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绍兴县鲁迅中学 城南校区 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学科期中考试卷试题分析 28 22分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 冯天瑜等著 认为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秦汉以后 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 兼纳百家 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而 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 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文化 中 民本思潮 的表现 2分 分析这一时期 私学文化 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 2分 2 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 帝国文化 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 4分 3 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 市民文化 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3分 1 表现 孔子 仁 思想 以德治民 思想 孟子 仁政 思想或 民贵君轻 政在得民 思想 墨子 兼爱 思想 2分 任答两点即可 根源 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分封制的瓦解 宗法制崩溃 贵族势力削弱 许多贵族士大夫政治边缘化 只能以培养人才教人礼仪及文化谋生 诸侯割据争霸激烈 诸侯出于需要 设法招揽贤能 为培养人才的私学兴起创造了条件 2分 2 西汉 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 提出君权神授 大一统理论 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为汉武帝采纳 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正统思想 2分 宋朝 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 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巩固了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体和独尊地位 3 修改后答案 原因 君主专制政府保护小农经济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限止了工商业的经济的发展 官府垄断工商业和对外贸易 与民争利 阻碍了市民阶层的发育 使市民文化的发展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 明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使 市民文化 发展缺乏必要的政治基础 科举制度 八股取士 文字狱等专制文化的影响 使市民文化的发展缺乏必要的社会思想文化基础 明清实行海禁 闭关锁国 政策 除了阻碍中国手工工场开拓海外市场 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还阻碍了西方 市民文化 在中国的传播和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 借鉴 融合 使中国市民文化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对外交流和开放吸收的基础 3分 3 原答案 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封建专制集权政治 或封建君主专制 的强化阻碍了 市民文化 的发展 八股取士 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 闭关锁国一利于中国 市民文化 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 融合 3分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明清之际出现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第四次高潮 这次高潮的显着特点是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充当了文化传播的主要角色 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材料二明朝后期开始 利玛窦 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 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 开展翻译活动 把欧洲的天文 数学 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 把儒学的 大学 论语 等典籍介绍到欧洲 欧洲学者称之为 一次相互的启蒙 4 依据材料二 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3分 内容 欧洲的科学技术 中国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或儒家经典 2分 作用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促进了中西方的相互启蒙 1分 材料三17 18世纪在欧洲各国刮起了持续一个多世纪的 中国风 欧洲出现了一股 中国热 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艺术风格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泰认为 儒学不是宗教 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 欧洲应加以采用 5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 说明莱布尼茨为何推崇中国儒学文化 2分 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 2分 5 原因 德意志分割割据 造成社会动荡 阻碍社会发展 引起向往德意志的统一的莱布尼兹对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的赞赏 2分 出发点 反对封建贵族拥有特权 反对欧洲的等级制度 提倡人人自由平等和社会公正 2分 材料二明朝后期开始 利玛窦 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 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 开展翻译活动 把欧洲的天文 数学 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 把儒学的 大学 论语 等典籍介绍到欧洲 欧洲学者称之为 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四19世纪60年代 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 90年代中期 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 按西学 西政等编成 西学书目录 并指出 国家欲自强 以多译西书为本 6 结合材料二 四和所学知识 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 2分 及其原因 2分 6 新变化 译书范围广 数量多 译书为救亡图存服务 从翻译西方科学技术书籍为主到翻译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书籍为主 2分 原因 民族危机的加剧 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启蒙思想的影响 改革阻力的强大使梁起超等认识到要进行社会政治改革必须让国民了解和熟知西方社会的政治 思想 文化制度 必须翻译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书籍 提高国民对社会改革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2分 26分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 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流意识的新国民 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 非尔者 则虽今日变一法 明日易一人 东涂西抹 学步效颦 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 新民说 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 其隆盛耶 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 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 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 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谨陈六义 一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 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 敬告青年 1915年9月 1 根据材料一 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 新民 与 新青年 的原因 10分 1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 使他们意识到 以旧国民 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 培养新的国民 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6 18分 民主政治的发展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 在雅典 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同近代西方民主制度有着传承的关系 许海山主编 欧洲历史 材料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 独立行使立法权 并与其他两权即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 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 有的实行一院制 代议制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议会主权形式 另一种是人民主权形式 新浪博客 1 依据材料一 二指出 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古代希腊民主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1分 有人认为 民主政治是雅典灭亡的罪魁祸首 他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证据应该是什么 2分 材料一中 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同近代西方民主制度有着传承的关系 试以近现代英国议会制度为例予以说明 2分 1 原答案 特点 直接民主 1分 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 不同素养的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权 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使雅典政坛混乱动荡 2分 议会制度渊源于古希腊的 五百人会议 公民大会 陪审法庭 等 2分 1 修改后的答案 特点 实行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的直接民主方式 或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原始民主方式 或原始的直接民主方式 1分 证据 民主选举的执权者滥用国家权力 产生暴民民主 处死苏格拉底等 2分 关系 议会为英国最高权力机构 渊源于古希腊公民大会 议会实行上下两院制 分别渊源于古希腊设立的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制或五百人会议 其中下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渊源于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 2分 材料三未经议会同意 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不经议会同意 国王不能征税 国王不能干涉议会言论自由 摘编自 权利法案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 称为德意志皇帝 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同外国缔结条约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摘编自 德意志帝国宪法 2 结合材料三回答 英 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有何差异 2分 成因是什么 2分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现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2分 2 原答案 英国王权受宪法限制 议会掌权 1分 德国皇帝仍然保持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 集立法 行政 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 1分 成因 各国历史传统不同 各国政治 经济发展状况不同 或国情不同 资产阶级革命中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过程和程度不同等等 2分 两点可得分 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工业革命 2分 2 修改后的答案 差异 英国王权受议会限止 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议会是权力中心 德国皇帝集立法 行政 司法于一身 皇权在议会之上 可以召集和解散议会 皇帝是权力的中心 2分 成因 历史传统不同 英国有民主代议的传统 德国没有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国情不同 英国资本主义发达 德国发展水平低 建立议会制方式不同 英国是通过 光荣革命 议会掌握国家政权后请国王在议会制订的法律框架下来行政 国王是议会通过革命赶走老国王后请来的 德国的议会是在普鲁士国王领导下通过统一战争 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后出于稳定政局和富国强兵需要而建立的 是在德意志皇帝的主持下自上而下通过改革而设立的 2分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 实行民主但又要防止古希腊的简单的直接民主引发暴民民主的弊端 2分 原参考答案中答 工业革命是代议制建立的根本原因 是错误的 因为现代代议制建立早于工业革命 材料四 以五院为中央政府 一曰行政院 二曰立法院 三曰司法院 四曰考试院 五曰监察院 宪法制定之后 由各县人民投票选举总统以组织行政院 五院皆对国民大会负责 各院人员失职 由监察院向国民大会弹劾之 而监察院人员失职 则国民大会自行弹劾 罢黜之 国民大会之职权 专司宪法之修改 及裁判公仆之失职 国民大会及五院职员 与夫全国大小官吏 其资格皆由考试院定之 孙中山 建国方略 材料五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 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 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 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 而是一代人 N 佩弗 远东 3 根据材料四 概括孙中山理想中的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分 对比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孙中山民主思想的主要特点 1分 怎样理解材料五 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 而是一代人 2分 4 综上所述 谈谈你对走民主制道路的看法 2分 3 原答案 内容 中央政府由五院组成 总统由民选产生 国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所有官员资格由考试院确定 2分 任意两点 特点 将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 2分 理解 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 在中国却因资产阶级的软弱 致使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失败 可见失败不是政体本身 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 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2分 3 修改后的答案 主要内容 中央政府由五院组成 相互制约 对国民大会负责 国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由民主选举产生 总统掌行政大权 由选举产生 所有官员资格由考试院确定 2分 特点 将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 主张人民主权 在国民大会下实行五权分立 相互制衡 2分 理解 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 在中国应该也可以成功 但却在中国失败了 这是由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者没有找到切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和建设道路 所以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 而是革命者没有真正掌握美国式民主的精髓 在实践美国式政体的过程中方法不当 不能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所以失败的是民主革命派实践的方法 失败的是当时的实践民主的这一代革命者 2分 4 原答案 走怎样的民主制道路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 不能盲目照搬 2分 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但必须有 国情 字样 4 修改后的答案 进行民主革命 建设民主政治 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真正理解民主的精神 吸收一切文明成果 采用民主的方法以实现民主的理想 实现民主的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尤其是在民主革命成功后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的方式 以民主的方法实行民主 而不是以武力的方式实行民主 否则会南辕北辙 不能一知半解 生搬硬套 不切实际 不能随便否定别人的已经证明成功的经验 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82年 华盛顿一位过去的部下刘易斯 尼古拉上校 给他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 列举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 将原因归咎于共和制度 然后劝华盛顿担任 国王 他回信道 我很难设想我有什么行为竟会鼓励你写这样的一封信 在我看来 这封信包含可能降临到我国头上的最大危害 如果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的话 可以说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 材料二列宁说 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 在革命运动史上 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 代表者和执行者 是屡见不鲜的事 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 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华盛顿对尼古拉上校劝他担任国王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 拿破仑是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 作为法国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 代表者和执行者 他是怎样建立个人独裁的 他采取的哪些措施和活动体现了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相融性 3 就华盛顿和拿破仑对个人独裁表现出的不同态度 谈谈你的认识 1 材料一中华盛顿对尼古拉上校劝他担任国王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不慕权势 坚决捍卫民主制度 2分 2 拿破仑是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 作为法国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 代表者和执行者 他是怎样建立个人独裁的 他采取的哪些措施和活动体现了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相融性 雾月政变夺权 加冕称帝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分 对内 采取了政治 经济 法制和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革命成果 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分 对外战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 2分 3 就华盛顿和拿破仑对个人独裁表现出的不同态度 谈谈你的认识 独裁与否取决于各自的国情和不同的时势 2分 其结果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2分 以下为附加内容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 谢谢 以下为附加内容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刘天金2013 05 07陕西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 创新性工作 要大抓特抓 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 方向 一 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 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 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 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 人走村空 问题愈演愈烈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 6亿 每年新增900 1000万 四川抽样调查 26 举家外出农户20 留守农户转移比例平均60 高的70 80 一 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 深刻背景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 老人农业 妇女农业 小学农业 问题日益凸显陕西抽样调查 72 80后 90后 青壮年劳动力 农民工 55岁务农农民平均年龄63 妇女8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 60岁以上30 70岁以上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 一 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 深刻背景 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 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76 不愿再回乡务农85 从未种过地 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 90 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 一 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 紧迫课题 谁来种地 地如何种 党的十八大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构建集约化 专业化 组织化 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国务院常务会议 要采取有效措施 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 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 使务农种粮有效益 不吃亏 得实惠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 农户兼业化 村庄空心化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农民利益诉求多元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 要采取有效措施 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 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聚焦 谁来种地 地如何种 一 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 紧迫课题 谁来种地 地如何种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 不是没人种地 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不是种不过来 而是怎么种得更好 一 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三 历史使命 回答好 谁来种地 地如何种 的问题 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 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 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 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现代 家庭经营 合作组织 社会化服务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 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 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 一 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 重大意义 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 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 农民 的身份属性 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 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 一 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 重大意义 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 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专业化 规模化 集约化 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 解决务农种粮有效益 不吃亏 得实惠的问题 一 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 重大意义 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 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 家庭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博士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 福州市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Alacepril-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禁毒知识宣传培训会简报课件
- 禁毒知识培训资料
- 高三政治试卷及答案
- DB61T 490-2010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登记
- DB61T 367.9-2022 荷斯坦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9部分:干奶牛饲养管理
- DB61 Z 917-2014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规范
-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2025年数学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 电工复审培训课件
- 2025新《安全生产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P137)
-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课件-第一章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概述
- 高频变压器项目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 杜邦安全培训课件
- 中职生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
- 16949工程变更课件
- 国宝文物运送活动方案
- 2024年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备案制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与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