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目 录摘要1关键词1英文摘要1前言2一 “老”的称谓化作用2二 “老”字称呼语举例及其语义色彩3(一)“老”字称呼语类型分析31 老+名词32 老+形容词43 老+数词4(二)“老”字称呼语语义色彩分析5三 老字称呼在年轻群体中的使用分析6(一)基本情况分析6(二)“老+X”称呼语适用层分析7(三)常用“老”字称呼分析7四 年轻群体对老字称呼的看法及其心理状态9五 “老外”之“老”分析10结语11参考文献12附录13称呼语“老+X”指称对象年轻化初探摘要:在现代汉语中“老”具有“年纪大”之意,但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由“老”字构成的称呼语却经常用在年轻人身上。为了探究“老”字称呼指称对象的年轻化问题,本文首先对“老”字的称谓化作用和构成类型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对20-30岁的年轻群体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发现“老”字称呼在年轻群体中使用量非常之大,其称呼对象也多为年轻人,这个群体对“老”字称呼的使用心理虽各有差别,但总体上乐于接受并使用“老+X”的称呼。关键词:老+X;称呼语;年轻群体;年轻化A Study into Younger Tendency of “Old+X” ReferentsAbstract: In modern Chinese, the word “old”is related with the meaning of “old age”, but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process, a call with the word “old” often used among young group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henomena, this paper is first to analyze the functions and the forms of appellation about the word “old” preliminary. Then the 20-30 young group had been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 As a result,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word “old” called among youth is very pervasive, and its call object is a youth, too. The psychology of using the word “old” varies with different person, however, they are willing to accept and use “Old+ X” title in general.Keywords: Old+ X; appellation; young groups; younger tendency前言称谓语历来是人们建立和保持联系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是跨入交际大门的第一道“门槛”。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称谓语已经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而且愈来愈多的新式称谓语已经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流行开来,而一些常用的称谓语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中也出现不同的意义,其称呼者和称呼对象也随着语言使用的变迁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沟通是人与人交往必不可少的途径,而正确恰当的称呼不仅能够融洽人际关系,实现沟通的顺畅,有时甚至还对交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称呼他人使用最多的莫过于一个人的名字,而在中国除称呼名字之外,人们最常用的则是“老+X”这一用法。词缀“老”在汉语构词中,出现频率很高,构词能力较强。不论在工作单位还是在菜场、街道,“老+X”总是被高频率地使用着。称谓语的使用涉及到称呼对象、称呼者和特定的交际场合、语境三个方面,人们在使用“老+X”时是否也注意过这些问题?现代汉语词汇中“老”沿着不同的结构方向虚化后,增添了新的语义张新红,刘锋.词缀“老”的结构及语义色彩.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4:66 ,如从日常交际中发现,我们常常用作称呼的“老王”、“老班”、“老外”等一系列“老+X”的称呼语,往往没有指被称呼人年纪大、岁数老的含义,相反人们在称呼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时也常常习惯用“老+X”,“老”字称呼的指称对象越来越有向年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老”作为词缀用来称呼他人是否跟“小”一样具有年轻化的意味?在科学高速发展、讲求办事效率的今天,如何能恰到好处得使用“老+X”,对能否顺利进行交际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理解这一称呼的年轻化问题也就显得紧迫而重要。一、“老”的称谓化作用在现代汉语中,“老”字是一个比较活跃的能产词缀,由“老”作为前缀或者后缀构成的称谓语在1983年出版的同义词词林阎德早.“老”字的称谓化作用.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2:133一书中记录的就有100多条,近三十年来,由“老”构成称呼语的数量也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称呼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的本义是“年纪大”、“岁数老”,但在使用的时候,我们不见得把“老”字称呼都用在“年纪大”的人身上,相反正是青春年华被冠以“老”字称呼的小伙、小姑娘更是比比皆是。加在各类称呼语之上的“老”,从魏晋发端到唐宋流行之时,便不再承袭其原本“年老”之意董为光.称谓表达与词缀“老”的虚化.语言研究 2002:66,如:1)“大丈夫岂当以老姊求名?”(晋书郭奕传)2)“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白居易题旧写真图)这两例中的“老姊”、“老兄”,虽然是对既已成年的亲长的称呼,但个中都淡化了“年老”的意味,重了对年龄长于己者的“尊敬”之意。从以上两例中可以得出含有“年长”之意的“老”为了满足语言社会的需要,引申出了“尊敬”的含义,呈现出“羡余”化的倾向董为光.称谓表达与词缀“老”的虚化.语言研究 2002:68;而在日常生活中,“老”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交际功能,各种由“老”构成的拟亲属称谓更是层出不穷。从“年迈”的“老人”到年纪并不大的“老李”、“老爸”、“老姐”,“老”的修饰性逐渐减退,社会交际的称谓功能增强,“老”的组合对象已从“上辈”之词过渡到“同辈长于己者”,进而扩展到“同辈少于己者”,以至偶尔用于“下辈”,如老侄董为光.称谓表达与词缀“老”的虚化.语言研究 2002:71。可见,随着“老”称谓作用的增强,其指称对象也逐渐趋于年轻化、低龄化,而在这些“老”字称呼中,更多的是含有“尊敬”、“亲切”和“调侃“的意味,与原本“年纪大”的本义已经有了一定的区别。二、“老”字称呼语举例及其语义色彩(一)“老”字称呼语类型分析“老”作为能产词缀,在汉语中较活跃,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作为词缀的“老”的主要功能就是充当称谓词,起了称谓交际的作用,以主要可以分为下面几类:1.老+名词(1)老+姓氏名词,一般是对人的称谓,如:3)“农村群众把党和政府派下来的干部,不管年纪大小、职位高低统称老张、老李或老王的时候,那里头已经带着了解、亲切和尊敬的混合意味了。” (柳青创业史)4)“每被老元偷格律,苦叫短李伏歌行。”(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在现今的社会交际中,“老+姓氏名词”这一用法是最常见的,这比直呼姓名更显得亲切,不管是面称还是背称,都是比较合适的。而且,年轻人群体中,大家为了方便称呼,体现熟络或者友好,也乐意使用这种称呼,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2)老+表示处所的名词,一般是对同一地区人的称呼,如:老广、老美 5)我这情况啊,要说老北京起来,我们有五代喽。 (出自北大语料库)6)老美也要吃中国石油这碗饭。 (出自北大语料库)在这一种“老”字称呼中,“老”加地域义语素,表示的是某种身份,指称具有某个地区地域特色的一类人,通常这种称呼没有特别的年龄界线,只要是有本地区特色的人,都可以被这样称呼。 (3)老+表示职业、出身的名词,一般是对从事某一种职业的人的称呼,如7)这是何波的一贯作风,也是老公安的一贯作风,只要实的,不要虚的。 (出自北大语料库)8)比赛结束后,韩国老记拿出各种采访“武器”,将他们的冠军团团围住。(出自北大语料库)从“老”的本义“年纪大”可引申出“德高望重”的意思,从事某种行业时间长,具备的资历比较深,或者拥有丰富的工作和管理经验时,人们习惯在职位前加“老”以显示对从事该项职业对象的敬畏。在过去,这种形式的称呼更适合称呼年纪比较大的对象,因为只有年纪大的人才称得上是有技术有能力的“老师傅” 胡建波.老+职衔称谓语.汉语学习 2009:39。而如今,具有某种专业技能或特殊才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人们也乐意将这种称呼安在他们身上,如老总 。(4)老+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一般是对亲属或朋友的称呼,如老爸、老妹等:9)五年级孩子作文雷倒老爸。(扬子晚报)10)母亲抱着孩子把老姐送出门,又嘱咐一番,就把门关上,走到外甥媳妇的屋里。 (出自北大语料库)在幼儿园门口,我们时常会看到的情景:四五岁的孩子拉着父母说:“老妈(老爸),记得下班早点来接我。”实际上,这些“老爸”、“老妈”大部分都很年轻,很多都不超过三十岁,是标准的“80后”。可见“老爸”、“老妈”之“老”,非“老人”之“老”,后者是具有具体概念意义的词根,前者是无具体概念意义但却有附加的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缀,含有亲切的含义。(5)老+抽象名词,一般是对具有某一特点的一类人的称呼,如11)这位老顽固非但不领情,反而追根究底,查问人家的身份。(出自北大语料库)这种称呼是由于某一特点在一个人身上保持的时间比较长久,而此人在短时间内又无法改变,人们常在这一抽象名字前加“老”,虽有一定的调侃之味,但绝不是在讽刺一个人由于年纪大,思想僵化而无法改变的特点。2.老+形容词在这一类称谓词中,比较常见的有老粗、老封建等。如:12)孙殿英目不识丁,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粗。 (出自北大语料库)13)咱姊妹都是些老封建,哪里当得了人家的家。 (出自北大语料库)3、老+数词这一类称谓语,一般表示人与人之间排行的先后顺序,如老大、老三、老幺等。15)杨执中定睛看时,便是他第二个儿子杨老六。(儒林外史第十一回)16)盘瓠和公主结婚以后回到山地居住,生下三男一女,老大姓盘,老二姓蓝,老三姓雷,女婿姓钟。 (出自北大语料库)以上这些“老+X”结构的称谓语,虽然都带有表示“年纪老”、“岁数大”意思的“老”,可是随着词缀“老”实词义的虚化,大部分“老+X”已经没有“年老”的含义,而是通过“年老”衍生出“尊敬”、“亲切”的含义。而“老外”、“老美”统称外国人和美国人,并没有年纪大的外国人和美国人的意思,可见“老”在“老+X”中已经从“年长”向“年轻化”发展;又如“老妹”、“老弟”这一类称呼词,其指称对象年轻化的意味更浓,在“哥”、“妹”这些亲属称谓前加“老”不仅没有嘲讽人年纪大的意思,反而更能拉近亲属朋友之间的距离。(二)“老”字称呼语语义色彩分析“老+X”称呼语中的“老”虽然屈居于词缀之位,但在现代汉语中却绝对不可少。从上文所列举的“老”字称呼语中可以看出,“老”有着丰富的、附加的色彩意义。首先,“老”具有“年岁大”的意思,德高望重的“老人”向来是备受人们尊敬的,所以,“老”字意义虚化后,便具有“可尊可敬”的感情色彩周元林.前缀老和老词缀语义色彩探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00。古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故现在师被尊称为老师也就显得天经地义了。由此可见,我们说前缀“老”有尊敬的感情色彩也是有根据的。而“老”有尊敬的意思,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有钱有势或者身居要职的人往往能以“老”相称,如“老总”、“老爷”、“老板”等。这些“老”字称呼语并不是被“老人家”们占为己有,如今,拥有“老师”、“老板”、“老总”这些称呼的中青年人比比皆是,可见含有“可尊可敬”意味的“老”会被年轻群体越来越多地利用。其次,“老”也有时间久,交情深的意思,在虚化后可以表达“可亲可近”的感情色彩周元林.前缀老和老词缀语义色彩探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00。同住一个宿舍的大学生,喜欢按照生日时间进行排行,“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可以完全肯定地说,这种称呼准确地表达了同宿舍室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具有是亲近随意的感情色彩。现在,总可以看见这样一幕:相处久了的年轻男女或婚后的小夫小妻,为了表达对对方的浓浓爱意,总喜欢用“老公”、“老婆”或者“老爷们”、“老娘们”来称呼对方。这种亲昵称谓的使用突出男女双方亲近的关系,这里的“老”同样与年纪大小无关,相反在年轻人群体中,这种亲昵的称呼更为流行。第三,“老人”会给人一种衰老、封闭、落伍、不中用的感觉,所以“老”也有“可笑可怜”之意周元林.前缀老和老词缀语义色彩探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00。如“老夫子”、“老粗”、“老抠”等都是在嘲讽、调侃某一类人,这些人的言行举止通常显得有别于常人,让人觉得可笑可乐,有时也是社会地位卑微的表现,让人觉得可轻可怜。而这里的“老”同样不与年龄挂钩,年轻人中同样也有思想落后,脱离时代步伐的人。最后,“老”还意味着有资本有实力,让人联想到老辣、厉害,所以在“老”虚化后,还有“可恶可怕”的意思周元林.前缀老和老词缀语义色彩探微.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01,如老鼠、老虎、老鸨等。以上四种具有不同感情色彩的“老”字称呼,虽然都带有一个“老”,但绝大部分已与“年老”无关。随着新兴词汇不断创生,“老”的本义也日趋淡化,年轻人中以“老”相称更是会司空见惯。三、老字称呼在年轻群体中的使用分析理论来源于现实,究竟在实际生活中年轻群体使用“老”字称呼的情况究竟如何?他们又怎样看待“老+X”式的称呼?笔者特选取了年龄在20-30岁的年轻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为了保证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在被调查的208人中,有男性104名,女性104名,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了如何回答。(一)基本情况分析表一:年轻群体使用“老+X”称呼语基本情况问题 选项 各选项人数 比例 % 总人数 总比例 %是否使用“老”字 是 男 80 58.82 136 65.28称呼语 女 56 41.78 否 男 24 33.33 72 34.62 女 48 66.67别人是否用“老” 是 男 40 62.5 64 30.77字称呼语称呼你 女 24 37.5 否 男 64 44.44 144 69.23 女 80 55.56是否经常听到有人 是 男 92 54.76 168 80.77用“老”字称呼 女 76 45.24 否 男 48 30 160 19.23 女 112 70在年轻群体使用“老+X”称呼语的基本情况调查中可以看出,“老+X”式的称呼语在年轻人中的使用还是非常客观的,有65.28%的人使用过“老”字称呼语,80.77%的年轻人听到别人在使用“老”字称呼语。而在这一大半接触过“老+X”称呼语的年轻人中,又以男性比例居高,可见男青年经常使用或比较热衷 “老”字称呼语的,相比之下,女性使用此称呼语的数量不是很高,这也可以反映出由于“老”字称呼语的非正式性,男女在称呼语言使用上还是存在细微差别的。值得商榷的是,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表示自己会用“老+X”式的称呼语称呼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伙伴朋友,但是自己本身却很少被别人用这样的称呼来叫唤。究竟是“老”字称呼太随意、太平凡,以至于被需要接受太多新事物的年轻人忽略;还是年轻人在骨子里就抵触“老”这个字眼而厌恶别人这样称呼自己。这个问题还有待探讨。但就数据本身所显示的情况来看,“老+X”式的称呼语在年轻人中使用范围和使用强度还是非常大的,不管是自称还是他称,“老+X”都已成为年轻人口中的一个常用词汇,并不因为“老”的本义而降低了这个称呼语在年轻人中的使用热度。(二)“老+X”称呼语适用层分析 虽然“老+X”式的称呼语在如今没有严格的年龄界线,使用或者不使用完全按照个人喜好。但年轻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老”字称呼究竟用在哪个年龄层面的群体中比较合适?在被调查的208个年轻人中,虽然半数以上(53.85%)的人都觉得目前是年轻人使用“老”字称呼比较多,但在针对“老”字称呼适用对象选择中,没有一人认为“老+X”只被用来称呼年轻人是合适的,有48人选择中老年人更适合用称呼来称呼,而绝大部分(76.92%)倾向于选择称呼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比较好解释的是前一个问题,因为80后、90后的交际圈比较单一,其交际范围就是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一类人,出现觉得年轻人使用“老”字称呼更多的情况也很正常。针对后一个问题的特殊性,笔者进行了专门的访谈调查,不少被调查人表示,虽然“老”字构成的称呼语在现在没有明显的年龄区分,但“老”毕竟有“年纪大”之意,其意思不管如何虚化,“老”字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现在谁都不想自己老得太快,如果年纪轻轻就被冠以“老”这样的称呼,是谁都心里都会有疙瘩的,所以“老”字称呼如果专用来称呼年轻人显然是不合适的。以上数据如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年轻人不排斥使用“老+X”式的称呼语,刻意或不经意中都会使用到“老”字称呼;“老+X”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其指称对象已经扩展到广大的年轻人之中。 (三)常用“老”字称呼分析上文已经列举过关于“老+X”称呼语的常用词组,但不是每种称呼语都能入年轻人之口的。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年轻群体常用的“老”字称呼语有以下三种:老+姓氏、老+亲属称谓、老+排行。图一:常用“老”字称呼语分布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虽然各个类型的“老”字称呼在使用比例上都有细微差距,但总体上来看,各类型的称呼的使用情况还是比较均衡的。尤其是“老+姓氏”和“老+亲属称谓”,这两种“老+X”式的称呼使用频率最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20-30岁的年轻人易受社会大语言环境的影响,在称呼语使用上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随社会的潮流;二是这种称呼语本身的特殊性,易记易说,也容易接受。 “老外”一词在被调查的年轻群体中使用程度不高,主要是由于目前年轻人交际范围的局限性,接触不到太多的外国人,而导致这一情况产生。年轻人使用称呼比较随便,只要叫着顺口,任何称呼都可以从口而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本身接触的就是一批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同学朋友,大家互相之间的称谓就更为随意,只要双方用着、听着都舒服,这就是一个好称呼。而“老+X”的使用在在校大学生上也是十分普遍的,不管是他称还是自称学生朋友们都喜欢在前面加个“老”。“老钱,今天的课件借我拷一下。”这是我们在教室经常能听到的。“老三,今天老大去哪里了?”这句话经常会在宿舍响起。使用“老”字称呼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拉近说话双方的距离,大学生更渴望交到更多朋友,使用一个“老”字就能做到这一点,对他们来说何乐而不为呢?在访谈调查中,有不少同学这样说道:“学校里的语言环境更为自由,只要不伤害对方,想怎么称呼别人都可以。用老这样的称呼不仅方便,而且更加亲切。毕业之后进入工作单位,由于资历浅,经验不足,是个新人,同事领导都会用小+姓来称呼自己,而在学校学习时就能提前享受只有阅历丰富的前辈才配称呼的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四、年轻群体对老字称呼的看法及其心理状态从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所得数据中可以看出,年轻人使用“老+X”称呼语的比例还是相当之高的。但究竟年轻群体在使用“老”字称呼的心理状态会是如何?他们是否会欣然接受这一称呼?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在接受调查的208人中,只有16人表示自己不喜欢别人用“老+X”来称呼自己,听到这种称呼自己会“很生气,觉得自己明明很年轻”,别人这样称呼自己会把自己叫“老”。而有56人则认为这种称呼“很亲切,感觉是一种友好的称呼”,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无所谓”,别人怎么称呼自己都行,这是人家的自由,自己也没有特别的心理感受。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相关文献资料解释:随着“老”字实词义的虚化,“老”已经不具有原先“年纪大”的本义。但是在个别人眼中,“老”字还是显得异常扎眼,即使它已经不再有“衰老”、“不中用”的含义,但“老”字仍保留着它原本的字音字形,有意无意间还是会给人留下“年老”的印象。但也不乏支持使用“老+X”式称呼语的,不少选择此选项的被调查者表示:只有熟人或好友之间才会用“老”相称,别人这样称呼自己是把自己作为了好朋友,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不必纠结于一个“老”字,因为那毕竟只是一个词缀,对年轻人来说,其意思其实跟“小”一样。绝大部分的年轻人态度比较中立,既不排斥别人这么称呼自己,也不正面支持这种称呼,把称呼权交给对方,不少被调查对象都这么说:“只要不是太过分,比如伤自尊、有损人格的,那如何称呼都是看对方的,我都可以接受。”不过,虽然有个别被调查对象不能接受他人用“老+X”称呼自己,但在称呼他人时,有不少人觉得心里还是很爽快的,有76.92%的被调查对象在“你使用老字称呼时内心感受如何”一题中选择“挺开心的,只有朋友之间才会这样”和“调侃、消遣对方”,仅有两人觉得“老+X”是一种不礼貌的称呼,不应该用来称呼年轻人,这与上题中“别人用老称呼自己的心理感受”是相悖的,可见年轻人在使用“老”字称呼时的矛盾心理:不想自己变老,却又在无意识地将“老”挂在嘴边。由此可见,虽然个别年轻人并不待见“老+X”这个称呼,但其虚化后含有的“可尊可敬”、“可亲可近”之意,在年轻群体中是非常受用的,虽然并未达到称得上“老”的年龄,却拥有一个“老”资格的称呼,拥有一批“老”伙伴,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在调查中发现,“老”字称呼在年轻群体中如此风靡,并不是因为盲目跟风(此比例仅占3.85%)。更多的被调查者是考虑到“老”字称呼的简便性、实用性、多样性等来进行选择的,而对多数人来说,不管“老”字称呼具有怎样的特殊含义,其称呼的本体是不会改变的,只要是称呼,就有人使用。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老+X”式的称呼语。原因之一是“老+X”用作称呼时显得亲切、随和,虽然这种称呼只是人们之间一种寒暄的方式,不过却消减了人与人之间的芥蒂。在现代社会,“老+X”不但没有年老的含义,反而越来越有朝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同样也反映了年轻人们渴望获得成就和赢得尊重的社会心态。另外,在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也到受生活节奏的影响,倾向于使用简短并且易于上口的称呼,而“老+X”正符合这个要求,这恰恰反映了当今速度时代的文化特色。五、“老外”之“老”分析以上都是针对中国人称呼本国人的“老”字称呼分析,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一个“老”字称呼不得不提老外。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外国人在中国各地的数量越来越多,到80年代中期“老外”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曾经的中国人饱受外国人的欺凌,对外国人可谓是恨之入骨,观看以改革开放前以中国社会状况为题材的影视剧,那时的人们总是会愤愤不平地把外国人称为“洋鬼子”或者“外国佬”,可见对外国人的不友好。到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随着国门打开,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和技术注入中国,人们这才发现原来外国人就是“财神爷”,顿时对他们的态度感观了不少亓华.对一个称呼语的跨文化剖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87.。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外交流不断深化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显著增强,外国人在中国人的眼中不再那么具有神秘感,人们开始意识到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所以中国人更期望用一种平等的姿态去亲近外国人周元林 .前缀“老”和“老”词缀语义色彩探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02,虽然没有与他们称兄道弟,而一声“老+X”,却已经显示出中国人希望亲近外国人的情谊了。所以,“老外”之“老”表达的是一种亲近随和的感情色彩,它与年龄和种族无关,虽然带着一丝调侃之味,但是绝无恶意。在关于对“老外”一词所含有的感情色彩调查中,也正好验证了这一观点。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08人中,有32人认为“老外”的语义色彩是褒义的,16人持相反观点,认为其是贬义的,有160人保持中立,认为“老外”具有中性的感情色彩。表二:“老外”之感情色彩调查感情色彩 各选项人数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褒义 32 15.39贬义 16 7.69中性 160 76.92从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并结合实际生活,“老外”这一称呼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是绝无贬义色彩的,相反这一称呼显得随和又亲切,是增进中外人民交流的纽带。 而它也与年龄的大小无关,即使是牙牙学语,也是“老外”,只不过是小“老外”而已。 但是在针对“老外”这一称呼的文献资料中,也有学者提倡中国人少用或者不用“老外”一词,因为在与外国人的交流生活中,不少人会把“老外”一词直接翻译成“old foreigner”,“old”在外国人眼中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词汇毕继万.“老外”一词还是慎用为好 .中外交流 2000:35,不仅有“年老”之意外,还有“过时的”、“陈腐破旧”、“顽固不化”等贬义,更何况“老”与“外”结合在一起,贬义色彩更为强烈,在很多外国人眼中,这是一种缺乏教养的称呼。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外国人似乎已经不那么忌讳“老外”一词,对这个称呼也欣然接受,在不少类似“汉语桥”的外国人说汉语大赛中,就有很多外国友人拿“老外”自称,可见他们也开始入乡随俗了。 结语综上所述,汉语称谓语“老+X”并不单一地指称“年纪大”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它在“年纪小”的群体中使用频率更高,所以其指称对象有年轻化的特点。在多数人眼中称得上真正意义上“老”的人,往往就是那一批不服老的人,而对年轻人来说,为了获得社会更多的认可和尊敬,“老+X”这个称呼恰好满足了这批年轻人的心理需求。由此可见,在如此复杂的社会语言环境,谨慎选择称呼用语同样显得迫切而重要。称呼语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其适用群体,同时还要分析清楚被称呼对象的接受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交际的事半功倍。参考文献 1王立廷.现代文化语汇丛书称谓语M.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8:2,32,51.2杨贺.试论前缀“老”的语法化历程及其意义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94.3周元林.前缀“老”和“老”词缀语义色彩探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100103.4郭作飞.汉语词缀历时演化略论以词缀“老”的形成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7881.5王海英.共时平面上的现代汉语词缀“老”J.语言研究,2002:1241276张新红,刘锋.词缀“老”的结构及语义色彩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4,(12):6667.7董为光.称谓表达与词缀“老”的虚化J.语言研究,2002,(01):6671.8阎德早.“老”字的称谓化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03):133146.9 亓华.对一个称呼语的跨文化剖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06):87.10朱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栀子炒焦炮制技术
-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中遗产继承补充条款
- 夫妻双方共同债务承担及房产过户补充协议范本
- 《个性化定制离婚协议模板: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
- 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待岗及薪酬保障协议
- 竞业限制及保密协议范本:离职员工竞业限制细则
- 离职员工竞业限制协议及违约责任认定范本
- 高端设备研发成果保密及技术转移合同模板
- 绿色环保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合同履行环境质量担保书
- 精美的古风课件
- 热压机说明书范文
- 企业创新体系建设课件
- 全文《中国式现代化》PPT
- 家蚕饲养技术课件
- 园林绿化景观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 Britax宝得适百代适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推车婴童用品全线产品介绍
- 10kV高压开关柜验收规范标准详
- 英才学院《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件07振动的测试
- 生药学-绪论-第一章
- 2019版外研社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单词默写表
- 第一讲 ASPEN Plus使用入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