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 四川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主题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大统一的中间时期 第一次分裂割据和民族融合的结局 是西方统一东方 秦的制度政策扩展到全国 第二次分裂割据和民族融合的结局 是北方统一南方 北朝制度政策得以推广 而本课内容正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说这一课既是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一个总结 又为隋朝更大规模的统一埋下伏笔 在上下册书中有着承上启下作用 二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 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 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 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 理解一些理论问题 但看问题还很不全面 很不深刻 他们开始对一些抽象材料感到兴趣 但对那些过于抽象 高深 与他们知识经验相距很远的材料感到困难 掌握概念时 常带有具体性 依靠直观感性支柱 并用一些日常概念解释科学概念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使学生知道东汉末起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性学习 对问题进行归纳 分析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团结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多媒体对相关资料的展示 培养学生通过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 根据课本内容及老师的补充 从认识孝文帝 到进一步理解他的政策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 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 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 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 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各民族间的政治 经济 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 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意识 结合今天的中国改革 开拓思想古为今用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其人及其改革的措施 作用 中国古代史的主线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有重大意义 古代史中以人物命名的标题不多 充分说明了解该人物的重要性 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重点 即 孝文帝这个人和改革这件事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 学生已有知识中缺乏对民族融合的较全面认识 策略 突出重点 从本课标题入手 对孝文帝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进行介绍 创设出历史人物情景 在学生关注人物命运的同时思考历史事件的演进 并初步探索历史原因 从而自觉的掌握知识 最后通过教师总结并落实知识点巩固 突破难点 通过引导及图片等资料先形成印象 再由教师归纳民族融合的含义 从学生身边入手 找出民族融合的表现 从而举一反三 即 由具体到抽象 再到具体 五 教学模式及设计理念说明 人物情景教学法 有人说 历史是由时间为 经 人物和事件为 纬 交织而成的 而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必然是人物 根据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历史本生知识结构的特点 以及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出历史教学具体 形象 生动 感人的环境和氛围 从听觉 视觉 感觉等方面重塑已经过去的历史情境 架起一道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唤起学生在学习人物时 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历其事 之感 让学生穿越时空 在 真实 的历史环境和氛围中 以 真实 的历史主人的身份去亲身体验和感知历史 必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愉快探究式学习 通过设计一些游戏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层层设问 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出问题的答案 寓教于乐 六 课型及教学准备 课型 新课学习 一课时 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及活动实施 导入 营造气氛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北魏孝文帝 档案 姓名 拓跋宏 后改姓元 467 499 出生时代 北魏 为魏高祖 亦称为魏孝文帝 出生地 北魏平城 今山西大同北 民族 鲜卑族信仰 佛教特长 诗赋传世佳句 白日光天无不曜 江左一隅独未照 历史评价 人物背景介绍 回顾旧知 学习新知 补充未知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宋 齐 梁 陈 东汉 南朝 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回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的时期 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 大同化 大融合时期 在此期间 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 民族之间 发生过频繁激烈的战争 江南相对稳定 得到较好的开发 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 内迁各族分布图 新知 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关于鲜卑族 创设人物情景 走进历史 走近人物 成长经历 童年的不幸 冯太后 公元441 490年 姓冯名有 汉族人 是北燕君主冯弘的第二子冯朗之女 北魏文成帝之后 文成帝死后 献文帝拓跋弘即位时 年仅十二岁 尊冯皇后为皇太后 朝政由冯太后一人裁决 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 北魏的第 位国君 年幼的拓跋宏由冯太后抚养并代为摄政 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 冯太后 冯太后出身于汉族 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 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 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 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 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 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严 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 不汇报则加以责罚 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 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对汉族文化传统 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 十分敬佩和仰慕 常常对儒家经典手不释卷 成长经历 少年的勤奋 孝文帝 雅好 诗 书 手不释卷 五经 之义 览之便讲 学不师受 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 无不该涉 善谈 庄 老 尤精释义 才藻高瞻 好文为章 诗 赋 铭 颂 有兴而作 有大文笔 马上口授 及其成也 不改一字 魏书 高祖记 成长经历 青年的改革 孝文帝像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 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 改革原因 各种矛盾的激化 改革的内容 以迁都为界 分为两个时期 一 前期 特点 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二 中后期 特点 孝文帝主持 实行汉制 移风易俗 改革的内容 一 前期 特点 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均田制 均田制是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在经历了长期的纷乱和战争后 政府掌握了大量的无主荒地 大批农民又离开土地流亡四方 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为了吸引劳动力回到土地上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也为了抑制豪强对土地的兼并而推行均田制 三长制 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 北魏废除了宗主督护制 改行三长制 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 设邻长 五邻为一里 设里长 五里为一党 设党长 邻长 里长 党长合称三长 三长直属于州郡 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 征发徭役和兵役 三长制的实行 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指编入户籍的平民 它改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 使北魏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北魏前期 地方官吏不论政绩优劣 一律任期六年 而且没有俸禄 这就使得当时的吏治非常混乱 各级官员贪污的现象相当严重 官员的贪污不仅影响北魏的财政收入 同时也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为此 孝文帝制定了俸禄制和地方官吏任期制 凡贪污帛满一匹及枉法者 一律处死 官吏按政绩的好坏来决定升降 俸禄制 二 中后期 特点 孝文帝主持 实行汉制 移风易俗 注 公元 年 冯太后去世 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 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迁都 议一议 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 保守势力强大 不利于改革 从平城方面看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从洛阳方面看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 气候恶劣 生产条件差 不能满足需要 地处黄河之南 农业生产发达 易受强敌 柔然 威胁 不利于控制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 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 南齐 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 先进的汉族文化 数个朝代之都 迁都洛阳 推动改革的深化 原因 现场调查 通过以上分析如果你是北魏人 你愿意迁都了吗 你知道吗 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a 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b 鲜卑贵族c 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d 汉族地主阶级 b 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最终达到目的 迁都洛阳 如果你是孝文帝 你会怎么做 二 中后期 特点 孝文帝主持 实行汉制 移风易俗 猜猜看 这些鲜卑姓氏改为了那个汉姓 元 穆 陆 刘 贺 楼 姓汉姓 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姓为汉姓 并亲自主持 定姓族 的工作 既肯了汉族士族的法律地位 又为鲜卑贵族确认了氏族的身份 移风易俗 穿汉服 孝文帝下令 无论何人一律禁穿胡服 改穿汉服 移风易俗 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通过联姻 把鲜卑贵族和汉族上层的利益与命运连在一起 借以巩固北魏的统治 如 他自己率先娶汉族大姓卢 崔 郑 王 家的女儿为妃 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 还为自己的 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说汉话 禁止说鲜卑语 30岁以上暂缓 皇后冯媛拒不说汉语 太和二十年七月 孝文帝忍痛将其废为庶人 安顿在瑶光寺 移风易俗 另外 革除鲜卑旧制 仿照南朝齐 重新制定了一套官制礼仪 修订法律 改革官职名 学习汉族礼法 善教育制度尊崇孔子 以孝治国 提倡尊老 养老的风气等 孝文帝晚年对南齐发动了数次战争 但进展不大 公元499年 他在取得马圈城一役的胜利后 病逝于北归途中公元499年 葬于北邙长陵 操劳过度的魏孝文帝 在33岁时提前耗尽了一生的精力 成长经历 英年早逝 公元534年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公元550年 北齐取代东魏 557年北周取代西魏 580年 北周灭北齐 581年 隋朝建立 后统一全国 南北朝对峙局面结束 客观地说 没有这一次由孝文帝改革开始的长期广泛的发展 就不会有后来伟大的隋唐 历史的延续 这是一次政治 经济 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1 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民族矛盾得到缓和 巩固了封建统治 2 加快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 为国家再次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 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议一议 改革的意义是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 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对少数民族而言主要是封建化 农业化和汉化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想一想 有哪些表现说明了民族融合在加快 北魏石刻画像 孝文帝改革后 北魏的服装和生活习性都已经汉化 反映了民族融合后的情况 北魏书法 元珍墓志北朝 北魏 公元514年 属于高坐具的胡床传入 很快受到部份汉人的欢迎 举一反三 想一想 现实生活中有民族融合的例子吗 一 成功的原因 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 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 冲破阻力 毅然改革 二 认识 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 顺应民意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 都具有曲折性 总结一下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从孝文帝改革的成功原因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指导人生 理解社会 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 因此 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 鲜卑文化 鲜卑语言很快消亡了 孝文帝是千古罪人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解题关键 如何正确评价孝文帝及其改革 我们应该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 结合其主要活动 客观 公正 全面地评价 不能随意夸大和否定历史人物的作用 不能以偏概全 判断的标准 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不同声音 北魏孝文帝 档案 名 拓跋宏 后改姓元 467 499 出生时代 北魏 为魏高祖 亦称为魏孝文帝 出生地 北魏平城 今山西大同北 民族 鲜卑族信仰 佛教特长 诗赋传世佳句 白日光天无不曜 江左一隅独未照 历史评价 大力推行汉化政策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是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改革家 完善孝文帝档案 拓跋入中原 国分南北方 孝文行改革 旧俗尽扫光 均田加俸禄 南迁到洛阳 鲜卑封建化 民族融合强 小结 读一读 练习 填空 1 北魏是 族建立的国家 2 迁都洛阳后 孝文帝下令改穿 改说 改姓 还提倡 和 通婚 鲜卑 汉服 汉语 汉姓 鲜卑族 汉族 纵古论今 课后思考 比较 孝文帝改革与我们已学过的商鞅变法的异同 思考 他们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在歌曲中升华情感 歌曲 爱我中华 八 教学反思这堂课的设计是在对教材和学生深入分析基础上的一次实验 本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 从标题上就可以看出重点 即孝文帝其人和他的改革 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他们也会很自然而然的想要了解这个人和他的故事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 完全打破了教材的体系 开门见山的推出课文的主角 并补充了人物的成长历程 这里面有很多需要补充教材 表面看占用了课堂时间 但实际上 它们刚好把教材的知识巧妙的贯穿在了里面 如讲人物生活的时代 就把少数民族内迁含在了里面 讲小时侯 是为更好理解改革的原因 讲其去世 是为引出改革深远意义的思考 而这样做 使课堂始终有人物故事为线索 并能使学生印象深刻 在实际上课时 学生们始终关注着孝文帝的成长 感其幼年的不幸 赞其改革的魄力 叹其英年早逝 使本课内容不再让他们感觉遥远 在思考问题时也显得更加主动 在最后优美的音乐声中 学生感觉意犹未尽 有同学说 真希望每节历史课都能这样安逸 可见 这样的设计是有意义的 不过 人物情景教学法更适合类似于本课的内容 即人物形象明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建筑销售合同范本
- 平塘买房合同范本
- 出租 续签合同范本
- 供货的制式合同范本
- 简易雇保安合同范本
- 胶纸打包出售合同范本
- 小区房产转让合同范本
- 换热器维修合同范本
- 终止提供服务合同范本
- 冷柜仓库转让合同范本
- 屏幕尺寸换算表
- 金属技术监督管理制度
- 建筑行业材料员培训课件
- 佐贺的超级阿嬷亲子阅读单
- 企业工会制度大全
- NB-T 10316-2019 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并网性能测试规范
- JJF(纺织)010-2012纱线捻度仪校准规范
- GB/T 16288-2008塑料制品的标志
-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课件(1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口部运动功能评估分级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