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际经济学--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ppt_第1页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ppt_第2页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ppt_第3页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ppt_第4页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 17 1 第2章古典贸易理论 主要内容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李嘉图模型第三节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20 17 2 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20 17 3 一前言 古典的含义整个经济学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亚当 斯密 大卫 李嘉图 20 17 4 二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主要思想 15世纪初 18世纪中叶 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国库和王室成员拥有贵金属的多寡是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标志调节经济的政策是取消进口 鼓励出口国际贸易是 零和博弈 20 17 5 二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1 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财富的增加依赖于劳动分工分工 专业化 劳动生产率提高 生产扩大 生活水平提高分工可以把蛋糕做大 1 1 2 国际贸易促进国际分工国际贸易 市场的拓展 国际分工 专业化程度提高 财富增长国际贸易可以把蛋糕做大 国际贸易不再是 零和博弈 20 17 6 二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2 提出绝对优势这一概念国际分工依据绝对优势的标准来分工贸易发生的基础是各国生产成本存在绝对差异 20 17 7 二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2 提出绝对优势这一概念绝对优势模型 把国际市场上国际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确定为1 1 A B两国 X Y两种产品 劳动唯一要素 20 17 8 二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不足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20 17 9 三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的相对劳动成本 而不是绝对劳动成本即比较优势不足未结合需求的影响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提出 相互需求理论 纳入比较优势理论 回答国际价格比率的决定 20 17 10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李嘉图模型 20 17 11 回顾 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不存在相对价格差异从而贸易就不会发生的五个条件 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规模收益不变 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打破第1条假设 则生产函数不同 即技术存在差异 20 17 12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李嘉图模型 重点与难点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判断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过剩供给曲线过剩需求曲线贸易后的一般均衡各国福利的改善 组图表示 贸易利益的证明 20 17 13 一基本模型结构 假设 1 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 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 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2 规模收益不变技术差异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差异 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变 线性生产函数 3 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价格接受者 完备信息 资源自由流动 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20 17 14 一基本模型结构 假设 4 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5 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具有不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6 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具有平行或相同的无差异曲线 20 17 15 一基本模型结构 生产函数2 2 1模型 两个国家 两种产品 一种要素 A和B两国的X和Y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为 aLX bLX aLY bLY分别表示A国和B国在X部门和Y部门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 倒数 单位劳动的产出量 是劳动生产率LXA LXB LYA LYB分别表示两国X和Y部门的劳动投入 20 17 16 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若aLX1 bLX 说明A国相对于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系指某一国在某一产品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者劳动生产率更高 20 17 17 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回顾 机会成本 指充分就业情况下 增加某1单位产品生产必须放弃的其他单位产品的生产数量如增加1单位X的生产所必须放弃的Y的生产数量例A国X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为aLX 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为aLYX的机会成本 Y X aLX aLY增加1单位X生产所需要的劳动量是aLX 这aLX从Y的生产中抽出来 则减少的Y的产量是aLX aLY 20 17 18 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A国生产X的机会成本aLX aLY B国生产X的机会成本bLX bLY若下式成立aLX aLY bLX bLY则说A国相对于B国在X部门上具有比较优势或者说B国相对于A国在Y部门上具有比较优势 20 17 19 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 结论 一国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部门上具有比较优势 20 17 20 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例1 表1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 表 2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A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B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20 17 21 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例2 表3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 表4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A国在两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A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B国在Y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0 17 22 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结果 表1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 现在放弃1个单位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部门生产 专业化分工后的净效果为 观察 两国按照1 1的比例交换 则国际分工与贸易后世界各国的福利水平都提高 20 17 23 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结果 表3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 现在放弃1个单位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部门生产 专业化分工后的净效果为 观察 两国按照1 1的比例交换 则国际分工与贸易后世界各国的福利水平都提高 20 17 24 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小结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比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更具有普遍意义只要两国存在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 即使一国处于全面的劣势地位 国际贸易仍然会发生 而且贸易可以使所有国家获利 观察 上述分析过程是否存在不严谨之处 回答 由于没有考虑需求因素 并未两国之间的交换比价如何确定 20 17 25 三贸易前的均衡解 生产可能性边界根据aLX和aLY的定义 得A国的生产函数LXA aLXX LYA aLYYA国劳动力的总量LA固定不变 A国充分就业 得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函数表达式 aLXX aLYY LA 20 17 26 三贸易前的均衡解 生产可能性边界 X Y 0 根据函数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的绝对值MRT aLX aLY同理 B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的绝对值MRT bLX bLY 20 17 27 三贸易前的均衡解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 设aLX aLY bLX bLY即A国在产品X上具有比较优势且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较为平坦根据假设条件 6 两国的偏好相同 两国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 20 17 28 三贸易前的均衡解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封闭条件下两国的相对价格由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时的切线决定因此 A国的均衡点为EA 相对价格PA与生产可能性边界重合PA aLX aLYB国的均衡点为EB 相对价格PB与生产可能性边界重合PB bLX bLY 20 17 29 三贸易前的均衡解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PA aLX aLYPB bLX bLY观察 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所以在封闭条件下PA PB 结论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反映了比较优势所在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相对价格的差异完全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造成的 因此国际贸易完全是因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 20 17 30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国际均衡价格记为Pw PXW PYW国际均衡价格取决于两国的供需因素A国对X产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对X产品的过剩需求曲线 20 17 31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回忆生产点的确定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消费点的确定 国民收入预算线 经过生产点的相对价格线 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20 17 32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曲线当国际相对价格 A国封闭情况下的相对价格PAX的生产点为生产可能性上任一点 生产量从0 LA aLX消费点量为XA则A国对X产品的过剩供给为 XA LA aLX XA 20 17 33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曲线当国际相对价格P1 A国封闭情况下的相对价格PAA国专业化生产Y X的生产量为0A国的消费点由社会无差异曲线和国民收入预算线 经过生产点的国际相对价格线 确定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为负 P1越低 消费与生产的差额越大 20 17 34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曲线当国际相对价格P2 A国封闭情况下的相对价格PAA国专业化生产X X的生产量为LA aLXA国的消费点由社会无差异曲线和国民收入预算线 经过生产点的国际相对价格线 确定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为正 P2越高 消费与生产的差额越大 20 17 35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曲线 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曲线 A国的均衡 20 17 36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B国X产品的过剩需求曲线当国际相对价格 B国封闭情况下的相对价格PAX的生产点为生产可能性上任一点 生产量从0 LB bLX消费点量为XB则A国对X产品的过剩需求为 LB bLX XB XB 20 17 37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B国X产品的过剩需求曲线当国际相对价格P1 B国封闭情况下的相对价格PBB国专业化生产Y X的生产量为0A国的消费点由社会无差异曲线和国民收入预算线 经过生产点的国际相对价格线 确定A国X产品的过剩需求为正 P1越低 消费与生产的差额越大 20 17 38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B国X产品的过剩需求曲线当国际相对价格P2 A国封闭情况下的相对价格PBB国专业化生产X X的生产量为LB bLYA国的消费点由社会无差异曲线和国民收入预算线 经过生产点的国际相对价格线 确定A国X产品的过剩需求为负 P2越高 消费与生产的差额越大 20 17 39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B国X产品的过剩需求曲线 LB bLX XB B国X产品的过剩需求曲线 B国的均衡 20 17 40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A国过剩供给曲线与B国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PA PW PB 20 17 41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贸易后的一般均衡PA PW PB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 进口Y DA CA为贸易三角 20 17 42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贸易后的一般均衡PA PW PB贸易后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 进口X FBCB为贸易三角 X的出口 Y的进口 X的进口 Y的出口 20 17 43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贸易后的一般均衡PA PW PB根据贸易平衡条件 DA FCB DCA FB X的出口 Y的进口 X的进口 Y的出口 20 17 44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贸易后的一般均衡结论 一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产品 进口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产品 20 17 45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贸易利益通过无差异曲线的移动判断 无差异曲线上移则贸易利益改善 20 17 46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贸易利益 资源配置的角度以A国为例 开放后放弃1单位Y的生产 能生产出X的数量为aLY aLX用这些X与B国交换Y 所得的Y商品数量为 aLY aLX pw这意味着放弃1单位的Y生产 转而生产X再与他国交换 可获得不少于1个单位的Y 20 17 47 四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贸易利益 资源配置的角度结论 参与国际分工与国家贸易 可以改善资源配置 从而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 20 17 48 第二节小结 小结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判断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过剩供给曲线过剩需求曲线贸易后的一般均衡各国福利的改善 组图表示 贸易利益的证明 20 17 49 第三节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20 17 50 第三节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重点古典贸易理论的不足和贡献 20 17 51 一实践检验 迈克道格尔的检验 MacDugall 以1937年为例 考察了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假设检验 对于美国劳动生产率 经过工资差异调整后的 相对高于英国的行业而言 美国在这些行业的出口也应相对高于英国这些行业的出口 20 17 52 一实践检验 迈克道格尔的检验 MacDugall 20 17 53 一实践检验 迈克道格尔的检验25个部门中 有20个部门服从假设检验斯特恩的检验比较1950年和1959年两个年份美 英两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