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初探.doc_第1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初探.doc_第2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初探.doc_第3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初探.doc_第4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初探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实现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的目标,问题教学就成了其重要的手段,生物这门学科尤其如此。因为该学科本身就是生活。可以这样说,生活中处处都是生物现象。而许多有关的探讨,几乎停留在纯理论的层面,本文就问题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做出一点实践。关键词:新课标 生物教学 问题创设 兴趣 循序渐进 关注全体 尝试假设不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标,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理念,就是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的思想。这一思想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自然离不开问题包括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发现的问题,还有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生物学科,因这门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也可以这样说,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生物学问题或者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学的教学实际上就成了“问题教学”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运用科学知识研究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事实上“问题教学”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有关专家就已提出。尽管这一提法已过去了近50年,当仍有它的现实意义,因为它就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而且这一方式的重要的一个方面“课程”,就是由精心选择和设计的问题组成,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获得知识、自我引导的策略和团队合作的技巧。这一精神也是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问题教学的关键是营造一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动脑思考的情境。入乎其境,才能感于其情。要调动学生的思维,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有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设计问题了。下面我通过一些教学实例,谈谈如何设计问题及如何改进问题的设计。一、 精心导入,激发兴趣如何才能将生物课上得更有趣,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一段好的导言问题可能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大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才能进一步主动地去指导答案。下面节选了几节课的导言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实例1:在讲“性别决定”时,我给学生提供一则中国年轻女性自杀状况报告资料:某山区,一个妇女一连处了4个女孩,周围的人瞧不起她,婆家人瞧不起她,就连她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男孩子,便自杀了。然后设问:生女孩是女人的过错吗?以此引起学生共鸣,但不要急于下结论,进一步设问:那生男生女究竟由谁来决定?学生议论纷纷。这样,在学生充满期盼的目光中,自然导入新课,效果不言而喻。实例2:在复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联系到植物的许多生理活动,在讲到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时巧妙设问:“锄禾日当午”难道只为了除草吗?然后引导学生从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物质循环等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其原因:(1)可以疏松土壤中的空气,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2)在增加土壤中的空气的基础上,可以促进土壤中好氧性细菌的呼吸作用,加快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增加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同时可以增加植物周围CO2浓度,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3)可以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有利于植物对矿质元素N的吸收。(4)可以破坏土壤硬化造成的毛细管,降低土壤中水分的散失。这样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产生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想学。二、 全盘考虑,循序渐进提出的问题要有新颖性、关联性和探究价值。设计问题须全盘考虑,更要注意问题的坡度。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辅助性问题,最好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全部问题都有内在的关联,最后水到渠成的将学生引向新境界,达到探究之目的。高考试题也有同样的特征,此类问题主要用在实验教学课中,效果特别好。下面以教材中探究酶作用特性的实验为例,列出以下供学生讨论的问题串,供大家参考。问题:酶(H2O2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与无机催化剂(Fe3+)相比,其催化效率如何呢?(1)简述本实验的原理:新鲜肝脏中含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分别用H2O2酶和Fe3+催化反应,可以比较两者的催化效率。(2)尝试提出一种假设: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可能比Fe3+的高。预期可能的结果是:与对照组相比,注入过氧化氢酶的反应液中将迅速产生大量气泡。(3)实验选材为何用新鲜肝脏?为使实验效果更显著,可对新鲜肝脏做怎样处理?新鲜肝脏含有活性的过氧过氢酶。为使实验效果更显著,可制备新鲜肝脏匀浆液,使过氧过氢酶释放。(4)若用肉眼观察,请提出两种检测指标:实验初期气泡产生的速度和量;点燃的卫生香复燃的猛烈程度。(5)实验过程中:实验变量、反应变量;实验组的处理方法;无关变量等等问题。(6)复述实验的主要方法步骤:(略)(7)本实验的结论是: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的高。三、把握节奏,关注全体在教学中,随教学过程的推进,要把握教学节奏,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应请学生坐下并及时点评。课前提问时,先告诉学生要提问的问题,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再根据学生的反应确定谁适合回答这个问题,切不可先把学生叫起来,再问要问的问题,也不可先点拨再回答,更不可学生齐声回答。当然,问题难度不同要请不同的学生回答,你的问题必须是适应各类学生的水平的问题,即不能无人回答,也不能人人都容易回答,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让差生有提高信心的机会。例如:在讲述选修课本“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通过课前设计预习提问:什么是抗体?是由谁分泌的?分布在哪里?作用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上课进程中则可以围绕预习时的问题,设计如下八个层次性比较明了的问题,这八个问题是:1、传统的提取抗体的方法如何?存在着哪些不足之处?2、能否用细胞培养方法制备大量抗体?这样通过师生的问答,引出单克隆抗体概念,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特性。接着在学生阅读基础上继续提问:3、用什么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4、为什么要用抗原注射小鼠?5、胰蛋白酶的作用是什么?6、两次筛选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筛选?7、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有哪些?8、单克隆抗体的应用?这样的设计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其中第5、6两个问题属于较难层次的,第3、7、8三个问题属于中间层次,其余则属于较易层次的。对此,可根据学生对问题思考时的表情来确定哪一部分学生适合于回答哪一类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确定回答问题的人。不论何种方式,其最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不致于慌乱而不知所措,进而失去对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导致无人回答的现象。这样以来,一堂有节奏的课就生成了!“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收获。现代教育就是把学习看作是发现问题、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