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名牌机油的优缺点》.doc_第1页
《各大名牌机油的优缺点》.doc_第2页
《各大名牌机油的优缺点》.doc_第3页
《各大名牌机油的优缺点》.doc_第4页
《各大名牌机油的优缺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机油,想谈以下几点:(1):关于30油与40油的区别(例如5W-30与5W-40中的30与40).在认真研究SAE认证之前我也是一直被这样的说法所误导:30就是指需要在环境温度低于30时使用,40就是指需要在环境温度低于40时使用。这种说法可谓是遗毒无穷,我想可能现在大部分的车友还在被这样的说法所误导,并且这一说法还是在继续被转载被引用。当初我也不禁有疑惑,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是90-100左右怎么不见有90的油出现呢?还有一些车厂推荐四季使用5W-20的油,难道这些车只能在气温20以下的地区行驶?难道这些车厂在拿自己产的车开玩笑?通过对SAE认证的研究我们发现,其实20、30和40只是对机油在100时运动粘度的一个范围的代表,跟环境温度真的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在这里我也希望看到我这篇帖子的车友尽快摆脱这种误导所带来的在选择机油粘度方面的束缚。(2):关于四季通用机油的粘度的选择。这个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延续。我们既然已经摆脱了环境温度的束缚,那么之前那些所谓的冬季机油夏季机油的区分我们也就可以抛之脑后了,因为发动机在充分热起来之后的温度在冬季和夏季是差不多的,都在90-100左右,那么如果你的车的原厂推荐机油粘度在冬季是5W-30,那么在夏季你同样可以使用这个粘度的机油,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这样使用机油会有那些弊病。但是这里有两点是需要着重提一下的,首先是关于W前面这个数字的选择,在SAE J-300(2007)标准中我们需要关注一下低温启动粘度和低温泵送粘度,基本上的原则是W前面的这个数字减去35所得到的数字代表着在那个温度以上车辆是可以正常启动的,比如10W的机油在-25以上可以保证车辆的正常启动,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温度是一个极限温度,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最好不要去尝试极限,以北京为例,冬季最低温度在-15左右,那么15W的油就差不多是极限,所以最好选择10W、5W甚至0W的油。另外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关于HTHS:(3):关于150高温高剪切粘度(HTHS). 如果你经常暴力驾驶或者长途高转的话建议用HTHS3.5的机油,这样的话大部分30的机油是不满足这一条件的(当然也有很多30的全合成机油其HTHS是高于3.5的)。更详细的关于HTHS的内容我们在后续关于ACEA认证的内容中再讨论。(4):关于Cp和Cts.在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关于粘度的单位,这里把他们的关系简要介绍一下:cst是运动粘度的单位,里泊(cp)是动力粘度的单位,它们不能直接换算.它们的关系如下:=(/)*1000其中: 是运动粘度, cst;是动力粘度, cp;是密度,kg/m3.(5):比较稀的机油可以给我们带来比较好的节油效果,因为毕竟机油稀的话发动机内部零件的运动阻力就相对减小,所以现在国际上用油的趋势是越来越稀。(6):反观羚羊原厂推荐机油。原厂推荐冬季5W-30,夏季15W-40,通过前面的一系列叙述我可以很轻松的得到下面的结果:(7):综合以上种种,结合我自己平时的驾驶习惯,我选择5W-30的机油作为四季通用机油使用。好了,现在言归正传了,作为一个初涉油坛的车友,在上完了这些大课之后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思路去选油呢?这里就开始针对这个话题来谈一些个人的浅见。一:先选粘度。 粘度的选择主要看2方面,主要是针对车然后是针对驾驶者的驾驶习惯。当然还涉及冬季低温粘度的问题,主要针对0W,5W,15W这些的选择,这些相对比较简单,大课内容结束应该基本就都明白了,这里不做赘述。1:针对车。主要就是一个HTHS的问题。德系一般要求HTHS大于3.5,法系一般要求HTHS大于3.2,美日中韩系对HTHS基本没有要求。这些大家根据自己使用手册上对于粘度的要求去单独对照。当然了,某些车厂对于机油粘度的推荐存在比较白痴的地方,比如长安铃木,比如某些国产车厂,这些需要单独对待。2:针对人。如果你的习惯是暴力驾驶,经常4000转以上行驶,那么你对HTHS的要求就要提高。可能有些车友要问了,说是在谈粘度,为什么你只去说HTHS啊。没错,粘度选择上最重要也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HTHS,这个指标和烧不烧机油是直接相关的。150高温高剪切动力粘度(HTHS)就是用来描述摩擦副下(活塞环与缸壁摩擦处)机油的状态,烧机油了就是因为HTHS低了(当然了,要排除因为气门油封等问题所导致的烧机油的情况),那么你就应该去选择HTHS更高的机油。而高转下,摩擦副温度更高,剪切力更大,所以对于HTHS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选择机油的时候我们对100度运动粘度有没有要求呢?有!在满足HTHS要求的情况下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能低就别高。100度运动粘度主要用来描述除摩擦副外其余地方机油的状态,粘度低的话车子会感觉比较轻盈随之而来的就是动力性感觉上要好一些,同时燃油经济型也会有所帮助。2:100度粘度高的话对于发动机噪音控制会有帮助,这一点针对同系机油而言,关于噪音控制后边还会有详述。这里还有一点需要着重提出来,就是关于机油粘度与抗磨性关系的问题,有人会认为机油粘度稀了之后会对发动机造成伤害,这一点其实还是基于HTHS的问题,如果HTHS足够就不会存在伤害的问题。从抗磨损角度来说,起到作用的不仅仅是油膜,更主要的是机油的添加剂配方,里面的抗磨添加剂系统起到关键的作用,因为磨损是发生在工作过程中最极限的边界摩擦情况下的,这时候磨擦副之间的油膜已不存在了,是起不到抗磨作用的。需要额外的化学成份来起到抗磨作用,比如锌、钼和磷。燃烧做功的混合气能够达到500度以上,在点燃混合气做功,活塞向下运动之时,缸壁上部的残存油膜还能存在么?温度超过了机油闪点之后,机油已经被气化了烧掉了。下一个排气行程,活塞向上运动时,油膜已不存在,机油还能起到抗磨保护作用的就是里面的抗磨添加剂在缸壁上形成的化学膜。另外不论是压缩行程还是做功行程,在上止点附近活塞受到的压力最大,因曲轴环形工作,连杆绝大部分时间是倾斜的角度原因,活塞向单个侧面的压力也就越大,活塞环对于缸壁的剪切压力就极高,如果再加上告诉的剪切运动,此时会发生严重的边界摩擦,油膜破裂,起保护作用的也不是油膜而是化学膜。很多车使用机油的添加剂配方不够优秀,所以它缸桶被磨成上大下小表现的就比较明显。希望根据以上这些可能帮助您选择到适合您的车也适合您的机油粘度。我经常这样说:机油的粘度选对了之后,其他的就是再错也错不到哪里去了。当然了最后留了一个关于噪音控制的小尾巴,所以我们现在开始第二个方面的讨论,二:噪音控制。在意噪音的车友还是为数不少的。其实在我看来,机油对于噪音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是确实有影响这一点不得不承认。主要基于2方面的考虑:1:100度运动粘度高一些对于抑制噪音有帮助。但是就像刚才在粘度选择问题上的阐述,粘度上去之后的副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2:在基础油的选择方面。目前来讲普遍认为PAO要较3+及酯类在抑制噪音方面差一些,因为PAO的极性较差。所以以静音为主要取向的车友在选择全合成机油的时候就尽量避开以PAO为主要基础油的品种吧。壳牌的机油主打的特点一个是对于发动机的清洁能力,再一个是保证动力输出的宁静顺畅。壳牌的明星产品灰喜力(超凡喜力)5w40 SM级别这款是全合成机油,是壳牌的最高端机油,有着出色的静音技术。之所以机油能降低噪音是因为其润滑好,磨损小,震动小。而我们平常用车最常用的是黄喜力,如HX5、HX6。其中HX6是HX5的升级版,但优化效果有限,如果想对爱车进一步养护还是使用蓝喜力更加合适。 作为壳牌的竞争对手,美孚也是机油业界公认的大品牌,其主打的王牌是抗磨损配方。这可以让发动机减少磨损,延长寿命。美孚的产品分为三个档次,美孚力霸、速霸与美孚一号。 速霸2000是其主推的一款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价格介于HX6和HX7之间。适用车辆为大众宝来、现代索纳塔、日产骐达和标致307等。 嘉实多机油。嘉实多机油的特点是他对发动机冷启动的保护。发动机的磨损大部分是在冷启动的时候产生的,这时候发动机的缸壁上只有很少的机油润滑,会造成比平时多的多的磨损,这也是需要热车的原因。就是的机油有很好的油挂性能,可以减少频繁启动的磨损。 嘉实多的金嘉护和磁护是最常用到的两款机油,但两个产品技术特点各有侧重,嘉实多金嘉护的强项是清洗发动机的油泥,保护发动机抵抗油泥,满足更长换油周期,确保发动机健康。而嘉实多磁护侧重对发动机冷启动的保护。磁护机油中的智能分子,会吸附在引擎部件表面提供额外保护层,在引擎启动瞬间即可提供保护。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AMSOIL安索5W-30 XLF超静音全合成长效汽油机油。不推荐使用车型:德国大众,奥迪,奔驰,宝马,旗下各款车型均不适用该款机油,法国标致雪铁龙部分车型,诸如标致 雪铁龙的2.0,2.3排量发动机也不适用。部分菲亚特车型,国内常见的派力奥,周末风,派朗等等均不适用。AMSOIL XL 5W-30 SYNTHETIC MOTOR OIL 5W-30(XLF)Kinematic Viscosity 100C, cSt (ASTM D-445)100摄氏度下运动粘度,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下 10.9Kinematic Viscosity 40C, cSt (ASTM D-445)40摄氏度下运动粘度,常温下 64.8Viscosity Index (ASTM D-2270)粘度指数 160CCS Viscosity, cP (C) (ASTM D-5293) 5524 (-30)Flash PointC (F) (ASTM D-92)闪点 226 (439)Fire PointC (F) (ASTM D-92)燃点 240 (464)Pour PointC (F) (ASTM D-97)倾点,可流动的最低温度点 -43 (-45)Noack Volatility, % weight loss (g/100g) (ASTM D-5800)挥发率 10.5High Temperature/High Shear Viscosity 150Cand 1.0 X 106s-1, cP (ASTM D-5481)高温极限抗剪切性 3.3Four Ball Wear Test 40 kgf, 75C,1200 rpm, 1 hour, scar diameter, mm (ASTM D-4172)四球机抗磨测试 0.44Total Base. Number (ASTM D-2896)总碱值 9.0汽油发动机润滑油概述【废话】 说实在的,我本不想写这篇文章,有关机油的话题已经都很烂了,百度一下所谓的百科里面都有好多详细的介绍。各类有关机油的文章也非常多,几乎每个汽车门户网站和大大小小的汽车用品类网上商城也都有介绍。但是今天,我还是不落俗套的写了。原因很简单,我真的没有看到一篇文章是想完整的告诉读者,你应该如何选购最适合你的机油。那些文章要么太含糊,要么太专业,很难说看完文章之后对于选择机油这件事情再也不揪心了,再也不疑惑了,有能力非常理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机油。别以为今天你终于可以找到这样一篇文章了,其实,本文也做不到。 不过,也许,试试吧。 在开始我们先讲清楚,本文只介绍非竞技类的车用汽油发动机润滑油。 文章中有涉及到一些英语词汇,但是我已经尽量使用中文表达,有时候用中文表达英语缩写词会显得有些啰嗦,特别是有关粘度的内容。 文章中也有涉及到一些专业名词,其实我不想把文章写得跟严谨的教材似的,因为我觉得有时候不严谨的表达更容易让人理解,所以我甚至都没有介绍许多诸如动力粘度,运动粘度之类的物理、化学名词。其实你真的不必去了解这些名词的严谨定义是什么,重点是这些数值对你的发动机而言有什么现实的作用。 文章中还有涉及到一些数据,但由于部分厂商并未在其官网公开与其产品及销量相关的数据,在行业资料中也鲜有提及,或受限于我查阅资料的范围等多种原因,所以文章中所引数据并不权威和完整,也许并不具备您所期望的参考价值。 另外还有许多比较个人主观的看法,所以权作参考,毋当权威。 此篇文章比较长,我把它分成八个部分:机油的制造商和品牌、机油的分类、机油的性能参数(上)、机油的性能参数(中)、机油的性能参数(下)、如何挑选机油(上)、如何挑选机油(下)、我的推荐。机油概述之一 制造商和品牌机油概述之一 制造商和品牌【机油的制造商及品牌】 汽油发动机润滑油俗称机油,众所周知,定期更换机油是汽车日常养护中最为常见的保养项目。在机油的选择上,消费者遇到的最为常见的困惑就是,这么多机油品牌,到底哪一个品牌更好。呵呵,这个问题里面很多声音,很多争论,我也讲不出来哪个更好,看完此文读者自己判断吧。 目前全球市场上在售的机油品牌,有大约四十个左右。考虑到一些品牌影响力很小,消费者在市场上极少有机会接触到,本文没有收录。本文一共搜集了35个机油品牌,大致涵盖了全球最主流的90%品牌厂商,相信产销量总和约占能到全球总额95%以上。 在这35个机油品牌中,近一半的品牌是美国品牌,美国是名符其实的汽车王国,车用润滑油产业链也相当发达。以下分别是16个美国品牌,10个欧洲品牌,5个日本品牌,4个中国品牌。由于近年来大型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很多,以上分类是依据总部设址和品牌起源地来划分的。 在35个机油品牌中,地球上前4大石油公司荷兰壳牌、美国埃克森美孚、英国超越、法国道达尔拥有了9个品牌,相信这四分之一的品牌产销量总和能轻松占到全球总额一半以上。 根据一般经验,全球最具市场影响力的车用机油品牌Top 3相信包括埃克森美孚(Mobil)旗下的Mobil牌机油。而以区域市场来讲,壳牌(Shell)旗下的美国老牌机油Penzoil在北美地区影响力最大,Mobil紧随其后。而在欧洲,英国超越(BP)集团旗下的嘉实多润滑油公司Castrol牌机油的影响力相当大。 我注意到一些人在推广德国福斯机油时宣称福斯机油时全球销量最大的机油,鉴于百度搜索排名的影响力,我还是有必要讲一下我的看法。德国福斯是一家老牌的工业和特种润滑油制造商,而非广泛意义的石油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一家独立经营的工业和特种润滑油集团,其产品线涉及到非常广泛的润滑市场,包括重型自动化机械、制药设备、航天领域等。鉴于结果十分清晰,本来他们这种自问自答的小把戏也不值得驳斥,所以我实在不想去花精力搜集什么数据来证明什么了,面对下面的截图,我只能笑一笑,大家都懂的。 而在日本,润滑油制造商(亿能、出光)多是以给日系几大整车厂商做OEM为主,润滑油工厂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普遍不大。重点提及的是在1999年,成立于1888年的日本石油NIPPON OIL CORPORATION与成立于1931年的三菱石油Mitsubishi Oil,合并后成立的日本最大的石油公司,并在2002年6月27日改名为“新日本石油(ENEOS中文品牌为亿能)”。此外HKS、SpeedMaster、Mitasu三家较小型润滑油公司则是以走竞技润滑产品路线。另外,还有嘉禾集团于2000年在北京设立的日产嘉禾润滑油公司,以国产整车厂的前装市场为主。其与同样翻译为“日产”的NISSAN株式会社并无任何股权关联,我们将其归属于中国润滑油公司。 在中国,低端市场的需求可谓强大,统一、长城、昆仑的百元价位4升装矿物质机油销量都不小。 随着汽车改装市场的兴起和繁荣,陆续出现了很多以高性能配方产品线为主体的机油品牌。这些品牌经常出现在各类大型国际赛事的车队赞助商名单上,例如:安索、红线、摩特速马力等。在BITOG社区,许多车迷喜欢称呼这类机油为boutique synthetic oils(实在难以直译,大家参考个大意吧)。 所以如果你喜欢看汽车赛事转播但又不太熟悉,我可以顺带告诉你一个看热闹的小诀窍:赛车满身都是花花绿绿,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各大赞助商的LOGO,一般都是大牌车手的赛车,广告商都知道只有跑在前列的赛车才会频繁出现在各大电视台赛事转播的画面中。 以下附世界主要发动机润滑油制造商及品牌名录 (排名就没必要计较先后了,本人并非颁奖机构。) 我无法知道以上这么多品牌中,到底哪些机油品牌更受消费者欢迎。不过下图也许是与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关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各品牌机油的特点美孚1号:美孚一号国内常见的黏度是金美孚5W30,0W40,银美孚5W30和5W40,以及部分4S店内的ESP5W30金美孚5W30和0W40是美孚1号顶级机油,配方上比较新,属于6代配方。金美孚是新加坡灌装,现在部分是油日本过来。银美孚5W30属于5代配方,性能一般。5W40银美孚是原厂法国,新加坡灌装,ESP5W30,英国产,符合大众以及雷诺认证。美孚机油过去配方是著名的三重合成技术,即PAO+酯+烷基奈,现在逐渐三类合成油+PAO+超高粘度PAO+酯+烷基奈构成基础油。其实超高粘度PAO就是包装上的“supersyn”,这是美孚独特的专利,并注册商标。按照国外论坛介绍,美孚1号含有微量有机钼作为添加剂来改善机油的抗磨性。1号在使用上有这么几个特点:1.常温下流动性好。所以大家看到的全合成油黏度几乎跟水区别不大,但是按美孚公司提供的资料,美孚1号能比其他机油能更快建立油压。2.1号的油在冷车稍微有点躁动。这是由于其使用了PAO基础油所致,PAO是4类全合成基础油,具有黏度指数高,倾点低,PAO是个很好的润滑油载体,对温度不敏感,抗挥发性好。但是PAO的油,油膜都比较薄,因此降噪能力一般,但它却能在高温下提供优秀的油膜,良好的抗高温性,因此不必担心其润滑以及保护能力。3.1号的油加速比较轻快。这还是由于其优异的流动性所致,较薄的油膜,却坚韧,即使较高的黏度也能提供良好的流动性,所谓“低温稀,高温稠”优异机油所具有的品质,它都符合。4.高负荷高苛刻环境下保护能力强。正是由于独特的基础油配方,因此在苛刻的条件下依然能维持足够的油膜来保护发动机。因此美孚1号是一款优异的民用润滑油。美孚1号在热车时表现很好,无论怠速还是巡航噪音都很低,美孚1号一般在转速超过4500转/分时,发动机声音开始发散,因为在这个转速以上,提供给发动机保护不仅仅是基础油,更需要添加剂来支持。喜力篇喜力系列机油是壳在欧洲的主要产品,因为壳的美国公司也有合成类机油产品,但是由于取向以及用途不同,其产品差异性很大。因此不要看到SHELL就和喜力划等号。国内销售的系列机油是欧洲版本,国内销售的喜力合成机油中,蓝喜力XH7由国内灌装,灰喜力由香港青衣灌装,另外一种黄喜力HX6调和合成油,但是不供应零售市场。下面主要谈灰喜力。灰喜力5W40认证很多,新版和金美孚1号一样,有意思的是金美孚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把VW503.01认证取消了,而灰喜力最新的SM却多了个VW503.01,这个可能是出于费用的考虑,因为车厂的认证,是要付米的。灰喜力的基础油是其大名鼎鼎的XHVI基础油,在API分类中属于3类或3类+,其特点是黏度指数远远高于普通的三类基础油。XHVI是以天然气作为原料,依靠费托合成(GTL)技术制造出合成蜡,然后通过典型的加氢裂化和溶剂脱蜡技术生产出来。基础油饱和度高,挥发度低,黏度指数高,除了倾点和4类的PAO差距较大外其他都逊于或者超越PAO。灰喜力机油的特点是:1.降噪能力强,安静。安静和降噪能力是三类油的特点。2.加速轻快,灰喜力全和成油流动性好,也比较顺滑。3.清洁性强。喜力系列机油清洁能力是其特色,不管是黄喜力,蓝喜力和灰喜力,只要定期更换,发动机内清洁性能都能保持良好。不足:1.和美孚1号一样,在部分车上消耗会比较大,2.灰喜力耐用性方面不是很强。3.高转速时表现不是很完美。灰喜力是喜力机油中最高端的全合成油,常用黏度有5W40和VX系列5W30专用油。同时这也是款特点和缺点都很鲜明的油,如果你喜欢安静,那么选喜力吧!嘉实多篇嘉实多国内常见的是金嘉护,磁护,其实还有大众服务站使用的D9,尊护。尊护SLX系列有两种黏度规格,分别是5W30金盖金桶和0W30红盖金桶,后者主要使用于宝马直6以上的发动机,两者区别比较明显,前者性能普通,就是多个VW504/507认证,后者无论从基础油还是长效性更加优秀,当然价格不菲,宝马4S的价格是不低于125每L,嘉实多服务站油广泛的应用与国外的奥迪,宝马,VOLVO,陆虎等。极护系列很少见,极护的黏度为0W40,和金美孚黏度一样,车厂认证也一样。国内很少有人用极护,究其原因是价格非常离谱,零售价每4L超过400多元。所以嘉实多在国内主要是磁护和金嘉护。两者API等级为SM,磁护的宣传口号是未启动先保护,并宣传有磁性分子来呵护发动机。其实这仅仅是宣传,所谓磁性,主要是利用添加剂和基础油的极性,优先吸附并能停留在金属表面,在启动一刹那,油压为建立起来前,利用停留在缸体以及凸轮轴桃尖上的油膜以及抗磨剂来抵御摩擦,以达到减少冷磨损。实际上很多厂家都有了这个技术,只是宣传口号不同罢了。嘉实多的油,综合表现在美孚和喜力直接,按我的看法,是在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既没有美孚1号的躁动,也没有灰喜力在高转速声嘶力竭的抗议,但也没有美孚1号的长效和灰喜力宁静般的感觉。磁护的油在几年前配方中存在清洁性存在一些问题,现在解决了,金嘉护是二类油的矿物油,黏度规格较多,是个体修理厂老板的最爱。嘉实多的缺点是国内行货目前缺少合适的30黏度油,普遍是40油,这是早期大众车给市场留下的不当之处,国内有个错觉,就是40油可以通吃天下,素不知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美国的发动机已经全面使用30黏度的油,不信可以查查维修保养手册。所以30的油可以有个选择,就是使用大众专用油尊护SLX,不过市场上价格比较混乱,按说配件是由严格的管理,仅仅有部分可以通过服务站流失出来。提醒大家5W30的尊护只能算很一般,是几大大众服务站配套油中性能比较差的一类。如果用的油冷车启动噪音不大,用这款吧,绝对不错的油。道达尔篇赶着作业,所以写的不当之处请其他高手谅解并斧正。道达尔埃尔夫品牌的油其实是一样的,属于道达尔集团下面的两个品牌。道达尔是法国品牌,和其他欧洲石油公司一样,在欧洲,道达尔有不同系列的油以针对品牌车厂的专用油。道达尔国内销售的QUARTZ系列机油分全合成9000系列,半合成7000系列,矿物油5000系列4000系列和3000系列。其中9000系列中黏度比较丰富,分0W405W40和5W30,从油理方面分析,0W40这款全合成比较好,也属于纯合成系列的顶级产品,但是这款油国内几乎没有看到,常见的5W30和5W40,这两款油是三类基础油为主的全合成,其中5W40欧洲车厂的认证比较多,通用性广,5W30这款从推荐的车厂来看,可能是符合ACEA的A3B3认证,至少是A5B5,欧洲一般的车除了大众宝马奔驰外,雷诺,PAS,Ford,菲亚特等都能用。价格上5W30比5W40略高些,一般高个10元。道9的油销售的价格大致在300左右。道7的油黏度比较单调,就10W40和5W30,半合成,10W40这款欧洲车大都能用,5W30适合美国以及日系和韩系车。道达尔的油,法国车比较偏爱,其中道达尔和标致雪铁龙合作,而雷诺则选择了ELF。从使用性能来看,确实符合其品牌定位和价格定位,毕竟前三大品牌是美孚嘉实多和壳,道达尔是二线品牌。道达尔的油没有什么特色,表现也一般,我的同事的标致车曾经使用过好几个周期的道达尔90005W30油,感觉很一般,最终放弃。这个油最主要缺点就是使用寿命短,一般7000左右就感到明显衰减。0W40那个油应该不错,可惜没法尝试,道达尔在欧洲有着不少高标准的油,很多规格可以参选,可惜国内不多。总之,道达尔这个油谈不上特色,但一般使用也足够,主要不足是性价比不高。Motul篇Motul的品牌过去只有是玩车一族才知道,原因是这个品牌很少在市场上宣传,这个品牌一般更多出现在赛道上,并希望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实力。Motul有自己强大的专用赛车油300V,黏度范围非常丰富,可以满足任何赛道的需要。300V赛车油是酯类基础油并调和强大的添加剂,号称0剪切黏度损失,强调各种负荷下的保护能力。8100系列是酯基油。法国产,该系列是Motul的高端民用机油,强调比较长的更换周期,黏度范围也是非常丰富,从0W20到5W40,有意思的是8100的油一般同黏度范围有两个型号,其实一款是强调性能,另外一款强调清洁性或者是强调经济性。8100系列有很多欧洲车厂的认证,因此在民用车上使用完全是很安全的。另一款全合成是H-Tech系列,常见的黏度是5W30和10W40黏度,早期是APISL认证,08年后全部升级为SM认证,标识上改为H-TechPlus,新加坡灌装。H-T系列是针对亚洲市场开发产品,全合成,配方上说明是100%化学合成。H-T系列没有车厂认证,只要SL或SM以及GF3或GF4节油认证。Motul这两款常用的全合成中8100的5W30黏度可以满足欧洲车要求使用,H-Tech系列不能全部满足欧洲车使用。H-Tech系列比较适合城市道路工况,不能比较长周期更换,8100系列的更换周期比较长。Motul的特点主要是安静以及平顺。福斯篇提到福斯,大众车友感触更深,同样提到福斯,老的大众车友会感慨万千。因为我们是看着福斯进入中国车用市场,看着它成长,更看着它一步步涨价。从当年被车友追捧的卖220元的超级合成,到如今超级合成卖到340左右,能不感慨吗?福斯进入中国市场不是特别早,但在欧洲,福斯绝对是好油,一个很不错的德国品牌。福斯的工业油尤其出色,同时福斯也配套其他车用产品,最常见而且最常用的DOT4规范刹车液,你选择福斯或者巴斯夫就足够了,没必要去追捧菲罗多或其他品牌。福斯是伴随大众一起成长的品牌。当年赖以成名的超级合成如今改头换面成了超级全合成,当年车友还把它划为高端半合成,而如今却以全合成的形象出现,尽管配方和基础油变化不大,而MC分子油的价格也涨到半合成的价格。福斯适合大众的原因主要是福斯的油,密封性相对好些,而大众的车,普遍机油消耗比较严重,因此福斯正好能弥补这一缺点,大众车友间聊到机油消耗,最有意思的讲法就是:用福斯吧,如果你还消耗大,基本上没治了。当然这仅仅是个笑话,但可想而知福斯是多么适合大众。福斯在欧洲有很多规格以针对不同车厂要求,比如GT15W30系列有针对大众的,有针对福特马自达的,有针对通用车系的,有针对雷诺和PSA的,针对BMW和BENZ的专用油。福斯的王牌产品是GT10W20的油,这款油是纯生物为原料的酯类油,强调环保和节能,并且很长效也很滑,号称未来用油,100%生物分解,当然价格也是顶级的,每升要200元左右。超级合成和分子油是福斯在国内的主要产品,GT1还没有全面引进,即使有,价格也是非常的高。MC分子油和超级合成的主要黏度是5W40,超级合成还有款德国原产的0W30,不过价格很高,4L的价格将近400元。超级合成我用过,所以感触比较深:超级合成的特点其实不在于密封好,而是在于它的长效,它的基础油主要是PAO,然后调和分子油,因此基础油配方绝对这个油抗氧化性比较强,至于密封性,我那车,超级合成照样消耗,到6000公里,要补充2-300毫升。谈到福斯的密封性,确实有点,因为密封的改变能使排气噪音发生变化,福斯确实做到了,从排气的声音,你会感到发动机稍微有力些,而且隆隆的排气声感觉真是换了台车。但相对于美孚,福斯缺乏美孚1号那巡航绵,急速轻那种特点,特别小排量发动机夏天启动空调后动力的衰减方面,确实是美孚1号强很多。MC油的特点是前5000公里不错,后期衰减,国内假如比较敏感的车友,7500公里就无法忍受,表现出来的是急加速时噪音的增加。MC分子油也号称未启动先保护,号称分子转换技术,其实这个技术是上个世界80年代末的技术,各大石油厂家都有,只不过大家叫法不同而已。GT15W30还没有大批量进来,假如进来的是不错的油,但以基础油来看,0W30点大超级合成更强悍些,GT1强调的还是环保和高认证,其实高认证在国内用途并不是非常的大。另外福斯现在开发了新的半合成超能,这个半合成在欧洲是没有的,只有国内有,价格也比较便宜。福斯一款适合欧洲车的油。主流机油PK的帖子,看了以后选机油很有启发啊第一部分.庄家寡头级厂商篇1.Mobil美孚篇1.1 行货版银美孚 1认证:GM4718M、6094M、FORD WSS-929A、MS-6395API SM,ACEA A1,B1,A5,B5,ILSAC GF-4核心参数: cSt 100oC 11.3HTHS Viscosity, mPa-s 150oC, ASTM D 4683 3.09行货版的银美孚,一般常见的是4公升的包装,属于低硫低灰分配方,黏度相对较低一点,适合中小排量的日韩系、美系车,在行货全合成中,这款油的参数还算是比较符合福特马自达车系的要求的,油耗表现还不错,缺点是噪声较大,转速高了就有点声嘶力竭了。此油的产地是法国,在新加坡灌装后销往中国。2011年7月后,此油结束了7年的进口历史,开始在中国江苏省苏州的太仓美孚炼油厂调和灌装。1.2行货版金美孚 1认证:BMW Longlife-01,MB 229.3/229.5,Opel GM-LL-A-025,GM-LL-B-025,Porsche A90,VW 502.00/505.00,503.01API: SM, SL,SJ,EC,CF,ACEA A3,B3,B4核心参数:cSt 100oC 14.3HTHS Viscosity, mPa-s 150oC, ASTM D 4683 3.6传说中的行货金美孚,金色的瓶子,似乎很高贵。其实金美孚银美孚定位上并无品质之分,金美孚针对欧系车发动机研发,因此认证也偏向欧系厂商,黏度明显比5W30的银美孚要大,此外,金美孚抗剪切性能明显高于银美孚,适合飙高转速的福特车友,但是节油方面则几乎一无是处,市区工况油耗会偏高.由于黏度大,噪声相比银美孚有所改善。个人认为金美孚并不太适合福克斯和蒙迪欧,倒更适合大众神车,在三大品牌的中国大陆行货顶级民用油中,个人认为金美是质素最好的。此油是在法国生产,在新加坡调和灌装后,销往中国。在欧洲有一款基础油配方完全一致的进口油,称为Mobil 1 NewLife,与行货相比,仅仅是调配厂的添加剂有所区别,这个非常罕见,我见过的只有以前曾经在重庆的玛莎拉蒂4S里面(杭州玛莎拉蒂用的是Pennzoil UltraEuro作为4S服务油)见过这个油作为4S的服务油使用,不过是金色瓶盖灰色瓶身,金色贴纸的,最近杭州雷诺4S也开始用这个油做服务油了。2011年7月后,此油结束了7年的进口历史,开始在中国江苏省苏州的太仓美孚炼油厂调和灌装。最新版的行货美孚1号,苏州太仓产的此为欧版NewLife金美孚,品质上乘1.3行货(欧版)美孚1 ESP环保型认证:BMW Longlife-04,MB 229.31/229.51,Opel GM-LL-A-025,GM-LL-B-025,Porsche C30,VW 503.00/504.00/505.00,503.01/507.00 ,PSAB712290API SM,ACEAA5/B5/C2/C3, A3/B3/B4核心参数:cSt 100oC 12.1HTHS Viscosity, mPa-s 150oC, ASTM D 4683 3.58ESP的完整称呼是Emission System Protection,即三元催化保护配方,也是Low-SAPS低硫低灰分配方。这是针对欧系车越来越变态的三元催化设计而研发的。其初衷是在原适用于5W40规格的欧系车上使用这种新的5W30机油,并维持三元催化器的效能。由于这是一款德系车适用的5W30机油,因此黏度偏大,用在日系、美系车上燃油经济性并不好,而且继承了美孚1冷车噪声大的特色。但很奇怪的是,长安福特居然选用了ESP作为4S全合成机油,也许是考虑到对三元催化的保护,那么4S用油应该在安全性上肯定不会错。美孚1 ESP在欧洲各炼油厂生产,目前常见的有三种,前两种为金色瓶盖,产自英国,后有一种为绿色,产自比利时,配方均一样,国内4S的直接是通过贸易渠道进口过来的,没有像前两种油一样有专门的中文包装。2011年7月后,此油跟着金美孚一起,开始在中国江苏省苏州的太仓美孚炼油厂调和灌装。1.4美版 美孚 1 EP (Extended Performance)(两个版本的EP)认证:Ford WSS-M2C946-A,Honda HTO-06API SN, SM, SL, SJ , ACEA A1/B1, A5/B5,ILSAC GF-5核心参数:cSt 100oC 11HTHS Viscosity, mPa-s 150oC, ASTM D 4683 3.1EP,大名鼎鼎的水美,对于福特车系来说,水美大部分的风头都被EP抢走了。EP全程为ExtendedPerformance,意为扩展的性能。其实主要指的是长效性,而不是Racing Performance竞技性能。在美国,EP宣称可以15000英里一换,接近20000公里。然而中国国内燃油酸性较大,油品不好,保险的里程是大约12000公里。EP的黏度对于福特车系来说,应该是刚刚好,燃油经济性也不错。唯一的缺点是噪声太大,也许也是美孚PAO的特点,不过EP似乎冷车噪声特别明显一点,而且国内的燃油质量也让EP长效的优势大打折扣。目前EP都是美国生产,美国灌装,国内通过正规进口贸易渠道进来,或者通过走私进来的。1.5美版 美孚 1 0W40 EuropeanFormula认证:BMW Longlife-01,MB 229.3/229.5,Opel GM-LL-A-025,GM-LL-B-025,Porsche A90,VW 502.00/505.00,503.01API: SM, SL,SJ,EC,CF,ACEA A3,B3,B4核心参数:cSt 100oC 14.3HTHS Viscosity, mPa-s 150oC, ASTM D 4683 3.6美版的银版0W40,从参数上来看,和行货的金美孚完全一致,认证都几乎一样,有理由相信主体配方也应该八九不离十,唯一区别是美版油中PAO含量比行货金美略高,按理来说低温性能比行货更好,但PAO的增多也导致了噪声比行货略大。这个适合迷恋行货金美孚的人使用,效果与行货金美几乎一致,性能上区别不大.当然这是美国生产美国灌装的,来源同美版EP。1.6美版 美孚 5W30银认证:Ford WSS-M2C946-A/Ford WSS-M2C929-A / General Motors 4718M/6094MAPI SN, SM, SL, SJ,ACEA A1/B1/A5/B5,ILSAC GF-5核心参数:cSt 100oC 11HTHS Viscosity, mPa-s 150oC, ASTM D 4683 3.1在美版EP的光环下,银瓶子的5W30银美孚黯然失色。其实这一版的美孚,定位跟国内行货银美孚类似,由于美版EP价格一路飙升,其实如果价格合适的话,现在银版的普通美版美1 5W30也不失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参数上来看,福特车系是适合的。来路和生产地址参见前面两个。1.7美版 美孚 5W30 HighMilage 高里程版认证:ACEA A1/B1, A5/B5 API SL/CF核心参数:cSt 100oC 11.7HTHS Viscosity, mPa-s 150oC, ASTM D 4683 3.3这是美版美孚的一个特殊产品,国内比较少见到,针对高里程的老车设计,其实国内的汽车,最适合用这个。你说是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杯具呢。11.7的黏度还是3.3的HTHS,貌似看起来参数都很不错,不过谁愿意让自己的车“被”当成破车呢,可是这就是国内汽车产业的现实写照。这油其实很适合蒙迪欧,真的.2.壳牌/Pennzoil/QuakerState篇2.1 欧版HelixUltra Extra 5W30 灰壳极限版 5W30认证:ACEA: C2/C3 (A3/B4),BMW Long Life-04 ,MB 229.51,VW 504/507 ,Chrysler MS-11106,Fiat 9.5535 S1 ,Porsche C30,PSA B71 2290核心参数:cSt 100oC 11.8HTHS Viscosity, mPa-s 150oC, ASTM D 4683 3.7这是壳旗下HelixUltra 民用灰壳系列家族的顶级产品,其性能指标从数据上来看是相当高的。这款油使用了非常高品质的GTL工艺基础油,符合很多欧系厂商的认证规格,其对应的产品应该是美孚的ESP。福特车系使用这款5W30的油,黏度略微偏高,主要反映在动力上,加速不够迅速,油门不够灵敏,加上这种GTL工艺的XHVI基础油倾点指标本来就弱于美孚常用的第四代SuperSyn配方(即PAO+烷基萘),极端低温条件下,性能要弱于PAO基础油。但是中转速下灰壳的性能还是不错的,而且最大的一个优势是异常安静,油耗亦比金美孚表现略好。当然,5W30 Extra版的灰壳,国内非常罕见。2.2 欧版/香港青衣版 HelixUltra AV-L 5W30 灰壳认证:ACEA: C2/A3/B3/B4,VW 504/507,Porsche C30核心参数:cSt 100oC 11.8HTHS Viscosity, mPa-s 150oC, ASTM D 4683 3.7AV-L的全称是Audi-VolksWagen Longlife,顾名思义,是针对大众奥迪车系推出的长效版机油。虽然是5W30,依然黏度偏高,行货中文标签的AV-L是由壳牌法国或澳大利亚工厂生产,在香港青衣油库灌装的。这款油特性基本上跟上面的极限版相差无几,但是是大众奥迪的单一认证,相对来说福特车系用,燃油经济性并不算太理想,优势就是很多AV-L是通过4S渠道弄出来的,价格比较有优势。当然,AV-L也有欧版的水货,是德文或者英文的,产地其实都是一样,只是在当地灌装而已。2.3 美版 Pennzoil潘佐 Ultra 5W30 PU认证:ACEA: C2/C3 (A3/B4),BMW Long Life-04 ,MB 229.51,VW 504/507 ,Chrysler MS-11106,Fiat 9.5535 S1 ,Porsche C30,PSA B71 2290核心参数:cSt 100oC 11.7HTHS Viscosity, mPa-s 150oC, ASTM D 4683 3.5Pennzoil估计不少朋友听到这个名字就要郁闷了,哪里冒出来的山寨.其实嘛,Pennzoil就是壳牌在美国的马甲。美帝其实也跟*一样,石油工业国家垄断,对壳牌这种欧洲巨头进入美国有个要求,就是必须跟当地石油企业合资(跟GRD中石化一样),那么可怜的壳牌不得不找到宾夕法利亚石油公司合资成立SOPUS(壳牌美国公司),然后利用宾夕法利亚石油的牌子销售壳牌产品。而Pennzoil则是滨州石油的商标(Pennsylvania Oil Corp.)这款美版壳牌的参数与上头2.1的欧版的Helix Ultra Extra很相似,几乎就是美版马甲,然而此油的基础油却是和灰壳有本质区别,灰壳的基础油是壳牌专利的XHVI加氢易购化蜡,而这款油的基础油则是类似于美孚的PAO聚a烯烃。由于汇率原因,Pennzoil会比Helix便宜,因此喜欢壳牌的,可以考虑Pennzoil的产品。2.4 美版 Pennzoil潘佐 Platinum 5W30 PP认证:API SN/SM ,ILSAC GF-4/5,ACEA: A1/B1/A5/B5 ,Chrysler MS 6395Q,FORD WSS-M2C929-A,GM 6094M/4718M,Acura HTO-06核心参数:cSt 100oC 10.3HTHS Viscosity, mPa-s 150oC, ASTM D 4683 3.1如果嫌弃壳牌黏度大,太耗油,起步不快,不适合小排量车,那么你就错了。Pennzo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