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部分.ppt..ppt_第1页
汉朝部分.ppt..ppt_第2页
汉朝部分.ppt..ppt_第3页
汉朝部分.ppt..ppt_第4页
汉朝部分.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汉的法律制度 立法思想及主要的立法刑事制度民事制度司法制度封建法律儒家化 立法思想及主要的立法 一汉初统治者采纳道家无为的思想 实行约法省刑 汉武帝时期 经济得到恢复 内部有诸侯的叛乱 外部有匈奴的入侵 已不适应用无为的思想 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 实行德主刑辅 这一思想随后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三主要的立法包括 1 西汉建立前的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 具体含义是 杀人行为处以死刑 伤人行为处以肉刑 盗窃行为处以笞刑 2 西汉建立后的 是西汉最主要的法律 在六篇的基础上加了三篇 刑事制度 一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 一 背景 经济恢复 约法省刑 缇萦救父 二 内容1文帝的改革 1 废除肉刑 当黥者 髡钳为城旦舂 五岁刑 当劓者 笞三百 当斩左趾者 笞五百 当斩右趾者 弃市 2 对正在服刑的犯人给予减刑处理 明确徒刑的刑期 文帝的改革结果是 外有轻刑之名 内实杀人 2景帝的改革先是两次减少笞数 最终减为当劓者 笞一百 当斩左趾者 笞二百 后又制订专门法规 规定笞刑所用刑具的规格 执行笞刑时只能击打犯人的臀部 行刑过程中不得换人 三 意义1废除了部分肉刑 使刑罚减轻 也有利于保留劳动力 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 2改革提高了笞刑的地位 进一步规范了徒刑 为笞杖徒流死的封建制五刑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 刑制改革后的主要刑罚种类1 死刑2 肉刑 宫刑没有被废除 3 徒刑 沿用秦朝的徒刑 并确定明确的刑期 4 笞刑5 禁锢刑 是国家对犯罪官吏终身禁止作官的刑罚 6 赎刑 三 刑法原则1 矜老恤幼的原则2 贵族官僚有罪先请原则 贵族官僚犯罪后 司法机关无权处理 必须奏请皇帝 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理 3 先自告除其罪原则 自首者免于刑事处罚 但造意者即使自首也不能免除其刑罚 4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互相隐瞒犯罪行为 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除谋反大逆外 具体是 子匿父母 妻匿夫 孙匿大父母 皆勿坐 父母匿子 夫匿妻 大父母匿孙 罪殊死 上请廷尉以闻 亲属容隐的原则一直沿用到清朝 且亲属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 任何知道事情真相的人 都有作证的义务 2011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 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 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按人民法院通知出庭作证的 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 但是被告人的配偶 父母 子女除外 古希腊有无容隐制度未见记载 但有容隐观念 如苏格拉底 古罗马 1 家属不得告发家长对己私犯 同一家长权之下亲属相盗不发生诉权 未经许可而告发父亲者 任何人可对其提起刑事诉讼 2 尊卑亲属互相告发者丧失继承权 叛国罪除外 子告父均丧失 父告子犯有死罪时才失去 3 不得令亲属互相作证 4 家长或父亲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法的子女 西方现代仍有亲属亲属容隐的规定 主要表现为 1 把义务性规定变为权利性规定 如法国 德国规定 知道近亲属犯罪而不告发 故意隐匿 为亲属作伪证 帮助亲属脱逃等均不受处罚 2 近亲属有拒绝作证的权利 可以拒绝证明自己的亲属有罪 如德国 法国等 3 司法官有义务保证证人的这项权利 不得强迫其做出对其亲属不利的证供 如德国 意大利等 4 取消了容隐方面权利不平等的规定 尊为卑隐和卑为尊隐是同等对待的 但是 大陆法系的容隐亲属范围比英美法系的大很多的 大陆法系的一般包括 直系血亲 姻亲 配偶 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的配偶 英美法系的仅限于配偶 民事制度 一 婚姻制度方面 确立夫为妻纲的原则 基本沿用西周关于婚姻制度及夫妻关系的规定 二 家庭关系方面 维护父为子纲的原则 首先 定不孝为大罪 构成不孝罪一律处死 减轻为报父母之仇而杀人者的刑事责任 复仇的问题 其次 提倡同居共财 保障家长对家庭财产的所有权 再次 严禁内乱行为 以卑奸尊 要处以死刑 而一般人的奸非行为只处以徒刑 案例 沛中有富豪 家资三千万 小妇子是男 又早失母 其大妇女甚不贤 公病困 恐死后必当争财 男儿必不得全 因呼族人为遗令 云 悉以财属女 但以一剑与男 年十五以付之 儿后大 姐不肯与剑 男乃诣官诉之 司空何武曰 剑 所以断决也 限年十五 有智力足也 女及婿温饱十五年已幸矣 议者皆服 谓武原情度事得其理 飞与非的故事清朝有位姓张的老人 他的正室生了个女儿 有个女婿 偏房生了个儿子 取名一飞 老人去世时 一飞4岁 老人嘱咐女婿 一飞无权继承遗产 但女儿女婿要好好照顾一飞母子 并留下遗嘱 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 一飞长大后 到县衙状告女婿 说他独吞了父亲的遗产 县太爷看了遗嘱后 判一飞败诉 后来了一位巡查官人 他认为遗嘱有两种断句法 一是 张一 非吾子也 家财尽与吾婿 外人不得争夺 一是 张一非 吾子也 家财尽与 吾婿外人 不得争夺 巡查官人按照后一种断句法 判一飞胜诉 并认为遗嘱中把飞写成非 是老人用心良苦 怕女婿加害一飞 三 继承制度方面有所发展身份继承仍是实行嫡长子继承 财产继承允许诸子均分 而且庶子 女儿都有继承权 在继承的形式上出现遗嘱继承 司法制度 一起诉方面 公诉和自诉两种形式自诉中 一般不准越级上告 越诉 除谋反大逆外 严禁卑幼告发尊长 二传复 审讯中得到口供 三日后再行复审 以考察口供是否与之前相同 三死刑执行仍遵循秋冬行刑的规则 但谋反等犯罪行为是 决不待时 四春秋决狱汉朝在案件审理过程中 如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又无适当判例可依的情况下 直接引用 春秋 为代表的儒家经义 作为审判案件的依据 这种现象称为春秋决狱或经义决狱 春秋决狱的原则是论心定罪 论心定罪是根据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等主观条件来定罪量刑 而衡量动机目的是否正当 标准就是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 志善而违于法者免 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案例 甲有子乙以乞丙 乙后长大 而丙所育成 甲因酒色谓乙曰是其父 乙怒杖甲二十 甲以乙本是其子 不胜其忿 自告县官 仲舒曰 甲生乙 不能长育 以乞丙 于义已绝矣 虽杖甲 不应坐 汉景帝时 廷尉上囚防年继母陈论杀防年父 防年因杀陈 依律 杀母以大逆论 帝疑之 武帝时年十二 为太子 在旁 帝遂问之 太子答曰 夫 继母如母 明不及母 缘父之故 比之于母 今继母无状 手杀其父 则下手之日 母恩绝矣 宜于杀人者同 不宜与大逆论 从之 封建法律儒家化 一封建法律儒家化开始于西汉 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 成熟结束于唐朝 二封建法律儒家化是指 儒家思想不断被吸收到法律中来 成为封建统治者制定法律和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三汉承秦制 西汉初期的法律是体现法家思想的 汉武帝以后 儒家思想被奉为正统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