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氨制冷设备的正确操作氨制冷设备的正确操作在制冷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有各种设备,除制冷压缩机外的设备称为制冷设备,如冷凝器,中间冷却器,低压循环贮液桶等。这些设备分别承担着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分离,换热及其他工作,这些设备操作是否正确合理,将直接影响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油分离器的正确操作油分离器的种类很多,氨制冷系统一般采用洗涤式油分离器,氟利昂制冷系统则多采用过滤式油分离器。1,洗涤式油分离器的操作制冷系统正常运行时,洗涤式油分离器的进气阀,出气阀和供液阀应开启,放油阀应关闭。洗涤式油分离器的液位约在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处。液位高度取决于冷凝器水平出液管和油分离器进液管的高度差,这个高度差在安装时给与保证,不需人为控制。如果液位过高,将增加排气阻力而液位过低则影响对氨气的洗涤及油气分离。洗涤式油分离器分离出的润滑油比氨气重而存在底部,如果用手摸油分离器的底部感觉较热,表明底部已有存油,应及时放出。若手摸油分离器的底部,发现烫手,说明氨液烫手或没有氨液,此时油分离器已失去洗涤和分离作用,应及时查找原因并排除故障。2,其他油分离器的操作填料式,过滤式,及其他形式油分离器的操作,除没有洗涤式油分离器的供液阀操作及液位要求,其它操作均于洗涤式分离器相同。3,制冷机组上的油分离器制冷机组上的油分离器一般都没有手动放油阀及自动回油阀。机组运行时分离出的润滑油会通过自动回油阀回到压缩机的曲轴箱,操作人员只需经常观察回油管是否时温时热即可,当自动回油阀出现故障时,才定时使用手动放油阀进行人工回油。 二,冷凝器的正确操作(1),制冷系统运行时,冷凝器除放油阀和放空气阀关闭外,其余阀门均应开启。(2),水冷式冷凝器的冷凝压力最高不过1.5兆帕,否则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排出,以免损坏设备。(3),经常检查冷却水的温度和水量,冷却水净出口的温差约为2到4度,一般冷凝器温度比冷却水出水温度高3到5度。(4),冷凝器管壁上的污垢要定期清除,污垢厚度不超过1毫米,一般每年清除一次。(5),应每月检查冷凝器的出水是否有氨,如水中有氨遇酚酞会变红。氟利昂用冷凝器有渗漏现象会有油污。应及时发现冷凝器的泄漏,以便及时检修。(6),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分水器的防止应适当,水沿官道内壁应均匀分布,水量要充足。(7),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冷却水应下进上出,运行时冷却水不得中断。(8),蒸发式冷凝器运行时,应先启动排风机及循环水泵。再开启进气阀和出液阀喷水嘴应畅通,喷水要均匀,每年要清洗一次水垢。(9),风冷式冷凝器应经常用压缩空气清洗管壁和散热肋片上积的尘埃。以提高传热效率。(10)多台冷凝器组合使用时,要确定冷凝器的工作台数所冷却水量及水泵运转的台数,应以压缩机的负荷,冷却水的温度等参数为依据,达到制冷系统的经济,合理和安全运行。三,高压贮液器的正确操作(1)高压贮液器运行时放油阀和放空气阀应处于关闭状态,均压阀,安全阀前的截止阀及其它阀门都应开启。在开启玻璃管液面指示器阀门时,应先打开上部的气相均压管阀门,后打开下部的液相均压阀门,关闭时应“先上后下”,以防玻璃管破裂。(2)数台高压贮液器并联使用时,高压贮液器之间相连接得均液阀和均压阀都应开启,以使各高压贮液器的压力和液面均衡。(3)制冷系统在正常运行时,高压贮液器的液面应保持在中线上下,液面应稳定,不应忽高忽低,最高不能高于80%,最低不低于30%,以保证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的连续和均匀供液。高压贮液器液面高于80%时,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高压贮液器存液过多时,冷间蒸发器的正常存液就会减少,必然影响冷间降温。高压贮液器液面过低时,冷间蒸发器存液过多,易造成压缩机湿冲程。若液面低于盖亚贮液器的出液管口,高压贮液器将失去液封作用,使高低压串气,使制冷系统无法正常运行。(4),高压贮液器的工作压力不得高于1.5兆帕,并与冷凝器保持一致。若高压贮液器的工作压力高于冷凝压力,一般是因为与冷凝器链接的均压阀没有开启,应查明情况并及时处理。(5),在制冷系统停运,高压贮液器长时间停止工作前,应将氨液排出,使液面不超过80%,然后关闭进出液阀,但压力表阀,安全阀前的截止阀和均压阀不得关闭。 四,中间冷却器的正确操作1,供液操作中间冷却器的供液,通常是用浮球阀或电磁阀与液面控制器一起进行组合控制,操作人员只需观察液位高度和高压级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当液位自动控制装置发生故障时,应改用手动膨胀阀供液。手动膨胀阀开启度的大小,应根据液面指示器显示的液面该度和高压级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来调整。一般高压级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应比相应的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高2到4度,如果高压级压缩机的吸气温度过低,则说明中间冷却器供液过多,应适当关小手动膨胀阀。吸气温度过高时,应适当开大手动膨胀阀。2,液位的要求中间冷却器的液面应控制在液面指示器的50%左右,如果液面过低,不能充分冷却低压级压缩机的排气,致使高压压缩机的吸气过热而降低制冷效果。如果液面过高,又可能引起高压级压缩机的湿冲程。3.工作压力中间冷却器的工作压力是双级压缩制冷的中间压力。对于氨制冷系统,当高低压容积比为1:2时,中间压力约为0.25兆帕;当容积比为1:3时,中间压力约为0.35兆帕;一般不超过0.4兆帕。4.制冷剂停机时中间冷却器的操作当双级制冷压缩机停机时,中间冷却器也停止工作。中间冷却器供液阀和冷却盘管的进出液阀都应关闭。中间冷却器哦的压力不得高于0.4兆帕。否则中间冷却器停止工作时应进行降压或排液处理,以确保安全。 五。低压循环贮液桶的正确操作(1),低压循环桶运行时,供液阀,出液阀,放油阀,加压阀,和排液阀均应关闭,其它阀门应开启。(2),打开供液阀,通过浮球阀向低压循环桶供液,也可通过手动膨胀阀控制供液。制冷系统在运转过程中,低压循环贮液桶的液面应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一般低压循环贮液桶的液位由浮球阀自动挡控制。如用手动控制液位,当冷间开始降温或停止降温时热负荷变化较大,应注意低压循环桶的液面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正常的液面高度。低压循环贮液桶的液位应严格控制,既要保证氨泵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低吸入压力。又不因液位过高而引起压缩机的湿冲程。(3),当低压循环贮液桶内的液面高度达到三分之一处时,开启低压 循环桶的出液阀,和氨泵的进液阀,启动氨泵向系统供液。(4),蒸发器融霜时,如制冷西欧童没有设排液桶,融霜应关小或关闭低压循环桶的供液阀。降低低压循环贮液桶的液位,因为蒸发器融霜时,排回的液体将之列进入低压循环贮液桶内,使桶内液面升高,在融霜过程中,应严格注意桶内液面的高度,随时加以调整。 六。氨泵的正确操作1氨泵的启动(1)启动前氨泵应处于完好状态,运行部位旁无障碍物,用收拨联轴器时应灵活。(2)低压循环贮液桶的出液阀和氨泵的进液阀应开启。(3)开启氨泵抽气阀,排除氨泵内的制冷剂气体。(4)制冷压缩机启动后,接通电源启动氨泵。注意氨泵工作电流不得大于额定值。(5)氨泵启动后应观察压力表,判断氨泵是否出液。待出液压力稳定后你关闭抽气阀,使氨泵投入正常运转。2氨泵的停运当冷间温度达到要求后,可以停止氨泵的运转。氨泵停运时,先关闭低压循环桶的供液阀和氨泵的进液阀,切断电源。停止氨泵运转。然后关闭氨泵的出液阀,开启抽气阀,待氨泵压力下降后再关闭抽气阀。3,氨泵的运转管理(1)氨泵进液口的过滤器要经常清洗,防止脏物损坏叶轮。(2)离心式氨泵电动机的轴承和密封器都应注意加油,每周检查油杯中的油量。新安装的离心式氨泵刚运行时,前8小时经常检查,以保证供油,氨泵加油时应停止工作,并降低氨泵的压力,关闭油杯针阀,然后开启加油口加油。加满油后旋紧加油口螺盖,开启油杯的针阀即可。齿轮氨泵和屏蔽式氨泵时用氨液进行冷却和润滑的,启动后需要检查紧液情况如果不紧液则立即停泵,以免损坏轴承。(3)氨泵正常运转时,出液口的压力为0.15到0.25兆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课件
- 先富带后富道路课件
- 17小猴子下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 化学企业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创伤性休克课件教学
-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备课素材)
- 客服工作数据汇报
- 活动流程介绍
- 创业应急安全培训课件
- 景观小品方案汇报
-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件
- 自主移动机器人教学课件第4章 导航规划 2 避障规划和轨迹规划
- GB 3162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高岭土
- GA/T 1312-2016法庭科学添改文件检验技术规程
- 大学物理实验长测量
- 卫生政策学之政策问题根源分析
- 步进电机及其工作原理-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课件
- 基于CAN通讯的储能变流器并机方案及应用分析报告-培训课件
- 腹直肌分离康复(产后康复课件PPT)
- 聚合物成型的理论基础课件
- 慢性中耳炎的并发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