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一)配套训练 苏教版.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一)配套训练 苏教版.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一)配套训练 苏教版.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一)配套训练 苏教版.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一)配套训练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评估检测(一)(150分钟 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感喟/匮乏吝啬/色子遒劲/集腋成裘b.漂白/漂洗角色/角斗屏除/屏气凝神c.祈祷/颀长梦魇/笑靥歆羡/万马齐喑d.拮据/狡黠隔阂/弹劾洗濯/擢发难数2.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一夜之间便洛阳纸贵。购书中心开门还不到十分钟,上百本莫言作品存货就被一扫而空。莫言是我国著名作家,在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已经蜚声海内外,可是在获奖之前,他的作品湮没于众多包装得美轮美奂的书籍当中,无人问津。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莫言作品热潮,莫言很不以为意。他说:“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却下来。大家该干吗就干吗。”a.洛阳纸贵b.蜚声c.美轮美奂d.不以为意3.阅读下面的这段文字,提取45个关键词。(4分)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蒂莫西布朗说:“我们已经在人类大脑中发现了一个类似时钟的东西,也就是一种成熟的生物信号,这种信号能够很好地捕捉到人们的年龄差异。”大脑内部存在一个“时钟”,通过对大脑扫描便可准确获知一个人的真实年龄,误差不会超过1岁。布朗利用核磁共振成像对885名3到20岁的人进行了大脑扫描,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人类大脑内部的231处生物标记,把这些生物标记结合起来就可以确定一个人的真实年龄,精确度超过92%。答:_4.阅读下面的漫画诱惑,认真领会画意,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5分)这幅漫画形象地启示人们:_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韩愈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lu)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举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令。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上以为忠。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其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与为之;贫不能者畀之财,栽食与浆,亲往劝之。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流岭南。公能益明。(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注】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明经第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b.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让:移让c.为重屋四千七百重:重要d.不辨则受垢垢:耻辱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韦丹“治功”的一组是(3分)()征还入议蜀事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为瓦屋万三千七百筑堤捍江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a.b.c.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辟造反围困梓州,韦公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管理梓州,他认为此时梓州正处在包围之下,尽力守卫都很困难了,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就回绝了。b.韦公被任命为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这三州都不是要害的地方,不如让它们归属河东,皇帝认为他很忠心。c.韦公担任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后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并在集市上供应建屋的原料,不获取利润。d.一名受到韦公惩罚的士卒诬告韦公违法,韦公因此被朝廷免职,但事后朝廷派人来调查,发现士卒是诬告,而这件事使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3分)译文:_(2)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3分)译文: _(3)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4分)译文: _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日长简仲咸王禹偁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注】此诗作于诗人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时。简:即书信,用为动词。仲咸:冯伉的字,与王禹偁同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故诗中称同年。伯阳:老子李耳的字。牢落: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1)颔联表现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答:_(2)从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两方面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答:_(3)全诗表面上扣一“闲”字,实际上透露的是怎样的情绪?诗歌是怎样表现这种情绪的?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 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庄子逍遥游)(2)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3),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沙上并禽池上暝。(张先天仙子)(5)子曰:“默而识之,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6)后值倾覆,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7),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惜别樱桃园童道明为了挽救一座即将拍卖的樱桃园,女主人从巴黎回到俄罗斯故乡。一个商人建议她把樱桃园改造成别墅出租。女主人不听,樱桃园易主。新的主人正是那个提建议的商人。樱桃园原先的女主人落了几滴眼泪,走了,落幕前,观众听到“从远处隐隐传来砍伐树木的斧声”这就是契诃夫的樱桃园。从樱桃园这部戏可以生发出种种不同的题旨来。在贵族阶级行将入木的20世纪初,由此可以反思到“贵族阶级的没落”;在阶级斗争如火如荼的十月革命后,由此可以导引出“阶级斗争的火花”;而在阶级观点逐渐让位给人类意识的上世纪中后叶,则有越来越多的人从“樱桃园的消失”中,发现了“人类的困惑”。“困惑”在哪?美丽的“樱桃园”终究敌不过实用的“别墅楼”,几幢有物质经济效益的别墅楼的出现,要伴随一座有精神家园意味的樱桃园的毁灭。“困惑”在趋新与怀旧的两难选择,“困惑”在情感与理智的永恒冲突,“困惑”在按历史法则注定要让位给“别墅楼”的“樱桃园”毕竟也值得几分眷恋,“困惑”在让人听了心颤的“砍伐树木的斧声”;同时还可以听作“时代前进的脚步声”樱桃园里包裹的那颗俄罗斯困惑的灵魂,像是升腾到了天空,它的呼唤在各种肤色的人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们黑头发黄皮肤的龙的传人。五十年代末,旅欧华人作家凌叔华重游日本京都银阁寺,发现“当年池上那树斜卧的粉色山茶不见了。猩红的天竹也不在水边照影了清脆的鸟声也听不到了”。而在寺庙山门旁边“却多了一个卖票窗口了”。告别已经成为营业性旅游点的银阁寺,凌叔华女士在她的散文重游日本里写下了自己的“心灵困惑”:“我惘惘地走出了庙门,大有契诃夫的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有一天这锦镜池内会不会填上了洋灰,作为公共游泳池呢?我不由得一路问自己。”有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并不非得是女性,也并不非得熟悉契诃夫的剧本。五十年代中期,当北京的老牌楼、老城墙在新马路不断拓展的同时不断消失与萎缩的时候,最有契诃夫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北京市民,我想一定是梁思成先生了。时代在快速地按着历史的法则前进,跟着时代前进的我们不得不与一些旧的但也美丽的事物告别。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纪之初,我们好像每天都在迎接新的“别墅楼”拔地而起,同时也每天都在目睹“樱桃园”就地消失。我们好像每天都能隐隐听到令我们忧喜参半,令我们心潮澎湃,也令我们心灵怅惘的“砍伐树木的斧声”。我们无法逆“历史潮流”,保留一座座注定要消失的“樱桃园”。但我们可以把消失了的、消失着的、将要消失的“樱桃园”,保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只要它确确实实值得我们记忆。大到巍峨的北京城墙,小到被曹禺写进北京人的发出“孜妞妞、孜妞妞”声响的曾为“北平独有的单轮小水车”。谢谢契诃夫。他让我们知道,哪怕是朦朦胧胧的知道,为什么跨入新世纪门槛的我们,心中会有这种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杂感受;他启发我们进入21世纪的人,和复杂的、冷冰冰的电脑打交道的现代人,要懂得多愁善感,要懂得在复杂的、热乎乎的感情世界中徜徉,要懂得惜别“樱桃园”。11.本文中“樱桃园”原指什么?喻指什么?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是怎样的?(5分)答:_12.文中写凌叔华和梁思成的用意是什么?具体说说写这两个人所用手法有什么不同。(4分)答:_13.文中画线句中的“忧喜参半”指的是什么?文章反复提到“砍伐树木的斧声”有什么作用?(4分)答:_14.作者为什么要说“谢谢契诃夫”?请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作者是怎样逐层表达文章主旨的。(7分)答:_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雅与俗莫邪从前倪云林雅士,因为不肯替张士信作画,有一天被张士信捉了起来,鞭打几死。可是他在被鞭打时,不发一言。有人问他缘故,他说:一开口就俗了。不得了,这样的雅士,连性命都不顾,真正少见。然而这样的做作,不也有一些太雅之嫌否?因为在我看来,不开口只能算作强硬不屈,是个好汉,与雅无关。如果存心要以此为雅,就未免太雅而成俗了。太雅成俗,正如儒林外史中所说的“雅得太俗”一样。当时一般斗方名士,动不动就饮酒看花,吟诗作赋,自命风雅,于是给吴敬梓大大地嘲讽了一阵,至今当为话柄。这种雅习,到了今天,似乎风流余韵依然未绝,或者竟是变本加厉,有行必雅,无事肯俗。别的不必说,即以几个人的别号笔名而言,早已竭尽雅之奇观,不能不使人叹为雅之极致。我不是说那些名字不雅。恰恰相反,我是承认它们的雅的。可是一人始倡,多人从风,任何雅事,都成了俗不可耐。正如宋之苏东坡是雅人,多雅事,明之唐伯虎、张孟晋之流,邯郸学步,扭捏作态,就使人要发呕了。要一定专为雅与俗下定义,当然不是容易的。不过我说,这里面似乎也有一些范围,除了始倡者雅,从风者俗外,还有有意者俗,无心者雅。倪云林之俗,我就为了他的有意。他本来是元末明初人,元人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别号的,所以他号为云林子,这就是他的俗的表征之一。至于他的故意嗜洁,无非学学朱元璋,也徒见其俗气熏人耳。莫君利哀(仿高君尔基的雅称)所写的装腔作势,就是为这些雅人写照的。我想要收集这项材料,恐怕古今中外不知多少,正可以车载“之”计量,汗牛“之”充栋吧用两个“之”字,文气便雅。不过雅事只止文人有份,不识字的浑人是无份的。因此既有文人的太雅成俗,也就有了浑人的太俗成雅。党太尉的销金帐里,羊羔美酒,就是个明证。而梁山黑旋风开口老子,闭口铁牛,实在妩媚可爱,端的不俗。就是鲁迅笔底下的阿q,几声我要,我也认为是近代第一雅人。为什么呢?也不过为了他们的一片天真,无心于雅。其所言所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却自然地绝妙千古,俗得太雅耳。文人中毕竟黄山谷是有点道理的:到了宣州,有人请他写字,他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有人因为他给了俗人,为他可惜,他就笑着说,有不俗的人,引一个来看看。这话真正痛快极了!反过来说,谁是雅人呢?谁不是俗人呢?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雅与俗的究竟来。我时常听见人们说,文章要做得“雅俗共赏”,方为妙文。这话,我有些不相信,因为雅能赏的,俗未必能赏;俗能赏的,不一定雅能赏。因此,我想,也许“雅俗不共赏”,方是妙文吧。至于我这篇不妙文,既难追雅,又难谐俗,也就只好“雅俗不共赏”了。15.文章认为应怎样区分雅与俗?结尾处画线的句子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文章观?(6分)答:_16.第段的议论有什么特色?请简要概括。(6分)答:_17.请简要说明全文的论述思路。(6分)答:_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观赏,它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其实,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迪。请以“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 文 体 通 行 既 久 染 指 遂 多 自 成 习 套 豪 杰 之 士 亦 难 于 其 中 自 出 新 意 故 遁 而 作 他 体 以 自 解 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王国维人间词话20.四言敝而有楚辞,“四言诗”的代表是。楚辞中屈原的作品,除离骚外,还有。(2分)21.王国维认为“一切文体”“始盛终衰”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_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家中觉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马的一对恋人,只因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摩擦,就被无情地拆散了。最终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开了人世。b.哈姆莱特中雷欧提斯曾在夜半看到一个鬼魂,长得和已故的老国王一样。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哈姆莱特,困惑的王子立刻断定这就是父王的冤魂。c.风波中,作者以张勋复辟事件为背景描述了江南农村中一场风波,围绕“辫子”的危机,揭示了这一事件的实质,即复辟终究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步伐。d.红楼梦中探春倡导成立“海棠诗社”,李纨主动请缨做社长。第一次咏白海棠,宝钗夺魁;第二次咏桃花,林黛玉才情倾倒众人。e.天狗中诗人以“天狗”自比,塑造了“天狗”这一冲决一切罗网的强悍形象,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夸张地表达了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要求。23.简答题(10分)(1)简析茶馆中常四爷这一人物形象。(5分)答:_(2)请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5分)答:_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作为新兴媒体,互联网冲击了已有的文学体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阅读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网络、传统文学期刊、出版社三分文坛的格局。网络的最大功绩是使文学的自由精神在新的写作空间下得以张扬,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在20世纪,想发表作品常需要有一麻袋的底稿做基础。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网络结束了抽屉文学和油印刊物的历史,通过网络,发表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当今有大量的写作者在网上放飞他们的文学梦想,这些被称为网络写手的写作者来自不同的行业,那些有才华的写作者得到“粉丝们”的追捧,潜在的写作才能被激发出来,也慢慢成为作家。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网民已近4亿,网络文学阅读者和写作者过亿,互联网阅读已超过了图书阅读,网络提供了全民阅读、写作的新平台;网络未出现之前,中国当代文学已失去了轰动效应,文学的边缘化倾向日渐突出。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网络促进了今天通俗文学的繁荣。十年来,互联网上所发表的中文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60年的总和。网络文学是丰富而芜杂的,不同身份的网民加入到文学创作的阵营,文学通过网络实现了真正的多元化。当然,网络上也不乏纯文学作家的身影。网络上有以写作字数计算稿酬的签约作家,他们是完全的商业写作,其中不乏日码字过万的“写手”,他们中的佼佼者凭借自身的写作才华获得网友读者的追捧,并以此获得年入百万的报酬。网络上还有大量的非职业写作者,许多小学生都建有自己的博客,通过网络记录自己的生活,博客写作已成为他们练笔的重要方式。网络文学因发表的宽松,在总体上与传统文学审美取向有很大不同,形成了一种新的民间写作趋向,其中表现出来的新鲜活力是很多传统职业作家所无法提供的。网络文学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言以蔽之的“垃圾论”问题,而是在鱼龙混杂之中,如何筛选,如何引导,如何评判,如何经典化的问题。这既需要作协等文学职能部门的积极作为,也需要批评界和广大读者的认真阅读参与,毕竟网络文学只有短短的十年历史,其发展的巨大空间将由时间来证明。24.网络文学有哪些重要特点?(6分)答:_25.网络对文学有哪些影响?(4分)答:_26.怎样引导网络文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5分)答:_答案解析1.ba项,ku,s/shi,qi;b项,pio,ju,bn;c项,q,yn/y,xn/yn;d项,ji/xi,h,zhu。2.ca项,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b项,蜚声:指的是扬名。c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这个成语只能用于形容房屋,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物。d项,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这与后面莫言的表述都表现了莫言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3.【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段,然后提取关键信息。分析语段可知,“人类大脑”“时钟”“生物信号”“确定”“真实年龄”为关键信息。答案:人类大脑、时钟、生物信号、确定、真实年龄4.【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揭示漫画的寓意,首先要认真分析画面,基于画面的组成,抓住其中关键的要素。分析该漫画的画面可知,该漫画中有一只猫,猫的前面是一只吊在架上的鱼,而鱼的下面是一个陷阱,陷阱的下面写着“诱惑”两个字,而画面的右上方有一行可以解读为“最诱人处最危险”或“危险处最最诱人”两种含义的文字。根据画面的这些要素推知该漫画的寓意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解读:强调风险的角度,强调诱人的角度。根据第个角度可得出“诱惑往往是带有危险的,不可不顾危险,只看到利益”;根据第个角度可得出“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又是最诱人的地方”。答案:诱惑往往带有危险性,不能只看到利益,而忽视危险的存在,置自己于险境。评估风险的角度无限风光在险峰,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有最诱人的东西。(或:值得向往的,往往在险远的地方。)勇于探险的角度5.c重:重叠。6.d个人经历;总体评价,与“治功”无关。7.a“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错,“易将”的意思是“更换将领”。8.(1)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颜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关键点:“既”“以”“爱”)(2)(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关键点:句式、“其”、句意通顺)(3)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关键点:“卒”“当”“果”“遣”)附【译文】韦公名丹,字文明,姓韦。他的父亲名韦政,在雒县县丞任上去世,朝廷追赠虢州刺史。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颜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后参加明经考试合格,经过选定授以峡州远安县令的官职。顺宗皇帝嗣位,下诏授以谏议大夫之职。刘辟造反,围困梓州,皇帝下诏让韦公担任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韦公走到汉中时,给皇帝上疏说:“梓州现在正处在被包围的时候,他们正在尽力防守,这时不可以更换将领。”朝廷征召他回来讨论蜀地之事。刘辟离开梓州,韦公趁机将东川节度使之职移让给高崇文,自己被朝廷授予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之职。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我所治理的三个州,并不是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官职,浪费国家资财,不如让三州归属河东方便。”皇帝认为他很忠心。过了一年,被授予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之职。韦公到任后,就计算家里的人数来接受朝廷的俸禄,把多给的钱都交给官府。罢免了八州无所事事只是白吃饭的人,用来聚集钱财。开始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把木材、陶瓦聚集到集市上,估计建屋的费用而定价钱,不获取利润。凡是从官府领取木材、陶瓦的人,房子建好以后再交钱,遵从命令的人免除他们一半的赋税;逃跑还没有归来的人,官府给他们将房子建好;贫穷不能购买材料的人,官府给予他们钱财,用车装着食物和水,亲自到各处劝说他们盖瓦屋。建造瓦屋一万三千七百间,建造两层的瓦屋四千七百间,百姓没有了火灾的忧虑,夏天潮湿就住在上层。第二年,修筑堤坝保卫长江,长十二里,分散修筑闸门,用来泄出洪水。韦公离职的第二年,长江洪水达到了与堤坝相平的高位,百姓老幼都哭着思念韦公的好处说:“(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开挖池塘五百九十八口,从而获得田地一万两千顷。凡是为百姓祛除祸害兴办有利的事都像是追求享受一样。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这个士卒上书朝廷告发韦公所做的若干条违法的事,朝廷正在严抓吏治,并且认为韦公是一位以才能闻名的大臣,治理地方的政绩名闻全国,不辨明是非就会蒙受耻辱,就下诏罢免韦公的官职留住在江西等待辨明。使者还没有来到,过了一个多月,韦公因患病去世了。使者到后,辨明士卒所告发的若干条事项,没有一件是真实的。朝廷下诏鞭打这名士卒一百下,流放岭南。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9.【解析】(1)考查对于诗人思想情感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要把握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上下联诗句以及整首诗的主旨情感进行解读。颔联是写读书销愁。诗人用“开诗世界”来盛赞杜甫,独具慧眼。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杜诗中寻觅知音,有所寄托,借杜诗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抒发其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他又从老子道德经中寻求精神归宿。此处用杜甫和老子合联,正暗示出这种复杂心理。(2)要求赏析颈联的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首先结合诗句把握思想感情,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析艺术手法。分析颈联可知诗人趁黄昏月出之际,独自登楼以遣心中幽怨,但映入眼帘的是百花飘零的萧瑟景象,意在排遣,却又添了一股伤春之情。诗人孑然一人,抑郁不平的心情无法向人倾诉。“月上”一词表面上无关紧要,实际上交代了流动的时间,又将诗人的感情推进一层,白天难熬盼黄昏,到了黄昏,只有酒杯在手了。颈联未著一情语,而孤独寂寞之情毕现,寓情于景,十分巧妙。(3)考查炼字,要分析“闲”字蕴含的作者的情绪就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情感以及诗后的注释来分析。“闲”字,聚全诗精神,为一篇眼目。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被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苦闷和孤独。答案:(1)因为地僻官闲,诗人就借读书来打发时光。所读的是杜甫的诗,老子的道德经。这反映出诗人既忧国忧民、难以摆脱仕途坎坷的悲凉,又希望从道家思想中寻求精神解脱的矛盾心理。(2)诗人欲排遣闲愁,至庭院赏花,映入眼帘的却只是百花凋零的情景;登楼赏月也只是孑然一身,孤酒一杯。诗人通过这两个场景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人没有直接言“愁”,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写的景物之中透露着深深的愁思。(3)实际上透露的是一种孤独、落寞的情绪。诗歌中有的地方是直接表现,有的地方是间接表现“何计到黄昏”“此心牢落”是直接表现;“昼掩门”、读杜甫诗、老子书、“酒一樽”是间接表现。10.(1)辩乎荣辱之境(2)渚清沙白鸟飞回(3)别有幽愁暗恨生(4)云破月来花弄影(5)学而不厌(6)受任于败军之际(7)黄发垂髫(8)一蓑烟雨任平生11.(1)“樱桃园”原指契诃夫剧本中的20世纪初俄罗斯贵族的乡间私人花园。(2分)(2)“樱桃园”喻指不断消失的、具有精神家园意味的那些事物。(2分,“消失”“精神家园”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3)“心境”是伤感的。(答成“惆怅、眷念、依依不舍”等亦可)(1分)12.说明樱桃园女主人屈从于资本的力量不得不卖掉樱桃园的伤感心境是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普遍存在的心态、共同面对的困惑。(如答“俄罗斯困惑灵魂的呼唤在各种肤色的人中引起了共鸣,也包括我们中国人”亦可)(2分)手法是前详后略。前者具体描写了凌叔华重游银阁寺的心境,后者只是概括提及。(2分,说详略得当1分)13.(1)“忧”的是在“砍伐树木的斧声”中樱桃园被砍掉了。(1分)“喜”的是斧声又代表了“时代前进的脚步声”。(1分,意思对即可)(2)强化了作者甜蜜与苦涩并存的复杂感受(1分),警醒读者正视樱桃园(精神家园)正在消失的困惑。(1分,意思对即可)14.契诃夫的樱桃园给现代人丰富的审美体验,告诉我们要懂得惜别“樱桃园”。(1分)这也是文章的主旨:现代人在社会进步中要懂得珍惜精神家园。(2分,“社会进步”1分,“珍惜”1分,意思对即可)文章首先由介绍樱桃园的剧情入手,引出“人类的困惑”这个话题(1分);然后以凌叔华和梁思成为例,揭示这种困惑的普遍性(1分);接着揭示“樱桃园”情绪的时代意义(1分);最后呼应标题,升华主题(1分)。15.(1)“始倡”(首倡)和“无心”(天真)是雅,“从风”和“有意”(做作)是俗。(2)好文章既不刻意“追雅”,也不刻意“谐俗”。16.多用事例,妙引古诗,亦庄亦谐。17.先由倪云林的故事入题,点明其是“太雅而成俗”,并指出此“雅习”至今依然未绝;进而举例剖析什么是雅与俗,阐明雅者实际上皆俗的道理;最后指出“雅俗不共赏”方是妙文。18.【写作提示】 立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