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申 报 书专 业 名 称: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 业 负 责 人: 马美湖 申报学校(盖章): 华中农业大学 所服务的行业产业: 食品加工业 申 报 时 间: 2010年9月 湖北省教育厅制二一年九月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一、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开办时间1985年招生面向省内 省外近三年招生规模2007年135近三年毕业学生人数2007年1342008年1272008年1282009年1642009年130培养定位培养掌握食品科学基础理论、食品工程技术知识,具备从事食品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食品物流、技术管理等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级人才。主要就业地区(近三届)湖北省、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主要就业行业(近三届)畜禽蛋品加工、淡水品加工、酒类、粮油、乳业等加工的企业(大型国企、世界500强外资企业、著名台资企业、民营企业),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的事业单位(食品监督、工商管理等)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马美湖性别男出生年月1957.01职称教授最后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所学专业(限第一学历专业)畜牧近三年参加企业实践、开展产学研合作情况马美湖教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畜产食品科学理论、贮藏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以及相关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问题研究。现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蛋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蛋品加工与检测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技术项目筛选组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任国家蛋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主任,湖北省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任肉类研究、中国家禽和肉类工业、中国肉食工业杂志编委。荣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获首届中国蛋品加工业“十大杰出人物”称号和第二届中国肉品加工业“十大杰出科技人物”称号。长期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果丰硕。研究成果分别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农业部标准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制定标准1项,均已颁布实施。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48重大滚动项目、国家863、国家“十一五”重大支撑项目等多项课题,承担企业委托横向课题20多项。主编出版全国高等院校“十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全国性高校教材4本,主编和独立编著出版著作8部,主编全国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食品工艺学。在农业工程学报、食品科学、中国家禽、肉类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多篇。1998年就发起并主持召开“中国蛋品科技大会”,相继在长沙、昆明、北京、武汉、长春等地召开。马美湖教授和他带领的创新团队长期开展科技服务,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蛋品加工产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近三年参加企业实践、开展产学研合作主要情况如下:1. 同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研究蛋品深加工技术以及传统蛋制品的加工与新产品开发,解决了无铅新工艺及涂膜保鲜等技术难题。2. 同湖北神地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废弃蛋壳开发了丙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等有机钙产品,通过了省级鉴定。3. 同武汉中粮肉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冷却肉生产工艺、保鲜及质量控制等内容合作,并得到应用。4. 同荆门仙羽禽业公司合作,为企业开发了风干鸡新产品,解决了当地风干鸡产品生产中的保鲜、加工工艺等技术难题。5. 同湖北荆州宇翔公司合作,研发蛋品现代化加工技术,并指导完成了现代化新厂房的设计、建设及设备选型等工作。6. 同内蒙格尔沁牛业公司合作研发屠宰场畜禽血液与骨骼的深度加工及新产品开发。7. 同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究专用蛋粉、蛋壳以及残留蛋清的综合利用研究及产品开发,合作研究液态蛋的冷杀菌及终端产品的开发和无菌灌装技术。8. 同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无铅传统蛋制品、新型保鲜剂和蛋品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9. 同湖南新晃肉类加工合作研发嫩化性牛肉火锅、嫩化性牛肉干及软包装牛肉产品。10. 同湖南万利集团公司合作研发猪肉冷却肉生产技术、冷却肉包装保鲜和产品质量控制等内容。12. 同深圳蛋品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洁蛋清洗、烘干、分级、涂膜、包装等设备。13. 同杭州艾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组建肉品加工中试培训基地。14. 同青岛建华屠宰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研发肉类屠宰嫩化仪、肉类加工设备以及组建奖学金。15. 同湖南新晃肉类加工合作研发嫩化性牛肉火锅、嫩化性牛肉干及软包装牛肉产品。专业专任教师队伍情况专 任教师数其中兼职教师数其中教授副教授其它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其它47132014191270教师年龄结构30岁以下30岁-50岁50岁以上4602专任教师队伍具体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专职/兼职兼职教师工作单位1马美湖男53专职(教授)2熊善柏男47专职(教授)3潘思轶男46专职(教授)4赵思明女47专职(教授)5李 斌男38专职(教授)6王清章男57专职(教授)7陈福生男45专职(教授)8杨 宏男42专职(教授)9何 慧女50专职(教授)10王承明男46专职(教授)11熊汉国男46专职(教授)12孙智达男47专职(教授)13马爱民男45专职(教授)14郭爱玲女45专职(副教授)15谭 军男50专职(副教授)16黄 文女42专职(副教授)17李小定男42专职(副教授)18刘晓宇女41专职(副教授)19刘 睿男41专职(副教授)20王小红女40专职(副教授)21李春美女37专职(副教授)22陈加平男37专职(副教授)23彭丽桃男36专职(副教授)24张秀艳女37专职(副教授)25黄琪琳女 36专职(副教授)26严守雷男35专职(副教授)27李秀娟 女 32专职(副教授)28谢定源男47专职(副教授)29徐晓云女40专职(副教授)30荣建华女38专职(副教授)31胡筱波女36专职(副教授)32刘友明男35专职(副教授)33李 洁女34专职(副教授)34丁士勇男42专职(讲师)35杨书珍女39专职(讲师)36冯 武女 37专职(讲师)37吴仁蔚女 33专职(讲师)38刘 茹女28专职(讲师)39范 刚男28专职(讲师)40蔡朝霞女31专职(讲师)41黄 茜女26专职(讲师)42邵彦春女34专职(讲师)43金永国男33专职(讲师)44王 凌女31专职(讲师)45齐小保男39专职(讲师)46陈 涛男31专职(讲师)47张久亮男28专职(讲师)48刘华侨男47兼职(高级)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49汪维佳男34兼职(中级)50戴淑香女32兼职(中级)51谢松柏男42兼职(高级)福娃集团有限公司52卢德炎男43兼职(高级)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53李正伦男46兼职(高级)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54董晓莉女40兼职(中级)55吴述银男47兼职(中级)56申星锦男35兼职(高级)武汉中粮肉制品有限公司57稽春华男33兼职(中级)58宗子兵男30兼职(中级)59孙 智男38兼职(高级)武汉光明乳品有限公司60华宝珍女38兼职(高级)61马成杰男34兼职(高级)62曾士祥女46兼职(高级)湖北大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63江春平男41兼职(中级)64文 红女39兼职(高级)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65李新兰女55兼职(高级)湖北省疾控中心66李丹平男45兼职(高级)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注:专任教师只统计承担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兼职教师只统计来自行业、企业的人员。参与行业企业实践情况(近三年)序号教师姓名参与实践企业时间及实践内容1熊善柏孙智达杨 宏谭 军刘 睿谢定源彭丽桃李 洁杨书珍蔡朝霞刘友明荣建华黄琪琳刘 茹福娃集团有限公司2007-2009年,指导稻米深加工/袋泡米茶的开发,已经完成中试,研究结果申请发明专利1项;完成重组织化风味鱼制品生产技术的工业化生产,申请发明专利1项。2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7-2009年,与企业共同完成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3潜江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2007-2009年,协助企业进行出口水产品加工技术示范的中试。4湖北大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2007-2010年,指导企业进行淡水鱼加工技术及加工厂设计的中试工作。5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08年,指导风味水产品加工中试。6潜江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指导企业进行牛肉酱加工项目改扩建,帮助申请企业申请到科研经费200万元。7湖北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指导企业完成淡水鱼功能食品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的工业化。8武汉飘飘食品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指导企业进行鱼肉、猪肉复配制品生产与保鲜技术开发。9武汉康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8-2010年,共同承担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低盐度风干武昌鱼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10武穴市大宋食品有限公司2007-2009年,进行特色酱味鱼制品研究与开发11湖北武昌鱼集团鄂州武昌鱼食品工贸有限公司2007-2009年,开展冷冻淡水鱼糜及其制品生产技术食风味水产品研究与开发12洪湖市井力水产食品有限公司2007-2009年,研究冷冻淡水鱼糜及其制品生产技术13长阳山野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指导进行风味鱼制品的研发14中山市渔农产冷冻厂有限公司2008年,进行脆肉鲩加工与保鲜技术研发15福建省晋江市富鸿水产有限公司2008-2010年,进行冷冻鱼糜及其制品研发16潘思轶何 慧李春美陈加平李秀娟徐晓云湖北望春花果汁有限公司2008年,指导企业解决了在生产柚子茶过程中橙皮的脆性未达到要求的难题,为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研究新工艺,有效地推进了企业的发展。17武汉新辰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针对新辰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在发展中遇到的困惑,组织部分专家召开芦笋及蔬菜加工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帮助企业重新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合理设计产业链条。18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指导研究团队筛选出高产菌株,用于公司橙子酒、橙子醋、橙子酱、橙子茶等系列新产品,已得到国内外知名人士、专家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并为企业取得较好经济效益。19赵思明李小定丁士勇蔡朝霞刘友明荣建华黄琪琳刘 茹广东美的集团,广东美的精品电器制造有限公司2007年以来,指导团队开展米饭品质评价及蒸煮工艺优化研究米饭、鸡汤和排骨汤营养和蒸煮工艺的研究紫砂锅营养烹饪研究豆浆、米糊及八宝营养研究20福娃集团有限公司2007-2010年,新型健康大米方便食品开发与中试研究大米深加工系列产品研发21天津顶峰淀粉开发有限公司2008年,开发食品专用变性淀粉,变性淀粉的物化特性与品质检测22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2009年,开展稻米仓储害虫的综合治理体系与虫害控制的关键技术项目的研究23襄樊赛亚米业有限公司2008年,进行粮食的高频介电储藏保鲜技术24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至今,研究传统米制品的现代加工技术,米粉专用稻良种技术,优质籼米加工技术25湖北襄樊浩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至今,家用豆芽机的研发26洪湖浪米业有限公司2007年至今,粮食储藏害虫和霉菌的微波防治技术中试与示范27巴东县野之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至今,开展杂粮深加工技术研究28北众友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至今,大型工业现场柔性生产线系统技能训练模拟软件素材29罗定市豆丰园菜业有限公司2008年至今,黎豆深加工技术与产业化示范30武穴市佛掌山药加工厂2007年至今,佛掌山药种植及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31陈福生郭爱玲张秀艳湖北同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07年,与湖北同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一起举办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班。32李 斌陈 涛四川绵阳西科魔芋科技有限公司2009-2010年,调研魔芋加工,开展亲水胶体系列研究33云南坤星源魔芋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调研魔芋加工,加工魔芋中试34宁夏银川益康魔芋有限公司2007年,调研魔芋加工,商谈技术合作中心建立35王承明襄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2009年,指导企业进行花生粕多糖和花生蛋白综合利用的小试,申请专利1项。36湖北华田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调研粮食加工,商谈合作事宜37王清章谭 军胡筱波刘晓宇齐小保邵彦春武汉天慧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2007年,指导莲藕为主的水生菜的生产、加工等,开发出天然莲藕营养面条,取得较好经济效益。38鄂州市绿维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与企业签订共建校企研发平台协议,就食品加工、储运保鲜等方面开展合作指导。39洪湖市晨光实业有限公司2008年,作为技术顾问指导企业进行“莲藕保鲜、贮存”、“荷叶保鲜”,“荷叶茶系列饮料”生产、“莲子物理去皮” “玉米羹”、“藕粉”、“莲子羹”生产工艺改良和产品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40黄州市康而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指导企业进行黄州萝卜系列产品研制开发。41山绿集团2009年,指导蔬菜保鲜加工42李小定宜城市天鑫油质有限公司2008年,油脂加工与副产品综合利用43襄阳民达粮油工贸有限公司2008年,油脂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44黄 文陈 涛黄 茜张永亮王 凌武汉华夏药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开展马齿苋饮料、葱油、葱根开发45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进行香菇酱、香菇精、香菇松研制。46广州纽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开展茯苓改性产品研制与开发,产品已经通过湖北省科技成果鉴定。47刘友明荣建华黄琪琳佛山市举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08年,开展罗非鱼加工合作48武汉市张店鱼面有限公司2009年,进行鱼面加工技术研究49罗定市稻香园米业有限公司2008年,进行香米加工技术研究50刘 睿吴仁蔚冯 武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2007年以来,每年带领30多名学生到研究院开展实习,参与研究院的日常产品质量监督和相关产品的检验工作。合作申报课题,组建武汉市蜂产品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蜂产品农残、兽残的检测以及真假蜂蜜的鉴定技术开发工作。产学研合作情况(近三年)序号教师姓名产学研合作项目名称项目来源单位(合作企业)项目主要内容1潘思轶王可兴徐晓云范 刚杨书珍柑橘生产加工技术推广示范站华中农业大学校外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站建设项目(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针对三峡库区优质柑橘产业带柑橘加工产业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开展研发2潘思轶王可兴徐晓云范 刚杨书珍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柑橘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重点研究湖北柑橘产业品种结构调整及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培育、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柑橘采后加工增值与新品种新工艺的开发3潘思轶王可兴徐晓云范 刚杨书珍芦笋规范化种植与加工示范基地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武汉新辰食品有限公司)研究与推广示范应用芦笋、快生菜等蔬菜优势品种;制定标准化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规范;集成芦笋、快生菜的健康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技术4潘思轶王可兴徐晓云范 刚杨书珍城郊绿色蔬菜安全生产与加工流通中试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湖北富迪实业有限公司)研究并制订城郊蔬菜无公害大田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筛选适用洁净蔬菜加工的蔬菜品种;研究腌制蔬菜和洁净蔬菜的加工工艺、保鲜方法、包装材料及贮存、配送及零售的物流体系等5潘思轶王可兴徐晓云范 刚杨书珍三峡坝库区柑橘橘皮深加工应用研究项目三峡工程建设移民科研项目(宜昌天裕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开展橘皮茶,橘皮馅料及橘皮饼干等三大类产品的开发,确定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工艺,筛选并研发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设备,并制定产品的质量标准,变废为宝,延伸柑橘加工产业的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6熊善柏赵思明刘 茹荣建华黄琪琳大宗低值淡水鱼加工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示范湖北省教育厅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飘飘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出口水产品加工副产品的高效利用与新产品开发;鱼肉猪肉复合凝胶制品生产技术、食品冰温保鲜新技术7克氏原螯虾高效养殖及深加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湖北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潜江市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小龙虾深加工技术及废物综合利用8熊善柏赵思明黄琪琳陈加平刘 茹肉鸭良种繁育、健康养殖与精深加工技术推广与示范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武汉飘飘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肉鸭系列产品开发;食品冰温保鲜新技术9克氏原螯虾良种标准化健康养殖及精深加工技术推广与示范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潜江市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小龙虾深加工技术及废物综合利用10大宗低值淡水鱼虾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小龙虾深加工技术及废物综合利用11清江鱼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湖北省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风味鱼系列产品及其生产技12脆肉鲩肌肉脆化机理、影响因素与脆度控制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科技特派员专项(中山市渔农产冷冻厂有限公司)脆肉鲩加工特性及产业化、生鲜脆肉鲩冰温保鲜技术13熊善柏赵思明李春美陈加平刘友明黄琪琳荣建华熊善柏赵思明李春美陈加平刘友明黄琪琳荣建华 大宗低值鱼加工新产品与超低温急冻装备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福建省晋江市富鸿水产有限公司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冷冻淡水鱼糜及其制品生产技术、冷冻鱼糜凝胶增强技术14生鲜农产品现代物流保鲜技术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生鲜淡水产品的保活运输和冰温气调保鲜技术研究15淡水鱼蛋白功能食品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水产品加工副产品的高效利用与新产品开发;16水产安全生产的综合示范(湖北示范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淡水鱼类食品安全的健康养殖技术体系的建立;淡水鱼贮运加工过程中安全加工技术、病原生物和污染物的检验检疫技术;17赵思明熊善柏李小定荣建华刘友明粮食储藏害虫和霉菌的微波防治技术中试与示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洪湖市洪湖浪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粮食储藏害虫和霉菌的微波防治18谷物的微波防虫与产业湖北省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襄樊赛亚米业有限公司)谷物储藏害虫和霉菌的微波防治佛掌山药种植及深加工技术科技研究与开发湖北省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武穴市佛掌山药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佛掌山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即食山药羹和山药片的开发1920米粉专用稻良种技术湖北省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湖北团风兴隆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加工专用品种筛选,品质评价体系建立21佛掌山药加工示范基地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武穴市佛掌山药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即食山药羹和山药片的开发22优质稻高产及加工示范基地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湖北团风兴隆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加工专用品种筛选,品质评价体系建立23刘友明熊善柏赵思明刘 茹荣建华红尾鱼深加工技术湖北省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鄂州市梁子湖区绿色水产品开发贸易中心)风干红尾鱼系列产品开发24鄂州市红尾鱼精深加工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基地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鄂州市梁子湖区绿色水产品开发贸易中心)风干红尾鱼系列产品开发25淡水鱼鱼干加工技术研究佛山市禅城区产学研结合项目(佛山市举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风干罗非鱼系列产品开发26王清章严守雷丁士勇蔬菜加工及保鲜技术研究武汉天慧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蔬菜加工及保鲜27蔬菜加工及保鲜研究鄂州市绿维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蔬菜加工及保鲜28莲藕加工与保鲜技术研究洪湖市晨光实业有限公司莲藕加工与保鲜29小萝卜等蔬菜加工示范黄州市康而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小萝卜等蔬菜加工30蔬菜保鲜加工示范山绿集团蔬菜保鲜加工31王小红药用橄榄深加工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药用橄榄深加工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研究二、产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联合制定)所服务的行(产)业食品加工业年度拟招生规模60主要合作企业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 福娃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武汉光明乳品有限公司湖北大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培养目标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紧紧围绕我省食品加工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掌握食品科学基础理论、食品工程技术知识,创新能力强,具备从事食品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食品物流、技术管理、品质控制、安全生产等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行(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分析食品加工业关系国计民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食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其关联产业众多,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并对这些产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食品加工业因其自身的产业优势,已成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温家宝总理在食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尽管新兴产业不断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大踏步前进,但食品产业仍然是制造业中的第一产业,是永恒不衰的朝阳产业。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为食品加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湖北省委、省政府也把食品产业列为全省结构调整和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行(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分析行(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分析一。近年来,我省以食品加工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8年,我省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4276个、从业人数76.22万人、总产值2893.6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745.54亿元、利税总额461.73亿元、利润总额192.31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计的35.44%、32.31%、21.51%、20.99%、26.21%、21.16%;和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89.62%、37.48%、183.81%、185.60%、265.87%、483.11%。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我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尽管我省以食品加工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省大宗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原料基地建设滞后、加工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缺乏、加工层次低资源综合利用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意见(鄂发200927号),这将更好更快地促进我省以食品加工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升级。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加速产业升级的基础和保障。我省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急需大批从事食品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食品物流、品质控制、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食品加工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华中农业大学是中部地区唯一的一所教育部属、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农业大学,是我国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技知识创新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的重要基地。学校一贯以科教兴农为己任,重视发挥特有的科技优势,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在具体实践中,学校逐步凝练出了“围绕一个领军人才,培植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带动一个富民产业”(简称“四个一”)的特色办学模式。近期,学校优化整合了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酝酿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系列重大举措,启动实施“一院带一村,辐射一个县”服务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简称“111”计划)和“百名教授进百企”科技支撑企业发展行动计划(简称“双百”计划)。这些为我校培养服务于湖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高层次人才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我校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学科专业基础实力雄厚,成果丰硕。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及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其中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学科为农业部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食品安全评价实验室是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农业部现代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具博士学位的占87.2%。“十一五”期间,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7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863计划项目11项,948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项,获批总经费4640.13万元。近5年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鉴定科技成果28件,授权专利18件,累计发表SCI论文108篇,EI论文42篇。学院以马美湖、熊善柏、潘思轶等3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为核心,组建创新团队,服务地方经济,积极开展产学研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独立组建农业部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食品加工及安全检测研发推广中心,与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组建了“国家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蛋品专业分中心”和“湖北省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洪湖市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部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与老河口市回天油脂有限公司、福娃集团有限公司等11个企业组建了校企研发基地,在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武汉光明乳品有限公司等41家单位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目前已经与全国7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了畜禽、水产品、果蔬、粮食、油料、魔芋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与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发酵食品生产技术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工程化开发及推广示范工作。学院将人才培养质量视为生命线,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近五年来,多名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金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和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毕业生供不应求。雄厚的师资力量、强劲的科研实力、丰厚的社会服务文化底蕴、优良的基础条件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培养高素质的食品加工行业人才提供了厚实的保障条件。产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紧紧围绕我省食品加工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掌握食品科学基础理论、食品工程技术知识,创新能力强,具备从事食品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食品物流、技术管理、品质控制、安全生产等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拔尖人才。二、基本要求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营养学、工程学等基础知识,接受食品加工、农产品贮运、原料与产品的品质分析与安全控制、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设计与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达到具备运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食品生产、食品保藏与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等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食品生产有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与分析、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3掌握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4掌握食品贮藏加工原理与技术、食品原料和产品质量分析检测方法;5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型与配套、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的能力以及食品市场策划与营销的基础能力;6了解食品加工、保鲜及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行业发展动态;7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好地应用计算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三、基本举措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眼于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食品加工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2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引导,参照国家制定的工程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定期协商,共同培养,把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实施校企联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参加实践环节训练的总时间为1年。建立双导师制,遴选经验丰富的专任高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导师队伍,为进入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配备双导师。3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与产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结合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将行业和企业发展案例引入课堂;结合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共同建设和开发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课程,调整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程;结合企业生产过程和人才培养规律,合理制订教学计划。4.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育人功能(1)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生产过程,和企业联合开发实践课程,丰富实践教学课程资源;联合企业共同设置学生课外研究课题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强化学生科研训练;结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构建“基础+综合设计+研究创新”层次分明的模块化、系列化和相对独立的梯度实践教学体系。(2)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根据“3+1”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强化校内实践训练环节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增强学生研发、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学校育才企业用才的有效对接。(3)整合资源优势,加强实践平台建设。以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基础,将农业部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食品加工及安全检测研发推广中心、与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组建的“国家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蛋品专业分中心”和“湖北省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洪湖市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研发中心、与福娃集团有限公司、老河口市回天油脂有限公司等企业组建的11个校企研发基地和在武汉中粮肉食品公司、武汉光明乳品公司等41家单位建立的教学实习基地全部纳入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实践训练平台,构建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功能完备的产学研融合、校内外一体的实践平台。5. 突出能力培养,深化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改革实行小班教学,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提高以探究和反思为基本特征的学习能力。根据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学业指导和考核评价制度,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加强过程形成性评价考核,建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标准,在学业评价内涵中更加关注创新的内容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拔尖人才。6遴选优秀学生,确保生源质量在新生入学后,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主体,面向全校遴选优秀本科生进入“产业人才培养计划”。7加强队伍建设,配备优质师资以3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为核心,以服务食品加工业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建设。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深化校企合作,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服务产业发展的实践能力。根据“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要求,挑选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教学工作。在合作企业及相关行业部门中选聘一批具有教学能力的实践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教学和实习指导。8建立校企联盟,创新管理体制以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为纽带,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联盟,创新管理体制。结合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在企业建立专家工作站。加强校企联合建立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创新基地的建设,更好地促进科技向生产力转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产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平台。由学校和合作企业的代表组成理事会,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管理和考核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确保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顺利实施。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见附件1)专业负责人签字: 合作企业: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 代表签字: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专业负责人签字: 合作企业:福娃集团有限公司 代表签字: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专业负责人签字: 合作企业: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代表签字: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专业负责人签字: 合作企业:武汉光明乳品有限公司代表签字: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专业负责人签字: 合作企业:湖北大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代表签字: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专业负责人签字: 合作企业: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代表签字: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专业负责人签字: 合作企业: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代表签字: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三、工作计划与保障措施工作计划(具体落实、组织实施培养方案的工作计划)一、2010年10月2011年8月1.学校成立“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建设领导小组”和“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建设办公室”。2.与合作企业签订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合作协议,组建校企联盟。3.制订“华中农业大学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4.成立“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理事会”,制订“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理事会工作条例”。5.完善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业产业人才培养方案。6.制订“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学生遴选办法”。7.遴选导师,制订“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导师工作条例”。8.制订“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师到企业挂职实施办法(试行)”。9.制订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兼职教师聘任办法(试行)”,开展兼职教师聘任工作。二、2011年9月2012年8月1.实施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业产业人才培养方案。2.按照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学生遴选办法在2011级学生中遴选学生进入产业人才培养计划。3.为进入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配备双导师。4.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5.启动校企联合开发和建设课程项目。6.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参观。7.按照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建设目标,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8.加快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9.组织企业家论坛,邀请合作企业负责任人为学生开展讲座。三、2012年9月2013年8月1.校企联合,共同设置学生课外研究课题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学生提前开展科研训练。2.继续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3.完成2-3门校企联合开发特色课程,建成2-3门优质课程。4.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开展社会实践。5.继续开展企业家论坛。6.深化教育方法和内容改革,学科基础课程实行小班教学,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7.继续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四、2013年9月2014年8月1.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开展教学实习。2.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确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3.继续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4.阶段性总结人才培养方案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运行机制。5.继续深化教育方法和内容改革,全面实行小班教学。6.继续开展企业家论坛。7.继续课程联合开发和建设工作,联合开发的特色课程达到5-6门,新增优质课程2-3门。8.按照“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功能完备”的要求,建成产学研融合、校内外一体的实践平台。五、2014年9月2015年7月1.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训。2.学生在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在合作企业完成毕业论文(设计)。3.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推进学生就业。4.总结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形成富有特色、示范性强的产业人才培养方案。5.进一步完善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运行管理机制。6.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的“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南许昌市公安局招聘230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聘21人(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气象部门(第二批)招聘7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河北邯郸市丛台区选聘农村党务(村务)工作者4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至2030中国婴幼儿洗衣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招聘交流选调1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国家电网内蒙古新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4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4月四川德阳第五医院医疗人才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至2030中国VRFHVAC系统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宝鸡城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单独招生考试职业技能测试D组考试大纲(应届普通高中毕业考生、退役军人)
- 2025年时政真题面试题及答案
- AI基础知识培训
- 2024年秋季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GB/T 18936-2025禽流感诊断技术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能力练习习题大全附答案
- 《危化品储罐设计与制备技术规范》
- 现代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
- 2025年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简便计算68道题(含详细规范标准答案)
- 光伏租赁用电协议书(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