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弦歌(xun)辍学(chu)怃然(w)喟然长叹(ku)b撰写(zhun) 铿锵(kn) 饥馑(jn) 莞尔一笑(un)c悲恸(tn) 户牗(yu) 颠沛(pi) 向隅而泣(u)d股肱(n) 谄媚(chn) 切磋(cu) 畏葸不前(x)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患:担忧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故旧:旧交,老友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敏:勤勉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小人:平民c起予者商也 起:启发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平生:终身,一生d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伤:忧伤古之学者为己 学者:求学的人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天下之无道也久矣a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b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并提出30 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 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c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形成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d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5(2010课标全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玉树藏族自治州_,_,_,_,_,_。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东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毗邻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最高点6 621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气候高寒a bc d二、(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b场功甫毕 甫:刚刚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7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3分)()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a b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3分)答:_(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3分)答:_(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4分)答:_三、(15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11分)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答:_(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答:_11补写出下列文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1)_,不舍昼夜!(2)_,见小利则大事不成。(3)不愤不启,_。(4)不义而富且贵,_。四、(1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读树李国文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才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在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那时候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是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么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还是在公园,无论是小院的树木,还是马路上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都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读树如看人,尤其是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度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的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长的缘故,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使她显出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丫、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岁月的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她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就可以听到白杨树硕大的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放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宜人的景色。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看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的话,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a这篇散文文字平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眼前的客观事物与对历史的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无穷启示。b第一段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是为了说明自己难与年青人“赛力气”,这也与后面写人的世界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c文章将“书”与“树”这两种记录人世与自然变迁的事物巧妙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文章第二到第五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作好了铺垫。e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用眼睛去捕捉,用心灵去体悟,一切都是可以读的,作者就是借助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来抒发对人生的思考的。13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分)答:_14文章第三、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3分)答:_15结合全文内容,联系现实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4分)答:_五、(8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出一段话,要求符合语境,语言得体。(2分)某医院某病房6床、7床是两位心脏病病人,6床病人血压170/90,7床病人血压130/80。6床病人家在外地,探望的人不多,总在安静地休养。7床病人伙食丰富,少吃多餐,他是大户人家,看望的人络绎不绝,像连续举行的聚会。他家雇的护工刚从农村来,嗓门特别大。7床病人很过意不去,对6床病人说:“_。”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情意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答:_六、(50分)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引出一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1)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人掉进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被救者家属重谢他,给了他一头牛,他收下后,就听有人说他贪心了,感到很苦恼,于是就去请教孔子。孔子却表扬这个学生做对了,因为他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就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2)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条规定:到外国旅行的鲁国人,看到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预先垫钱把他赎回来,而后再向官府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家都夸他品德高尚。孔子知道后,却责备了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有更多的人去赎回沦为奴隶的人,因为不报账自己就蒙受了损失,报了账就说明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就会假装没看见。单元测评(一) 答案1da项“弦”应读“xin”。b项“莞”应读“wn”。c项“隅”应读“y”。2ab项“敏”,聪明。c项“平生”,向来,素来。d项“伤”,伤害,损害。3b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动词,去,往;c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它。4ca项“的原因”与“造成的”杂糅。b项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并索取经济赔偿和精神损害抚慰金”。d项“道路”与“交通”重复,可删去“道路”;“面对”与“机会”搭配不当,应改为“迎来机会”。5d介绍一个地方,从逻辑关系来说应先从地理位置开始说起,介绍位置应先说范围大的,再说范围小的,因此在最前面,是具体位置,说明其相对位置,说明其高度,是对的说明,说明气候,而气候是地势高造成的,因此排在后面。6aa项鄙:鄙陋,浅陋。7a说的是国家罢兵日久,士兵骄惰的情况。是凶年征兵的惯例及标准。是作者对不事农业的评价。8cc项雇请他人来背军粮的原因不是因为士卒老迈,而是因为士卒骄惰。9(1)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2)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使用的人,也不再计算他的支出和收入。(3)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而窃取食物了。解析(1)簿书:官府的文书、档案,在句中作动词,整理文书。听断:判决、判断,指处理政务。(2)督:督促。被动句式。(3)苟:暂且,这里理解为只是,仅仅。能直译的地方尽量直译,做到“信、达、雅”。参考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国家政策制订的起源。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敢轻视,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听到有人谈论农业生产的事情,就一起讥笑他说:浅陋无知啊。只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紧急的事情,不懂得把致力于农业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的原因,是没有推究政治治理的本末呀。只知道从事农业生产而不知道节约用度来爱护百姓,是没有完全掌握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方法啊。古代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和百姓相互转移用度来互相救济。在下者(生产时)勤勉尽力,在上者使用物资节约有度。百姓不保留自己的力气,国家不过度地浪费。统治者爱护百姓,百姓供给统治者(物资),使双方都不困顿。一个人的力量,督促他一定要尽其职守;一天的用度,约束他一定衡量自己的收入。一年的粮食,供给官府和百姓同食,还常常有盈余。所以三年就能节约出一年的粮食储备。现在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使用的人,也不再计算他的支出和收入。一年的粮食供给官府仅够,而百姓自己的粮食仅够吃几个月。更有甚者,收获的事情刚刚结束,就要吃簸出来的糠麸或秕稗,或者采集橡树的果实、存储菜根来挨过冬春。如果不幸遇到水涝干旱灾害,就相互枕着饿死在路边,这种情况真是可悲可叹啊!国家休战三十三年了。那些曾身经百战的士兵老死将尽,后来的士兵未曾听过战鼓、懂得战阵。生于太平时期衣食无忧,那情势不能不骄纵懒惰。现在卫兵进入宿舍休息,不自己抱着东西而让人抱;禁兵运粮,不自己扛而雇人扛。他们骄惰到这种程度,怎么肯冒着辛苦来战斗呢?如果让士兵耐得住辛苦能够战斗,即使是耗费农民(的利益),这样做也是可以的。但奈何他们只空有为士兵的虚名,而实际上是骄纵懒惰无用之人啊。古代大凡身体高大强壮的农民都在田间(劳作),农闲时就以战斗之法训练他们。现在却大不相同,一遇到荒年,州郡官吏就用尺子度量百姓中身材高大并且健壮的人,招他们做禁兵;其余那些不够高大稍稍怯弱的就登记在册招为厢兵。官吏招收士兵多的就有赏赐,而老百姓在穷苦困厄中争着投奔他们。所以一经历荒年,那留在田地里的只有老弱者。而官吏却说:如果不招收他们当兵,就担心他们做贼。唉!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而窃取食物了。古代身体高大强壮的让他们耕种,而老弱者游玩;现在身体高大强壮的游荡懒惰,老弱者留守耕种。反差多么大啊!可是,尽力在田间耕作的百姓,有时不免吃猪狗吃的食物,可是一旦做了和尚、士兵,就终身安逸享受丰厚的待遇,那么,种田的百姓不能不一天天地减少。所以说,有诱惑百姓(离开田地)的弊端,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呀。10(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解析(1)开头两句点出雨,说十日潇潇之雨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三、四句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情绪,离开雨,而又是从雨中想出,其意境凄迷深邃决非常人意中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olylfluanide-d7-生命科学试剂-MCE
- N-2-Naphthalenyl-N-phenyl-2-naphthalenamine-13C6-生命科学试剂-MCE
- GB-223-生命科学试剂-MCE
- 高薪职位招聘大揭秘:专研面试题与求职技巧
- 国企煤矿考试题库及答案
- 环保建设面试题解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 水滴实验面试实战:常见面试题及答案详解
- 煤矿巷道掘砌工考试题库(带答案)
- 铁路过轨施工方案
- 点检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8课 认识TCP-IP 课件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足球裁判规则讲解
- 2025年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信访工作心得及改进措施总结报告
- 企业总监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2337题)
- 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教育法律法规试题库及答案
- (标准)第三方合同转让协议书
- 2025年公需课考试题库(附答案)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原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