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针灸《全》.ppt_第1页
急救针灸《全》.ppt_第2页
急救针灸《全》.ppt_第3页
急救针灸《全》.ppt_第4页
急救针灸《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救针灸 中医教研室 本章内容 1 了解常见急症的临床特点 2 熟悉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特点 3 掌握高热 厥证 剧痛证 痉证的针灸治疗方法和常用穴位 第一节高热 HighFever 1 高热 指凡口腔温度超过39 以上的即称为高热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 祖国医学称 实热 壮热 身大热 日晡潮热 等 一 概述 2 本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感染 气管炎 肺炎 肺结核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传染病 菌痢 脑炎 麻疹 水痘 白喉 寄生虫病 中暑 风湿热 恶性肿瘤等疾病 多因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3 高热对人体消耗很大 且可引起许多严重合并症 如小儿发病则病势急骤 常可继发惊风 抽搐 气逆痰厥等 因此必须迅速 积极治疗 且要及时清除有关致病因素 引起高热的原因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是感受外邪 热邪亢盛 邪正剧争 二 病因病机 风热 邪 口鼻或皮毛 人体 肺失清肃 卫失宣畅 1 外感风热 温热 邪 内传入里 深入气分或内陷营血 热邪闭郁于里 2 温邪内陷 暑热 邪 燔灼 内犯心包 蒙蔽心窍 3 暑热蒙心 疫毒 人体 熏蒸脏腑 肌肤 郁热燔蒸 4 疫毒熏蒸 1 外感风热 症状特点 壮热有汗 微恶风寒 咳嗽 痰粘色黄 鼻塞或流浓涕 头痛 咽喉红肿疼痛 渴喜冷饮 小便黄 大便干 苔薄黄 脉浮数 三 辨证治疗 治法 疏风清热 宣肺解表 以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 主穴 曲池 大椎配穴 鱼际 尺泽 合谷 外关 鱼际 荥 尺泽 合水 均能清泻肺经之火 大椎 诸阳交会穴 清热要穴 能宣散一身之阳热 合谷 曲池 外关 疏风解表 清热泻火 咳嗽较甚者加列缺 头痛明显者加百会 印堂 太阳 咽喉肿痛者加少商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大椎 少商可点刺出血 随证配穴 症状特点 1 热邪在气分 白虎汤证 身热面赤 大汗出 渴喜饮冷 小便黄赤 大便秘结 舌红 苔黄燥 脉洪大而数 2 温邪内陷 2 热邪在营血 犀角地黄汤证 高热入夜尤甚 烦躁不安 甚至神昏谵语 或斑疹隐隐 或见吐血 衄血 便血等 口燥而不甚渴 舌红绛而干 脉细数 热在气分者 清热泻火 通腑生津 以阳明经穴为主 热在营血者 清热凉血 开窍宁神 以手少 厥阴经穴为主 治法 1 热在气分 合谷 曲池 大椎 均为清热要穴 内庭 二间 荥 丰隆 泻阳明热 处方 2 热在血分 少冲 中冲 曲泽 清营凉血开窍 神门 内关 大陵 清心宁神 曲池 委中 清热凉血解毒 随证配穴 高热 神昏者 加水沟 十宣 大便秘结者 加支沟 天枢 斑疹和出血者加血海 膈俞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大椎 中冲 少冲 曲泽等穴可行点刺出血法 症状特点 肌肤灼热 面红耳赤 渴喜饮冷 口唇干燥 心烦不安甚至神昏谵语 痉厥抽搐 恶心呕吐 小便黄赤 舌红而干 脉洪大而数 3 暑热蒙心 治法 清泻暑热 开窍启闭 以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 曲池 外关 清热祛邪要穴 中冲 内关 清心开窍 除烦安神 曲泽 委中 刺血 清泄暑热 随证配穴 神昏者 加水沟 十宣 口渴唇干者 加廉泉 金津玉液 抽搐者 加太冲 阳陵泉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中冲 曲泽 委中可施行点刺出血法 症状特点 全身高热 头面红肿热痛 咽喉肿痛甚至溃烂作痛 烦躁不安 或见丹痧密布肌肤 舌红 苔黄 脉数 4 疫毒熏蒸 治法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以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 曲池 外关 清热祛邪要穴 曲泽 委中 清血热 解疫毒 内庭 陷谷 疏解阳明热邪 随证配穴 咽喉肿痛者 加少商 天容 肌肤丹痧者 加血海 膈俞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曲泽 委中可点刺出血 1 针刺治疗流行性感冒发热188例 均具有高热 39 以上 治法 早期患者 具有高烧症状 取大椎穴 徐徐进针1 5 2cm 用透天凉手法 捻转时腰部或尾骶部产生凉意 每例只针1次 捻转5 10分钟 四 现代文献资料 疗效 当针刺大椎出现腰骶部凉感后 患者即述热感消失 此时体温并未下降 其他症状也相继消失 体温一般于针后1小时开始下降 约6 15小时内降至正常 全部患者均于6 20小时后恢复健康 针灸临床经验揖要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热高热昏迷期 一般针少商 中冲 少冲 刺出血 再取百会 风府 大椎 曲池 这些穴位有清热 醒脑 镇静作用 行强刺激手法 针灸研究进展 临床所见 针灸对小儿发热确有独特的疗效 尤其对缓解急发高热之危候及防止惊厥的发生 可速收功 然引起热证之原因十分复杂 还应进一步审因论治 以免掩盖病情的发展 此点务须注意 五 名家经验选摘 一 郑怀岳 粗针放血迅即取效采用粗针放血治疗小儿高热获满意效果 治则 疏风解表 泄热熄风 取穴 主穴 风池 大椎 曲池 合谷 壮热 配十宣 耳尖 风府 呕泄 配中脘 天枢 气海 上巨虚 咽痛 配少商 哑门 喘咳痰饮 配肺俞 天突 膻中 丰隆 惊厥 配百会 印堂 百日咳 配肺俞 四缝 太渊 腮腺炎 配角孙及腮肿部阿是穴 神倦体虚者 配关元 足三里 针刺方法 以自制22号不锈钢粗针 先刺风池 大椎 再取曲池 合谷及其他配穴 速刺 得气后即出针 摇动针孔 任其自然出血 不出血者加压挤血2 3滴 十宣及耳尖用三棱针放血4 5滴 日针2次 每次取主穴外 再刺配穴2 3穴 二 陈克勤 火针点刺常有奇效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对小儿发烧的针灸治疗 若能针对病因 多获良效 如果发烧不甚 精神食欲尚佳者 针刺大椎 或点刺出血 并拔火罐 曲池 合谷 足三里 轻刺激手法 留针10 15分钟 每日1次 直至烧退为止 若体温过高 但尚未发生惊厥者 宜刺两手十宣穴出血 当出现惊风抽搐时 则宜火针劫刺人中 四神聪 合谷 点剌两手四缝穴 在挤出少许之粘液后 针孔上涂擦细食盐末 意在对局部进行持续的刺激 并起消毒作用 常获奇效 曾治陈某 男 1 5岁 因腹泻脱水 而高烧 38 39 5 之间 不退2日 不定期的出现惊厥 四肢手足冰冷不温 甚至长时间的抽风 角弓反张 眼目上吊 呼之不应 长则一二小时1次 短则3 5分钟1次 目闭神疲 口唇焦干 呼吸急促 脉洪数 随即火针百会 人中 合谷 点刺四缝后 外擦食盐末少许 当即目睁 哭闹不巳 只此1次即烧退泻止而惊愈 1 针后可进稀粥或多饮热水 以助发汗退热 2 针灸对高热有一定的疗效 但一定要查明病因 针对病原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针灸退热不明显者 应结合其他疗法治疗 六 注意事项 现代医学治疗高热参考 1 降温 物理降温 冷湿敷 温水浴 酒精擦浴 冷盐水灌肠药物降温 APC 对氨基乙酰酚 布洛酚 安痛定针刺降温 曲池 合谷 十宣 大椎2 对症治疗 止惊 补液 降颅压 纠酸3 病因治疗 抗感染 抗病毒 抗炎 抗肿瘤 本节复习思考 1 高热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2 高热的针灸治疗方法和常用穴位 THEEND 第二节抽搐 痉证 Convulsions 1 抽搐 是指四肢 或躯干 颜面 不随意的肌肉抽动 痉挛 或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 口噤不开为主的病症 又名 痉 瘛 瘈 瘲 一 概述 张氏医通 瘈疭 瘈者 筋脉拘急也 疭者 筋脉弛纵也 温病条辨 痉病瘈疭总论 痉者 强直之谓 后人所谓角弓反张 古人所谓痉也 瘈者 蠕动引缩之谓 后人所谓抽掣 搐搦 古人所谓瘈也 文献资料 首见 内经 其认为与感受风 寒 湿 热邪有密切关系 素问 至真要大论 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 诸暴强直 皆属于风 灵枢 经筋 经筋之病 寒则反折筋急 灵枢 热病 热而痉者死 金匮要略 瓜萎桂枝汤 葛根汤 大承气汤治疗痉证的主方 大承气汤 温病学派治疗 热甚致痉 先导 唐 孙思邈 千金方 首提 新产妇人及金疮血脉虚竭 小儿脐风 致痉 明代 张景岳 阴虚精血亏损 景岳全书 杂证谟 痉证 凡属阴虚血少之辈 不能养营筋脉 以致抽挛僵仆者 皆是此证 清代温病学说 提出 热极生风 热甚津伤 病因学说更趋完善 临证指南医案 肝为风木之脏 因有相火内寄 体阴用阳 其性刚 主动主升 倘精液有亏 肝阴不足 血燥生热 热则风阳上升 窍络阻塞 头目不清 眩晕跌仆 甚则瘈疭厥矣 2 本证多为全身性 对称性 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常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如各种脑炎 脑膜炎 脑肿瘤 脑血管疾病 脑先天发育障碍 癫痫 小儿惊厥 癔病性抽搐等 其他如感染性疾病 高热 破伤风 中毒 高血压脑病 代谢障碍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亦可导致抽搐 热盛风动 热入营血 筋脉失养 二 病因病机 肝主筋 主藏血 为风木之脏 体阴而用阳 热动肝风水不涵木 风阳内动 血虚肝失滋养 虚风内动 邪壅经脉 筋脉拘急 项背强急 甚至角弓反张 高热 伤阴 营血津液 肝肾阴虚 血不养筋 血家汗法或汗家血法水不涵木 筋脉失养动风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诊断1 起病突然 以项背强急 四肢抽搐 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 2 外感 起病前多有恶寒发热 头痛等症状 内伤 常有素体虚弱 反复发作抽搐史 或有失血过多史 或有汗 吐 下太过史等 3 血常规 生化 脑脊液检查 头颅CT MRI等 二 鉴别诊断1 痫病痫病反复发作性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四肢抽搐 口吐涎沫 两目上视 喉中发出猪羊样叫声 移时自行苏醒 醒后如常人 痉证无上述特征 一般不会自行恢复 即使能暂时缓解 亦多有发热 头痛等症状存在 2 厥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四肢厥冷 移动时苏醒 或一厥不起为特征 一般无四肢抽搐和项背强急等症状 3 破伤风 典型的痉证外伤后创口不洁 感受风毒而成 常在外伤后4 14天出现恶寒发热 苦笑面容 项背强急 四肢抽搐 甚至角弓反张 此为典型的痉证 有明显的外伤史 本病常在外科学中介绍 1 热盛风动 症状特点 高热不解 手足挛急 甚至项背强直 角弓反张 口噤 口干唇燥 尿少而赤 舌红少苔或苔黄 脉弦细数 四 针灸辨证治疗 治法 清热生津 熄风止痉 以督脉 足厥阴肝经穴为主 处方 大椎 曲池 合谷阳陵泉 太冲 行间 大椎 曲池 合谷 泻热止痉 阳陵泉 筋会 擅疏筋通络 治筋要穴 太冲 行间 平肝熄风 或百会 风府 风池 平肝熄风 随证配穴 口噤不开者 加下关 颊车 口干而渴者 加廉泉 金津玉液 角弓反张者 加后溪 筋缩 腓肠肌痉挛者 加承山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症状特点 高热不退 肢体挛急 角弓反张 口噤不开 心烦躁动 甚至神昏谵语 斑疹隐现 舌红绛 苔黄燥 脉弦数 2 热入营血 治法 清热凉血 镇痉宁神 以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穴为主 处方 阳陵泉 太冲 行间大椎 曲池十宣 劳宫 阳陵泉 筋会 擅疏筋通络 治筋要穴 合谷 大椎 曲池 泻热止痉 十宣 劳宫 大陵 泄热清肝安神志 太冲 行间 平肝熄风 随证配穴 头晕头痛者 加百会 太阳 口噤不开者 加下关 颊车 烦躁神昏者 加内关 人中 斑疹隐现者 加血海 膈俞 曲泽 委中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症状特点 形体消瘦 精神疲惫 头晕目眩 盗汗或自汗气短 眼睑或面肌蠕动 肢体搐搦抖动 咽干口燥 舌淡少津 脉细 3 津血不足 肝肾阴虚 治法 益气养血 滋阴止痉 以手足阳明经和足三阴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处方 足三里 脾俞 健脾益气以生血源 血海 三阴交 肝俞 滋阴补血柔筋 合谷 手三里 益气且可镇静止痉 随证配穴 头晕目眩者 加百会 太阳 面肌蠕动者 加四白 翳风 咽干口燥者 加照海 涌泉 刺灸方法 以针刺为主 加灸 针用平补平泻法 沈X 男 11个月 于1977年10月12日晚先有发热 微咳 经用西药抗生素治疗未效 翌日午后体温上升至41 4 并突然出现项背强直 角弓反张 手足拘急 两目上翻 牙关紧闭 意识丧失 呼吸急促 鼻翼扇动 口中白沫从齿缝 鼻孔中飞溅而出等症状 浙江省普陀县中医院 徐广拯 五 医案举例 取穴 十宣 人中 长强 大椎 中脘 足三里 阳陵泉 昆仑 丘墟 曲池 解溪 用泻法 操作 先取十宣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再取水沟泻之 又刺中脘 足三里泻之 患儿呼吸由急促转为平稳 痰浊即时消散 抽搐也见减轻 半小时后体温降至39 又取大椎 曲池 昆仑 丘墟 阳陵泉 针用泻法 约1小时后全身抽搐症状基本消失 但项背强直尚存 即刺长强泻之 颈背立软 意识即清 留针约2小时许 起针 约7小时后体温降至36 病儿神情安详 能寻乳韫吮奶而愈 按语 本病为因外感风热 高热伤阴导致一系列惊风的危急症象 如果没有有力的抢救措施 很可能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的障碍而窒息致死 或施治不力 延误病机而转入昏迷 不仅疗程延长 而且很可能给患儿带来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虽然 此病例用了西药治疗 但针刺对本例的功效还是比较满意的 尤其是长强一穴刺后颈背立软 神识即清 这给作者提示尤深 证实祖国医学上病下治 下病上治的整体观 上取能升 下取能降 作者在1976年 家中6岁女孩 半夜突然出现角弓反张 四肢抽搐 二目上翻 面色苍白 痰浊上雍的症状 急忙之中来不及取针 即用拇指甲掐人中穴而苏 后析其因 为脾肾阳虚 湿痰内生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阴居阳位发为慢惊 人中有升举清阳之功 故清阳升而痰浊降 不降痰而痰自降 可见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其次要矛盾也能迎刃而解 后服补肾片而告愈 人中为治惊厥之要穴 善醒脑而止痉 配足太阳之昆仑 足少阳之阳陵泉止痉力雄 长强穴又为督脉之起端 督脉起自胞中循脊上通于脑 刺长强既能降冲气之上逆 又能疏通督脉 使阴阳清浊升而得降 其中十宣三棱针点刺出血 能清热解毒 疏上焦诸经之气 大椎清督脉之郁热 曲池 昆仑 丘墟 解溪散阳明 太阳 少阳之风热 中脘 足三里疏中焦之气而降痰 阳陵泉 丘墟又能清肝胆之火而熄内风 灵枢 终始篇 说 病在上者下取之 病在下者高取之 病在头者取之足 病在足者取之脶 昆仑 丘墟 解溪三穴为治头病之要穴 临床应用每都获效 诸穴并用效力更雄 特殊情况下 可选手三阳之腕下穴或井穴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又说 以右治左 以左治右 临床上证实 左穴治右病 右穴冶左病 疗效十分迅速 此病例同时还配合西药治疗 1 抽搐患者在针刺治疗时 每易引起弯针 断针 故医生在行针 留针时应耐心细致 防止患者体位变动 引起意外发生 六 注意事项 2 抽搐为多种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 因此在治疗抽搐的同时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3 针刺治疗无效时 应适当给予抗惊厥药物 热证者 清开灵注射液或醒脑静注射液 百会穴长时间留针治疗发热惊厥40例 40例子中首次发作者21例 发作约2 3次者13侧 4次以上者6例 以百会穴为主穴 用1寸半不锈钢毫针 沿头皮刺入针体2 3 留针6小时 上午针刺 下午起针 隔日针1次 5次为1疗程 七 现代临床研究 抽搐发作者加人中 高热者加大椎 曲池 合谷 呕吐者加上脘 梁门 气海 内关 腹胀者加中脘 章门 腹泻者加足三里 天枢 咳嗽者如肺俞 面黄体弱 食欲不振者加四缝 结果全部病例在配合治疗原发病药物同时 基本痊愈38例 好转2例 中国针灸 1987 THEEND 第三节厥证 Syncope 1 厥证又称昏厥 以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四肢厥冷为主症 是临床常见的危急证候 一 概述 2 各种时行热病 中暑 中风 癫痫 脏躁 疫毒痢和消渴 癃闭 臌胀病后期 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昏厥 一般晕厥时间短暂 醒后无后遗症 但也有一厥不复而致死亡者 厥证与中风的鉴别 中风病程长 难自醒 常伴半身不遂口眼喎斜 言语不利等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厥证时间短 常伴有四肢逆冷 移时可自醒 无半身不遂 口眼喎斜 言语不利等 3 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 脑血管意外 煤气 一氧化碳 中毒 食物中毒 中毒性痢疾 糖尿病危象 肝昏迷 尿毒症 休克 低血糖症 低血压 癔病性昏迷等 本病多由于元气虚弱 劳累过度 或情志异常 剧烈疼痛等原因导致人体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清窍失养 阳气不达四肢而致 二 病因病机 气盛有余 则气逆而上壅 清窍为之闭塞 气虚不足 则气陷而不能上承 清阳不得舒展 正如 素问 调经论篇 说 血之与气 并走于上 则为大厥 1 外感时邪 热厥 暑热或疫疠 肺 胃肠 心包 深入营血扰乱神明 2 痰浊蒙心 痰厥 脾胃运化失司 湿聚生痰 痰热互结或兼风火挟痰蒙闭清窍 3 阴虚阳亢 气厥虚实 素体阴虚 水不制火 心火亢盛 上扰清窍 复加惊恐 恼怒 肝阳暴亢 气血并走于上闭阻清窍 4 气血不足 血厥 素虚 年迈 气血不足 大病久病 气随血脱 劳累过度 清阳不升 气血不能上充于脑 髓海空虚 发为神昏 症候特点 实证 闭证 突然仆倒 不省人事 面赤气粗 口噤握拳 呼吸困难 三 辨证 1 痰厥者 兼见喉中痰鸣 或呕吐涎沫 呼吸气粗 舌苔白腻脉沉滑 2 热厥者 兼见神志不清 面赤气粗 大汗 二便不通 苔黄腻或白腻 脉弦滑而数 3 气厥实者 因暴怒而致突厥 牙关紧闭 呼吸困难 苔白脉沉弦 虚证 脱证 突然昏仆 不醒人事 面色苍白或潮红 呼吸微弱 口开手撒 汗出如珠 四肢逆冷 血压下降 二便失禁 4 气厥虚者 兼见面色苍白 呼吸微弱 汗出 舌淡脉沉微 5 血厥者 兼见面色苍白 口唇无华 或肢体抽搐 汗出如珠 脉细数无力 1 实 闭 证 治则治法 当苏厥开窍 化痰通络以救急 以督脉 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四 针灸治疗 处方 水沟 内关 百会 配穴 气厥配劳宫 膻中 合谷 太冲 热厥配十二井穴放血 痰厥配天突 膻中 丰隆 方义 水沟 督脉穴 督脉络脑 脑为元神之府 故水沟有醒神开窍之功 是治疗昏厥 卒中的首选要穴 内关 心包络 功可理气宽胸以醒神 百会 督脉穴 功擅开窍醒神 降冲逆之气 使阴阳清浊升降有常 劳宫 膻中 清心开窍 四关 平肝理气 熄风止痉 十二井 泻热 开窍醒神 天突 丰隆 膻中 化痰开窍 随证加减 热盛者 加大椎 曲池 牙关紧闭者 加颊车 承浆 肢体抽搐者 加后溪 筋缩 二便不通者 加支沟 中极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先急刺水沟 劳宫 百会 中冲或十二井 可点刺出血 再开 四关 合谷向后溪透刺 太冲向涌泉透刺 治则治法 回阳救逆 苏厥开窍 以任 督脉腑穴为主 2 虚 脱 证 处方 人中 神阙 开窍醒神 百会 素髎 升阳举陷 开窍醒神 足三里 气海 关元 回阳救逆 补益气血 随证配穴 四肢逆冷者 加大椎 三阴交 二便失禁者 加会阴 肾俞 刺灸方法 针灸并用 针用补法 重用灸法 百会 神阙 气海 关元均可施行隔盐灸 不拘壮数 以患者苏醒为度 注 临床上有时也可以出现内闭外脱并见的神昏 则应固脱启闭 标本同治 张XX 男 38岁 因在烈日下劳累过度而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面色苍白 口唇青紫 手足厥冷 检查 血压9 3 5 3kPa 脉细微无力 针水沟 内关 水沟用提插捻转手法 内关用捻转手法 持续行针约15min 血压升至13 3 8 6kPa 神志清醒 手足转温 针灸临证集验 五 医案举例 1 王启才 实践证明 针灸疗法对于部分急性病症的确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满意效果 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下面介绍笔者在临证中以针灸疗法治愈的急性病案之一 供大家参考 六 名医经验选摘 1986年8月25口凌晨 笔者乘坐襄樊至武汉的504次列车 广播室传来寻找医生的紧急呼救声 告之有位乘客突然昏倒在地 不醒人事 已经有半小时之久 需要急救 笔者迅速赶到现场 只见一中年妇女 系武汉建筑材料厂职工 面色苍白 牙关紧闭 四肢厥冷 昏迷不醒 呼吸不可闻 脉搏不可及 症情十分险恶 昏厥治验 在没有任何医疗器具和药品的情况下 笔者当即以拇指重掐其人中穴 病人很快就清醒过来 脱离了险境 醒后感觉头疼 恶心欲吐 又为其轻按合谷 内关穴遂愈 昏厥 类似现代医学之 昏迷 是由于大脑一时性广泛的供血不足 脑细胞严重缺血 缺氧而导致卒然仆倒 意识丧失 人中为督脉要穴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 为 阳脉之海 并联络于脑 重掐人中可以通阳 醒脑 开窍 有升压和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合谷开牙关 醒神志 升清降浊 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 沟通三焦 有强心升压 宽胸理气 和胃降逆之功 三穴合用 故能救危急于顷刻 解险情于片时 2 司徒铃 各种厥证针灸救急笔者体会 在临床采用针灸急救昏厥可获得显效 曾治黄某 男 24岁 1957年5月5日初诊 患者因情绪刺激 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口噤握拳 四肢厥冷已约l0分钟 面色苍白 舌苔白 脉沉弦 辨证 气厥实证 治则 行气宣窍通神 处方 人中穴 用泻法刺之 百合 大椎 命门各灸1壮 结果 针灸后立即苏醒 并已能讲话 又治简某 女 20岁 职工 1968年6月23日初诊 患者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四肢厥冷 诊得面色苍白 唇淡 舌质淡红 舌苔白 脉细弱 经血糖检验 为血糖偏低 辨证 血厥虚证 治则 行血熄风 宣窍通神 处方 大敦灸3壮如绿豆大 灸后患者立即苏醒 再治李某 女 68岁 1961年11月8日初诊 患者气上逆而喘 喉有痰鸣声 不能讲话 神识昏厥已半小时 据家人代述 患者因发病前没有吃晚饭 只饮了菜汤一大碗 饮汤后一时许 突觉胸脘满闷 气喘痰鸣 不能讲话 四肢厥冷 经西医会诊 认为必须立即用吸痰机吸痰 并要输给氧气进行急救 当时诊得患者面色暗 舌苔白厚腻 脉沉滑 辨证 痰厥证 治则 行气豁痰通神 处方 针尺泽 丰隆 中脘 结果 用泻法刺之 但在针刺后症状无变化 随即用如黄豆大的大艾炷直接灸中脘穴3壮 灸后病者立即痰除气顺 神识清醒 讲话自如 3 罗庆道 清神醒脑调理阴阳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 休克属于厥证范畴 针灸抢救本病 关键在于清神醒脑 调理阴阳 使清阳上升 浊阴下降 气血运行流畅 针灸处方 人中 少商 中冲 大陵 合谷 足三里 方法 刺人中将鼻唇沟捏起 针尖向上沿皮下刺入1寸深 刺少商 针尖向上沿皮下刺3分深 中冲沿指甲下刺入2分深 大陵向内关方向透刺1寸深 合谷 足三里均直刺 全部留针 平补平泻手法 每穴每次捻转10 20秒钟 从上到下逐穴依序捻转 周而复始 直至患者苏醒为度 曾治李某 男 36岁 工人 因从3米高处不慎跌下 昏迷不醒 面色苍白 表情淡漠 汗出肢冷 呼吸微弱 检查 右上臂明显肿胀 测得收缩压60毫米汞柱 脉细弱 舌质淡 X线片示右肱骨髁上骨折 诊断为创伤性休克伴肱骨骨折 立即针刺人中 少商 中冲 大陵 合谷 足三里 留针用平补平泻捻转法 第一轮捻针时 患者下肢稍动弹三次 第二轮捻针时 患者头部转动 眼睛睁大左右望视 第三轮捻针时 面色始华 四肢转温 脉细有力 第四轮捻针时 患者呼 语言清楚 血压l00 60毫米汞柱 完全苏醒 4 张瑞文 急用艾灸苏厥回阳 四川省内江市中医院 临床用灸法 以苏厥回阳为主治疗阳虚性昏厥 每收效验 曾治陈某 女 58岁 农民 患者1985年元旦 在镇上百货公司 突然表情淡漠 渐无表情 面色苍白 汗出肢冷 脉搏摸不到 患者身体瘦弱 系由元阳素虚 寒邪外袭 正虚不能御邪 而导致气血俱脱的重症 速灸百会 艾炷有蚕豆大 不计其数 至脉回为度 加灸内关 气海 关元 直到厥证消失为止 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 神志完全恢复正常 步行回家 七 按语 厥证是多种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表现 证情危急 针灸确有应急的救治效果在针灸救治的同时 必须辨病求固 治病求本 针对不同原发病因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本节复习思考 1 痉证和厥证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2 痉证和厥证的针灸治疗方法和常用穴位 THEEND 第四节剧痛证 SeverePain 1 剧痛证 又称急痛 是指人体不同部位突然出现剧烈疼痛的病症 可出现在各种疾病的变化发展中 一 概述 2 古今临床实践早已证明针灸对减轻急性发作剧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能有效缓解疼痛救病家于危难之中 是针灸镇痛效应中较有特点的应用之一 感受寒邪 忧思恼怒 痰瘀内阻 结石 外伤 二 病因病机 主要病因 1 感受寒邪 客于经脉 内传脏腑 气血凝滞 不通则痛 2 忧思恼怒 肝郁 气机不畅 气滞血瘀 阻于经脉 3 饮食失调 痰湿内阻 痰湿郁热阻滞脏腑 经脉 4 结石所阻 或外伤瘀血 发为突然疼痛 1 心绞痛 辨证 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 或左胸刺痛 固定不移 或向左肩 颈 上臂内侧放射 胸闷气短 心悸自汗 甚则喘息不得平卧 四肢厥冷 脉沉细等 三 针灸辨证治疗 治则 行气通阳 活血止痛 治法 取任脉 膀胱经 手厥阴经穴为主 针用泻法 处方 膻中 心俞 内关 配穴 厥阴俞 郄门 足三里 方义 本证主因气滞血瘀或胸阳痹阻所致 膻中 气会 调气行瘀 内关 手厥阴与阴维会 心包络 心胸肺胃效皆好 理气活血 心俞 厥阴俞 郄门 宁心安神 足三里 补中益气以通阳 诸穴合用以通络止痛 2 胆绞痛 辨证 右胁肋 右上腹中部剧痛 局部拒按 疼痛呈持续性 阵发性加剧 常放散至右肩胛部 伴有恶心 呕吐 或寒热往来 目黄身黄 口苦咽干 脉弦细或弦数等 治则 疏肝利胆 行气止痛 治法 宜取足少阳 厥阴经穴为主 针用泻法 处方 阳陵泉 日月 中脘 配穴 胆俞 太冲 足三里 方义 本证主因肝气郁滞 湿热蕴结所致 日月 胆募 阳陵泉 胆合穴 疏利肝胆胆俞 背俞穴 行气化瘀太冲 肝原穴 中脘 腑会 足三里 合穴 三阴交 清利湿热 通导腑气 以上诸穴合用 共奏疏利肝胆 行气止痛之效 3 蛔厥 辩证 右上腹和上腹中部阵发性剧烈绞痛 有钻顶样感觉 伴有呕吐 或吐出蛔虫 痛时汗出淋漓 四肢厥冷 一日数发等 治则 利胆安蛔止痛 治法 取手阳明 足少阳经穴为主 针用泻法 处方 迎香 阳陵泉 配穴 人中 胆囊穴 方义 本证多由脏寒胃热所致 迎香 手足阳明会穴 安蛔止痛 阳陵泉 胆囊穴 疏肝利胆之要穴 人中穴 镇静安神止痛 诸穴共凑安蛔止痛之效 4 胃痉挛 辨证 突发胃脘胀痛 嗳腐吞酸 畏寒喜暖 或胃脘疼痛 痛有定处 有如针刺刀割 或胃脘胀痛 连及两胁 兼可见面色苍白 身出冷汗 四肢逆冷 或恶心呕吐等 苔白 脉弦或弦紧等 治则 和胃降逆 理气止痛 治法 取足阳明 手厥阴 足少阳经穴为主 针用泻法 处方 中脘 足三里 配穴 内关 阳陵泉 方义 胃剧痛多由胃气不降 或肝胃不和所致 中脘 胃募穴 又正当胃部 足三里 合穴 合治内腑 和胃降逆 理气上痛之效 内关 八脉交会穴 治胃病效穴 可加强止痛之功 阳陵泉 胆合穴 疏肝解痉止痛 诸穴合用 共奏和胃降逆 理气止痛之功 5 腹剧痛 辨证 腹部剧痛如刀割 或剧痛阵作 腹胀拒按 汗出肢冷 或腹部呈持续性疼痛 拒按 发热 恶心呕吐 大便秘结 小便黄 脉弦沉等 治则 通腑导滞 行气止痛 治法 取任脉 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针用泻法 处方 天枢 中脘 足三里 配穴 气海 合谷 方义 本证主要是因邪滞胃肠 或阳明热盛所致 天枢 大肠募穴 通调胃肠 中脘 足三里 和胃降逆 天枢 气海 通肠导滞 理气止痛 诸穴合用共奏通腑导滞 行气止痛之效 6 肾绞痛 辨证 腰痛剧烈 绞痛 痛连少腹 并向同侧阴部 大腿内侧放散 或小便突然中断 疼痛剧烈 上连腰腹 伴有血尿 或小便赤浊 溺时涩痛 淋沥不畅 脉弦紧或弦数等 治则 益肾祛邪 调气止痛 治法 取任脉 足少阴 太阳经穴为主 针用泻法 处方 肾俞 照海 太溪 配穴 中极 委阳 三阴交 京门 方义 本证主要因为邪阻于肾 气机不利 或湿热蕴结下焦所致 肾俞 照海 太溪 益肾祛邪 京门 肾募穴 加强补肾祛邪之功 委阳 三焦下合穴 疏利三焦气机 中极 膀胱募穴 以促进膀胱之气化 三阴交 清利下焦湿热 诸穴合用 共奏益肾祛寒 调气止痛之效 古今临床实践早已证明针灸对减轻急性发作剧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简要介绍如下 如国内已有多次报道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 针刺内关等穴有显著止痛效果 四 临床综述选摘 针刺内关对急性心梗 风心病有显著效果 使心肌缺血状态改善 心肌收缩功能增强 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急性心梗病人中 胸痛的缓解率可达100 腧穴学教参 北京中医药大学 耿恩广教授经验弹拨极泉穴宽胸理气之功效颇著 对冠心病 心梗等急性发作胸闷 气短 呼吸困难 心悸等每每得心应手 胃痉挛属于中医胃脘痛 奔豚范畴 对急性胃痛 痉挛绞痛等 针灸效如桴鼓 更已早有验证 陈氏临床采用独取筋缩穴治疗急性胃脘痛25例 均针治一次而愈 要求刺8分深 强力捻转 胃脘痛取合穴足三里治疗为祖国医学的传统经验 近代研究针刺足三里可双向调节胃的蠕动 当胃活动弛缓时 可使之蠕动加强 当胃紧张痉挛时 针之可使胃活动弛缓 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提高胃的游离酸度以及胃蛋白酶 胃脂肪酶的活性 有人用纤维镜观察到 针刺足三里 梁丘后使贲门 胃 幽门痉挛解除 又如 针灸治疗胆道蛔虫亦有立竿见影的独特疗效 张世雄曾介绍 针刺迎香穴治胆道蛔虫症之病人 针后疼痛难忍立即缓解 注 近代研究表明迎香穴确能擅治胆道蛔虫症 梁栋富20年来用至阳穴治疗急性胆道蛔虫症引起的疼痛 针到痛止 疗效显著 每日针1 2次 若余痛未解者 取揿针埋至阳穴并用胶布固定 以资疗效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针灸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急性期可迅速缓解疼痛 对尿路中 下段结石 特别是直径在1厘米以内 形状规则者 针刺后排石效果较好 而尿路上段和肾盂 肾盏部位的结石效果较差 应采取综合疗法 五 名医经验选摘 一 李美琪 巨阙治胆道蛔虫症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院针灸科 在临床上治疗中觉得此穴有行气降逆之功 偶尔用此穴使胆绞痛立即停止 操作 用28号或30号1 5寸的毫针 直刺或向下斜0 6 1寸 得气后 拇指向后作小幅度快频率的捻转 留针20 40分钟 留针过程中再行针 治疗一例胆道蛔虫患者 用迎香透四白 阳陵泉 大冲 期门穴均未能止疼 改用针巨阙后即刻缓解 二 陈仓子 鸠尾治胆道蛔虫症 北京市运输公司外事运输场医务室 胆道蛔虫症是指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的蛔虫并发症 是儿童及青壮年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属于祖国医学中 蛔厥 范畴 我在临床采用针刺鸠尾穴治疗本症之疼痛10余例 均取得满意疗效 操作 取鸠尾穴 局部常规消毒后 使针尖顺任脉向神阙穴方向徐徐刺入时止 随即施行大幅度捻转提插 强刺激 经针刺后疼痛立即停止 三 曾祥龙 阳陵泉治胆囊炎 四川都江堰市中医院 近20年来 应用阳陵泉治疗急性胆囊炎 及时止痛 效果良好 每日1次 一般1 5天疼痛消失 操作 用30号3寸毫针直刺1 5寸 得气后 拇指向后强捻转约1 2分钟 到患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留针30分钟 四 李绰成 中渎擅治胆绞痛 成都市西城区中医院 笔者师承已故蜀中针灸名家任俊升老师秘传 经50余年临床应用 以中渎治疗胆绞痛 胆囊炎或结石症 病例已历数百例 重症痛剧者 痛可立止 轻者痛止并有舒适感 无一例没有效 连续治8日为一疗程 操作 取仰卧位 先寻经审穴 用中食指于膝上股外侧5寸中渎穴处 寻找敏感压痛点外刺针 用28号1 5寸毫针于压痛点垂直刺进入1 2寸许 施强提插捻转手法 留针30分钟 每5 10分钟行针1次 大腿有胀感传导 五 邱茂良 清利湿热通淋化石 石淋一般以清利湿热 通淋化石为主 取穴如肾俞 三焦俞 中极 阴陵泉 太冲等为主穴 并根据结石部位和证型加减出入 如 肾结石加章门 天枢 委阳等 输尿管结石根据上 中 下段 分别选用腰部的气海俞 大肠俞 腹部的外陵 大巨 水道等 膀胱与尿道结石 则选用膀胱俞 中髎 曲骨 曲泉等 其久病而出现肾虚症状者 加关元 阴谷 太溪等 对于绞痛发作 疼痛剧烈的患者 应首先控制疼痛 根据结石部位 按上列取穴原则 进针要深些 行大幅度提插与捻转手法 加快频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