配气盘装置组成。当真空泵运行,处于工作状态的 4组吸盘平整贴近壁面时,在配气盘装置作用下,吸盘内产生真空负压,机器人吸附于壁面,在保证机器人自身能够牢固吸附于壁面的同时还足以维持清洗刷高速旋转时对壁面的抽打力。在机器人自下往上移动清洗过程中,因吸盘与壁面间有相对滑动,所以吸附力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吸附力过大,机器人就不能顺利上下滑移动;但吸附力过小,在吸盘遭遇壁面凹缝气体过量泄漏时, 机器人就不能可靠吸附于壁面,壁面适应能力变差。此外,在作业过程中,清洁头在壁面上的清洗力靠吸盘的吸附力维持,若作用在壁面的清洗压力过小,清洗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但清洗压力过大,壁面对机器人反作用力也大,吸附力就需要增加,否则机器人容易脱离壁面。 图所示是机器人工作时的静力学 分析 ,因而有: G hL / rL (3-2) 式中:hL是机器人重心到壁面的距离; rL 是 PF 作用点到点 O 的距离。nts为保证机器人能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在壁面稳定移动,由式 (3-1) 、 (3-2) 得到 PF 的临界条件为: Max vhnn LGLF ,410 ( i = 1, , 4) (3-10) 假设作用在支撑轮上的力不加考虑,认为墙壁对机器人的反作用力只作用在与墙壁接触的吸盘上,由此静态下,机器人在 x 、 y 方向受力分别满足: 0)(41 iiiVN (3-11) 041 iiFG (3-12) 所受的平衡力矩为 (以 O 点为参照点 ) : GdpiVNiii 141(3-13) 并假定各个吸盘的真空度是均衡的,则作用在吸盘上的吸力为: V = iV= sv (3-14) 式中: s 每组吸盘总的吸附面积; v 工作吸盘内的真空度。 为了方便计算iV,假设几个约定条件,设作用于吸盘上的支撑力iN( i = 1, 5) 形成一对 】【注释力偶 1 ,并且从 1N 到5N比例增加,以上假设可用下式表示为: 2iN- 1iN= 1iN- iN( i = 1, 2) (3-15) 联立解式 (3-12), (3-13) , (3-14) ,得到iN( i = 1, 4) 表示式: ipGdpGdVN i 10103(3-16) 理论上,由式 (2-16) 可知,只要满足 1N 0 ,则条件 (2) 满足条件,求得: ntsdVpG 5(3-17) 根据式 (3-9) 和 (3-17) ,机器人牢靠吸附在工作面上 (不从玻璃壁面上滑落或倾翻下来 ) 的条件应该满足 : G min(1cf,2cf) (3-18) 理论上: 1cf= 5 V (3-19) f c2 =dVp5(3-20) 在进行爬壁机开发和设计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尺寸 p, d确定1cf,2cf的大小,根据计算式 (10)来计算设计是否满足爬壁机不滑落不倾翻的条件。(在计算时基于安全考虑,玻璃与吸盘间的典型摩擦因数按最小计 = 0. 11 。) 根据计算分析出最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形是( 1)或( 2)。在保证次危险安全的情况下,保证最危险的情况不会发生,由此才能保证爬壁机器人安全地工作。考虑到机器人在越障时第一组吸盘可能发生泄漏以及壁面的凹凸不平引起的泄露,应当另外增加安全系数,在设计时 ,考虑只有下面 4 组吸盘组工作时机器人仍能够安全吸附。因此,保证机器人的安全,要确保: NVG 5(3-21) 或表示为: nVG 总(3-22) 式中: G 机器人和负载总的质量; 总V 作用在机器人吸盘上吸力的总和,总V= 4V ; = 1/ ; n 安全系数。 3.4爬壁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的行走机构主要由:吸盘组件、履带、履带轮、动力源、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构成。履带采用橡胶履带,橡胶履带是由橡胶主体、nts芯金、帘线骨架材料,通过模压硫化而制成。橡胶履带具有接地比压小、牵引力大、振动小、噪音低、湿田通过性能好、不损伤路面、速度快的优点。履带轮采用的材料为聚碳酸酯注塑而成。履带和履带轮联结模拟齿轮齿条啮合,相啮合齿的模数为 2。 表格 3-1所示为橡胶履带基质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的主要性能,表格 3-2为履带轮材料聚碳酸酯的主要 性能 。 表 3-1 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的主要性能 品种 抗拉强度 ( MPa) 伸长率 ( %) 使用温度 ( ( C ) 天然橡胶 2535 650900 120 顺丁橡胶 1825 450800 120 表 3-2 聚碳酸酯的主要性能 塑料名称 密度 ( )/ 3cmg 透明性 抗拉强度 ( MPa) 抗拉弹性模量 ( )10 3 MPa 熔点 ( C ) 聚碳酸酯 ( PC) 1.2 透 6670 2.225 220230 由表格 3-1和表格 3-2可以看出,履带基质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的抗拉强度比履带轮材料聚碳酸酯低。但是履带是由橡胶主体、芯金、帘线骨架材料组成,碳素弹簧钢丝(如直径为 0.08mm)抗拉强度为 20592452MPa,因此履带轮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大,下面对履带轮进行校核。图为主动轮的三维造型图。 nts 主动轮的三维造型图 履带轮驱动履带转动时,根据功率的关系 可得 : vmgkMPe (3-23)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为: P 驱动轮传递给履带的功率,单位为 W; eM 主动轮驱动履带的扭矩,单位为 mN ; 为主动轮转动的角速度,单位 rad/s; k 安全系数,是为了保证有一定的功率裕量和功率损耗,一般取 23; m 机器人的总质量,单位为 kg ; g 重力加速度,单位为 2/sm ; v 机器人在壁面上运行的速度,单位 sm/ 。 设在主动轮工作中一个齿上的剪力为SF,则有: blAFS (3-24) 式中, A 主动轮齿底部的截面积,单位为 2m ; 主动轮轮齿底部受到的切应力,单位为 Pa; b 主动轮轮齿底部截面的长度,单位为 m ; l 主动轮轮齿底部截面的宽度,单位为 m 。 对主动轮中心取矩,由平衡方程 00 M,可得: eS MdblidF 22 (3-25) 式中,SF 主动轮工作中一个齿上的剪力为SF; d 主动轮的直径,单位为 mm; i 同时处于工作状态的齿轮数; 对于主动轮的转动有: nts rv (3-26) 式中, r 主动轮的半径,单位 m; 联立式 3-23, 3-24, 3-25, 3-26可以得到,主动轮轮齿底部受到的切应力: iblkmg(3-27) 式中,安全系数 k取 2.5,机器人的总重量 m为 45Kg,重力加速度 g取 9.8 2/sm ,机器人工作时同时处于工作状态的轮齿数取 2.3,主动轮轮齿底部宽 l为 30mm,主动轮轮齿底部长度 b为 4.86mm,将以上数据代入式( 3-27),可以得到: M P a29.310301086.43.2 8.9455.2 33 (3-28) 对于主动轮的聚碳酸酯材料可以由其抗拉强度参考其抗切应力的强度,故有: M P aM P a 6629.3 (3-29) 由式 3-29可知,爬壁机器人的主动轮强度满足要求,综合以上讨论证明可知爬壁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满足强度要求,能够保证机器人安全可靠地完成工作任务。3.5爬壁机器人车体的设计 爬墙机器人的车体是支撑爬壁机器人所有部件的基础,因此机器人车体的设计应尽量简洁工作可靠。机器人的动力源、传动系统、背仓等都是装在车体内部的,因此车体应当做成上下车体组装的形式;为了扩大零部件安装的空间车体设计成上下分层的结构。 上下车体之间是用螺栓 进行连接的,在机器人工作的过程中车体连接螺栓受到很大的剪切力,因此为保证机器人正常工作应当对螺栓的强度进行校核。 爬壁机器人车体长为 900mm,宽为 400mm,硬质合金铸件壁厚 8mm,为提高车体强度,上下车体的内侧均有加强肋板。上下车体连接螺栓使用 M16,共 12个螺栓,均布在上下车体连接凸出面上。上车体上面凸出室分为两个空间分别放置控制系统和供气系统,上车体前端预留有两个孔一个用于为汽油机加油,一个用于启动汽油机。下车体后部有功能部件联结口,功能部件由螺栓安装在下车体上。 在机器人工作的过程中,上下车体连接 螺栓承载上车体的重量以使上车体紧紧贴在下车体上并随下车体一同沿壁面移动。因此,车体连接螺栓受到较大的剪切应力 。 nts在爬壁机器人工作时,螺栓在结合面除受剪还与被连接件即车体相互挤压。联结损坏可能的形式有:螺栓被剪断,孔壁被压溃等。为防止硬质合金的车体螺栓孔壁被压溃,在安装螺栓时采用衬套,因此孔壁被压溃的可能性相对于螺栓被剪断低。在此,仅进行螺栓受剪强度的校核。 设螺栓所受的剪力为sF(联结受横向力 rF ,rs FF ),如图所示为上下车体联结受剪螺栓受力图,则螺栓受到的切应力为: mdFs24( 3-30) 式中, 螺栓受到的切应力; d 螺栓抗剪面直径; m 螺栓抗剪面数目; sF 螺栓所受的剪力为sF; 上下车体联结受剪螺栓受力图 在爬壁机器人工作时,因为其匀速移动,故可认为螺栓受到静载荷,螺栓的许用切应力为: ssS (3-31) 式中, 螺栓的许用切应力; S 螺栓的屈服强度; nts sS 安全系数,取 2.5; 选择螺栓的材料为 35钢,螺栓的性能等级为 5.6级则,螺栓的拉伸强度为: M P aB 5001005 (3-32) 螺栓的屈服强度为: M P aBS 300105006106 (3-33) 可得螺栓的许用切应力为: M P aS ss 1205.2300 (3-34) 估算可得爬墙机器人工作时需有 12枚螺栓承受的的质量为 m=11Kg,故有每枚螺栓所承受的切力为: NnmgFF rS 98.812 8.911 (3-35) 螺栓抗剪面的直径为 16mm,螺栓抗剪面数目为 1,代入公式( 3-30)可得,螺栓受到的切应力为: M P amdF s 045.01)1016(14.398.844232 (3-36) 由式( 3-36)可知车体连接螺栓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履带式爬壁机器人的设计【优秀机器人全套课程毕业设计含8张CAD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8179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