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doc_第1页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doc_第2页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 主讲:哪些人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一般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是学龄前孩子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对象,小于3岁的宝宝发病率最高。一般来说,宝宝在感染病毒后可以获得免疫力,不过产生抗体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毒类型,对其他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没有抗体,所以有可能会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感染发病时有什么症状?手足口病常常起病比较急,常见症状是发烧,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的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也会出现疱疹,患儿会感觉明显的疼痛。也有一部分患儿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手足口病预防要点:针对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家长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宝宝感染手足口病。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换气。2.注意卫生,饭前便后及时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要将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宝宝,日常与宝宝亲密接触的照看人也要多注意个人卫生。3.宝宝的日用品以及玩具要经常消毒,保持清洁。家里的垃圾不要存放过久,要经常进行清理;衣服、被褥要多在阳光下晾晒。4.爸爸妈妈要少带宝宝到人多的地方。特别要注意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宝宝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5.可以服用中药加以预防,如用大青叶、黄连各2g,牛蒡子6g、升麻、薄荷各3g,煎服,每日2次。6.注意观察宝宝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宝宝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他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手足口病主要有哪些特征?作为春夏常见多发的传染病之一,手足口病“偷袭”对象多为儿童,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婴幼儿。一般来说手足口病症状较轻,大部分病例一周就可以痊愈,但有少数患者(特别是3岁以下患儿)若没有及时就医、对症治疗,可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甚至危及生命。记者采访了疾控专家和手足口病专家组成员,提醒家长和托幼机构,正确认识、科学防范,手足口病也可轻松应对。 同时仔细查看四肢,手掌、足底等,观察有无皮疹发生。若发现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一些退热药物如氨基比林有可能使病情恶化,所以千万不要自行购药服用,以免延误病情。【预防】清洁卫生是关键 其实,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家长不必惊慌。”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刘富强博士解释,春季病例开始多发,主要与温暖、潮湿、多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虽然目前还没有相关疫苗,但只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可控的。 刘富强提醒,由于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做好个人卫生是降低这个隐形“杀手”危害的关键。例如,饭前便后、外出后大人、小孩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家长、保姆)接触儿童前,尤其是给儿童喂食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并避免幼儿将其放入口中咬弄。 疾病流行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里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