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过程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 实践及其特点 两层基本含义 实践是以人为主体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判断以下观点 1 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2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3 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4 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5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1 学习理论 讨论问题 研究学问2 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3 学生教室里听课 老师上课 4 我国科学家成功完成了克隆动物的实验5 工人做工 农民种地6 小行星撞击地球7 发射天宫一号8 乔布斯缔造了iPad iPhone等知名数字产品 结论 实践是人的活动 但人的一切活动不一定都是实践 人的活动可以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才是实践活动 比如人学习 就是改造主观世界所以不属于实践活动 1 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 基本形式 P43专家点评 1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2 变革社会的实践 3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一 实践及其特点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思考 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哪些特征呢 青藏铁路运行 青藏铁路施工现场 天路 鸟儿筑巢和人类建造房子有没有区别 合作探究 探究二 为何修建青藏铁路 这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探究三 能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修好青藏铁路 从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设想 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探究一 修建青藏铁路是实践活动吗 由哪几个要素构成 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实践主体 实践手段 实践对象 实践的主体 人 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对象 生产工具 设备 实践基本要素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1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3 实践的特点 客观的 合作探究 探究二 为何修建青藏铁路 这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探究三 能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修好青藏铁路 从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设想 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探究一 修建青藏铁路是实践活动吗 由哪几个要素构成 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客观物质性 主体 对象 手段客观的 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2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表现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动物的活动是本能活动 实践主体的主动创造性 可见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具有能动性 合作探究 探究二 为何修建青藏铁路 这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探究三 能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修好青藏铁路 从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设想 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探究一 修建青藏铁路是实践活动吗 由哪几个要素构成 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主体 对象 手段客观的 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动物的是本能活动 3 实践有社会性历史性 聚焦 青藏铁路 50年代探测考察 90年代群策群力共同规划 2000后国富民强施工机械化 第一 社会性 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 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 历史性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人类实践的内容 形式 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合作探究 探究二 为何修建青藏铁路 这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探究三 能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修好青藏铁路 从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设想 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探究一 修建青藏铁路是实践活动吗 由哪几个要素构成 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主体 对象 手段客观的 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动物的是本能活动 社会历史性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下 受历史条件制约 辨析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结论 单个人的孤立活动 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 是不存在的 但单个人的活动是存在 单选 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 于是找到了岛上最大的一棵树 制成独木舟 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是否属于实践活动 有无社会性 正确的回答是 A是实践活动 但无社会性 因为它是独立的个人活动B不是实践活动 它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现C是实践活动 也具有社会性 因为他制作独木舟的工具和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D不是实践活动 因为他已经远离社会 回归自然 C 小试牛刀 单选 有人在学习了 愚公移山 的故事后 认为愚公真 愚 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 不用车运呢 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 实践的客观规律性B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C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D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D 一 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 实践的基本形式 1 含义 3 实践的基本特征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本课重点 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思考 人的认识能从人脑中自己生出来吗 能从天上掉下来吗 能由客观事物自己跑到人脑中来吗 探究活动P44 西红柿原产于南美 但当地人一直怀疑它有毒 取名 狼桃 而不敢吃 16世纪美国人俄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中发现它 并把它带回美国 种在自家花园欣赏 直到18世纪法国有位画家抱着献身精神 决心尝它一下 据说 这位画家在吃之前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 但画家不但没死 反而第一个品尝了西红柿的美味 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如何解开的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 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 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毛泽东 你要有知识 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变革梨子 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本课重点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 认识如何在实践中产生 P44 理解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 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 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名言评析 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本课重点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 认识如何在实践中产生 理解 2 获得认识的途径 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 获得认识的途径 参加实践 获得直接经验 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 思考 读书也能获得知识 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 吗 认识的来源 唯一来源 读书是获得认识的途径 不是认识的来源 读书获得的知识最终也来源于实践 所以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 实践 注意 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区别 探究活动 走进科学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 矮行星 有关专家认为 冥王星之所以被 降级 一是新天体 齐娜 的出现 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 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 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 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思考 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人们实践中 新问题 遇到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认识的发展 促进 锻炼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活动 结论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知识回顾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含义 特点 基本形式 来源 动力 检验标准 目的 归宿 探究 走近真理 如何判断一种认识正确与否 主观认识 客观事物 对照 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 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唯有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 相符合 认识就正确 结论 3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如何检验一种认识正确与否 黄鼠狼不是偷鸡 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 用了20年的时间 作了一番调查研究 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 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 他们还做了实验 第一天 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 带鱼一段 黄鼠狼只吃了带鱼 第二天 放进鸡 鸽子和老鼠 结果 黄鼠狼吃了老鼠 只到第五天 仅仅放进活鸡 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 才拿鸡来充饥 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 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 能手 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 还要吞食大量害虫 通过长期实验 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 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 人的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证明 认识对象本身也不会 自言其明 黄鼠狼不会说 我不是专门偷鸡吃的 鸡也不会说 我常常被黄鼠狼吃 那么 谁能检验这些认识正确与否呢 实践 例证 名言评析 事实胜于雄辩 真理无价宝 实践里面找 真金不怕火练 不管白猫黑猫 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材料一 一位从国外学成归国的博士 毅然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 他从银行贷款要了奶牛 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 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 第二年 奶牛就产下了良种牛犊 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了当地牧民 实现了共同富裕 材料二 庄子 里有个 屠龙术 的故事 说的是有个人 去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本领 把千金的家产都耗费光了 他学了3年技术才得精通 但是天下没有地方可以找到龙 因而也就没有地方去施展他的本领 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 去指导实践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阅读课本陶行知的故事 谈谈你的认识 告诉我们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示为 行 知 行 或实践 认识 实践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 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1 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 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知识总结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 认识 基础 反作用 双重作用 方法论要求 1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 重视认识的反作用 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原理 实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实现认识根本任务 认识的根本目的 知识拓展 认识的过程 注意 认识的根本任务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认识的目的 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易错易混 1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的活动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2 实践是有意识 有目的的活动 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3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单个人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4 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实践 含义 特点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小结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从认识论角度看 其哲学寓意是 A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B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一旦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综治管理员管理办法
- 蚌埠程纪实管理办法
- 专项账户如何管理办法
- 个人基金划拨管理办法
- 补考费用缴纳管理办法
- 镇车辆停放管理办法
- 《往来票据管理办法》
- 行政复议大厅管理办法
- 费县援助物资管理办法
- 专户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 职业等级考评员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细胞培养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兵团普通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药品数据管理实务讲授人王婧64课件
- 2025年《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应知应会测试考试题库
- 2024-2025学年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单招《语文》题库试题带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年川教版(2024)小学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附目录P118)
-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五五”发展规划公布
-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课件-第四章 教师的自我发展
- 2025-2030中国魔芋胶行业营销渠道与重点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 小学生书法课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