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与柳宗元山水诗之比较.doc_第1页
王维与柳宗元山水诗之比较.doc_第2页
王维与柳宗元山水诗之比较.doc_第3页
王维与柳宗元山水诗之比较.doc_第4页
王维与柳宗元山水诗之比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维与柳宗元山水诗之比较摘要:环境经历的不同造成了王维和柳宗元心态的不同,因而二人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最终使二人的山水诗呈现出不同的意蕴.关键词:王维;柳宗元;山水诗;山水诗派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由于唐代诗人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受,造成了唐代诗歌体裁的空前广泛.人生经历、生活道路的千差万别使唐诗的诗派繁多,形成了如山水诗派、田园派/边塞诗派/韩孟诗派等。而众多天才诗人的一批批涌现有使得他们本身既能归属这个诗派,同时又能归属另外的诗派。在其不同的人生领域,以其敏锐的审美眼光,写出了不同面貌但同样精彩的诗篇。然而,社会阶层/人生经历/生活道路/个人的追求与爱好的不同,使得同一个诗派,同一类型的诗歌也呈现不同的意蕴与精神。在这里我们试着把柳宗元与被称为山水诗之大家的王位进行比较,以探讨他们在这个领域的异同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一、环境经历的不同造成心境的不同 王维与柳宗元生活在唐朝不同的时代,前者生活在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王维在官场与隐逸于山林之间游荡,人生动荡较少,这就直接造成了他虽淡薄却平和、出世却宁静的心境,从而使他的山水诗常常带着一种安恬、和谐、静谧的气息。柳宗元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后期曾经昌盛繁华的唐帝国已经逐渐走向衰乱,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具有远大抱负的柳宗元在其早年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但最终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再贬为永州刺史。这种不断的打击使得柳终生生活在忧危愁苦中,心情更是郁闷愤激,柳宗元的山水诗也因此多写于被贬之地,其中几乎绝大部分写于其贬地永州城外冉溪山水之间。因此其山水诗与其心境一样激越愤激,时时透出一种彻骨的寒气,字里行间隐藏的都是忧愤与孤独。从王维的鸟涧鸣与柳宗元的江雪可见由于作者心境的不同所引起的意味不同。这两首诗都是山水诗,都有一种空灵的意境。柳诗衬托的是寂寞;而王诗却衬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在柳诗中作者以夸张的空旷背景来突出渔翁清高孤寂的形象,借以寄托自己超脱世俗的主观情感。王维的鸟涧鸣从外观上却没有江雪那夸张的衬托,而传出的超脱也是如此自然,花开花落,鸟鸣春涧,与人世毫不相干。作者以诗外之眼望去,亦是超然人世。而柳诗似乎总有一种强脱世俗以平衡心境而不能之,那只是作者的主观精神愿望,是为了抒发在政治上失意的烦恼,尽管渔翁的形象是那样清傲而不粘一丝人间的烟火气。二、艺术手法的不同从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王维身在朝廷,但心存山野;而柳子厚则是被逐于山野,心却在朝廷,这是造成两人山水诗差异的主要原因。从柳宗元的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和王维的终南山可见其意象的显著不同。在柳诗中,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一系列冷寂的意象构成这首诗凄寒萧瑟的画面;而王诗的意象却是鲜活明丽,“白云”写出青蔼的色彩,“阴晴”写出了阳光的浓淡,以及隔水的“樵夫”组成了一幅生气勃勃、生机盎然的图画。同是如画之诗,王诗似乎是以彩笔提之,色调鲜明;柳诗则似以枯笔描之,色调鲜明;在王维的终南山中,从太乙山的整个轮廓描写开始,写山外、入山、登山以及人物对话,由远及近,由大到小,诗人更重视的是结构、布局,以层层渲染来铺扫整个画面,最后以樵夫这个生活中的人作点睛之笔,从而烘托了诗人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在移步换行之间透漏出诗人恬静淡雅的情趣和悠长空远的意味。情未直接写出而是从景中不自觉飘出,若有又似若无。而柳诗则不同,枯暗的色彩、冷寂的笔调,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只是为寄托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在诗的背后清楚地传出的诗人的叹息声。所以,柳诗的主观性更强,其意完全不在于写景,而在于借景附托自己愁闷的心境。王维与柳宗元都受佛教的影响巨大,王维接受了佛学中的“空”理,因为尽管有“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以佛理来消除内心痛苦的感叹。但诗人还是于其中吸取了随遇而安的思想,因而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更多的是于平淡之中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意趣。而柳宗元就不一样了,他在永州避世的十年间中,时刻置身于孤独、悲愁中而不能自拔,更多的是以佛教的虚无思想来解脱自己心中的苦闷,是在一种消极中寻求淡泊,这与王维那种积极融入淡泊的态度是很不一样的。或者可以这样认为:在接受佛理上王比柳更彻底,在以佛理精义来消除世俗欲念上,王维也比柳宗元更加真诚。在王维的许多山水诗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作者置身尘世之外,不以世俗为念的内化气质,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等等。而在柳宗元的山水诗中却没有这样的感觉,正因为柳是以“虚无”逃脱苦痛,或者说是在慰藉自己的心灵,佛理只是他一种外在的精神工具,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柳诗总给人一种强为闲适、故作旷达的感觉了。三、王与柳山水诗的相同之处尽管王柳二人的山水诗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既然被后人都归于山水诗派,说明他们还是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的。构成流派需要一些基本的要素,首先是选材、风格、技巧的相近;其次便是有着共同崇尚的名家。很多人都知道,唐田园诗崇法陶潜,而山水诗则是师法于二谢。王维与柳宗元的山水诗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他们的技巧、艺术手法,甚至于风格,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融兴寄于观赏,寄情兴于鲜明画面”的唐代山水诗的共同特色,写诗的本身并不在于仅仅去观赏,而在于传达自己的精神情趣以抒发情感。比较说来,王维更多的吸取了小谢的风格,即清新秀丽、声调平易流畅、写景空灵简远的特点,柳宗元的江雪却也正是这一特点的典型诗作;而柳宗元更多地吸取了大谢的风格,即典丽精深、声调生涩凝重、写景密实繁复的特点。王维与柳宗元作为山水诗的大家对后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王维来说,其中最为有名的也许就是这一类寓哲理于诗的“禅意”小诗。宋代诗人另辟唐诗蹊径,就是把这一类诗剥除出来,加以更深的发展与琢磨,以求诗中之理趣.只是宋诗过于精雕细琢,与王诗的清新自然、意象亲切的面貌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柳宗元的山水诗则从另一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宋诗,柳宗元有一首与浩初山人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千山似剑,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的身千亿,散土峰头望故乡。”在这一首诗中,山被比喻成剑,并设想用它来割断愁肠,在想象中让身体变幻成千千万万个自己,以便能更好地站在海畔千山之遥望远方的故乡。这种奇特的联想以及巧妙的比喻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置身在唐山水诗中则更让人觉得与众不同。柳诗的确是从另一个角度影响了宋诗,只是宋人以联想、比喻为手段融理趣入诗,吸收两人的特色,形成宋诗别样的特色。共同吸收学习前人经验形成一个诗派的特点,在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艺术手笔,这也许正是唐诗五彩缤纷、丰富多样的原因吧!柳宗元一生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书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