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_学习理论2.ppt_第1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_学习理论2.ppt_第2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_学习理论2.ppt_第3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_学习理论2.ppt_第4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_学习理论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六章学习理论 2 学习提要 1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2 学习的联结理论3 学习的认知理论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如何评价这位大学生的课呢 某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到小学实习 教学任务是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一篇课文 一共五句话 一年有四季 春天暖 夏天热 秋天凉 冬天冷 这位新老师在黑板上画上太阳 地球 月亮 向一年级学生演示地球如何绕太阳转 月亮如何绕地球转 地球 月亮转到什么地方出现了春季 转到什么地方出现了夏季等等 4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 什么是学习二 学习的分类 5 一 什么是学习 定义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 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广义的学习 1 学习是以外显的行为改变或内隐的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2 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引起的3 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4 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不仅人类有学习 动物也有学习 不仅指学校的学习 也包括持续一生的终生学习 不仅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包括态度 情感 价值观的学习 6 狭义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 在社会传递下 以语言为中介 自觉地 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7 二 学习的特点 一 人类学习的特点人类学习的社会性 间接性 以间接经验为主以语言为中介积极主动性 二 学生学习的特点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具有目的性 计划性和组织性具有一定的程度的被动性 8 学生的学习一般只具有潜在的价值 学习的结果不能立即转化为现实价值 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 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 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 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实践的关系时 学习就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程度的被动性 需要教师或者成人督促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9 二 学习的分类 一 学习水平的分类 加涅 R M Gagne1970 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信号学习 如小孩子看见闪电就捂起耳朵 刺激 反应学习 例如儿童由于帮助他人而得到表扬 多次以后变得乐于助人 系列学习 各种技能的获得都离不开系列学习 言语联想学习 如将单词组合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辨别学习 如对不同形状 颜色的物体分别作出不同的反应 概念学习 规则 或原理 学习 解决问题的学习 10 二 学习性质的分类 奥苏伯尔 按学习进行的方式 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按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三 学习结果的分类 加涅 1 言语信息2 智慧技能3 认知策略4 动作技能5 态度 11 四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一般按学习的内容来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 动作技能 和心智技能 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12 第二节学习的联结理论 一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二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3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一 人物与实验巴甫洛夫二 基本观点三 评价 14 人物与实验 巴甫洛夫其人 15 巴甫洛夫的狗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 17 二 基本观点 获得律与消退律获得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匹配 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 消退律 如果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 则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18 泛化与分化律 条件反射一旦建立 其它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 称为泛化 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 称为分化 19 三 总体评价 贡献 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建立联系 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 局限 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 20 二 桑代克的联结 试误说 人物与实验桑代克其人饿猫逃出迷笼的实验 21 基本观点1 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S R 2 学习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3 学习的规律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22 二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人物与实验斯金纳其人 白鼠学习实验 一 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二 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 强化有机体行为的结果 刺激 提高了该行为以后的发生概率 强化的类型 正强化和负强化2 负强化负强化的不同形式 逃避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 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 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等 回避条件作用 如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 违章骑车时遇到警察时赶快下车等 25 二 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3 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 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 那么 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称为消退 4 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 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 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称作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而惩罚则欲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6 三 操作条件作用的主要应用 程序教学行为的塑造 27 人性的一个弱点就是我们往往受到一些微小 但是直接而又确定的东西的诱惑 忘记了那些重大 但是遥远而不确定的目标 例子怎么解决 斯金纳的方法 把未来的目标化为近期目标 程序教学 原理学生要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式 这个行为一时作不出来 可以采用连续接近法 通过设计好程序不断强化形成最终行为目标 教育的行为就是设计好教育特定步骤的强化 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内涵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 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 逐渐加深 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 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 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 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原则 小的步子 积极反应 自定步调 低的错误率 及时反馈程序教学流程 30 行为塑造技术与强化 所谓塑造 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连续接近技术 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使他逐步形成这种行为 强化原理与技术强化类型 正强化vs 负强化强化的安排 连续强化vs 间歇强化 31 三 社会学习理论 人物与实验班杜拉其人观察学习实验 32 一 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 33 二 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 1 榜样与示范榜样行为的示范方式 1 行为示范 2 言语示范 3 象征性示范 4 抽象示范 5 参与性示范2 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34 第三节学习的认知理论 一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二 奥苏伯尔的意义接受理论三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一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一 认知学习观学习实质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 指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 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 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织 并形成一个模式 其主要成分是 一套感知的类别 学习结果形成与发展认知结构 即形成各学科领域的类别编码系统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类目化 概括化 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这种类目化的活动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联系起来 不断形成或发展新的类目编码系统 36 新知识学习的环节 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对知识的评价 37 促进学习的条件 知识的呈现方式学习的内在动机 38 学习的最佳方式 发现学习 内涵 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 自行发现知识 掌握原理和规律 特点 发生较早 内容是无定论的实际材料 过程复杂优点 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 培养学生直觉思维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 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 结构 发现教学理论 结构教学观将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编写教材和设计课程的中心地位 任何科目都能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 40 结构 发现教学理论 发现法教学模式指导思想 教师为学生提供材料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中发现规律 获得知识 形成发展认知结构 模式特点 教学是围绕一个问题情境展开 不是围绕一个知识项目展开 教学中以学生的 发现 活动为主 教师起引导作用 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 布鲁纳发现教学法教例1 小学数学教学 商不变的性质 首先 列出一批例式 6 3 212 6 220 10 230 15 260 30 2180 90 2600 300 22400 1200 26000 3000 2让学生仔细思考 这些式子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为什么这些式子中 被除数和除数都不相同 而商都是一样的 然后 以60 30 2为标准 让学生把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分别与其他各式的被除数和除数对应比较 看看能发现什么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了相同的倍数 60 30 26 3 260 30 212 6 260 30 220 10 260 30 230 15 260 30 2180 90 260 30 2600 300 260 30 22400 1200 260 30 26000 3000 2最后 由学生自己定出商不变的性质 从而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42 认知 发现学习理论 基本步骤 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让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 以激发探究 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材料和线索 协助学生分析材料和证据 提出可能的假设帮助学生分析 判断 协助 引导学生审查假设得出的结论 43 认知 发现学习理论 教师的任务 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之产生求知欲 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经验的联系 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44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 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贝尔 二 奥苏伯尔的意义接受理论 一 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相对于机械学习而言 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建立内在联系 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性的联系 是指建立的是符合人们所理解的逻辑关系上的联系 而不是一种任意的附加上去的联系 46 二 奥苏伯尔的意义接受理论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即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具体过程 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观念 即寻找一个同化点 将新知识置入到认知结构的合适位置 并与原有观念建立相应的联系 对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精细的分化 在新知识与其他相应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观念体系 继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 47 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所言的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头脑中已形成的 按层次组织起来的 能使新知识获得意义的概念系统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表征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48 二 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教学原则逐渐分化原则 学生应该学习包摄性最广 概括水平最高 最一般的观念 然后逐渐学习概括水平较低 较具体的知识 对它加以分化 整合协调原则 指对认知结构的已有知识重新加以组合 通过类推 分析 比较 综合 明确新旧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使所学知识构成清晰 稳定 整合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每门学科的各个单元应按包摄性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每个单元内的知识点之间也最好按逐渐分化的方式编排 49 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内涵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教新的学习材料之前 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 它要比新知识更抽象 概括和综合 并且能清楚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与新学习任务的联系 种类 一是说明性组织者 用于对新知识提供一个上位的类属者 二是比较性组织者 是对新旧观念的异同点进行比较 这类组织者在学习者对新知识不完全陌生时使用 目的为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类似的材料 教学方法讲解法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 先行组织者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概念程序 教师 同学们 我们准备学习 平行四边形 概念 我们过去已经学过了 多边形 概念 当多边形的边数是四的时候 则是四边形 今天所学的 平行四边形 与四边形什么关系 板书平行四边形定义 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并作图 教师请一位学生作出一个一般的四边形 教师要求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相同之处 都是四条边组成的闭合图形 重点要求找出两者的不同点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互平行 教师提出 当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平行的性质时 它才是平行四边形 因此 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是上下位关系 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一种 它们关系如下图 当不符合平行四边形特定规定的四边形 暂称为其他的四边形 52 讲解式教学的特点 奥苏伯尔的讲解式教学有四个特点 1 要求师生之间有大量的相互作用 虽然以教师先讲为主 在课上始终要求学生作出反应 要抓住学生的注意 2 大量利用例证 虽然强调有意义言语学习 但例证包括图解或图画 3 它是演绎的 最一般的蕴涵的概念最初呈现 然后从中引出特殊的概念 4 它是有序的 材料的呈现有一定步子 这些步子首先是先行组织者 53 讲解式教学实例 九年级自然地理课 内容为五种地形 山地 平原 高原 丘陵和盆地 1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 重新安排学生的座位 使学生能看见黑板 又能彼此看见 以便进行讨论和看到教师的板书 2 呈现先行组织者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地形的定义 地形是具有共同形状和构成成分的陆地表面 这是一个抽象的组织者 同时在讲台上呈现山地 平原 高原 丘陵和盆地的模型 这是具体模型组织者 2 让学生讨论五个模型的异同 同时教师强调这节课的主要目的 4 师生共同补充五类地形的具体例子 教师先就高山提问 让学生补充例子 其余两种地形依次进行讨论 要求学生指出各类地形的特征 5 最后 对照黑板上的组织者 师生共同小结 进一步对五种地形进行比较 找出五种地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使知识融会贯通 54 三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55 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理论背景 社会背景 科学主义导致对人性尊重的缺乏心理学背景 行为主义的片面性 幼稚心理学 精神分析关于人性恶的观点 伤残心理学 代表人物 马斯洛 罗杰斯 56 学习的结果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 有用的人 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学习的过程学生在一定条件下 自我挖掘其潜能 自我成长 自我实现的过程 如何进行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有意义 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 使个体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学习 从做中学让学生处于一个理解 关爱 和谐的氛围中 57 关于教学的主要论点总的原则尊重学习者 重视学习者的意愿 情感与需要 相信学习者的能自我教育 发展潜能 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运用原则 强调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的群体讨论中 强调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个别性和独特性 不长时间集中于某一讨论题目 58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学生参与决定学习的内容与授课方式 学生选择信息源 师生共同制定契约 课堂结构安排的变通性 由学生进行学习的评定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确定帮助情境 探索发现问题 发展洞察力 计划与决定 整合 59 一个害羞的不愿表达的女孩 师 那么 你为什么认为他们会不喜欢你的作品呢 生 我想我确实不知道 我想我真的很害怕 但我又无法确切说出这是什么缘故 师 有些什么障碍使你不敢把作品给同学看 生 在很多方面 我真想知道是否有人真正赏识我的作品 不过我不知道怎么办 师 如果我在课堂上读一篇你的小说 但不告诉他们作者是谁 你觉得怎么样 生 您能保证吗 师 当然了 然后我们就能够谈论每个人的反应 你放心 他们不知道作者是谁 生 哦 我想您不会让我丢脸 师 我希望我们能永远让你处于无所损失的境地 但表露自己总要冒险 60 主要评价 贡献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 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 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强调学生的尊严与价值 局限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与潜能 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61 62 一个关于学习理论的经典笑话 大象学飞行行为主义 制定详细飞行分解步骤和分步训练计划 确定强化物 进行训练认知主义 讲解飞行原理 飞行理论 考察大象是否已经理解人本主义 展示飞行的理想和美好 以及大象的飞行天赋 鼓励大象自己试飞 63 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根源哲学根源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心理学根源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理论 维果茨基理论技术根源 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网络通信技术 64 世界是客观存在 但对于世界的理解是由每个人决定的 个体以自己的经验及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现实 或者说是来解释现实 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及信念的不同 于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迥异 也有可能我们的理解不全面 但通过合作和讨论 使理解更全面 6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般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但它同时也吸收了人本主义的一些要素 所以有人认为它是中间路线 也有人认为它是后现代思潮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 社会文化背景 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66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 学习的实质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67 68 二 学习的过程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独特性 双向建构性 三 学习的结果 知识的网络结构 69 关于教学的主要论点 基本思路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 注重协作学习 提倡师徒式传授 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 让学生自我探索 70 主要模式 随机通达教学设计 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 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 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支架式教学设计 教学应围绕学习主题 为学生提供概念框架 抛锚式教学设计 情境性教学设计 自上而下教学设计 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 建构主义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戊戌变法学习者 初中二年级程序 放甲午战争录像 提问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由学生根据上网等方式查询到的材料进行分组讨论 各组代表回答 教师引出康有为公车上书 提问 如果你是康有为 你会向皇帝提出什么改革方略 小组讨论 部分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在屏幕上列出维新派的改革措施 提问 谁会反对改革措施 为什么 然后请不同组的学生分别当维新派与顽固派对改革的合理性进行辩论 屏幕放维新失败的录像 问 维新为什么失败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总结 在屏幕上列出原因 提出思考问题 戊戌变法失败对我们有何启示 放维新失败录像的结束语 72 案例1 一 基本训练1 说出每组算式表示的意义 幻灯 5x34x22 列乘法算式并计算 幻灯出示 3个4相加是多少 叫一两名学生做在幻灯片上 集体订正 73 二 导入新课同学们 刚才这几道题我们都掌握得很好 这节课 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学习课本第29页的应用题 三 新课1 教学例8 1 出示挂图 师 同学们 请看这幅图 图上画了谁 他们在干什么 生 3个同学在给小树浇水 74 师 说得很好 那图中的3个小朋友每人浇了多少棵 生 每人浇4棵 师 每人浇4棵 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师 怎样计算 为什么 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讨论 生 4 3 12 棵 因为每人浇4棵 3个人浇就是3个4棵 所以该列式4 3 12 棵 师 还有不一样的答案吗 生 3 4 12 棵 师 根据4 3 12 棵 这道算式 我们还可以列式为 3 4 12 棵 75 师 答得非常好 其它同学你们做对了吗 这道题我们会做了 那我们再看下一道题 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略 四 巩固练习如果有问题同桌可以讨论或举手请教老师 然后集体订正 76 五 课堂作业六 小结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关键是耍弄清楚题目所讲的意思 找出题目要求几个几 再根据它们的关系 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 77 贾斯珀系列 Jasperseries 是80年代以来美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典范案例之一 它是由Vanderbilt大学的 温特贝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 CTGV 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所创设的 78 案例2 本案例中有三个人物 贾斯珀 拉瑞和艾米丽 他们三人去邦尼牧场旅行 拉瑞教艾米丽学飞超轻型飞机 在旅行中贾斯珀发现一只严重受伤的鹰 鹰需要紧急抢救才能存活 全部的问题是如何想办法帮助贾斯珀把这只受伤的鹰送到兽医那里去抢救 79 教学过程 教师A 爱丽森 你们有没有参加过野营 有没有发生过紧急情况 学生S 讲述自己的遭遇 爱丽森向学生放映录像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