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课件陈凯》PPT课件.ppt_第1页
《心肺复苏课件陈凯》PPT课件.ppt_第2页
《心肺复苏课件陈凯》PPT课件.ppt_第3页
《心肺复苏课件陈凯》PPT课件.ppt_第4页
《心肺复苏课件陈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CPR 江苏省中医院心脏科陈凯 内容 概念发展史病因发生机制心搏 呼吸停止的表现心搏 呼吸停止的诊断心肺复苏小儿心肺复苏脑复苏CPR进展 2010复苏指南 概念 心肺复苏是指对未能预料或原因不明的心脏骤停 呼吸骤停患者使其恢复自主心跳与呼吸的抢救和治疗技术是心脏骤停 呼吸骤停的急救现场措施 目的在于恢复心跳和自主呼吸 保证神志恢复抢救无效称为猝死 心脏骤停 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 并不意味着脑复苏的成功脑复苏不成功 即使心肺复苏成功 也无法使患者回归社会因此 将脑复苏提高到与心 肺复苏同等的地位 甚至高于心肺复苏 即为心肺脑复苏 发展史 1947年美国ClaudeBeek教授首次报道对室颤者电除颤成功 除颤器材不断改善1958年PeterSafer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 因简单易行 潮气量大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首选方法1960年William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 心肺复苏的里程碑口对口呼吸法 胸外心脏按压 体外电击除颤法 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 1966年全美复苏会议 CPR技术标准化1985年第四届全美复苏会议 对CPR标准进行评价和修改 强调CPR的目的不仅仅是使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 而必须达到恢复智能和工作能力 后者更为重要 将CPR的全过程称为CPCR 美国心脏病协会将CPR标准改为指南 不断修改完善 由美国心脏病协会将指南修订为心脏病紧急救治和CPR国际指南 InternationalGaidelines2000forECCandCPR 2000年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 对规范和统一CPR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提高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复苏三大要素 口对口人工呼吸 1958Peter 胸外心脏按压 1960Kouwenhoven 电除颤法 1956Zoll 心肺脑复苏过程 三阶段九步骤 基本生命支持期高级生命支持期延续期生命支持期 基本生命支持期 basiclifesupport BLS 紧急供氧期 A airway 开放气道B Breathing 呼吸支持C Circulation 循环支持D Difibrillation 除颤 高级生命支持期 advancedlifesupport ALS 恢复自主循环和稳定心肺系统D drug 给药E Electrocardiograph 心电图G Gauge 监测 延续期生命支持期 prolonglifesupport PLS 延续期复苏的复苏后强化护理H Humanmentation 保持和恢复人的智能活动I Intensivecare 强化监护 BLS airway 开放气道 Breathing 呼吸支持 Circulation 循环支持 D Difibrillation 除颤 ALS drug 给药 Electrocardiograph 心电图 Gauge 监测 PLS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概念 心脏骤停 cardiacarrest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室颤和室速 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 pulselesselectricalactivity PEA 心脏性猝死 sladdencardiacdeath 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 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无论是否有心脏病 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 病因 导致心脏 呼吸骤停的原因众多80 以上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所致20 左右为其他原因 病因 心脏疾患意外伤害药物中毒麻醉意外反射性心脏骤停严重电解质 酸碱失衡 心搏 呼吸停止的表现 先兆表现 发生前30min可出现乏力 心悸 烦躁等表现 心跳骤停 黑朦 15sec抽搐 30sec呼吸停止 60sec瞳孔散大 1 2min瞳孔固定 4min糖无氧代谢停止 5min脑内ATP枯竭 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6min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 心脏骤停的判断 主要依据 1 突然意识丧失 2 心音或大动脉 颈动脉 股动脉 搏动消失 3 心电图 心室颤动 57 91 室性自主心律 心肌电 机械分离次要依据 1 双侧瞳孔散大 固定 对光反射消失 2 自主呼吸完全消失 停止 或在短时间内呈叹息或点头状呼吸 以后迅速消失 3 口唇 甲床和四肢末梢紫绀 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 意识丧失 突然倒地 30秒 全身抽搐 60秒 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 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 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 脑死亡 植物状态 强调 黄金8分钟 时间就是生命 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心搏骤停后CPR开始的时间CPR成功率1分钟内 90 4分钟内60 6分钟内40 8分钟内20 10分钟0 意识判断要领 拍打双肩 凑近耳边大声呼唤 喂 你怎么了 如认识对方 可直呼其名如呼唤无反应 则掐人中穴如均无反应 则确定为意识丧失 高声呼救 如确定意识丧失 应立即高声呼救 来人呐 救命啊 让人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一目击者必须在病人身旁 开始徒手心肺复苏的救助 抢救的体位要求 呼救的同时 应迅速将病人摆放成仰卧位翻身时整体转动 保护颈部身体平直 无扭曲摆放的地点 地面或硬板床 AAirway 开放气道 压头抬颌 解除舌根后坠对气道的压迫首先清理口腔 将其头偏向一侧 用手指探入口腔 清除分泌物及异物 AAirway 开放气道 压头抬颌 使头部后仰 后仰程度为下颌 耳廓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动作轻柔 防止颈部过度伸展 防止压迫气道 BBreathing 人工呼吸 判断呼吸要领 压头抬颌后 随即低下头判断呼吸眼看 耳听 面感5秒钟内完成始终保持气道开放位置 BBreathing 人工呼吸 若呼吸心跳存在 仅为昏迷 则摆为侧卧位 腿部屈曲头部后仰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胸部受压 密切观察呼吸 心跳 BBreathing 人工呼吸 若自主呼吸消失 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频率每分钟12 16次始终保持气道开放吹气时不能漏气 每次吹气量600 800ml以患者胸部抬起为宜 不是 吹蜡烛 吹气持续2秒连吹2次 让伤者出气牙关紧闭时采取口对鼻人工呼吸 确保口不漏气 BBreathing 人工呼吸 口对口呼吸缺点 易疲劳 易并发胃扩张 交叉感染 救护人员 有条件可选用简易人工呼吸器 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口对鼻呼吸 当不能进行口对口呼吸时 应予口对鼻呼吸 是对溺水者最好的人工呼吸方法气囊 面罩装置 用于院前抢救 与气管插管有同样的效果 判断心跳 触摸颈动脉搏动颈动脉在喉节旁开2 3cm单侧触摸 力度适中 时间 5秒 CCirculation 人工循环 胸外心脏按压机制 胸外心脏按压机制为胸外按压时 血流产生的机制基于胸泵机制和心泵机制 直接对心脏的按压 定位 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1 3处按压深度 双肘绷直 双肩应在患者胸骨的正上方 借身体重力前倾 有节奏地垂直向下按压胸骨下段 要求胸骨下陷深度为4 5cm放松与按压频率 按压后即刻放松 使胸骨自行弹回 放松时 手掌根不离开胸壁 以免改变按压位置或出现 拍打 胸壁现象 按压频率为100次 min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 可产生有效的脑和冠状动脉灌注压 按压与吹气比例 15 2的按压与通气比 15次后 2次缓慢的人工呼吸 手重新定位 再给15次心脏按压 完成4个周期再评估 检查循环征象10 如没有 再CPR 如果循环出现 检测呼吸 如果自主呼吸出现 给予呼吸 循环监护 按压部位 胸骨下切迹 放置两指 双手掌根重叠按压 放置一手掌根 按压姿势 除颤 DifibrillationD 多数突发 非创伤心搏骤停由心室颤动 VF 所致 室颤后每延迟电除颤1min 死亡率增加7 10 除颤是最好的方法 除颤时机 只要具备除颤条件 必要时可盲目除颤 如果能在室颤发生3min内进行除颤 70 80 的患者恢复足够灌注心率 时机 发现室颤或心跳骤停2min内可立即除颤 心跳骤停未及时发现者 在基础生命支持ABC2min后即行除颤心搏骤停后1min内实施CPR 存活率为40 60 实施AED存活率为90 除颤方法 胸外电除颤 指南2005 明确规定 应在5年内可能发生心搏骤停概率高的地方合理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 auto 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 AED 胸内电除颤 将两电极板分别置于心脏前后壁 所用电能成人为20 40J 小儿为5 20J 胸外电击除颤 高级生命支持期 ALS DEG 紧接上述ABC步骤进行气管插管或球囊面罩给氧 呼吸支持 建立静脉通道 应用复苏药物 D心电图 药物除颤与起搏 经胸壁 心内起搏 循环支持 E监护 G对症治疗 纠正缺氧 电解质紊乱 酸碱失衡 低温 药物中毒等病因治疗 起搏药物 D盐酸肾上腺素 心脏复苏首选药物 主要作用于肾上腺素能 和 受体 兴奋窦房结 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 收缩外周血管 升高主动脉舒张压和冠状动脉灌注压 剂量 首剂1mg 无效3 5分钟后重复一次 再无效可加大剂量血管加压素 垂体后叶素 通过收缩外周血管 增加主动脉内舒张压 增加心脏灌注 促进心脏复跳 20 40mg静脉推注 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 利多卡因 硫酸镁等维持有效动脉灌注压药物 升压药 强心剂等维持内环境稳定 维持水 电 酸碱平衡 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 心内注射和气管内给药心内注射优点 显效快 效果直接 成功率达30 40 一般在未建立静脉通道或建立静脉通道有困难时使用缺点 要中断心脏按压 可发生气胸 注入心肌形成坏死灶 近年来已不主张采用 小儿心肺复苏操作 判断意识 应用疼痛刺激人工呼吸 多采用口对口鼻吹气法 吹气量根据胸廓扩张程度判断人工循环 1 判断 多应用肱动脉搏动2 按压部位 婴幼儿按压部位为双侧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点的下方1横指处 应用两手指指腹垂直向下按压 儿童应用单手掌根部按压胸骨中下1 3交界处 深度与频率 婴幼儿使胸骨下陷深度为2cm左右 按压频率不低于100次 分 儿童使胸骨下陷2 3cm 按压频率为80 100次 分与吹气比 小儿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5 1 儿童心肺复苏 幼儿胸外心脏按压 CPR成功的指标 昏迷变浅 出现各种反射身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自主呼吸逐渐恢复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面色 口唇转为红润双侧瞳孔缩小 对光反应恢复 心肺脑复苏术终止指标 抢救有效 已建立有效自主呼吸及循环 血压可测得心肺复苏持续实施超过30分钟 确定患者已死亡 出现角膜混浊 身体僵硬或背部见大片尸斑 证实生物学死亡 无复苏可能抢救现场存在的危险 危及抢救者安全且迫在眉睫 脑复苏 humanmentation 通过CPR恢复了自主心搏和呼吸 称 部分复苏 在此基础上恢复中枢神经功能达脑复苏 称 完全复苏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 主要采取综合疗法基本治疗手段 低温 脱水 冬眠 激素 高压氧等 目的 为降低脑细胞代谢 保护脑细胞加强氧和能量供给促进脑循环再流通 减轻脑水肿纠正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的病理因素补充脑细胞代谢营养物质 一般治疗 改善提高脑内血流再灌注1 提高平均动脉压2 控制高血压3 降低血黏度人工通气与高压氧治疗保持水 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 特殊脑复苏措施 头部降温控制脑水肿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控制抽搐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摘要改变 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 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 速率为每分钟至少100次 且不必与呼吸同步 可按照每分钟大约8至10次呼吸速率进行人工呼吸 应避免过度通气 单人先30次按压 不做2次通气成人 儿童 婴儿 新生儿单人按压 通气 30 2吹气1秒钟 次 胸廓抬起 A B C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更改为C A B 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程序变化 理由 心脏骤停 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参与 初始心率 室颤 无脉性室速A B C程序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寻找 装配装置 延误胸外按压 旁观者参与率低C A B程序 可尽快胸外按压 缩短通气延误 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 约18秒 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