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口腔正畸学发展史及其启示.pdf_第1页
现代口腔正畸学发展史及其启示.pdf_第2页
现代口腔正畸学发展史及其启示.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医学史 医学与哲学 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9年 5月第 30卷第 5期总第 381期 78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Forum E dition May 2009 Vol 30 No 5 Total No 381 现代口腔正畸学发展史及其启示 孔卫东 徐 浩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现代口腔正畸学发展历程的探讨 阐明该学科的发展既要依赖于整体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突破 也要求科 学工作者具备有良好的人文关怀修养 更需要有能够促进本门学科发展的自由创新的学术平台 同时还要建立起多种学 科的相互渗透与交叉发展的大科学思想 关键词 正畸学 科学技术 人文关怀 学科交叉 中图分类号 R783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0772 2009 5 0078 03 History of Modern Orthodontics and its Revelation KON G Wei dong XU H ao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the First A f f iliated H osp ital of Ji nan University Guangz hou 510630 China Abstract T he article is to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rse in modern orthodontics It concludes that scientific and tech nological progress scientists self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care freedom to keep innovation in academic platform as well as thought of cross discipline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Key Words orthodontics scientific technology humanistic care cross discipline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的学科内容是 研究错牙 合畸形的病因机制 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 1 在口 腔正畸学的发展过程中 科学技术的进步 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 怀 自由创新的学术平台以及多种学科交叉的相互协作都起着 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回顾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历 程 总结几点与其发展相关的哲学思考 1 科学技术进步与突破为口腔正畸学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X 线的应用为口腔正畸学诊断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 段 口腔正畸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了牙齿 颌骨以及面部组织 在没有 X 线诊断之前 只能利用干燥头骨的头颅骨对硬组织进 行研究 软硬组织的研究是分离的 无法形成一种软硬组织共 同研究的手段 限制了正畸学的发展 直到 1895 年伦琴发现 X 射线 该技术便很快应用于医学领域中 发明了牙片 X 光机 全 景片机 1931 年 Broadbent 和 Hofrath 提出了一种新的 X 线头 影测量技术 他们发明了头颅定位仪 让每张 X 线片的头颅位置 完全一致 并且每张影像的大小标准化 这一技术能够对治疗 前后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 对阐明牙牙 合畸形的解剖基础 诊断分 析错牙 合类型 预测颅面的生长发育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 建立 并完善学科的临床诊疗标准 也为临床合理制定治疗计划提供 科学依据 20 世纪 70 年代 头影测量由二维平面的测量向三维 空间及立体摄影相结合的系统发展 采用 CT 成像技术获得精 确清晰面部三维影像 使医生能获得患者直观的面部体表三维 图像 利用三维重建图像技术与正畸所用参数及应用软件的结 合 构建出研究对象的立体图像 克服了 X 线头影测量系统中的 面部软组织显示不清 正畸参数定位容易失真 医生对患者的面 部立体空间了解不够等缺点 3 更有利于对患者进行治疗计划 的制定及治疗结果的分析 可以说如果没有 X 线在口腔医学中 的应用 口腔正畸学的基本理论就难以建立 没有理论基础的学 科就不可能成为专门学科 现代口腔正畸学可能就不会出现 正畸治疗方法的日益成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古罗马的 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 广东广州 510630 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广东广州 510630 Celsus 曾试图让患者用手指的压力使异位牙复位 1848 年 Ware 首次设计出一种活动矫治器矫治错牙 合畸形 但受当时条 件的限制并不能发挥太大作用 2 Angle 于 1928 年提出了著名 的方丝弓矫治技术 虽然这一技术的创立对口腔正畸学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 4 但当时此项固定矫治器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 方 它采用多带环技术 每个牙齿上都制作带环 分牙后再将附 有托槽的带环粘在牙齿上 这种方法不仅费用高 耗时费力 而 且不利于口腔卫生及有碍美观 并且该项技术难掌握 限制了它 的发展 随着材料学的发展与进步 制造出符合直接粘合技术要求 的粘接剂 粘接剂取代了正畸带环 医生只需将托槽直接粘合在 牙齿上 大大简化固定矫治技术中带环制作的步骤 直接粘合技 术出现不但使正畸临床结束了带环时代 而且是对口腔正畸的 普及推广发挥出重要作用 被公认为正畸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 简化固定矫治技术值得一提的还有镍钛合金矫治弓丝的应 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 由于缺乏柔和而持久矫治力的弓丝 正畸临床只好使用弹性不好的不锈钢弓丝矫治患者 对于严重 错位的牙齿 为减小矫治力 必须在弓丝上弯制弹簧曲 费时费 力且患者不舒适 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时的舒适度 研发出镍钛 合金矫治弓丝 由于镍钛弓丝刚度低 有效限性大且具有良好的 回弹性 能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矫治力 特别适合于矫治初期排齐 错位的牙齿 钛合金矫治弓丝的应用使正畸临床发生了深刻变 化 它与同时问世的直丝弓矫治一起 最大限度减少了在弓丝上 弯制弹簧曲 5 简化了治疗过程 总之 每项技术的突破 既为正畸学家们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为牙牙 合畸形的患者减少了痛苦 显然正畸治疗方法的日益成 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2 正畸医学家们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助推口腔正畸技术的不断 革新与成熟 人文关怀的主要含义是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 对人的尊严 和价值的维护 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 对理想人格的塑 造 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 医学的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 体现对人 对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 是一种实践人类医学人文 现代口腔正畸学发展史及其启示 孔卫东等 医学与哲学 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9年 5月第 30卷第 5期总第 381期 Medicineand Philosophy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ForumEdition May 2009 Vol 30 No 5 Total No 38179 精神信仰具体的对象化过程 6 纵观正畸技术的发展历程 可 以说正畸学家们在不断完善正畸技术过程中处处体现着对患者 的人文关怀 Angle 最早是一位修复科医师 他出于对错牙 合患者的关注 以及如何通过治疗得到正常牙 合产生兴趣使他开创了正畸学这门 特殊专业 提出了正常牙 合的概念和错颌的分类方法 研制出方 丝弓矫治器 为口腔正畸学的建立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但临 床实践发现 这种方法不仅费用高 耗时费力 而且不利于口腔 卫生 影响美观 另外 传统方丝弓矫治器各个牙齿的托槽角度 相同 需要在弓丝上弯制三种序列弯曲以补偿不同牙齿形态位 置的差异 这使得临床操作相对复杂 弓丝弯制的误差影响治 疗效果 为了提高疗效 使患者获得更美观协调稳定的治疗效 果 需要对方丝弓矫治器进行的改进 在对 120 名未经正畸治疗的正常牙合者牙齿形态位置进行测 量后 Andrews 提出了正常牙 合的 6 项标准 于 70 年代初在对方 丝弓矫治器研究基础上发明了直丝弓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器将 决定牙齿位置的三种序列弯曲预置入托槽之内 一根有基本弓 形的平直弓丝纳入托槽即可完成牙齿的三方位移动 消除了弓 丝弯制误差造成的不良影响 7 直丝弓矫治器的问世使传统方 丝弓矫治器发展到达一个崭新阶段 不仅大大减少了临床操作 时间 而且使牙齿定位更精确 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虽然直丝弓矫治器的出现对牙齿的移动较方丝弓矫治器更 精确 但是这种新材料所带给正畸领域的诸多进展中 没有一种 在治疗的机械力学方面做出任何的改变 也没有缩短患者的治 疗时间 更没有减少患者拔牙的数量 这些矫正器无法减轻由 于传统 常规正畸矫治力所带来的损害 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 出现了不需结扎的托槽 称为自锁托槽 自锁托槽的临床应用 不仅节省了门诊椅旁治疗的时间 而且自锁托槽改变了以往用 结扎丝固定矫正弓丝的传统做法 弓丝在托槽中的自由度增 加 减少了弓丝与托槽的摩擦力 有利于矫治牙的生理性移动 由于使用轻力矫治 不仅有利于保护牙周组织健康 患者不适程 度明显减轻 还能获得缩短疗程 减少复诊次数和降低拔牙率的 效果 8 随着成人正畸治疗工作的开展 某些成人患者由于职业或 社交活动的原因 希望得到 美观正畸 方法的治疗 为此 一 些正畸学者便开始尝试将改良方丝托槽粘于牙齿舌面进行正畸 治疗 以满足成人正畸患者 美观正畸 治疗的要求 1978 年日 本学者藤田欣也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舌侧正畸矫治器设计及矫治 技术的论文 次年又报告了舌侧正畸的蘑茹状舌侧弓型 几乎 在同一时期 美国的 Kurz 医生也在积极开展舌侧正畸的研究工 作 1979 年他与 ORMCO 公司合作开发出了 ORMCO 第一代 舌侧矫治器 此后 在美国成立了舌侧正畸治疗工作组 并开 始传授舌侧正畸治疗技术 至此 舌侧正畸引起了各国正畸医 生的广泛关注 很多医生开始学习和使用此种崭新的矫治技术 并将其作为正畸临床中一种可行的矫治技术 供患者选择 10 舌侧正畸技术发展成熟 能够最大程度满足 美观正畸 治疗的 要求 也是正畸医生对患者人文关怀的最好体现 总之 从最初的矫治理论的建立到各种矫治器及矫治技术 的不断发展 在提高矫治效率追求牙颌面完美的前提下 也从社 会心理等方面关心患者 处处体现了正畸医生对患者充满人性 关怀 3 百花齐放 自由创新的学术平台使口腔正畸学的发展日趋完 善 Angle 是现代口腔正畸学的创始人 最早提出理想正常牙 合 的概念 他认为应保存全副牙齿 牙齿排列整齐 上下牙尖窝关 系完全正确 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为了追求这一目标 他倡导非拔牙矫治 几乎所有患者都给予扩弓 但是矫治后患者 的侧貌并不理想 扩弓后又拥挤复发 Angle 去世之后 他的学 生 Tweed 对方丝弓矫治器的材料和矫治技术进行广泛的研究与 改进 11 在总结非拔牙病例中 80 因复发而失败的教训后 他 决定用拔牙的方法治疗一些复发的病例 结果令人满意 于是 他提出拔牙与不拔牙的 Tweed 诊断方法与矫治方法 改变了长 期占统治地位的 Angle 理想正常牙合的观念 指出正畸治疗的目 标应该为 高效率的咀嚼功能 稳定正常的牙 合关系 健康的口腔 周围组织 协调的容貌 强调个别正常牙合的重要性 充实了正畸 矫治技术的内容 直丝弓矫治器及矫治技术是由方丝弓矫治器及矫治技术发 展而来 方丝弓矫治器各个牙的托槽相同只能通过在弓丝上弯 制三种序列弯曲定位牙 完成弓内治疗 直丝弓矫治器的各个 牙的托槽的厚度不同 并预制不同的轴倾角 转矩角 牙的定位 是由托槽完成弓内治疗 简化了方丝弓矫治技术 12 继 An drews 发明直丝弓矫治器之后 不同学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派生出 各种各样的直丝弓矫治器 并逐步从标准托槽渐渐向个性化托 槽转变 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矫治器与矫治技术百花齐放景 象 不论方丝弓矫治技术还是直丝弓矫治技术 它们都是利用 矫治器内部储备的机械力来实现移动牙齿 通过牙齿的移动来 改善牙颌面的美观与协调 在欧洲有学者认为口颌系统是由 牙 牙周组织神经及肌肉系统组成 相互协调同时又相互制约的 综合体 它们设计出一种完全不同的矫治器 功能矫治器 主要适用口面肌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功能性错颌畸形 实践表明 功能矫治可以促进牙合发育和颅面生长 达到稳定的治疗效果 动物实验和临床都证实了这种理论的可行性 并且收到良好效 果 2 不难看出 人类探索世界的过程 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不 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给与适度的自由创新的学术平台对提 出新理论 推广新方法 能动地促进技术进步都十分有益 4 多种学科的渗透与交叉为口腔正畸学的新发展带来勃勃生 机 科学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发现了问题 研究一类问题的理论 方法和体制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 逐渐形成了相关的学科 这 些学科具有规范的知识体系 不但有相对独立的学科体制 还有 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和较为固定的研究内容 随着学科的不断 发展 在学科的边缘甚至内部地带存在着单一学科不能解决的 复杂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能力需要借助相邻的学科 这种由科学本身自生出的动力促进了学科的交叉 13 同样口腔 正畸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促进了学科间的发展 随着成人正畸患者的不断增加 正畸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将 面对越来越多的成人牙周病患者 与常规正畸患者不同 虽然 患者具有强烈的主观要求 希望能够得到治疗 但正畸医生必须 知道有部分牙周病患者通过正畸治疗后可以获得改善美观及恢 复功能的目的 而有些牙周病患者是不能进行正畸治疗 因为 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很难使用正畸治疗的方法予 以解除 相反常会导致进一步加剧牙周组织的丧失 最终加速患 现代口腔正畸学发展史及其启示 孔卫东等 医学与哲学 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9年 5月第 30卷第 5期总第 381期 80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Forum E dition May 2009 Vol 30 No 5 Total No 381 牙的脱落 引起医疗纠纷 因此 要在牙周病患者中获取到良好 的治疗效果 牙周病治疗与正畸治疗的相关研究至关重要 临床 实践表明通过正畸与牙周联合治疗后牙周病患者无论是在牙齿 与牙周组织健康维护还是改善牙齿美观 恢复咬合功能都能够 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两者结合为牙周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 种新的治疗途径 14 15 口腔外科与正畸的联合治疗能够最大限度改善严重错牙合畸 形患者的美观与功能 实践表明单纯正畸治疗或者单纯外科治 疗都有其局限性 正畸治疗对牙齿的排齐整平非常有效 但在 治疗严重的骨性错颌畸形上收效甚微 长期困扰着正畸医师 最近 30 年 外科与正畸密切结合 逐渐形成了现代外科与正畸 治疗这一新领域 通过形象化治疗目标与模型外科等定量化的 诊断设计 术前正畸预备 手术方式的改进 术后正畸完善咬牙合 关系等系列过程 患者不仅获得显著的面形改善 同时也建立了 良好的口颌功能 现代外科与正畸的结合为严重骨性错牙 合患者 带来了最佳的治疗效果 是单纯正畸或单纯手术都不可能达到 的 同时它也成为学科之间相互理解 紧密深入合作的典范 无 论对正畸学 还是对颌面外科学 其贡献都将产生 深远的影 响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OSAS 是一种睡眠期疾病 由 于夜间睡眠期间出现反复多次呼吸暂停进而造成严重低氧血症 和高碳酸血症 引起肺动脉高压甚至肺心病 近年来研究认为 OSAS 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甚至夜间猝死 16 早期治疗可以延缓并发 症的发生 改善预后 显然 OSAS 由于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内 科方面最早对其进行治疗 主要通过减轻体重服用促进呼吸 增 加排气量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较差 随后引入呼吸机方法进 行治疗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呼吸机体积大 费用高昂 部 分患者戴用呼吸机后由于过于难受而影响睡眠 故此治疗方法 难以普及 耳鼻咽喉科采用手术切除部分咽腔软组织的方法 术后暂时可减轻上呼吸道阻塞症状 但却容易复发 采用正畸方法对 OSAS 进行治疗的时间始于 1984 年 随 后的 20 年内开发出多种矫治器 通过前移下颌 间接使软腭前 移 增大口咽 增加其稳定性 在吸气时气道不易塌陷 另外 通 过刺激颞下颌关节的感受器 激活颏舌肌活性 可缓解呼吸暂 停 开发出多种适合不同个体简单有效 舒适容易制作的矫治 器 大量研究表明应用正畸治疗的方法治疗 OSAS 能够明显减 轻病症 费用低廉 被认为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 也 使正畸医生能够在 OSAS 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7 可见学科交叉不仅能够发现和解决复杂问题 而且也能拓宽学 科的范围 使学科有更大的发展 从以上对口腔正畸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可以说明 任何一门 学科的发展既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也要求科学工作者具有 一定的人文关怀修养 更需要有能够促进本门学科发展的自由 创新的学术平台 还要建立起多种学科的渗透与交叉发展的大 科学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使口腔正畸学有更大发展和突破 参 考 文 献 1 傅民魁 口腔正畸学 M 5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 10 2 罗家燕 林 珠 蔡永宁 试论口腔正畸学科发展的动力 J 医学 与哲学 1997 18 8 401 403 3 韩本谊 江露笑 李宏儒 螺旋 CT 扫描在牙齿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价值 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5 19 2 161 164 4 曾祥龙 口腔正畸直丝弓矫治技术 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94 3 5 5 曾祥龙 傅民魁 近 30 年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与现状 J 中华口 腔医学杂志 1998 33 6 323 325 6 刘素芳 医学人文精神与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 J 护理学杂志 2007 22 6 71 73 7 曾祥龙 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新发展 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9 34 6 380 381 8 丁 鹏 周彦恒 林久祥 自锁托槽矫治器的发展 分类及特点 J 口腔正畸学杂志 2006 13 1 40 43 9 徐宝华 舌侧正畸矫治技术 J 口腔正畸学杂志 1999 6 2 80 82 10 曾祥龙主编 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 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 出版社 2000 282 308 11 曾祥龙 MBT 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基本原理 J 口腔正畸学杂志 1999 6 2 90 93 12 郑晓瑛 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发展 J 北京大学学报 2007 44 3 141 147 13 邵长艳 姜广水 牙周病与成人正畸的关系 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 杂志 2007 17 1 48 50 14 施 捷 傅民魁 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的误区 J 口腔正畸学杂志 2005 12 3 140 143 15 周景田 王建设 郭慧冬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J 黑龙江医药 2001 14 3 234 16 贾培增 傅民魁 曾祥龙 双牙 合板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症的研究 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5 40 1 42 45 作者简介 孔卫东 1965 男 广西平南人 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 口 腔正畸学 收稿日期 2008 12 23 修回日期 2009 05 08 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