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 荒漠化的概念2 荒漠化的分类3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4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探究题 一 从整体性的角度描述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及西北地区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二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三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四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想一想 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吗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一 荒漠化的含义 狭义 广义 土地沙漠化 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1 定义 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土地石漠化 2 荒漠化的表现 土地沙漠化 3 世界荒漠化的分布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地区和温带的内陆地区 想一想 我国的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4 我国的荒漠化主要分布 西北地区 涉及陕 甘 宁 青 新 内蒙古等省 其中三江源 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为严重 昆仑山 祁连山 大兴安岭 阿尔金山 古长城 从整体性的角度描述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及西北地区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提示 请从西北地理的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与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5 我国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地理位置 降水少 气候干旱 地表径流少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内蒙古高原 地形 地势高 地形闭塞 水汽难以深入 加剧了干旱的气候特征 以高原 山地和盆地为主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降水稀少 大风频繁 河流 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 水量少 植被 植被稀疏 自东向西为草原 荒漠草原和荒漠 土壤发育差 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1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 降水少 植被稀疏 土质疏松 大风日数多 风蚀作用强烈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导致了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5 我国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 2 人为原因 荒漠化90 以上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阅读课文P37页短文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思考影响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人口激增 2 地形 以高原 高山为主 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P37活动 1 地理位置 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 远离海洋 深居内陆 3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降水稀少 气温日较差大 4 河流 河流多为内流河 水量少 5 植被 植被稀疏 以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为主 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 气候条件 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盛 荒漠化 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 物质基础 6 荒漠化现状 全球 3600万平方公里 占24 中国 267万平方公里 占28 目前 全世界2 3的国家和地区 1 4的陆地面积 近12亿的人口受其危害 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 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 全球每年有约600万公倾的土地变为荒漠 其中320万公倾是牧场 250万公倾是旱地 12 5万公倾是水浇地 另外还2100万公倾土地退化而不能生产谷物 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 阿富汗 蒙古 巴基斯坦和印度 我国有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 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许多村庄 铁路 公路 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同时荒漠化造成地表土裸露 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草原退化 第二课时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二 荒漠化的危害 1 荒漠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 3 荒漠化使生物产量下降 引发饥荒 兴 1 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 上游有大量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2 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衰 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 自然原因 深居内陆 降水少 温带荒漠广布 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 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 导致植被破坏 水源减少 盲目垦荒 农业用水量加大 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 大片胡杨树枯死 乱砍滥伐 砍伐胡杨树 毁林开荒 思考 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 三 荒漠化的防治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17日 1994年 联合国正式通过了 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1 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 2 防治的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 措施 植树种草 建设防护林体系 封沙禁牧 禁樵禁采 合理用水 生态移民 控制人口增长等 针对我国北方 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的状况 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 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4 我国的具体措施 三北 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生态平衡最为脆弱的地带 防护林以北 以西是面积广大的沙漠 沙地和戈壁 三北 防护林的作用是 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改善生态环境 沙地飞播造林种草 恢复植被 恢复植被 沙枣 胡杨 锦鸡 木麻黄 柽柳 狼尾草 草方格沙障固沙 科尔沁草原 P40活动 l 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 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使周边地区出现沙尘暴 扬沙 浮尘的天气增多 降低大气能见度 污染周边的地区环境 使周边地区气候发生改变 如光照减少等 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 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 垦殖 放牧 垦殖的过程 沙丘有三层土壤 说明它历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 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 宜农则农 宜牧则牧 2 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 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 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发展经济 3 什么是 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 是逃避自然 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力时 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 这就是 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 是对自然的尊重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课堂巩固 1 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 正确的是 A 江南丘陵 次生盐渍化B 西南喀斯特地区 红漠化C 西北干旱地区 沙漠化D 黄淮海平原 石漠化 C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课堂巩固 2 土地荒漠化问题是我国西北地区表现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回答 1 2 题 1 有关荒漠化成因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 共同作用的产物B 气候因素中 气温的变化对荒漠化进程影响最大C 自然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D 植被退化和覆盖率降低是荒漠化的前兆 2 我国目前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是 A 局部逆转 整体扩大B 局部扩大 整体逆转C 治理速度超过破坏速度D 破坏速度超过治理速度 BC AD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课堂巩固 上图所示的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读图完成下题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课堂巩固 图中所示各河流 A 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 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 流量季节变化小 2003年 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 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 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B 古长城遗迹C 西气东输工程设施D 草方格沙漠 B A D 侵蚀作用强烈 含沙量大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课堂巩固 下列对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各地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 图中A地区的土壤是由 水 冲来的C 图中E地河流水量多于B地河流水量D 图中A地比E地更有利于植树造林 C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课堂巩固 下列对图示地区地形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B地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堑B 图中E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建课件脚本文件
- 内科心脏瓣膜病课件
- 化学品安全作业培训总结课件
- 化学品企业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壶口瀑布》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 14 普罗米修斯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 化妆品安全科普公益培训课件
- 先兆子宫破裂课件
- 企业的股权转让协议的范本6篇
- 起重机作业人员Q2证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 四川遂宁2021-2024年中考满分作文64篇
- (完整)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版防洪堤坝加固工程施工合同
- 智能培训系统构建
- 2025广东广州越秀区矿泉街招聘禁毒专职人员1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DBJT15-147-2018 建筑智能工程施工、检测与验收规范
- 华为鸿蒙课件
- 全站仪使用课件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参考答案详解
- 高血压防治知识课件下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