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观察.docx_第1页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观察.docx_第2页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观察.docx_第3页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观察.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观察(附78例报告)【摘要】 目的 观察研究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特点以及对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全部住院病人78例,分为术后腹腔引流组(46例)和无腹腔引流组(32例),分别观测两组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和恢复饮食时间。结果 腹腔引流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为29.59.3小时,无腹腔引流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为21.64.1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肛门排气和恢复饮食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无腹腔引流组病人能更早进行有效的早期下床活动,而是否早期下床活动对于病人术后饮食和胃肠道功能恢复上并无直接影响。【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早期下床活动;护理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基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特点,病人术后与传统手术相比能实现早期下床活动,更早回归社会生活14。在LC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直接影响到病人术后舒适程度,影响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但对于LC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护理指导意义,是否有如同胃肠手术后一样重要,这一问题值得医护人员关注。现将我院今年78例择期LC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观察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5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外科在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共78例,诊断均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腹腔引流组(A组)共46例,术中在文氏孔放置16或18号橡胶引流管一根,自右上腹腹壁戳孔引出固定,均在术后第二天拔管;无腹腔引流组(B组)32例,术后腹部无引流管。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1.2 研究方法1.2.1 有效的早期下床活动的定义标准:病人术后主动要求或经鼓励下能够独自或搀扶下床站立走动,行走距离超过20米或时间超过5分钟,且无需忍受明显的术部疼痛;并除外因术后排尿、排便或配合诊疗活动时强迫性下床等干扰事件。1.2.2 观察指标:(1)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即为病人术后安返病房至术后完成首次有效的早期下床活动的时间。(2)肛门排气时间:即为病人术后安返病房至术后首次肛门主动排气的时间;(3)恢复饮食时间:即为病人术后安返病房至术后首次进食米粥(符合进食饮食后未引起不适)的时间。以上三个时间记量资料作为本研究术后护理观察记录的主要指标。1.2.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1 两组病人临床资料项目A组(腹腔引流)B组(无腹腔引流)Pn4632年龄(岁)38.536.30.463男(女)25(21)18(14)0.667术后住院天数222 结 果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腹腔引流组病人术后早期活动要明显早于腹腔引流组。而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恢复饮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表 2 两组病人术后观察指标组别A组(腹腔引流)B组(无腹腔引流)P早期下床活动时间(h)29.59.301肛门排气时间(h)25.77.672恢复饮食时间(h)36.38.5343 讨 论 早期下床活动至今仍作为普通外科术后病人常规的护理指导,一般认为早期下床活动通过体位的改变能促进病人胃肠道蠕动,缓解腹胀,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并且常作为预防和减少术后腹腔粘连发生的常见护理措施57。本文中通过对78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术后护理观察研究发现,腹腔引流组病人术后进行有效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相对较晚,分析原因主要与引流管致病人右侧肋腹部疼痛、引流管携带不便等因素有关810。同时我们也发现,尽管腹腔引流组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相对较晚,但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以及术后住院天数上并不受影响。此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粘连一般较轻,且上腹腔粘连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能性小11,12,故早期下床活动对于预防LC术后腹腔粘连的意义本身不大,而不自愿的首次下床活动带给病人更多的感受试一次痛苦体验10,13。因此,对于择期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在术后饮食活动恢复过程的护理指导上,不应强调病人在需要忍受术部痛苦的前提下尽早下床活动,而更应秉持腹腔镜手术微创减痛的整体观,注重术后康复质量,个体化护理指导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伴随着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在腹部外科领域的深入发展,术后护理内容和形式在发生变化,尤其是术后个体化的护理指导更具实际意义;微创外科不仅应注重外科手术本身,还应该在术后康复的各个环节都能让病人感受到减少痛苦和快速康复的进步理念和实效。【参考文献】1 Gallstones and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NIH Consens Statement. 1992;10:128. 2 Overby DW, Apelgren KN, Richardson W, Fanelli R. SAGES guideline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biliary tract surgery. Surg Endosc. 2010;24:23682386.3 Al-Omani S, Almodhaiberi H, Ali B, Alballa A, Alsowaina K, Alhasan I, Algarni A, Alharbi H, Degna, Alarma MR.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day-surger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 single-institution 5-year experience of 1140 cases. Korean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 2015 Aug;19(3):109-112. 4 杨晓晴, 左卫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体会668例. 中外医学研究杂志. 2010, 11(2):125-126.5 黄翠琴. 护理干预对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34(3):319-321.6 刘林, 许勤, 陈丽. 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研究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4):368-370.7 黄财生, 谢饮吉. 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03 (3):606-606.8 Talamini MA, Coleman J, Sauter P, Stanfield C, Fleisher LA.Outpati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atient and nursing perspective.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 1999,9(5):333-337.9 Rogoski C, Blake P, Allison S, Klapstein C.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 nursing perspective. AARN News Lett. 1992,48(11):4-6.10 王还爱,张景腹部术后病人不愿早期下床活动的原因分析. 护理研究, 2002,16(5):291.11 刘洪斌, 李东华, 郭世铎. 腹腔粘连形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5, 11(01):84-86.12 Castaldo P, Chiavellati L, Di Giulio E, Schiffino L, Stipa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