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一1918年5月 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 1919年开始 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 1919年3月 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 1919年夏到1920年初 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 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 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 1920年4月 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 材料二1918年夏天 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 红旗只在1 4的国土上飘扬 全国3 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 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 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 8月30日 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 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 列宁身受重伤 材料三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 重要的粮食 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 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 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 8磅面包 以上材料引自 世界近现代史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 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提示 1 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武装干涉 2 国内反动势力趁机围攻苏维埃政权 3 粮食严重缺乏 经济极端困难 材料一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我们取得了胜利 应当说我们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 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 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 论粮食税 材料二而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 1921年春 在彼得格勒 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 更为严重的是 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 他们抛出了 贸易自由 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 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 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 材料三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 整个国家满目疮痍 1920年国民收入只有40亿卢布 比1917年还少70亿 工业总产值只及1913年的14 其中钢和生铁的产量只及1913年的5 和3 煤也只有1 3 谷物总产量比1913年减产1 3 全国陷入一片饥荒 人民连基本的面包和衣服都得不到满足 1920 1921年苏俄又遭遇了大旱灾 粮食极端匮乏 原料能源缺少 工厂也无法开工 结合材料一 二 三 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紧迫性 提示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 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 工人罢工 士兵叛乱 农民不满 3 战争破坏了经济 1 右图反映了苏俄 苏联 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 这种情景不可能出现于 a 1918 1920年b 1921 1924年c 1925 1936年d 1985 1991年 解析 选a 1918 1920年是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期 这个时期粮食食品由国家征收和控制 不可能出现排队购物的情景 2 十月革命后 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巩固苏维埃政权 苏俄采取的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推行集体农庄制d 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解析 选a 十月革命后 严峻的内外形势促使苏维埃政权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以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 3 1920年 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 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 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政策规定实行余粮收集制 农民粮食要上缴国家 这种政策适应于战争状态 稳定政权 但从长远来看 违背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4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有人对列宁说 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 走向社会主义 但实际情况表明 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此后苏维埃政权 a 采取余粮收集制b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c 实施新经济政策d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解析 选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争状态下实行的非常政策 它不符合市场规律 一旦战争结束 它的弊端就非常明显 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 苏俄实行了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新经济政策 5 有人说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 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 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 这里 阳光灿烂 最有可能是因为 a 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 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 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 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和内容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它规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农民在缴税后可自由支配剩余粮食 故选b 6 1921年春 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 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 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 以便让他们渡过饥荒 可农民却喊出了 打倒列宁和马肉 恢复沙皇和猪肉 的口号 这表明 a 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b 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c 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d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信息表明 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压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 a b两项和材料要求不符 c项错误 7 1921年冬季 农民契柯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 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 结果应是 a 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 他被处以罚款c 他只能出售其中的一小部分d 行为合法 没有人干预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新经济政策规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在农民缴税后 剩余粮食可自由支配 故选d 8 1921年 美国商人哈默来到莫斯科 列宁与之交谈 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 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 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 紧接对话后出现的情形是 a 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b 粉碎协约国的武装干涉c 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d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解析 选c 本题以原始材料创设情境 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要依据材料中 1921年 推销工业产品 等信息来判断是新经济政策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来判断答案 由此可见 只有c项符合新经济政策 故选c项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与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而现在 谢天谢地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 把市场 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 货币 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 解说词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指的是什么 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 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 能够拄着拐杖走动 得益于什么政策 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 1 题结合 错误 可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而根源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作答 第 2 题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答案 1 错误 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根源 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2 政策 新经济政策 原因 利用商品 货币 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4分 共32分 1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 救命 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 一位农民的骷髅 其背后的 麦穗 已经干瘪萎缩 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济剥夺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b 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人民热烈欢呼c 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 遭到人民反对d 人们对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的不满 解析 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图片解读能力 麦穗 已经干瘪萎缩 表明农民没有余粮 生活困苦 结合材料中时间 可知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b c d三项明显与材料不符 2 列宁说 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 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 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根据这一思想 列宁进行了以下哪些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提出工业化方针 实行农业集体化a b c d 解析 选c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但它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的俄国 这和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不一样的 如何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这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 2010 盐城高一检测 列宁认为 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那么就 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工业化政策d 农业集体化政策 解析 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列宁在俄国实施的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 主要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由 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可排除b项 由 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可确定a项符合题意 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这里的 特殊历史条件 包括 国内外反动力量过于强大 俄国处处受帝国主义威胁 俄国的相对落后贫困 巩固苏维埃政权是最重要的任务a b c d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十月革命后 帝国主义从外部干涉 国内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发动叛乱 再加之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 苏维埃政权面临空前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 苏俄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都正确 故选d项 5 列宁说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与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这一讲话的历史背景是 a 1917年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 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动武装干涉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的严重危机d 新经济政策使苏俄国民经济开始恢复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结合题干 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与分配 和 我们犯了错误 知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了消极影响 引起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由此c项符合题意 6 2010 浙江学业水平测试 列宁于1921年指出 资本主义 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 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 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 途径 方法和方式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当时苏俄实行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重商主义政策d 自由主义政策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21年 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 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 故选b项 7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 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a 张三 还是人家俄国好 城里人吃 穿 用 国家统一发给 不用自己花钱去买b 李四 说的也是 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 有自己的地 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c 刘五 我觉得俄国不好 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 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 不许卖d 赵六 谁说余粮不许卖 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 鼓励买卖自由 解析 选d 注意时间 1919年 这个时候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 不允许自由买卖 故d的说法错误 8 2010 宁波高一检测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 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了 城市恢复了生机 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 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这一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 a 解决了反动势力制造的混乱b 调整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c 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d 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依靠经济手段进行经济管理 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才使得城市恢复了生机 故选c项 二 非选择题 18分 9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 俄共 布 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 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 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 晓得今天是这样 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还有人吼道 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西方人士却说 俄国的这一招 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 总统先生 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 罗斯福 你是共产党吗 不是 你是社会主义者吗 不是 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 最后问到 那你的哲学是什么 哲学 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 哲学 我是基督教徒 是民主党人 如此而已 材料三1946年到1992年 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 规划经济发展方向 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 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 一些指标对企业 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 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 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 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 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1 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 痛惜 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 俄国的这一招 是痛击我们的 呢 5分 2 材料二中的记者为什么质问罗斯福总统是否是 共产党 是 社会主义者 呢 3分 3 依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 你认为材料中 自由的缺点 及 计划的优点 各是什么 8分 4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题目 要求紧扣材料主题 2分 解析 本题以经济政策为主题 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第 1 题要结合新经济政策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来考虑 第 2 题要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来回答 第 3 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干预 围绕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影响来分析缺点和优点 第 4 题只要包含 计划 与 市场 即可 答案 1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 罗斯福在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 触动了垄断集团的利益 罗斯福总统采取的国家干预方式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原则 不被理解 3 干预 制订经济计划 规划经济发展方向 自由的缺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调整资本主义市场自身矛盾 计划的优点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 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4 计划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注 只要包含 计划 与 市场 就可得分 1 下列各项中 不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的是 a 将工业全部收归国有b 将农民的全部粮食收集到国家手中c 取消各种形式的自由贸易d 日用生活用品实行国家统一配给制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 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故选b项 2 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之间可以互相借鉴 其突出的历史事例有 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a b c d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借鉴 体现了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借鉴 故选d项 3 俄国十月革命后 布尔什维克党 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 农业集体化方针 解析 选a 依据所学知识可判断 布尔什维克党在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就是基于这种设想 4 1921年 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 我们用冲击的办法 即用简洁 迅速 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 在许多问题上 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为此 列宁主张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退出一战c 实行新经济政策d 废除新经济政策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回答本题关键要理解苏俄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 以及变化目的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发展商品生产 恢复整个国民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5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 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 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 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 a 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 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 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 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解析 选b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从 粮食垄断 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 可知是余粮收集制 考查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时间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家提供的各种 制度对相对价格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 一种是拉动效应 主要是指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 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 摘编自李楠 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我们计划 说我们计划欠周全的设想也许较确切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与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错了 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 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租赁合同违约金责任认定
- 2025年拆迁安置房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
- 2025《合同法学》学习指南与实务作业
- 第4课《灯笼》说课稿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3.1 质量与密度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散文二篇》说课稿 新人教版五四制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单元序列写作(一)激活我们的诗情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1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4.4月相
- 机械厂噪声投诉处理办法
- 双鸭山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治疗
- 劳保穿戴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 配送管理实务试卷及答案
- 中医护理学基础理论测试题(附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雪崩光电二极管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2025年国有企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标准文本
- 语文●全国甲卷丨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 三瘫一截康复
- JG/T 286-2010低温辐射电热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