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 第2部分 教材研析篇 模块1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 第2部分 教材研析篇 模块1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 第2部分 教材研析篇 模块1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 第2部分 教材研析篇 模块1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 第2部分 教材研析篇 模块1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教材研析篇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商 西周三代的更替5年1考 rj 七上p20 23 夏 商 周社会生活五年未考 七上26 28 西周的分封制五年1考 rj 七上p24 关联速查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 分封制 p13 郡县制 p17 行省制 p28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五年2考 rj 七上p30 34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五年未考 rj 七上p36 37 商鞅变法五年2考 rj 七上p38 39 百家争鸣 孔子 老子五年2考 rj 七上p46 49 关联速查 中国教育的发展 孔子创办私学 p15 汉武帝设立太学 p18 科举制 p24 八股文 p30 京师同文馆 p46 京师大学堂 p47 九年义务教育 p84 高等教育的发展 p84 科教兴国 战略 p84 1 评价西周分封制 1 通过西周的分封制 周天子成为全国最大的奴隶主 受封的诸侯成为低一级的奴隶主 而耕种土地的平民和奴隶构成了被统治阶级 2 周天子实行分封制的最根本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 但分封制本身也蕴涵着分裂的因素 到了春秋时期 终于酿成了诸侯割据 列国纷争的局面 2 了解齐桓公 晋文公 越王勾践确立霸业的过程和方式 我们可以找到国家富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有哪些 1 革新图强 2 勤业治国 3 具有顽强毅力 4 具有远大志向 3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的时期 发生 转型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一 转型 在社会经济 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各有什么重大反映 1 根本原因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生产力的提高 2 反映 社会经济上 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方式 政治上 地主阶级统治逐步确立 思想文化上 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4 商鞅变法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 对国家的启示 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增强国家的实力 提升国家的地位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是强国之路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今天我们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离不开深化改革 勇于创新 2 对个人的启示 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变法创新 不畏艰难的精神 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读书的信念 培养对国家 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5 儒家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1 春秋时期 孔子提出 仁 和 礼 的思想 创立了儒家学说 2 战国时期 孟子提出 仁政 民贵君轻 发展了儒家思想 3 西汉时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4 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提倡 民主 与 科学 猛烈抨击儒家思想 6 对于儒家思想成为 你有何认识 儒家思想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1 认识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 把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在当时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巩固 但儒家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 现实意义 任何思想都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