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3章基因的本质 考纲要求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回扣基础要点一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原因是氨基酸多种多样的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蛋白质 排列顺序 对位练习 10年江苏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 直到20世纪初期 人们仍普追认为蛋白质是遣传物质 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 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 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C 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并且能够自我复制D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台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答案 C 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 实验材料 肺炎双球菌 光滑 粗糙 多糖类荚膜 多糖类荚膜 败血症 无毒性 多糖荚膜 2 格里菲思转化实验 体内转化 1 实验过程及结果 2 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 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 转化因子 过程 给小鼠注射 结果结论 活R型菌 活S型菌 加热杀死的S型菌 加热杀死的S型菌 活R型菌 存活 活S型菌有毒 存活 死亡 活R型菌无毒 死亡 加热杀死的S型菌无毒 注意 格里菲思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 相关问题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 如何理解这一步骤中的加热杀 死 S型细菌加热杀死后 变性失活 DNA氢键破坏双链打开 但降温后变性的DNA可复性恢复正常 蛋白质 2 加热杀死的S型菌 活R型菌注射小鼠后 R和S型菌在小鼠体内的变化曲线 艾弗里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 3 思路 过程 结论 R型 S型 R型 将S型细菌的各成分提取 分离 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 单独观察各成分的作用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转化因子 是遗传物质 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可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能自我复制 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从而控制新陈代谢和性状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 格里菲思 F Griffith 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 此实验结果 A 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 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C 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 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对位训练 07年广东 D 2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S型菌的DNA DNA酶 加入R型菌 注射小鼠 R型菌的DNA DNA酶 加入S型菌 注射小鼠 R型菌 DNA酶 高温加热后冷却 加入S型菌的DNA 注射小鼠 S型菌 DNA酶 高温加热后冷却 加入R型菌的DNA 注射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对位练习 2008 江苏 存活 死亡 存活 存活 1 实验材料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 专性寄生于细菌中 由双链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模板 噬菌体DNA原料 细菌内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对位训练1 某科学家做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时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 如下表所示 产生的n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 大小完全一样 1 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和元素 各占个和个 n2 31P32P 2 子代噬菌体中 只含32P的有个 只含31P的有个 同时含有32P 31P的有个 3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元素 由此说明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元素 这是因为 2 0 n 2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 32S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细菌内35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35S 技术手段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蛋白质 DNA 标记35S 标记32P 相关问题 实验思路 将和蛋白质等分开 去观察各自的作用 DNA 单独地 实验过程 结果及分析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拓展提升 1 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因为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其作用不能证明 2 该实验可同时证明 DNA分子具有相对稳定性 DNA能自我复制 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但不能证明DNA分子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拓展提升1 少量放射性出现的原因 1 用32P标记实验时 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的原因有二 一是保温时间过短 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二是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 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也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 2 用35S标记实验时 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 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 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2 两个经典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 对照原则是相同的 但所用技术手段 物质提纯与分离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 实验材料 实验结论 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方面 都是不相同的 四 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 过程及结果2 结论 是遗传物质 RNA RNA 蛋白质 RNA 蛋白质 相关问题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DN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无细胞结构的生物 DNA病毒 DNARNA病毒 RNA 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 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11年江苏 关于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的叙述 正确的是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 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 32P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C 06江苏 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实验包括4个步骤 培养噬菌体 35S和32P标记噬菌体 放射性检测 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 B C D 解析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的 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标记 然后让其感染细菌 培养噬菌体 再进行离心分离 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 发现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DNA 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 09 广东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 重组DNA片段 研究其表型效应B 诱发DNA突变 研究其表型效应C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 研究各自的效应D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答案 C 2012上海 赫尔希 A Hershey 和蔡斯 M Chase 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A 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 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C 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 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答案 B 如果用3H 15N 32P 35S标记噬菌体后 让其侵染细菌 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 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3HB 可在DNA中找到3H 15N 32P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D 可在DNA中找到15N 32P 35S答案B 09 江苏 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 TMV 中分离出a b两个不同品系 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 下列4组实验 见下表 中 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实验 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内部金融交易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案例
- 医疗领域智能诊断系统的监管框架及实施
- 乳胶合同范例
- 买房屋正规合同范例
- 中考动员学生发言稿模版
- 红色扁平风食品安全模板
- 网站编辑个人工作总结模版
- 医疗大数据库建设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研究
- 公司之间购销合同范例
- 区块链在教育公平中的角色与挑战
- 吊装安全确认表及技术交底
- 遥控器检验作业指导书
- DBJ41∕T 228-2019 河南省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标准
- 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的)
- DB13 5325-2021 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控制标准
- 芒针疗法课件
- 鼓乐铿锵课件 (2)
-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春夏秋冬》大象版(22张)ppt课件
- 钢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图册
- 鼻咽癌放疗临床路径
- 地下水八大离子-阴阳离子平衡计算公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