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本章知识点 本章概述: 一般说来,文学具有三种含义,即它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和文学的通行含义。但是,文学的概念是不确定的和不断变化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观念。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具有话语蕴藉属性。由此,可以给文学下一个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本节概述:文学有三种比较重要的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和文学的通行含义。但事实上,文学的含义常常发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有可能会变成文学。这正显示了文学含义的不确定性与不断变化的特点。同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观念,文学的含义总在演变中,需要历史地和具体地对待。知识点1:文学的文化含义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一方面,文学还没有从历史、哲学、演讲术等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另一方面,它所包含的某种特殊审美属性也已经被觉察到了,尽管到后来才被明确地突出出来。知识点2:文学的审美含义无论中西文论对文学的审美属性存在如何不同的传统见解,但毕竟都持有相近立场:文学与一般文化形态不同,具有特殊的审美属性。这一点在今天早已成为一种共识。知识点3:文学的通行含义在现代世界,通行的还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知识点4:文学与非文学尽管现行用法已经确定,但事实上,文学的含义常常发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有可能会变成文学。这正显示了文学含义的不确定性与不断变化的特点。同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观念,人们常常会按这种观念去创造新的文学,或者把以往的非文学读解为文学,非经典阐释为经典。可见,文学的含义总在演变中,需要历史地和具体地对待。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重点) 本节概述: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有特殊的属性。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交织在一起。知识点1: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文学作为一般的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知识点2: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知识点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交织在一起。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本节概述:文学总是以一定的话语形状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是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是含蓄和含混。两者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特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只能以话语蕴藉这一特定形态表现出来,都只能蕴含在话语的含蓄或含混的意义空间中,无法离开这种话语蕴藉而独立存在。知识点1:文学与话语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文学是以话语的方式存在的。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如下五个要素:()说话人;(2)受话人;(3)文本;(4)沟通;(5)语境(又译上下文)。知识点2:文学与话语蕴藉(重点)“蕴藉”(又写作“酝藉”或“蕴藉”),来自中国古典诗学。在文学领域,它是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文学总是以一定的话语形状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是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所以,文学直接地就总是以话语蕴藉的形态而存在。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整体的文学话语蕴藉活动需要沉落为具体文本的话语蕴藉,而文本的话语蕴藉也应当纳入完整的社会话语蕴藉实践中去阐明。知识点3: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的是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不过,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特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只能以话语蕴藉这一特定形态表现出来,都只能蕴含在话语的含蓄或含混的意义空间中,无法离开这种话语蕴藉而独立存在。由此,我们可以给文学一个参考性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定义,不是固定的僵死的,而是变化的发展的,这里对文学的定义不过是我们目前采用的关于文学属性的一种较具代表性的理念而已。当前学术界存在其他不同界说也是正常的。本章练习(单项选择)1.莱辛在拉奥孔中的艺术特指( )。窗体顶端A 绘画和雕塑 B 诗C 文学D 美窗体底端2.“文笔之争”是关于( )的争论。窗体顶端A 文学作品与非文学的文章 B 文学与艺术C 文学与绘画 D 文章与艺术窗体底端3.( )称曹丕的时代是“文学觉醒的时代”。窗体顶端A 刘勰 B 钟嵘C 刘师培 D 鲁迅窗体底端4.西文美学成为一门学科由( )最早提出。窗体顶端A 康德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鲍姆嘉通窗体底端5.被钟嵘在诗品中称为“古今隐逸的诗人之宗”的是( )。窗体顶端A 屈原B 谢灵运C 陶渊明 D 江淹窗体底端6.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中国古代文论家是()。窗体顶端A 刘勰B 陆机C 曹丕D 钟嵘窗体底端 7.在西方,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审美的文学观念从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离出来,大约是在()时间完成的。窗体顶端A 16世纪B 17世纪C 18世纪D 19世纪窗体底端8.刘勰在()中提出“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文论观。窗体顶端A 诗品B 文赋C 文心雕龙D 诗话窗体底端1a2a3d4d5c6c7c8c本章总结每一部文学作品以及它的作者和读者,都不可避免地活动于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状况中,因而文学活动都是具体的和独特的。但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或共通性,因而可以适当地加以归纳和阐述。本章就是从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上来阐述文学活动的共性以及它区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特性。首先解决文学的含义问题。在古代甚至今天,文学至少有着两种不同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在现代世界,通行的还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通过非文学演变成文学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文学的含义往往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发生演变,尤其是把通常的非文学移位成新的文学。其实,这一点正突出了文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学的含义总在演变中,需要历史地和具体地对待。在明确了文学的含义之后,就可以来探讨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了。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在中国,把文学看成审美意识形态,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成果。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交织在一起。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要通过具体的写、读、听、说过程及其作品体现出来,这表明文学具有话语蕴藉属性。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本章常见问题1怎样理解文学的含义?查看答案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考察文学的含义:第一,文学的文化含义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此种文学概念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把文学当作一般文化形态,并无特殊的或专有的性质;第二,文学的审美含义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此种文学概念大致完成于中国魏晋时期(3至6世纪)和西方16至18世纪,强调文学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第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尽管文学的通行含义已经固定,但也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的界限,可以截然分辨文学与非文学。文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2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查看答案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个组成部分。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包含两个层面: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查看答案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渗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第一,从目的看,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第二,从方式看,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第三,从态度看,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4什么是话语含蕴?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存在于其话语系统的蕴藉中,无法离开这种话语蕴藉而独立存在。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能仪表物联网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棕榈油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收入准则培训课件模板
- 支气管扩张症课件
- 支原体培训课件
- 播音演绎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新修订《安全生产法》安全教育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注册测绘师必考题含答案
- (2025)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全国普法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预防老年痴呆症课件
- 保监发112号附件1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自评表
- “红旗杯”竞赛总题库-6班组长个人职业素养考试题库(附答案)
- 【S烟草公司物流配送线路优化设计8500字(论文)】
- JJG 635-2011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器
- 2024银行数据资产价值评估
- 骨科植入物简介演示
- 2024近场电商行业白皮书-凯度x淘宝买菜-202401
- 医院感染控制标准执行案例分析及改进
- 机械基础 第三版 教案 模块二 机械零件的材料
- 呼吸科利用PDCA循环提高肺功能检查结果达标率品管圈QCC成果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