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docx_第1页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docx_第2页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docx_第3页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docx_第4页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常德市鼎城区韩公渡镇中学 周荣华 摘要:过去,农村初中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学生的视野并不开阔,语文教师也只能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根教鞭、一块黑板”完成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教师教学效果不明显。于是,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和标志,多媒体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独特优势,已经越来越受到众多农村教师的青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技术,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真正实现课堂高效,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 激发兴趣 教学效果 想象力 误区 我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到多媒体,深深感到语文教学已离不开多媒体技术。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正反两面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也有它的误区。下面我就谈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实践运用中的作用与存在的误区。1、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恰当运用多媒体,能营造出浓厚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录像资料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1) 运用视频、图片资料,视听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自然是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它有河流山川的壮丽美,有花草树木的生机美,还有名胜古迹的神奇美。学生对这些美,有些能感受到,有些却在千里万里之遥,又不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亲睹之景。这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再现课文景物,让学生感受到美景就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用多媒体动态展示了“绘春”部分的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并配以优美和谐的乐曲,给学生营造情景氛围。这时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天的美景,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又如讲授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时,针对学生没有去过三峡,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对三峡景观的具体形象直观了解这一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播放长江三峡的风光图片,并配以优美的旋律,简洁的文字解说,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感受到了祖国河流山川的壮丽美。 因此,多媒体的演示,把学生不易感知的事物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情趣,从而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形成高涨的学习兴趣。(2) 运用多媒体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配以色彩鲜明生动的画面,同时辅助于丰富的语言描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沉浸于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而且还能从中领悟到作者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我在执教阿炳在“1950”一文时,配以凄婉的古曲二泉映月,再加上教师深情地范读,一种如诉如泣的情调似乎在向学生诉说阿炳饱尝人间的辛酸和痛苦。学生听完全曲,更犹见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与命运抗争的经历。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给学生播放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学生很快就跟着哼唱起来,通过优美的旋律,学生更容易进入到诗词所营造的思念氛围中去,也为学生理解和背诵这首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为学生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者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运用多媒体经常进行想象训练,让学生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把作者的语言化为活脱脱的生活、人物,以促进学生思维地开阔,产生创新的火花。 古诗词的学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概括,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能给学生留下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画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充分领略古诗词的美感,并尽情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我在教授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时,就用多媒体播放江水辽阔,群山连绵起伏,月光倾泻江面在水中的倒影,云气簇拥形成海市蜃楼等雄伟壮观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随着船行山川全部退去,视野中是一片开阔之景,澎湃大气。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这样学生就能借助画面,领悟到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和蓬勃的朝气。3、运用多媒体,能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加快课程进度,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时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板书,如生字生词的理解,作者及作品的了解等内容。这样不仅课程进度慢,教学任务完不成,而且教学效果还不明显。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迅速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同时,在展示方式上一改过去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以图文结合体,学生利用图片展示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达到深刻理解和准确记忆板书的重要内容。此外,还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过去我在执教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掌握鲁迅的相关文学常识及小说的相关文体常识,积累重点词句,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我只得花大量时间进行讲述和板书,有时还需要把一些句子抄在黑板上。这样一篇课文上完,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其教学效果还不明显。有了多媒体教学后,我就通过课前预先制作课件,利用课件在课堂上分别再现了鲁迅重要的作品,阅读小说需要注意的问题,小说中闰土和杨二嫂20年前后的对比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然后再展现一些图像、视频音响资料,如20年前后的故乡对比画面,我和闰土的关系对比画面,闰土和杨二嫂变化的对比画面等,并插播相关音响。虽然知识容量大,但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让学生有了一种如临其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能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败、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对教学内容那些难以讲清的事物演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效地理解和记忆,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缩短了教学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效率。4、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大都由教师主宰,教学成了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填鸭式”地接受知识。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1、过分依赖多媒体,忽略基本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对重点的字、词、句,教师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强化诵读、注意积累,也是提高语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是多媒体技术所无法取代的。但是,教师(也包括笔者)有时过分依赖多媒体,忙于点击鼠标。一会儿是图片,一会儿是文字,再过一会儿又是音乐声起,忽略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训练。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在度过了最初的好奇心之后,反而失去了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造成学生的听课疲倦,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2、随意运用多媒体,追求表面形式。 有了多媒体之后,有些教师(也包括笔者)认为,教学中不采用多媒体课件,就是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课堂气氛就会沉闷。如我在执教犟龟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课文、感悟课文、总结课文时,分三次足足用了十多分钟来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动漫。这样,学生的目光和兴趣都集中到了动漫上,根本无法专注学习课文内容。因此,随意运用多媒体,冲淡了文本,形成了本末倒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多媒体信息量过大,抑制学生思维。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信息储存量大,是一大优势。但有的教师(也包括笔者)在制作课件时,惟恐内容单薄,于是将与教学相关的所有内容全部制成课件,一堂课的容量相当于传统教学两节课甚至三节课的容量。而授课时间受到限制,为了把知识点讲完,教师只得加快授课进度,学生眼花缭乱,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长期这样,学生的思维怎能不被抑制?教学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